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里尔克诗11首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奥地利诗人。出生于布拉格,早期代表作为《生活与诗歌》(1894)、《梦幻》(1897)、《耶稣降临节》(1898)等;成熟期的代表作有《祈祷书》(1905)、《新诗集》(1907)、《新诗续集》(1908)及《杜伊诺哀歌》(1922)等。此外,里尔克还有日记体长篇小说《马尔特手记》。
1875年,里尔克生于一个铁路职员家庭。高中毕业后,在布拉格大学等校学习哲学、文学史和艺术史,此后曾在慕尼黑和柏林从事写作。在文坛崭露头角后,里尔克在国内、国外不停地游历。1915年一战期间被征入伍,服役于维也纳战事档案馆。1919年迁居瑞士,直到逝世。




俄耳甫斯·欧律狄刻·赫耳默斯


这是灵魂的怪异的矿井。

像静静的银矿石一样它们

作为矿脉穿过它的幽暗。血发源于

树根之间并继续走向人们,

而在幽暗中它看起来重如火山岩。

此外再没有什么红色的。


这里有岩石

和空洞的树林。跨越空虚的桥梁,

那个巨大的模糊的灰色池塘

悬挂在它那深远的底部之上

如雨水的天空在一片土地之上。


而在柔和的非常忍耐的草地之间

出现了这一条路的灰白的长带,

如一种长长的苍白被搁下了。


从这一条路上他们走来。


领头的瘦长的男人披着蓝色斗篷,

看上去像哑巴并对前途没耐心。

他的脚步大块大块地吞食着路

无需咀嚼;从垂下的皱褶中

他的双手沉重地吊着并捏成拳头,

再也不知道那只轻轻的古琴,

它已经长进他的左手里

如玫瑰藤长进橄榄树枝里。

他的感觉好像发生了纠纷:

他的目光像一条狗跑在前面,

转身,回来又一次次远去

并站在下一个拐弯处等待——

而他的听觉像一股气味留在身后。

有时候他觉得仿佛它一直

够到另外那两人的行走,

他们该当追随这整个攀登。

然后又只有他往上爬的回声

和他的斗篷的风在他后面。

但他对自己说,他们会来的;

他大声地说并听见它慢慢消失。

他们会来的,只是两人兴许

走得特别的轻。假如他可以

转过头去(假如往后望一眼

并不会破坏这整件大事,

刚刚才实施的),他一定会看见他们,

轻悄的两人,在后面默默跟随着:


那行走和远远传令之神,

明亮的眼睛上面戴着旅行帽,

手执细长的权杖于身前,

踝关节上有双翅扇动;

而被交给了他的左手:她。


这如此被爱的,以致从一只古琴

发出怨诉,竟多于从前出自怨妇的;

以致怨诉化为一个世界,那里面

再一次有了一切:森林和峡谷,

道路和村庄,田野和河流和鸟兽;

以致环绕这个怨诉世界,酷似

环绕另一个地球,有一个太阳

和一个寂静的繁星密布的天空运行,

一个改变了星座形状的怨诉天空——

这位如此被爱者。


她却走在那位神的手边,

被长长的尸带绊住了脚步,

走得不稳当,轻柔而没有不耐烦。

她在自身之中,如有崇高希望的一位,

并未想起那走在前面的男人

和这条攀升进入生命的路。

她在自身之中。而她的已死之在

充满她如充盈。

就像一枚甜美和幽暗之果实,

她满是她的巨大的死亡,

这死亡如此之新,以致她什么也不懂。


她在一种新的童贞之中,

不可触摸;她的性闭合了

如一朵稚嫩的花临近傍晚,

而她的双手已全然不习惯

婚嫁,就连那位轻轻的神

无比轻微的,引导的触摸

也伤害它们好像过分的亲密。


她已不再是这个金发的女人,

在诗人的歌曲中有时唱到的女人,

不再是宽宽床铺的芳香和小岛,

也不再是那个男人的所有物。


她已被解开如长长的秀发

并已被献出如落下的雨

并已被分发如百倍的储藏。


她已是根。


而突然当那位神

一下子止住她并在悲痛的惊呼中

说出话来:他转过身来了——

她什么也不懂并轻声说:谁?


