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强光中∣人有天赋本性吗?——人是如何失去自由的?

2017-02-02 强光中 文明比较


从人的天赋权利来看,人是绝对自由的,然而,处于文明社会中的人类个体,自由常常是难以企及的奢侈品。自由总是位于大山的另一面,若想得到自由,必先攀越那座高不可及的大山。熙熙攘攘的人世间,能够成功地攀越那座高山的又有几人?

 


人的意识活动本身是自由的,千变万化的——人的自我意识可以随时随地延伸到任何他可知的思维领域。“我可以这样去想,也可以那样去想”,没有谁能以外力干扰一个人大脑中的思维。人的意识所具有的自由思维能力,来自于生命体自有的能量冲动,这种由先天性的“体能”发展而来的基础能力后来又不断地受到后天文明的强化。

我们不得不说,后天文明的强化对一个人自我意识的产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显而易见地,没有后天文明的强化,“被抛入”的只能是“不自觉的”动物,而非人类。

每个时代的人并非从荒芜的文明空白处起步,而是从既有的历史深处走来。无数的前人已为今天的人类设计出不同的道路。“我是谁?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不能由个体意义上的“我”自行决定,而是由人类的文明来决定的。

文明赋予了人类生命存在的本质,它是指挥人们行动的幕后导演,每一个现实中的人不过是文明舞台上的一个个演员罢了,人不过是被注入文明的观念、思想和原则的道具而已。人们在现实中总是试图为每一个问题做好答案,但那些所谓的答案其实早已在当他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就已经预先被本民族厚积的文明将答案放在他的大脑里——正是文明中的观念、思想、原则一直在替他作出决定,而且会有无数个“标准答案”替他回答任何一个他可能遇到的问题,而真正的他所是的那个人却从来不自行作出决定。每个人所做的一切未必是他们真正想做的,或者说,他们的所作所为在他们自己看来也未必是完全真实的。

这就是文明的力量。

文明之“水”天上来。究竟是什么赋予了文明如此巨大的力量?

在文明世界里,人是怎样失去自由的?

文明不仅是人类意识介入纯粹存在后呈现的结果,也是人类意识介入自为世界呈现的结果。每个时代的人既是文明的产物,又在创造着文明。人类在创造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在思索着文明的价值与意义。文明世界的必然逻辑如同积压已久的巨大石块重重地压在人们的头顶。人类不仅需要改造客观世界,而且还要改造人类业已创造的文明成果。

生命体介入存在的目的性活动,从其演化的历史来看,呈现出加速度的不断深入的状态,其活动的结果最终迎来了一个展现在今人面前的“人化”的世界,一个由“必然王国”主宰的世界。每个时代,每一个人,在当他“被抛入”到这个世界时,他所“遭遇”到的都必然是一堵坚硬的文明世界的高墙。

他不仅需要在母体内经受“九月怀胎”的孕育期,还要经受从出生到6岁的幼儿期,从6岁到12岁的孩童期,从12岁到18岁的青春期,从18岁到24岁的成年期。他仿佛是带着一只“空瓶子”,每个阶段都要在这个瓶子里装进特定的东西,语言、思维、逻辑……,其中有一些是他很乐意装进去的,也有一些是他原本并不想要而被迫装入的东西。正是那些“瓶子”里所装入的东西决定着他未来的命运。

“瓶子”里装满了各种琐碎的东西,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文明世界的框框、教条,它们是他在人世间一切行为的“法理”依据,是他作为延续数十亿年来的生命体、特别是数百万年来人类生命体和数千年来文明有机体介入存在的超级工具,他必须按照这些必然逻辑去做,否则,他每时每刻都将面临撞“墙”之险。

 “瓶子”并非自然存在之物,它仅为人类所独有。它是生命进化史的产物,是一种高级复杂的用以产生生理—心理信息的“设备”。通过这些高级工具的使用,人类很自然地达到意识所要达到的对象化目标。比如对于“红色”的感觉,“瓶子”里先天性地具有了对于“红色”的感觉能力——“先验的自我意识”能力。“我”朝向有着“红色”的地方看去,眼里就感觉到了“红色”的存在。相反,那些不具有感知红色能力的动物就怎么也发现不了“红色”的存在,正是因为它们自身不具有感知“红色”的感官,“红色”的存在体才无法向那些动物显现出它自身的“红色”。

