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联创投研】商品投研需要宏观先行
我们习惯把商品价格驱动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资金驱动,第二类为产业驱动,第三类为宏观驱动,分别用微观、中观、宏观三种视角,考量商品的价格和价值的偏离程度。资金驱动偏短一些,在边界不清晰的商品会更张扬一些。产业驱动更多关注库存、利润、基差和结构这些基本面元素。宏观驱动本质上是一种关于总量规律性的逻辑,注重商品整体驱动的大方向。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宏观研究
前几年,在商品外围相对平稳,商品投研没这么拥挤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对商品库存、利润和结构的研究,能够相对确定性地捕捉到一些操作机会。笔者称之为“投研红利”。但近年商品行情重驱动、轻边界,同涨同跌的幅度时常会超越基本面认知。我们不能推诿说投研红利期过去了,但投研的要求明显提高了。不仅要求产业的深度,还要兼顾宏观的维度。好比说商品是家具,产业是房子,我们既需要关注拆迁政策,又需要关注地震预报。因为房子倒了,家具再结实也没用,正类同商品的外围判断。
在商品投资中,如何不逆行于洪流,不背靠于危墙,我们需要仰望星空的人,上帝视角的人,透过现象,超越产业,去发现指标的背离和资源的错配。需要持续跟踪各项经济指标,比如PMI、工业增加值、社融数据、国债利率、社会消费品总额等等,穿越周期、图表、指数和生涩的名词、术语,找出当下交易中最强悍的逻辑。
尤其在当下百年大变局,大宗商品处于宏大述事之中。我们至少看到了国际竞争对抗化、地缘政治矛盾热战化、结算货币多元化、全球生产分散化和资源国强烈的利益诉求,我们看到了纵横的逻辑矩阵,多空因素咬合交织。比如说看跌因素,欧美衰退预期、美联储持续加息引发的金融动荡;疫情“长尾”效应,国内三驾马车未有超预期表现;部分工业品进入过剩周期,并面临原料高成本压力,等等。比如说看涨因素,一带一路促进出口和产业转移、调剂沿线资源;印度、东南亚、中东或为增长新引擎;去全球化背景下资源国和垄断力量的减产保价;地缘政治危机下战略战争物资储备需求、物流阻断,等等。商品定价逻辑复杂而多元。因此,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宏观研究。
关注身边看得见的“宏观”
我们很多企业没有配置宏观研究员,那凭借常识可以实现避险吗?还存在另一个现实问题,许多宏观分析报告注重罗列和归因,偏向大类资产配置和中远期方向判断,对当下商品交易并没有实质性帮助。同时,在宏观环境相对稳定时,产业周期、库存周期的研究更为实惠和实用,使我们更愿意沉浸在商品基本面的逻辑中。
那我们怎样才能站到能感知风向的地方呢?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坚持每天看央视的新闻联播和二套经济节目,关注身边看得见的宏观。我们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的汇集,经过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的拾掇,形成了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经贸外交等等商品运营的宏观环境。
一是房子和基建。房地产是拖累今年经济的核心因素。今年是开工小年,但是竣工大年,明年可能竣工少了,那开工会多吗?所以我们明年关注点在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同时关注新基建、新周期,因为基建是经济下行的缓冲器。
二是制造业和出口。制造业固定投资取决于最终需求,与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等最终需求紧密相关。出口取决外需和人民币汇率,外需取决于全球经济基本面。我们尤其需要观察印度需求,部分商品的需求之锚,正悄悄发生迁移。从化工品来说,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PET、PTA、PVC和聚酯纤维的出口国。同时许多产品的物流格局在改变,比如说1-8月PVC出口印度是增长了80%,但出口欧美的PVC地板降了20%。。
三是通胀。通胀有多种衡量,包括CPI和PPI等,考量因素有产能与产出、居民收入、货币供应。有认为居民收入增长情况决定消费意愿,进而对消费价格产生影响,而实际利率与消费负相关。许多人觉得印了许多钞票,商品应该得涨,但如果居民收入没有增长或增长预期,商品就需要价格传导的突破口。一般认为房地产和地方债消化了超量货币。
四是汇率。全球商品目前多以美元标价,美元的走势与大宗商品紧密相关。中国是大宗商品进口大国,能源和农产品等进口居于前列,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进口成本。所以我们需要关注,美元的加息周期结束了吗,美元会在2024年年中开启降息吗?商品会逐步实现人民币定价吗?人民币自身的定价之锚在哪里?
五是地缘政治事件。一些突发的事件要分析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判断影响的时间长度。
试着解读商品外围及其价格驱动
我们可以试着描述一下当下的商品外围。我们看到国内经济已经摆脱了疫情的“长尾效应”,制造业保持韧性,出口回暖,基建加速,景气程度从上游向下游扩散。三驾马车降速但不失速,通胀继续温和回升。而外围最差的时候或已过去。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滋生降息的预期,经济衰退的恐慌情绪减弱。但外部环境依旧复杂,地缘危机不可预知。关注印度和南亚需求增长、美国制造业回流、欧洲脱碳等对大宗商品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偏向乐观的远景:稳中向好将是商品投资的主旋律,前期稳增长政策措施将在某个临界点产生共振。
我们更需要关注国内政策驱动。宏观政策是作用于商品供需的主要外生力量,通过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影响商品的供需。而紧跟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无疑借助了国家队的智慧和力量,正确解读政策远胜于细枝末节的研究。
总之,商品的价格波动,既是大时代动荡的钟摆,又是投资者的海盗船。机会和风险面前,我们需要充分的认知高度,做视线和能力以内的策略机会。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回复【产业链】查看产业链数据图谱
推荐阅读
✦ 【钢铁】12月废钢走势预测
✦ 【成品油】国际原油收盘走跌 成品油市场或将迎来“五连跌”
✦ 【基础油年报】2023年基础油需求再度萎缩 2024年产品方向仍需调整
免责声明:
· 内容注明出处为“金联创”的所有稿件均属金联创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转载、投稿及合作请回复关键字“转载”或“投稿”。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相关资讯
文章好看,那就“在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