但远远的,暗暗的在明亮的出口前

站着某个人,他的脸

难以辨认。他站着并望见,

在一条草地小径的长带上,

目光无比悲哀,那传令之神

怎样默默转身,跟随那形象,

她已经往回走在这同一条路上,

被长长的尸带绊住了脚步,

走得不稳当,轻柔而没有不耐烦。



维纳斯的诞生


在这个早晨,前一个黑夜惊恐不安地

过去了伴着呼唤,喧嚣,骚乱,

所有的海洋再一次裂开并叫喊。

而当叫喊又慢慢闭合起来

并从天宇那苍白的白昼和开端

落下来并沉入喑哑的鱼群的深渊:

海洋分娩了。


第一缕阳光映红了宽广的波涛阴部

那一片毛茸茸的泡沫,而在阴部边缘

那少女站起来,洁白,恍惚又湿润。

宛如一片绿色的嫩叶动了起来,

伸长了而蜷缩的慢慢张开了,

她的肉体舒展到清凉里

和尚未被触及的晨风里。


像月亮一样明净地升起了双膝

并隐入大腿的云彩边缘里;

小腿肚狭长的阴影退缩了,

双脚绷紧并变得光亮,

而关节生活得像饮者的

喉咙一样。


骨盆的高脚杯里躺着胴体

如童子手中的一枚娇嫩的果实。

而它的肚脐的小杯子里面

是这个明亮的生命的全部昏暗。

那下面翻起淡色的小波浪

并不断漫溢朝两侧胯下,

那里时而有一条静静的溪流。

但被照亮了并还没有阴影,

像一片四月的桦树林,

温暖,空虚和并未遮蔽,躺着阴部。


现在双肩的活动天平

已在挺直的躯干上处于平衡,

而躯干像一道喷泉从骨盆升起来

并犹豫地落下以长长的双臂

和更快地以长发的浓密下坠。


随后那张脸很慢地移过:

从它的斜坡那缩短的昏暗

进入清晰的,水平的隆起

而在此之后下巴陡峭地封闭。


现在脖子伸直了像一束光,

又像一条花茎,里面有汁液上升,

双臂也同时伸展像天鹅的脖子,

当它们寻找湖岸的时候。


随后像晨风一般第一次呼吸

进入这个肉体的昏暗的黎明。

在血脉之树最嫩的枝杈里

发出一阵沙沙声,而血液潺潺

在肉体的那些幽深的部位之上。

这阵风在增长:此时以全部的呼吸

它将自己灌进簇新的乳房里

并充塞它们并鼓满它们——

于是它们像帆一样,充满了远方,

将这个轻轻的少女推向海滩。

就这样女神登陆了。


在她身后,

她迅速走去穿过年轻的海岸,

整个上午冒出了

鲜花和草茎,温暖,恍惚,

像出自拥抱。而她行走并奔跑。

但是正午,在最沉重的时辰,

海洋再一次涨起来并将一只

海豚抛到那同一个地方。

死的,红的,裂开的。



远古的阿波罗残躯


我们没见过他的头,也无人听闻,

脸上眼珠成熟,像苹果一般。

但他的残躯似烛台闪烁至今,

透出他的目光,只是已收敛,


依然闪亮。否则胸部的肌肉

不可能令你目眩,一丝微笑

不可能从悄悄扭动的腰

滑向那承担生殖的中枢。


否则双肩透明的垂落之下

这站立的石头丑陋,粗短,

不会像兽皮那么耀眼;


也不会每条边缘灼灼喷发,

像恒星:因为它从每个角落

看着你。你必须改变你的生活。




克里特的阿耳忒弥斯


丘陵之风:她的额头

不像是一个光亮的物品?

轻快的动物那光滑的逆风,

你塑造她:刻画她的裙服


紧贴无知无觉的乳房

如一种预感变幻莫测?

正当她,仿佛知道一切,

朝着最遥远之物,撩起的裙装


凉爽,同仙女和猎犬一道,

背着箭囊,挽着弯弓

冲进那坚硬的高高荒原;


只有时被陌生的村落所传召

并屈服于,虽气势汹汹,

那为了分娩的叫喊。




圣母颂


她爬上山来,已很吃力,几乎

不相信什么安慰,希望或办法;

可此时那位年高望重的孕妇

诚挚而自豪地迎向她


并知道一切,虽然她未告诉她,

这时她突然靠着她歇一歇;

两个有身子的女人小心扶持着,

直到年轻的说道:我感觉,


仿佛我,爱,从现在起永远存在。

富人们虚荣,但几乎一眼不看,

上帝便洒掉他们的微光;

