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乔尔·迈耶罗维茨的照片是在混乱中定格的灿烂一瞬

Max Kozloff 1908阅览室 2022-12-25



© Joel Meyerowitz



乔尔·迈耶罗维茨

文 | 马克斯·科兹洛夫

译 | 张心宇

 

在乔尔·迈耶罗维茨(Joel Meyerowitz)的照片中,手臂抬起,光影交错,玻璃反射,透过凌乱的空间,我们在缄默中看到了精妙的对答。他于乡土场景的着眼处显露出一种都市眼光。这并不是说他的徕卡攫取的复杂场面看起来有多散乱,它们所采取的并不是一种未经预判的态度。就像从卡蒂埃-布列松(Cartier-Bresson)直到李·弗里德兰德(Lee Friedlander)那样,都市生活于此呈现了一种焦躁不安、伺机而行的窥探视角。它熟于在运行之中捕捉视觉异常、压缩质量与时机向量,具有极高的精确度。

这一风格的摄影师被批评为偶然事件的崇拜者。这种指控有一定道理,因为它反对的是一种幼稚假定,即偶然事件才真实,原始图像才可信。杜安·迈克尔斯(Duane Michals)的观点恰恰相反:


我不相信眼见为实。我也不相信那些构成我们生活的最高实在之事,包括汽车、电梯或其他被瞬时感知的事物……大多数摄影师只论及事物表象。他们相信并接受亲眼所见,可眼睛是无知的。不再对我们信赖之物信以为真,这是问题的关键。


这句话说得很好,但就我个人而言,我会换一种说法。摄影总是嘲弄我们对它所看见的事物知之甚少,无论多么显而易见。


© Joel Meyerowitz


© Joel Meyerowitz


皮埃尔·马克·奥尔良(Pierre Mac Orlan)在《阿杰》(Atget)中写道,“所有的摄影作品都会让人在刹那之间死去,以至于他们从彼岸返还时,对自己的遭遇一无所知。”这句话也反映了迈耶罗维茨的街头摄影。某种无形的东西以刹那片段的形式发生于我们的正常感知之间,而后它们往往被理解、被忘却。在他的主题中,即便是世俗,“彼岸”也会出现,那是人为的地狱边境,而他报以真挚且狂热的追求。

尽管取景于现实,但也不能称其为视觉纪录片。寻常一瞥中,在明与暗、冷与暖、大与小、近与远之间,我们对无数信息熟视无睹。根据被看见者与先知的布置,对照片进行实际缩放在这些方面的影响很大。与任何持有相机的人一样,迈耶罗维茨记录着事件的始末。他为这些交流赋予一个短暂的“死亡”,这与他们变化无常的枯燥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使用光密集型的幻灯片,抓取场景中一触即发或转瞬即逝的繁杂画面。他处理中心边界的手段相当随意。他的扫描乐于消除外表,面孔,擦痕与生硬轮廓的阴影。自然而然的事态发展瓦解了它所产生的既定视角。


© Joel Meyerowitz


© Joel Meyerowitz


在闪光灯的直接推动下,迈耶罗维茨常用闪光拍摄前景。这使连他自己都看不清楚的各种几乎隐藏的信息惊现出来。这也为那些看起来随意创作的空间蒙上一层失真。这种技法使给定光源和对比光源的共存更为突出,这是他的主题之一。

夕阳洒满冷光灯中的大堂。在圣诞树一团团的星光闪耀下,一个女人走进了他的相机发出的未被察觉的强光中。一旦适应了这种观看,观众便会察觉到更为细微和连带的关注点。在大堂里,远处墙上的那块金色光影变成了屏幕,人们的头部投映于此成为剪影。这些在方框中径直穿梭的影子似乎在交相呼应。相比之下,在圣诞节的场面中,那一片散落的红色光点要比远处逐渐退去的白昼更为显眼。胶片在无意中强调了光的复合特性,人眼总是对其过分强调和均衡,无论内外。这种对于不同光线的复原是一种强势之举,它们只能通过色彩呈现,极具形式化。


© Joel Meyerowitz


© Joel Meyerowitz


在原始层面来说,迈耶罗维茨所展现的许多东西是不可思议的,尽管这是完全可以想象的。他希望在不散漫甚至过载的情况下,涵盖更多密集且各自独立的现象图谱。因为他特地综合了许多罕见的画面,尽管这些小巧合几乎作为一种特征重复出现,它们看起来也许相当牵强,但这并不可能由他编排而成。倘若这些照片是从一辆行驶的汽车上拍摄的,就像早期著名的黑白电影那样,或者拍摄于时尚的纽约街角,那么它们自身就有更伟大之处。因为在高度流动和快速社交的情况下,对于敏捷确定“共谋”之姿、阴影模式和表达方式是不易的。