“瓶子”的特殊功能在于,它能把它感知到的一切存在装入“瓶中”。比如,人具有一定的听力、视力等各种能力,从听觉功能来看,人能感知到“一个有声的世界”;从视觉方面来看,人又感知到“一个有色的世界。”“一个有声的世界”、“一个有色的世界”是被装进“瓶子”里的“意识化”的世界,“瓶子”对听到的的声音与看到的颜色进行一种意识化的重构,并且将其格式化为人类能够感知的信息。

“瓶子”及其被装入“瓶子”里的意识化的世界是仅为人类而独有的,是人作为特定主体对于存在的反映。人类眼中的“红色”,在不同的主体那里,比如在蛇类动物的眼里会呈现出不同的结果。

那么,“红色”在纯粹的存在本身那儿是什么呢?

它自身并不能向自身“显现”,它只能向不同主体“显现”它不同的色彩。主体对于存在的纷繁复杂的物质属性有着自身特有的反映方式。也就是说,存在的各种不同的物质属性系统性地向主体“显现”着,有的“显现”为红色,有的显现为蓝色……也就是说,被装进“瓶子”里的绝不会只是一样东西,而是丰富多彩的多样化的意识世界。纯粹存在与“瓶子”之间有着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什么样的存在就会在“瓶子”里“呈现”出什么样的可被意识化的存在。比如,家具中存在着可被意识——可被“瓶子”装入的“红色”,是其纯粹存在中的“红色”向人类意识显现出来的“红色”,它们之间存在着“被给予”意义上的同一。也就是说,被给予了什么颜色,就会被“瓶子”装入什么样的颜色,瓶子不能自行装入纯粹存在本身没有的其他颜色,纯粹存在本身所拥有的某种色彩与“瓶子”里的某种色彩保持着“被给予”意义上的同一性。

从意识的结构来看,“瓶子”里大致装着三种类型的“意识化世界”。

反思前的可被意识“格式化”的世界。它是主体对于客体的意识,是“我”对“我”所面对的世界的意识。能够被装进“瓶子”里的任何事物都是可被意识的事物。超越人类生理—心理信息生产与处理能力之外的事物均为不可知的事物。比如“神”,任何人都没有见到过“神”的模样,无人能够感知“神”之存在的诸多属性,因此,人类并不能将“神”装进自己的“瓶子”里,“神”只是人类想象出来的抽象存在物,而非具体的“神”的“定在”。

反思的意识化的世界。“我”去思索“我”意识中的世界,它是主体对主体意识活动结果的反思。“瓶子”里装着的原本都是“什么是什么”的意识化世界,但人类思维并没有停止在这种“看山是山”的初级认识上,人能够对于被装进“瓶子”里的“东西”进行反思——那些东西为什么是它们所是的那些东西呢?“我怎么看到了家具外表的‘红色’呢?”显然,人对人化世界的一切事物进行反思活动的产物,并不是意识的对象世界本身所具有的东西,而是意识机器自我生产出来的东西,亦即人类逻辑思维的自我运动。比如,关于物质存在本原的反思,人类对于具体物质起因的研究,从最简单的成因开始,经过几次反思性质的追问,就可以上升到关于物质最高本原——“第一因”的思维。

关于反思后的意识化世界的“我思”。这是一种反思后的“我思”,是对全部的“我思意识”的追问。主体把“我”与“他物”一并作为意识的对象,“我”也成了“他物”;主体融入“他物”之中,主体与“他物”一并被当作客体的反思对象。人类对于世界存在本原的反思如同攀越一座高山,当人到达山巅时,自然会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境界,然而,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世界的“尽头”已呈现在人们眼前,然而,它为什么存在的本原问题仍然像一个迷存在着。人们不由自主地回望登山过程中所走过的路,追问眼前的世界为什么没有呈现出人类想象中的那种终极境界?人对世界本原的认识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人类就这样把世界“一古脑”地装进“自我”意识的“巨瓶”之中。“瓶子”里最初装着的是一种关于“山是山”的意识;在第二阶段,人类意识的“巨瓶”又装进了攀山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山为何是山”的意识;最后,“巨瓶”里装入的是那种关于“山还是山”,但它为什么会以如此方式呈现它的存在”之类的咏叹。

人类各民族创造文明的过程亦是如此。起初,人类各民族创造着文明,文明就是文明之所是的那种“神圣”的“东西”,在这一阶段,人类意识活动的中心围绕着如何改造世界,如何创造更多更好的文明成果进行着。然后,人类各民族又反思着所创造的文明为什么是它所是的那种“东西”——人类为什么要如此改造世界,为什么要创造这样的文明?最后,人类各民族又会进一步思考诸如如何对待自己所创造的文明之类的问题。人类所改造的世界最终将会如何呈现于人类所生存的世界?人类将会面对什么样的未来文明?

