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再不关注,我就要飞走了哦~现代美国电影事业的“反抗故事”海斯法典“给我讲个笑话。”“海斯法典。”“哇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再讲一遍!再讲一遍!”“海斯法典。”“哇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对于一个对电影史常识有一定了解的人来说,海斯法典实际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笑话。它代表着电影创作者对于电影自身意义的最终定位,但是这一定位的过程却是鸡飞狗跳,啼笑皆非。另一方面,它也代表了西方电影审查的一种发展形式,代表着电影工业的转型的整体过程。源起:时势造英雄《海斯法典》的时代背景实际是清教徒式道德观的强势回潮,由于南北战争结束之后奴隶制的废除,工业的生产力最终彻底放开了手脚。另一方面,信仰天主教的爱尔兰人和东南欧移民的涌入,被认为是美国立国之本的清教徒群体受到了相当的冲击。这同时体现在经济和文化上爱尔兰文化的经典代表于是自老罗斯福执政时期清教徒的舆论运动就开始发酵,这个回潮的第一波高峰就是所谓的淫秽书籍镇恶运动,带头者是宗教狂热分子康斯托克的钓鱼执法,大肆进行舆论战,烧毁所谓的淫秽书籍,甚至连医学院女性解剖图都要抢来现场点掉。这波高峰由于康斯托克本人的过激倾向,影响力实际被后来的平权运动削弱了。可是邮政部门却在同期借由前线士兵得到淫秽书刊会影响战力为由提出邮政部门有邮件审核权,可以随便扣押被认定淫秽的发行物,最高法院随之应和,美国的期刊业和报纸行业被狠狠的打了一巴掌。这场“整风运动”还有后续高潮:第二波是禁酒令,第三波是海斯法典,尾声就是漫画整风,当时的DC差点因为漫画整风取消《蝙蝠侠》期刊。诞生:错误的正确电影诞生后不久,放映业井喷发展,制作业竞争加剧。为抢夺观众注意力,电影制作者大都拿色情、暴力和低俗影像做文章,以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拒不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做法必然引起反电影力量的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