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的贫乏,让世界变得平庸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千字文华 Author 先知书店
没有想象力,一切官能无论多么健康敏锐,都等于乌有。——波德莱尔
现在社会里流行一个说法——叫“僵尸宝宝”,初听觉得毛骨悚然,但细想又觉得确实如此。
▍一个缺乏想象力的世界将陷入荒芜
想象力是一颗大脑的生命力,对于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人来说,他面对的是万物之灵,他能与整个世界对话,与星空对话,与动物对话,与山川河流大海对话,与整个人类的历史对话,与生活中各种机遇和可能对话。
人的童年往往最有想象力。但现在,想象力却成了一个孩子在成长中最匮乏的东西。
因为这个时代,看似信息爆炸,但人们接受的信息却越来越同质化、碎片化,甚至粗鄙化。人们喜欢简单的、能表达情绪的标准答案,深度的思考、想象力早已成为稀缺资源。
◎缺乏想象力,会让人变得狭隘和偏激,“他人即地狱”
废掉一个人最简单的方式,是让他拒绝接受新鲜事物,缺乏想象力让人变得平庸和麻木,精神世界一片荒芜。
生活是五颜六色丰富多彩的,然而在荒芜者的世界里,却只剩下一种颜色。缺乏阅读和思考,内心对无法理解事物的恐惧和无知,让他们对真实世界失去了想象力。
◎缺乏想象力的社会,带来的不仅是集体平庸,还有集体癫狂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延伸阅读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
因此,不单是个人,所有思想、创新和文化,无论多么绚丽多彩,在它诞生之初,都像新生的孩子一样充满了想象力的火苗。
比如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爆发,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的轴心时代—— 先知与先贤们扎堆出现:在中国,有孔子、孟子、老子;在印度,有释迦牟尼;在以色列,有犹太先知;在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这些轴心时代文明的共同特征就是——怀疑现实,对新的可能保持着探索、冒险和开拓的勇气,害怕对未来的想象力被权力和媚俗所扑灭。
可以说想象力决定了一个文明的自我怀疑与修正、发现与创造新的思想火花,并诞生思想者的能力。人类文明的危机,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被看作缺乏想象力的危机。
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柏克的《法国大革命反思录》,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如果把世界让给那些最缺乏想象力的人,会发生什么?
曾经的启蒙运动群星璀璨,诞生了伏尔泰、孟德斯鸠、霍布斯、康德和卢梭等思想者,在铁的世纪里,呼唤一个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时代。然而,在腥风血雨的法国大革命中,生活的一切颜色,都被革命用一个口号压倒了,最终只剩下了断头台上的斑斑血痕。
当世界的未来被那些最缺乏想象力的人推动时,整个社会也将由五颜六色,变得只剩下一种颜色,当文化和思想上的宽容和自由丧失时,一个缺乏想象力的世界将陷入荒芜,曾经丰富多彩的生活,很快也会被吞噬掉。
▍标准答案的真正对手是提出问题的人
在想象力匮乏的危机蔓延时,我们必须警惕,是什么把孩子拘禁在了思想的角落里。
首先,一个带有标准答案的文化和一个总是提出问题的人,很难兼容。
封闭的文化从对儿童的教育开始,在一个到处都是标准答案的文化里,有损于标准答案的一切,都会被强行驱逐。
因此,标准答案的真正对手是提出问题的人,问题就像一把刀,裁开皇帝的新衣,让人看到隐藏其后的东西。
标准答案是对一个人的规训,先规定了答案,然后排除一切新问题,规定应该如何生活与思考,也就丧失了更多想象的可能性——
有的人觉得,无论自己做任何尝试都无济于事,他们已经承认了自己“根本无能为力”,只有按标准答案生活,才能免于去面对各种问题。
有的人剥离了对个人利益的争取,对人的关怀,把感情依附在某些宏大叙事中,某些“绝对好”的整体化身上,寄托在压制个人利益的实体上,把自己和他人当做工具、依附品和牺牲品。
这是一种内在的死亡或空虚感,人们被规训成功,被剥夺了个人的理想和存在意义,剥离了生活的色彩和意义。
其次,没人可以蒙着眼过马路,很多人却可以蒙着眼过一生。
在今天,有太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封闭了自己的知识来源,陷入被投喂的信息茧房里,满足于标准答案和头脑中的成见。对自身的贫乏、现实的问题和未来的危险都毫无认知。
如果说一个人的老去,是从想象力枯竭开始的,那么一个文明的老去,就是从孩子失去想象力开始的。
▍标准答案是想象力的天敌
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在中国,孩子1岁时,创造力和想象力高达96%,然而不到7岁就会发生整体的逆转,仅剩4%。
正如吴军老师所说:“中国小学生的算术学得多,善于解难题。而美国的小学校更侧重教育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特别强调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只有好的答案,和不好的答案,符合逻辑的和不符合逻辑的。给孩子标准答案,是扼杀了很多中国年轻人创造力的原因之一。”
一个孩子对世界的好奇,所代表的正是一个新鲜的生命对这个世界的探索。他们从这些问题中步履蹒跚地前进,一步步从未知走向真知。
我们都不希望孩子被训练成一个车间生产的标准产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却违背了初心,做出恰恰相反的事情。
比如当孩子开始提问,“真的存在圣诞老人吗”、“为什么有人看到老人摔倒不敢扶”、“到底有没有外星人“等等时刻,千万不要简单给出一个答案,或者把自己认为的真相和盘托出。
