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灸疗法治疗虚弱证

2017-08-26 岳美中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经典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大灸疗法”于一般针灸书中未见述及,是高怀医师的家传秘法。高医师为河北省丰润县人,精针灸术,能起大症,1950年在唐山时向其学习,其时年已83岁。现将本疗法介绍如下。

  • 操作人员

    医师1人,助手1~2人。

  • 操作用具

    床1张,三棱针1支,毫针2支(2寸),大方盘2~3个,大镊子2~3个,小刀1~2把,捣药缸1个,草版纸1条(长20.5寸,宽1寸),蜡签子2~3个(插蜡用)。

  • 操作用品

    艾绒250克,咸萝卜(即腌好的红萝卜,如无,绿萝卜亦可)2000~2500克,紫皮大蒜500~750克,蜡烛1支,酒精少许,脱脂棉少许,火柴1盒。

  • 操作前准备

    将咸萝卜切成2分厚1寸方块(病人中指同身寸),将紫皮大蒜捣烂如泥,平摊萝卜片上,中间用手指按一凹(深度使萝卜片呈露),蒜泥即形成圆圈,中间放置艾绒,艾绒如食指。

  • 临床操作

    先灸患者背部

    让患者伏卧好,将草版纸长条由大椎穴起往下至长强穴止,顺脊椎穴起往下至长强穴止,顺脊椎铺好。因脊柱骨这条线不灸。

    将做好之咸萝卜蒜片先放在两边大杼穴处各1个,以后则沿着草版纸条由大杼穴往下顺着排列到秩边穴。其间所排之片多少无定数,以排满为止。

    在第1排的外侧,沿着排第2行,起点在大杼、风门2穴之间(即在第1排第1、2块咸萝卜蒜片之间的外侧)往下排,排到秩边穴外上部(比第1排少1块)。

    将蜡烛用火柴点着,插在烛签上(粘在它处亦可)便可开始灸。

    灸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镊子夹住做好的艾球,在烛火上点着,放在咸萝卜片蒜凹中逐个放好,放齐;

    (2)注意不要使灸火熄灭,要随时接上艾球,防止火力中断。若患者感觉灼痛,则可将萝卜片抬起一点,或将艾火减弱一些;

    (3)注意防止烧伤及大灸疮的发生。在灸部皮肤稍现深红色时即停止灸治,壮数多少要看患者的皮肤忍受性来决定。一般每个灸点灸3~5壮。

    以上做完后,休息片刻,再灸腹部

    先在膻中穴部位上放一片咸萝卜蒜片,以此为中心点,在这点的上下左右周围放上8块,即形成一个9片的大方形。

    在鸠尾穴、神阙穴各放上一块不着蒜的咸萝卜片,该片的大小宽度仍如前,上下长度则要短3分(即宽3.3厘米,长2.1厘米),此点不灸,两穴之间放咸萝卜蒜片6片。

    在神阙穴以下至曲骨穴这一段放5片,若是妇女则石门穴不灸,放一块不着蒜的咸萝卜片(宽3.3厘米长3.3厘米)。

    腹部沿正中行的(即正中行巨阙穴与下脘穴之间为起点)两侧,向下1行,每行放7片。

    沿第2行两侧(低半片与下脘穴平)各再排1行放6片。

    以上步骤做好后,便可开始灸治

    操作注意同上。灸完后,必须用三棱针于十宣放血,并针三阴交(双)深3.3厘米,泻法,不留针,借以泻大热之气(按此灸法,只要手续完备,并无副作用)。

  • 适应症

    久病体弱,虚寒痼疾,慢性肠胃衰弱,中阳不振,肾元不充及一切虚寒衰弱久病不能起床者。

  • 禁忌症

    急症、新症、热症、实症,及神经过度敏感者。

  • 治验举例

    例1:孙某某,女性,46岁,患肺结核与神经衰弱,已有十余年,身体极衰弱,近在唐山市人民医院诊断为胃下垂,外观肢体削瘦,面色苍白,微无力,不能操持家务,终日卧床。每日只吃半磅牛乳,大便无力排出,每10日左右必须服泻药一次,心悸、眠少、易出汗,脉极沉弱。

    共做两次大灸,第一次灸后,腹泻秽物很多,大便日5~6行,腹并不痛,以后则每2日大便1次。灸后第2日即能吃稀粥,以后每日能添吃1个馒头,渐加至2~3个。以前若在室外勉强去一次则要伤风发热,灸后则在室外活动无碍,并逐渐能照顾家务。7个月后又作第2次大灸。灸后并未见大便次数增多的现象,亦未产生其它副作用,身体逐渐趋于健康。

    例2:王某某,男性,38岁,农民,发病数载,身体瘦弱,面色苍白,精神衰颓,食欲不振,腹胀肠鸣,日下白色溏便5~6次,畏冷,脉细弱无力。

    于1955年秋施以大灸两次。第1次灸后自觉胸腹腰背部温暖,全身颇感舒适,精神亦觉畅快,大便次数略减,食欲渐旺,因病情大有改善,两星期后,患者又要求灸第2次。灸后腹胀肠鸣全部消失,频频思食,大便渐稠,日2~3次,有时一次,病已去大半,即参加劳动。据说回家后不久即完全痊愈。

  • 结语

    1.灸法能起虚弱久病,沉寒痼疾,在寻常灸法力不能举的疾病时,有待于此种火壮力宏的大灸法来解决。但其适应症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2.“大灸疗法”在临床观察中,还未发现任何副作用,但病例较少,仍需进一步观察,始可得出结论。

    3.本文所述操作程序系本师传,为了观察古法的疗效,在用品方面亦未敢擅加更改。

    4.此种大灸方法,灸点较多,倘照顾不利,容易造成烧伤,增加患者痛苦,应特别加以注意。

    5.在灸的程度上,要求接近一致,应注意防止有的部位灸出灸疮,有的部位皮肤还未见红色,以免影响疗。

    6.灸后必须十宣刺血,针泻三阴交,不然会影响疗效,产生副作用。

    7.我们曾经治一例神经过度敏感的患者,未效,虽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但应研究进一步提高疗效措施。

    8.“大灸疗法”有加以系统研究,扩大临床适应症的实际意义。


本文内容摘自《岳美中医学文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任脉会阴 曲骨 中极 关元 石门 气海 阴交 神阙 水分 下脘 建里 中脘  上脘 巨阙 鸠尾 中庭 膻中 玉堂 紫宫 华盖 

督脉长强 腰俞 腰阳关 命门 悬枢 脊中 中枢 筋缩 至阳 灵台 神道 身柱 陶道 大椎 哑门 风府 脑户 强间 后顶 百会 前顶 囟会 上星 神庭 素髎 水沟 兑端 龈交 






经络学说【文章目录】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