然而,文明归根到底是人类历史性意识活动的产物。人类文明中的核心思想源于各民族群体性意识的集体认同,它们是意识活动介入存在的结果。

任何具体的现实的存在物都是有限的,人化的意识世界也必然是有限的。因而,人的意识活动存在着明显局限性:人耳听不见的不等于没有声音,因为“大音希声”;人眼看不见的不等于没有颜色,因为“大象无形”。

那些本来就有的却无法被人类意识化的东西正是因为存在被我的意识蒙蔽了,存在通过意识向人类显现了它的有限性的一面,它并非它自身的本真的存在。也就是说,并非来自于存在的全部,由此而导致的自身的局限性使我的意识无法介入到原初的全部意义上的本真的存在。

人的意识是有限的,人所创造的文明更是有限的。然而,文明中凝聚的核心精神却决定着每一个人的行为。人的意识可以是千变万化的,但人的行为却不能相应地千变万化。

人的意识是自由的,而文明世界却是僵化的“必然王国”。“被抛入”文明之中的人必然受到文明世界框框、教条的束缚,人因而失去了意识世界在现实世界所对应的自由。通俗地说,人可以想到,但却不能做得到。

人如何才能得到自由呢?


强光中, 1989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省哲学学会会员。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人类文明比较研究工作,2011年出版《全球史观下的孔子学说》一部,已被台湾“中央研究院”、上海社 44 34340 44 15289 0 0 2872 0 0:00:11 0:00:05 0:00:06 3035科院、中国科大等数百家图书馆收藏。80余万字新作《全球史观下的人类文明》即将出版发行。所创建的“强光中的哲学博客”(http://qianggz.blog.ifeng.com)是凤凰文史名博,因思想深刻、特色鲜明而长期受到学界重视。欢迎添加强光中微信号:qianggz123.公众号:文明比较(qiangguangzhong


∣人类文明∣人类文明将往何处去?

∣西方文明∣∣人权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美国为何“抢”不回中国人的iPhone工作岗位?∣近代科技革命为何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近现代西方文明何以后来居上?∣海洋文明为何是孕育资本主义的温床? 

∣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何以独步于公元1500年前的欧亚大陆?∣古代中国为何更易于发生内乱、大乱?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是从哪里来的?  古代中国为何发展不了资本主义?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社会科学院”诞生在哪里?∣中华文明的特质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先秦时代的思想大一统是如何实现的?∣大一统之路——中国古代部落文明是如何消亡的?∣稷下学宫是如何“催熟”中华文明的?中国崛起背后的基因密码 

∣学术活动∣]安徽省社科界学术年会交流论文:当下的中国应该向世界传播什么样的文明价值观?中国崛起的世界性意义  构建全球史观下的大思想史:哲学史领域的文明话语权之争

∣历史∣ ∣奴隶社会为何不是人类历史的必经阶段?古代中国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吗?公元前841年究竟发生了什么?30年与3000年:殷墟启示录当下国人历史意识中究竟缺乏了什么”元素”? 历史“周期律” 历史悲情意识∣古代中国为何实行不了禅让制?——从燕国的政改悲剧说起 

∣韩非子系列∣解读韩非子的悲剧人生  大秦帝国短命的文化根源韩非子:一个赤裸而又尖刻的功利主义者
荀子系列文字狱的由来∣∣等级制度的强大生命力
  

庄子系列∣人过四十才识庄? ∣人应该如何面对死亡? 

∣孟子系列∣儒墨争鸣是什么造成了中国式潜规则的泛滥? 人的浩然正气是从哪里来的?

∣墨子系列∣墨学是如何衰微的?《墨经》向今天的我们昭示了什么?

∣基督教∣基督教的世界为何是平的?

∣哲学∣∣人生于偶然,为何却无法逃避必然的宿命?∣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生而为人,为何不能没有梦想?∣热爱生命为何不需要理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