可他细心寻找一个婆娘

并给她注满他最遥远的时间。


于是他找到我。你好好考虑吧;为了我

发出号令从星宿到星宿——


要颂扬并抬举,我的灵魂呀,

这般高如你所能:这位主。




亚当


他惊奇地站在这座大教堂

陡直的上升旁,靠近窗棂的玫瑰,

仿佛震惊于自己的名望,

它一直增长并且一下子


使他君临衮衮诸王之上。

他耸立并如此欢喜:他的不朽

早已一锤定音;他成了农夫,

创始的,而且他不知道,怎样


从那座圆满却已结束的伊甸园

找到一条出路,引他进入

新大地。上帝难以说服;


而且他一再,非但不予成全,

威胁他,说他必定死去。

可是人赓续:她将会分娩。




夏娃


紧贴窗棂的玫瑰,单纯的站立,

靠近教堂伟大的趋升,

手执苹果并以苹果的姿势,

无辜却有罪,一次即铸定,


站在她分娩的胎儿身边,

自从她怀着爱最终走出

永恒的界域,好历尽险阻

穿越大地,像幼稚的一年。


啊,她多想在那个国度

再逗留一时半晌,

欣赏鸟兽的理智与和睦。


但既然决定委身于亚当,

她便跟随他追求死亡;

她几乎不识上帝的模样。




疯子


他们沉默,因为他们的知觉中

隔膜已经消除,

而他们难以被人理解的时辰

正开始并缓缓逝去。


常常在夜里,当他们走到窗前:

突然一切皆美好。

他们的双手放在实物里,

而心灵崇高并或可祈祷,

憩息的目光落到


出乎意料的,常常走了样的

花园上,这宁静的方块地

在陌生世界的反光中

继续生长并永不消失。




拐骗


孩提时她常常避开婢女们

(因为她们内心迥然不同),

只为在自己开始之时

到外面去看黑夜和寒风;


但没有一个暴风雨的夜晚

将巨大的公园撕成这样的碎片,

如同眼下她的良心撕碎他,


他正从柔滑的梯子上搂住她

并把她扛走,走呀,走呀……

直到马车便是一切。


她闻到了它,漆黑的马车,

围着它捕猎屏息站定

以及危险。

她发觉车里的衬布冰冷;

而她心里也漆黑又冰冷。

她缩进大衣的领子里,

摸一摸头发,好像还在头上,

并陌生地听见一个陌生人说:

我在你身旁。




族徽


盾牌像一面镜子,远方的它承受

并纳入自身之中,悄无声息;

从前是敞开的,于是吞噬

那些存在物


的一幅镜像,它们隐居于

氏族的遥远处,这绝非臆想,

也吞噬氏族的事物和真实之镜像

(右边的在左,左边的在右),


这一切镜子都承认,说出并展示。

那上面,以荣耀和暗淡做装潢,

眠息着缩短的面甲头盔,


翼翅的宝石则高高在上,

而那副面甲,像充满愤慨,

激动而华丽地倾跌下来。




孤独者


不:该拿我的心造一座塔楼

而我自己被立在它的边缘:

