抓住复工复产契机,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抓住复工复产契机,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陈立鹏 张珏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将疫情防控作为国家头等大事抓紧抓好,采取了最为严格彻底的防控举措,坚决遏制疫情蔓延扩散,确保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举国上下的艰苦努力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如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迈入正常轨道,成为了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特别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一些地区还面临脱贫攻坚、全面奔小康的任务。据统计,2019年全国有2729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外务工,这些家庭三分之二左右的收入来自外出务工。因此,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减少疫情对民族地区群众经济收入的影响,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显得尤为重要。2019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2020年3月6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当前,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确保全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现全面小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并以此为契机,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首先,提高认识,统筹管理,有力有序推进少数民族员工返岗复工。
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深刻认识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序推进复产复工,是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民族地区群众降低疫情负面影响,增产增收、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是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和增进民族团结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要在中央的统一部署和坚强领导下,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都硬”,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有力有序推进本地区的复工复产。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帮助企业做好员工的复工工作,通过“点对点”等交通运输方式,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减少少数民族员工路途劳顿及被感染的风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确保各族员工平安返岗、顺利复工。2月16日,在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载有近300名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复工人员的高铁,从贵阳北站开往杭州东站;2月26日,山东仙坛股份有限公司定制专机、包车,将云南临沧佤族、拉祜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123人接回公司,全力保障企业员工顺利返岗。2月中旬以来,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安排包机、包车、包火车专列或车厢等,到广西、内蒙古、新疆等自治区及甘肃、贵州、云南等多民族地区接企业员工复工,急企业之所急,急少数民族员工之所急,谱写了一曲曲“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壮美诗篇。
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及复工复产企业应统筹疫情管理和生活保障工作,关心少数民族员工心理状况和生活需求包括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员工的清真饮食需求,确保少数民族员工安心返岗、乐心复岗、安全工作。在疫情预警解除和疫情全面结束前,各企业应坚持每天监测体温,全面消杀办公场所,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和心理健康服务,满足少数民族员工生活和心理需求,通过精心细致地工作,不断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浙江杭州、宁波等地企业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承接新疆集体劳务输出的同时,主动提供防疫用具、生活物资,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劳动技能等培训,做实做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值得提倡。
其次,科学谋划,精准施策,积极稳步推进民族地区春耕生产和扶贫产业复工复产。
各级党委政府在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外出务工人员有序复工的同时,应统筹协调好民族地区春耕生产和扶贫产业复工复产,解决制约民族地区春耕生产和扶贫产业复工复产的实际问题,采取有效举措全力保障民族地区春耕生产和扶贫产业复工复产,巩固脱贫成果,确保少数民族群众脱贫不返贫,与全国人民一道夺取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的伟大胜利。
当前,疫情防控正处在关键阶段,更是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中央有关春耕生产的决策部署落地落细,积极主动作为,抓好备耕生产,开通绿色渠道,保障农业生产资料的运输和供应,引导和组织民族地区群众有序下田、分时下地、分散干活,安全有序开展水稻、小麦、玉米、蔬菜、花生等农作物播种工作。特别是要抓紧粮食生产不放松,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动手,确保不因疫情耽误农时,确保民族地区群众不因疫情减产减收。
产业扶贫是民族地区脱贫奔小康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民族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各级党委政府要千方百计解决扶贫产业恢复生产面临的困难,为复工复产创造有利条件。既要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发挥互联网优势,组织好产销对接,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又要根据疫情对扶贫产业的影响情况,及时出台更有针对性的产业帮扶政策,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引导民族地区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不断增强民族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积极稳步推进民族地区春耕生产和扶贫产业复工复产,不断提高民族地区群众的增产增收能力和生产生活水平,进一步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最后,加强宣传,因势利导,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地复工复产有力有序开展,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逐步迈入正常轨道。成绩来之不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治国理念,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彰显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不屈不饶、奋力拼搏的伟大精神。中国抗疫得到了多国政府和民间的支持,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抗疫赢得了时间,积累了经验。当前,韩国、伊朗、意大利、日本等国疫情正在加剧,我国在做好本国疫情防控的同时,不仅为他们提供人力、技术、物质等方面的支持,分享抗疫信息和经验,而且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用以支持世卫组织开展抗击疫情的国际合作,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和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人民同舟共济、互帮互助的优秀品格,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世界是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抗疫的伟大创举,中国抗疫的宝贵经验,中国抗疫的感人故事,极大的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宣传、统战、民宗、教育等部门,要抓住这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包括利用好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和各种线上平台,向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讲好抗疫中的“中国故事”,讲好抗疫中全国各族人民手拉手、心连心的“家国情怀”和“兄弟姐妹情谊”,让中华民族团结奋斗、不屈不饶、患难与共的光荣传统薪火相传、代代相传。
回望历史,我们对于磨难和挑战并不陌生,更清楚奋斗和复兴的意义;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力、砥砺奋进的伟大历程正是中华民族不断迸发出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展望未来,越是逆流而上,越需要各族人民同心协力、荣辱与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方可取得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陈立鹏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学术委员会委员、民族心理学科组学术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第二届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张珏为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2019级硕士研究生。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文字/陈立鹏 张珏
图片/网络
设计/李琛
出品/心理学系新媒体中心
相关推荐
抓住疫情防控契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人大人心 2-20
如何防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议
人大人心 1-28
阅读更多
不良情绪对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面对疫情如何避免创伤后应激障碍?
疫情防控战之情绪战(8):无力感的管理
疫情防控阻击战之员工篇:居家隔离如何做好心理保健
哀伤的另一面:痛苦并成长
疫情防控战之情绪战(7):孤独感管理
疫情防控不能松劲的心理科学依据
写作:一种疫情下缓解焦虑和哀伤的自助方式
疫情后续社会心态发展趋势及应对
疫情后续阶段公众的不良社会心态及其调适
肺炎时期的亲情管理
疫情防控战之情绪战(6):倦怠管理
疫情防控阻击战之组织篇:听心理学HR聊聊复工在即的那些事儿
如何理性的应对网络谣言?
疑病及自我调节
疫情防控战之情绪战(5):怨恨管理
孤独感及自我调节
如何在疫情来临时保护好家中的老人
新型肺炎阻击战中,企业员工应关注三项修炼
一位心理学教师给丈夫的来信
疫情防控战之情绪战(4):社会性抑郁管理
“四分之三现象”——为了顺利度过下一个14天,你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疫情防控战之情绪战(3):无聊情绪的应对
一线抗疫群体心理健康防护建议
高风险医护人员家属的心理防护
疫情防控战之情绪战(2):愤怒管理
少出门、少出门、少出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面对新型肺炎的中庸之道
疫情防控战之情绪战(1):恐慌管理的理性思考
新生婴儿及其家庭在疫情中的身心防护
疫情防控不能忽略的几件心理大事
我们都是一家人——给被隔离的人们更多的关爱
把握住社会心态主阵地,打好疫情阻击战之情绪战
疫情之下,莫让孩子染上恐慌
心理指南:被病毒感染后,我们可以怎么做?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官方订阅号
「人大人心」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我知道你“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