叙事兴趣是毫无疑问的,对阶级、服饰、举止或社会遭遇的纪实观察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他的照片提供了大量这样的细节,最后,所有这些都比主题更关键。一名女子正弯腰调整她的鞋子,在她的斜后方是一名卷起上衣的男子,这名男子在无意中对她的臀部做了一个手势。这张照片显然充满情趣,但男子的棕色皮肤和女子的绿松石色服饰之间的对比,是照片的更为突出的地方。如果我们想让照片影射人物和他们耐人寻味的心理,最好去求助于迈耶罗维茨的同事们。有时他的作品确实充满了人为奇观。但它们绝没有被筹划,似乎更多地是与他的光线进行互动,而不是它们自己的。


© Joel Meyerowitz


© Joel Meyerowitz


徕卡的传统通常将关注点放在公共场合的行为上。尽管怀有对这一传统完全的恩义,迈耶罗维茨却专注于由视觉引发的刺激。维诺格兰德(Garry Winogrand)碰见的交流是轻率和欠定的;丹尼斯·斯托克(Dennis Stock)在《加州之旅》(California Trip)中与伯克·乌兹勒(Burk Uzzle)所见证的那些人,有着一贯冷酷的美国失谐。无论哪种情况,我们都能感受到一种新闻工作的冲动,某种程度上,其兴趣在于事件被分割提取,之后又被重新融于一个图形结构。这种结构具有倾向性,因为它可以使醒目的景象陷入孤立,无论这种特性是细致入微还是锋芒毕露。摄影师似乎在说,“这就是我们同胞的纷扰生活。”我们被邀请去欣赏他们的癖好。

迈耶罗维茨也曾拍摄过类似的照片,但对他来说,这些照片在经过简单考量后,便被束之高阁。他并不是在评论疯狂的美国习俗,而是让我们思考该如何去看待。这种意图一旦确立,他的镜头便难以充斥融洽。若是被要求在昏暗的淡紫色晚霞下辨别出一盏绿色的镀镍办公灯,我们会在视觉层面上产生怀疑。为了获得自己的结构,迈耶罗维茨不得不摆脱所谓的新闻报道的约束。他将摄影重新定义为一种感知不同的色彩张力的行为,这些张力始终彼此对等。吸引他的并非是城市景观中的居民,也不是有生命迹象的建筑,而是整个居住环境。洞察力所造就的成果看起来既过于武断,同时又显得陌生。因为这位艺术家知道,虽然影像记录会充分抓取我们眼中的世界,但它无法贮藏那些烟云过眼与昙花一现。他的照片是在混乱中定格的灿烂一瞬。



作者

马克斯·科兹洛夫(Max Kozloff),美国著名摄影评论家、艺术史学家。

更多信息,可查阅其官网:http://www.maxkozloff.com/


译者

张心宇,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乔尔·迈耶罗维茨:回顾展

Joel Meyerowitz: Retrospective

出版:Verlag der Buchhandlung Walther Konig,2015

开本:22.5 x 2 x 23.3 cm

平装:102页 近200张图片 英语/德语

绝版书 品相良



                 

横向查看更多图片


此为2014-2015年举办乔尔·迈耶罗维茨大型回顾展的配套画册,追溯了他的整个职业生涯。包括许多著名系列,如海角之光、9月11日之后:来自归零地的图像、遗产:纽约市公园的荒野保护等,此外,书中还包含他早期的一些作品,如 1967 年第一次去欧洲旅行,以及他从黑白过渡到彩色时期同时拍下的对比照片——这些作品的出版范围要小得多。这本方形画册是任何摄影书籍收藏的重要补充。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乔尔·迈耶罗维茨:寻找自我

 Joel Meyerowitz:Where I Find Myself

出版:Laurence King Publishing,2018

开本:23.2 x 4.4 32.4 cm

精装:352页 英语

签名版 全新


                 