因为当孩子第一次问出“是非对错”题的时候,这是非常难得的,引导孩子进行独立思考的好机会。而《爸爸与小孩》这本书,就是一本如何培养、引导孩子想象力的“范本”,正如作者赵洪云老师在书中写道:
“小孩对大千世界的好奇,正是需要父母们有所作为的好时机。和小孩一起探索世界,每一次关于思想和精神的交流,就是一次成长。这是小孩的童年,也是我作为爸爸的童年。”
书中有这样一小节,小孩读龟兔赛跑的故事——
小孩对兔子输感到很不服气。说,如果跑的距离长一点,就算兔子睡一觉,也不一定就跑不过乌龟。
爸爸并不打算把这个故事的标准答案——小兔子做事不认真输掉了比赛,灌输给孩子,而是顺着孩子的想象继续启发孩子,说:
“你说得对。依我看,根本就不应该让兔子跟乌龟赛跑。因为,每个人都有长处,每个人都有缺点。跑,是兔子的长处;游泳,是乌龟的长处。所以,让乌龟和兔子赛跑,这件事本身就不公平。反过来,让兔子和乌龟比赛游泳,也一样不公平。”
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并不是只有不着边际的天马行空,而是应该根据他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深入浅出地进行解释。
书中还有一个故事,爸爸与小孩爬山过程中,小孩发现,山顶的塔上有根尖尖的针,于是问爸爸这是什么——
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多家长的答案,往往是简单的“是”或“不是”。其实,孩子每次类似的提问,都是一次想象力的飞驰和思维的跃进。
世界上多了一个标准答案,却少了一份好奇心和想象力,这是一种悲哀。因此,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智慧。《爸爸与小孩》中,爸爸是这么回答的:
今天,或许“标准答案”式的填鸭教育,我们尚无力改变,但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还可以像《爸爸与小孩》中的这位爸爸一样,在每一个和孩子相处的真实场景中,保护孩子好奇心,培养他们想象力。毕竟,原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学校教育。
为此,先知书店诚荐赵洪云老师这套《爸爸与小孩》(3册),这不只是一位平凡但优秀的中国爸爸与小孩一起成长的真实记录,也是值得推荐给想建立一段良好亲子关系,培养孩子人文素养的家庭的一份参考答案。更有作者独家签名,为阅读本书增添一份温情。点击下图,即可一键收藏,赞赏小编原创。
猜您喜欢(点击下方标题即可观看):
3. BBC纪录片《文明》全9集
4.BBC纪录片《从太空看地球》
5. BBC纪录片 《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
10.吃辣的学问,全都在化学丨味觉化学
11. BBC纪录片《酒的真相 》
20.新研究发现:人造甜味剂会促进全身炎症和脂肪肝的发展,不过有一种甜味剂例外…
24.【诺奖得主Wilczek科普专栏】要不设立一个反诺贝尔奖?
29.头发稀疏、脱发和秃顶的原因终于找到啦 |荣登《自然衰老》杂志
34.塑料不消化,吃下去大不了拉出来?不,它还跑进了人类胎盘
39.飞行器像蜜蜂一样避障?《Nature》发表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机器学习飞行器
49. 间歇性禁食的益处再添新证:降血压立竿见影,胆汁酸或是关键!
59.雄蝇授精后,会“看守”雌蝇,直至受精卵排到牛粪上…动物奇特的生殖方式里隐藏着怎样的演化奥秘?
70.闲谈美国大学tenure track制度:菲尔兹奖得主也曾挣扎
81.BMC子刊:50万人大型研究,喝任何咖啡都能降低肝病风险
83.专访理论物理学家内森·塞伯格:数学对终极物理学理论的导引
99. Netflix 纪录片《流行病:如何预防大爆发 》全6集
110. BBC纪录片《性格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Personality )
113. 2021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身体感受冷热、触觉的科学解释
114. 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不对称有机催化研究获奖
118. 联合二甲双胍,四类常见降糖疗法效果有何差别?ADA重磅发表“迄今最大最长”研究
121. 诺奖青睐的触觉研究是怎么做出来的?| Piezo封神之路(上)
123.专访丁奎岭:化学诺奖发错了吗?合成化学的下一个突破在哪里?
132. 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罗曼什语、英语:瑞士人是如何彼此沟通交流的?
137. 马斯克脑机接口新进展:猴子用意念打“乒乓”游戏丨环球科学要闻
138. 人口出生率正式跌破1%,我们将面临现实版的“老鼠乐园”吗?
142. 恼人的唇疱疹又发作了……新发现揭示了它反复发病的机制
143. 《细胞》子刊:科学家首次实现胰腺导管类器官的体外建模
162. 时代变迁中的科学与科学家形象丨纪念霍金诞辰80周年
166. 哈佛研究表明:每天7克橄榄油,降低心脏病、癌症、痴呆症等风险
193. 【科学综述】北大吴飙教授:埃弗里特和他的多世界理论
194. Nature人类行为:“坏事传千里”背后的归因偏误
196. 食药同源!首次证明,食物干预与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一样有效
197. 旷世杰作:世上最精美且技术难度最高的大理石雕塑竟出自他之手丨艺海拾真
198. BBC纪录片《艺术爱好者指南》(An Art Lovers' Guide (2017))
200. 该睡不睡,心脏遭罪!我国学者发现打破昼夜节律致心脏病的机制
204. 捏住老虎的后颈,它会不会像猫一样变乖?丨奇怪的动物知识
209. BBC纪录片《英伦四季》(The Great British Ye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