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的随笔或家庭的生态
中国的家庭具有原生的隐疾,就是到底是家庭重要还是个体的命运重要、家长的权威重要还是儿女的独立自主性重要,这些从来都是回避或似是而非,人为至伪,没有真相。我在《制度简史》里算详略诠释了家长的成长以及家庭的宿命,大致有多部分说明:个体是没有地位,唯有家庭定义一个个体的价值,成为家长并实现家长所有制,才是个体生命价值的终极使命,以家长所有资产规模即家庭成员集体规模为定价标准,直到国家这一家庭型式的家长可称之为顶点。
家长,即指家庭内部的父亲或男性。趁这个所谓父亲节,随上几笔。之所以所谓,是因为在这个林林总总节日泛滥的时代,似乎每天都可以是节日,不算的人类节还是众生节,都知道是自欺欺人,并不代表或说明什么。
每个人都是从诞生到成长而成为家长,男女平等的结果,就是家长不再专属于男性。在一个家庭,男女各自的“背景”包括社会角色的等级意识、经济地位等等,决定了谁是家长的权重倾斜。所以,父亲节需要随笔到家庭生态,需要从家长这一性别不确定关系提起。
中国传统家庭具有强烈的去生命个体意识化,通过各种各样的规制或潜移默化的教养,否定并抑制儿女的个体意志或个性化意识,一个人没有家庭,就是流离失所或丧家之犬,从一诞生起就接受着没有家庭你就一无所有以及肯定活不下去或生存艰难。当然,以家庭拷贝的组织或国家形态,同样也循此例。
从我这一辈上下的家庭教育,所理解并认知家庭父母儿女之间的关系诈伪,家长对儿女之养儿防老所具有的交易本质,使得儿女首先要臣服于家长,因为这样方可使得家长对儿女所具有威胁意味。所以,儿女不能超出父母的认知以及认知能力,因为一旦超出就会面临失控的风险。直到如今,父母总是向儿女灌输外面的世界多么危险,天下唯有父母对你好,目的是为了告诉儿女离开父母你就活不下去。被这么灌输着长大的儿女,等真正到了外面的世界,在人际关系方面相互勾心斗角,很难建立正常平等坦诚的交流关系。与此同时,外面的世界之每个人都各自带着不同的“背景”,包括家庭以及家长之间的无形比较,儿女会知道自己的家长与其他家长存在着差异,从小灌输的家长多么多么厉害,最后发现也不过如此:父母先给自己刨坑,然后自己把自己掉了进去。
儿女最无奈和厌倦的,莫过于家长动辄张口闭口为了你好!因为其实到底为了谁好,彼此多少可以忽略。这一切的一切,就是中国家庭,从来没有真正把儿女,当成一个独立并具有个体意志的生命予以平等对待,儿女要接受家长的驯服性教化,同时潜移默化将家长作为自己的榜样——以我有限所知,人类世界其他国家的家庭而然,中国的家庭关系最为复杂!本来很简单或单纯的关系,一定要什么都具备什么都要极致,最后刻意人为至伪,实因不堪承受所致!如果要活得真实,家庭的意义就会重新注释。
现在,越来越多人不愿意走进婚姻或家庭,大而化之的理由,就是社会压力大等等之类,但没有想到并理解或接受。相比于社会压力,原生家庭的压力更加无孔不入,并不是所谓催婚之类,而是儿女在被家长意志左右的成长历程,使得儿女懦弱或者脆裂,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解决自己!
这就是家庭的生态,譬如知识可以不可以改变命运不论,至少可以左右一个人的命运。儿女之累与父母之苦,都与家庭的知识环境或生态有关,此知识不等于父母有多少学问,而在于父母对知识的态度:恭敬于知识,孩子就对知识有好感,就会习惯于通过知识找答案并具求知和好奇心;浅薄于知识,孩子同样会与读书疏离,不思进取而成为父母的复制品。
毫无疑问,世界充满了无限的未知包括已知的谬误,唯有独立不倚的求知和好奇,方可形成自我认知的个体生命品格,利益一生的内在幸福感。
一个人从天真到纯粹,需要成长环境的包容和开放,最累的孩子,在一个父母或有一方强势的家庭,一方面要做以听话定义的好孩子,一方面还要面对自我成长所需要更广阔自由的认知——多少儿女就为此而累,最后优柔寡断,导致灵魂的缺陷和精神疾患。
中国处于空前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家庭承担四面八方的压力,父母一方面挤压儿女,试图挣脱或减轻压力;另一方面要将自己的压力和焦虑,以需要儿女听话转嫁到儿女身上,并因此以苦为乐。所以,此成为一代又一代的劣化循环:父母与儿女对话,需要孩子与自己认知同频,孩子懂的自己也要懂,假如自己不懂的孩子懂,父母就不舒服;孩子与父母对话,同样也需要自己不懂的,父母能给自己一些提示,至少得到鼓励让自己去想——其实,孩子并不需要你以无所不知,去告诉他什么,更重要的是孩子知道怎么独立面对问题,怎么去通过自我认知找到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出路。
中国缺失对家长的教育,家长虽然活在人人需要独立生活和自我管理的时代,但思想或情感意识,仍然停留在家长所有制的等级传统里:儿女就是家长所有!必须以家长意志为意志,尽管不可能实现。
家庭生态之交易这一底层逻辑,深度影响到儿女要超越其而实现生命独立意识,面临之不堪承受之轻即看不到但无孔不入;另一点就是知识价值的异化,所有的求知以及获取知识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个性成长、天赋发现使其激活其天纵之才的独特性,而是不论学习什么,都是为了能不能赚钱或获得直接利益为根本,学习是为了文凭,有了文凭就可以找个好工作或者成为人上人。所有认知以及知识的价值,都由能不能赚钱、能赚多少钱定义,即使是为了当官,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更方便与钱发生关系。
此话题可以通过一个所谓学科完成。暂且打住。
THE END
近文闲阅:
媒体 | CCE创意交易所预约挂牌“丝绸之路飨旅指数(SRFTI)”
“产业投资银行家”专业平台《IIVA产业投资价值分析师》征稿
创意交易所:全球科学家前沿创新应用指数(GSFIAI) 即将发布!
泉州,比上海还早1000年的中国国际大都市,创意资产包估值千亿
能联储认知 | 什么是发达或现代化国家以及什么是“快乐教育”
这一届的人类是可恶的——2020美国总统大选以及人类制度实验的破绽
媒体 ▏全球创意指数化交易系统CCE拟推“RCEP自贸区指数”
媒体 ▏创意交易所(CCE):哪些中国城市是“世界第一城市”
媒体 ▏创意交易所(CCE)发布新指数:为城市设计创意资产包进行交易估值
美国为什么不制裁台积电?
再卑微的灵魂也有强大的能量[熵学院公共课:恐惧缘于认知失能]
300多个核心专利?比亚迪的弥天大谎让股票市值狂增100多亿
中国工业网:CHIII崔氏汉诺威工业智造指数力推“榫卯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