横向查看更多图片


《Where I Find Myself》以倒叙的方式介绍了乔尔·迈耶罗维茨的职业生涯,包含了他所有重要项目:他的作品受到艺术家Morandi的启发,他对树木的研究,他对归零地的特别报道,他在美国各地追寻罗伯特·弗兰克的脚步,他彩色与黑白图片的比较实验, 当然还有他标志性的街头摄影作品。文本全部由乔尔·迈耶罗维茨亲自撰写,这本书于2018年柏林的一个大型回顾展期间出版。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乔尔·迈耶罗维茨:圣路易斯和大拱门

Joel Meyerowitz:St.Louis & The Arch

出版:Little Brown & Co,1980

平装:24 x 26.5 cm 112页 品相可

精装:25 x 27 cm  112页 品相良

中古绝版书 



                 

横向查看更多图片


在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的邀请下,乔尔·迈耶罗维茨来到圣路易斯以摄影的方式记录该市的面貌和精神。大拱门——埃罗·沙里宁(Eero Saarinen)的纪念性雕塑,主导着这座城市,同时成为迈耶罗维茨摄影的主题。在一些照片中,你需要搜索才能找到它;在其他情况下,它充当着框架。显然,大拱门对迈耶罗维茨的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说它是一面镜子,日晷,音叉,金字塔——一个神秘且不断变化的存在,改变了它周围的空间和城市本身。在4次访问圣路易斯并拍摄了400张底片之后,迈耶罗维茨关于这座城市的肖像出版了——这本书揭示了它的历史和建筑,它的生活和存在。这里所看到的圣路易斯不再依赖于哺育和建造它的密西西比河,取而代之的是作为城市大门和标志的大拱门。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乔尔·迈耶罗维茨:善后|世贸中心档案

Joel Meyerowitz:Aftermath|World Trade Center Archive

出版:Phaidon,2006年(第一版)/2011年(第二版本)

开本:39 x 29 cm 精装 349页 英语

中古绝版书


                 

横向查看更多图片


这份非凡的图片档案是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世贸中心遗址唯一现存的照片记录。当时这片区域被归类为犯罪现场,禁止任何摄影师进入。乔尔·迈耶罗维茨意识到没有照片就没有历史,他坚持不懈,几乎每天都有机智的反抗举动,最终成为唯一持续访问该遗址的摄影师。


他在此后的9个月时间里记录了世贸中心遗址从一片废墟被清理成一片平地的全过程。《善后:世贸中心档案》(Aftermath: World Trade Center Archive)于911恐怖袭击五周年之际首次出版,并于十周年之际再版。这本书不仅作为成千上万失去生命者的挽歌,也赞美了警察、消防员、建筑工、工程师和志愿者们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勇敢的清理过程。是有关纽约这座城市如何从历史上最严重的恐怖灾难中复苏的不可或缺的历史档案和影像证明。











往期推荐



寇德卡森山大道贝歇夫妇中国当代摄影图录玛丽·艾伦·马克杉本博司曹嘉伦|戴安·阿勃丝维吉美国摄影史沃克·埃文斯214沢渡朔吉行耕平摄影美学拾城冯立②冯立①秋山亮二盖瑞·温诺格兰德ソノダノア荣荣和映里解海龙浙江摄影出版社王春帅浙江当代摄影王士杰老安蜷川实花路易吉·吉里|薇薇安·迈尔伯汀斯基植田正治欢岛周仰陈灿荣观念艺术庄学本张侯权尤达任安迪·沃霍尔李·弗里德兰德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傅拥军汪雪涯蒂尔尼·吉伦|秋山亮二王轶庶徐小通刘思麟威廉·埃格尔斯顿彼得·比亚洛布热斯基山地俊辉W·尤金·史密斯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徐盛哲尴尬郑傅尔得马西莫·维塔利盖少华马克·鲍尔严明土门拳山本昌男吕楠乔尔·迈耶罗维茨匹兹堡项目西蒙·罗伯茨王兵蒂姆·赫瑟林顿木村伊兵卫拉里·克拉克布鲁斯·戴维森约瑟夫·寇德卡罗曼·贝扎克Eric托马斯·德沃扎克刘昕奥山由之浅田政志葛亚琪张克纯蔡东东川内伦子格利高里·克鲁德逊中平卓马亚历山德拉·桑吉内蒂尾仲浩二陈菠菜王福春庄喆余海波横浪修安妮·戈拉兹贝尔纳·弗孔中古书⑩中古书⑨中古书⑧中古书⑦中古书⑥中古书⑤中古书④中古书③中古书②中古书①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我们的摄影书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乔尔·迈耶罗维茨书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