那里没别的,除了一次痛苦

和不可言说,除了一次尘寰。


除了超大物之中的一个孤独物,

它变得阴暗复又变得光荣,

除了一张最后的,渴望的脸

被逐入那永不可满足的之中,


除了一张最外在的石头脸,

顺从于自己内在的重量,

旷远静静地毁灭它,迫使它

越来越喜乐欢畅。

林 克 译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怎 样 转 换 为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中国古代文学转换为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如果简略地给予梳理与描写,那这个转换过程明显地呈示出三个历史阶段,即明代中晚期、清朝晚期和五四时期。众所公认五四文学革命完成了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转换,就是说通过五四文学革命,已生成以“白话文学”与“人的文学”为两大标志的现代型文学。这里不妨以“白话文学”与“人的文学”为价值尺度,来考察分析一下古代文学从晚明起是怎样转换为现代文学的。按照胡适的说法,中国文学本身就具有白话与文言的两大传统,明清两代所创作的“《水浒》《红楼》《西游》《儒林外史》一类的小说早已给了我们许多白话教本”,“那些小说是我们的白话老师,是我们的国语模范文”;而五四文学革命不只继承发扬了白话文学传统,并且以白话取代了文言,使白话文学真正成了中国文学的正宗,“把白话建立为一切文学的唯一工具”[1]。至于“人的文学”的建立比起作为“工具”的白话文学来,就显得漫长而复杂一些。
所谓“人的文学”就是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文学。明代中后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盛,文化精神层面升起了人文主义思潮的曙光。它投射到文学观念上,生成了李贽的以自然人性论为基础的“童心说”,公安派和竟陵派的“性灵说”;它投射到文学创作上,不论剧作《牡丹亭》或者小说《金瓶梅》、“三言二拍”等都受到人道之光的烛照,表现出人文主义的情思,反映出新市民阶层要求个性解放的心声。明清之交中国社会虽然出现了大动荡大换代,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文学传统仍在延续;尤其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直至甲午战败维新兴起,中国社会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开启了现代化的进程,而西方以人为本的现代文化思潮的猛烈冲击又掀起了晚清文学革新的热潮,将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转换推进到第二个历史阶段。以康梁为代表的文化先驱们建构起以“国民”为本位、以“自由”为核心、以“新民”为旨归的现代人学思想;反映到文学变革上,其所形成的“新民”文学观和“人性”文学观都是以人本启蒙思想作为理论基石,在“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的创作实践中所体现出的“救亡”与“启蒙”并举的两大主题,初步呈示出人的解放与民族解放互动的现代人文思想意向,为中国文学向现代化转变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历史推进到五四时期,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文化思潮汹涌腾跃,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人的文学”观念得到确立,它不仅沟通了晚明的以“童心”、“性灵”为关键词的人道文学观,而且超越了晚清以“新民”、“人性”为理念的人本文学观,极其自觉地将“人的文学”观建立于以个人主义为本位的现代人学思想基础之上。伴随着“人的文学”理念的提出,鲁迅以及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一批作家先后创造出一代洋溢着人道主义思绪的“人的文学”作品,使“救亡”与“启蒙”两大互动主题得到深化,这就从思想内涵上标志着中国文学完成了由古代向现代的转换。




推荐阅读:

曼德尔施塔姆《列宁格勒》

茨维塔耶娃诗2首

普希金诗6首

普拉斯诗4首

安妮.卡森诗7首

茨维塔耶娃诗38首

茨维塔耶娃诗5首

涅克拉索夫《诗人与公民》

普希金《自由颂》3个译本

普希金《安德烈·谢尼埃》

普希金诗12首

乔治·西尔泰什诗9首

切斯瓦夫·米沃什《诗论》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山之诗》

塔尔科夫斯基诗13首

茨维塔耶娃诗4首

茨维塔耶娃诗6首

茨维塔耶娃诗9首

帕乌拉·伊诺德尔诗4首

安娜·丽塔·佛朗哥诗4首

金子美铃诗23首

北欧现代诗选56首

乔治·西尔泰什诗6首

巴朗恰卡诗8首

德里克·沃尔科特诗3首

扬尼斯·里索斯诗10首

贾尼·罗大里诗2首

塔尔科夫斯基诗10首

雷沙德·克利尼茨基诗24首

卡比尔诗选

威洛德·库马尔·舒克拉诗2首

阿兰达蒂·苏布拉马尼亚姆诗2首

尼尔马尼·弗根诗2首

库蒂·雷瓦蒂诗2首

S.约瑟夫诗2首

纳姆奥·达索尔诗2首

阿朗·科拉特卡尔诗2首

里尔克《时辰祈祷·朝圣》

梁宗岱译里尔克诗2首

里尔克《罗丹论》

里尔克论塞尚

里尔克《豹》

印度《阿达婆吠陀》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室利·奥罗宾多诗2首

里尔克《果园》

里尔克《时辰祈祷·修士生活》

里尔克《预感》

里尔克《大火过后》

堀口大学诗3首

金子光晴诗3首

印度《梨俱吠陀》

金井直《木琴》

里尔克诗15首

里尔克诗14首

里尔克诗3首

里尔克礼赞

里尔克: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

关根弘诗2首

国木田独步诗2首

壶井繁治诗3首

河井醉茗诗2首

伐致诃利《三百咏》

鲁达基诗5首

川路柳虹诗3首

北村透谷诗2首

茨木则子诗7首

大伴家持3首

大伴旅人《赞酒歌13首》

福士幸次郎诗2首

万叶集

拉胡蒂诗10首

奥马尔·哈亚姆诗选

菲尔多西《苏赫拉布惨死于鲁斯塔姆手中》


空庭木叶下 薤簟新凉归 纤絺屏秋笥 纶缟授寒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