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士道》60 - 道谛(戒定慧-(二)禅定-下/(三)智慧)
第三部分 三士道
第二章 中士道
第三节 道谛
三、戒定慧
(二)禅定
6. 修禅定时的注意事项
(1)心念时刻观想定处
禅定要专修才可以成就,修修停停,不会得到禅定。
修禅定的过程中,心实在定不下来时,虽然可以站起来念经、拜佛,但同时还是要观想定处,要时时刻刻都在观想定处,包括吃饭、睡觉。
睡觉前,先观想整个身体变成光,慢慢融入定处的佛身里,然后一直观想着佛睡觉。如果比较有能力,可以观想定处的佛发出一束光照亮了整个宇宙,而后宇宙变成光,光慢慢变得越来越小,融入在自己的身体里。最后身体也变成了光,慢慢融入定处的佛身里,然后一直观想着佛,在观想佛的状态中入睡。
醒来时,要马上清晰观想定处的佛,观想完再洗澡、吃饭。洗澡时观想清洗佛的身体,吃饭时观想供养定处的佛,这样才会快速成就禅定。
(2)警惕细的昏沉
定处模糊并且不明亮,是很严重的过失。
打坐观想的过程中,如果定处不明亮,就是产生了细的昏沉,在这种状态中,可以耽搁很长的时间。有人在细的昏沉当中能待很久,以为修成了禅定,这是很大的误解,后果会很严重。
如果在细的昏沉中停留过久,人会慢慢变傻,越来越笨。我有个弟子去韩国学打坐,学习了三个月,觉得自己越来越笨,就去问教打坐的师傅,那个师傅说,越笨越好,可以忘掉一切烦恼。
哪里会有这样的事呢?笨了怎么能破烦恼?怎么打开空性智慧?这种说法是对修禅定很大的误解。如果是正确的修禅定,会越修越聪明。因为越修心越定,心念越集中,越明了,智慧打开得就越快,人就越来越聪明。
藏地有一位老僧人,一直在修禅定,他也是遇到了细的昏沉,定处不明亮。在这种情况下,他在定中待一天两天都没问题,这时,他就认为自己快修成了,就一直这样打坐,后来能在昏沉中待五六天,也不吃饭。最后,变得越来越傻,到了什么程度呢?弟子给他倒茶,说:“师父喝茶”,他不知道怎么做才好,只得也跟着弟子说:“师父喝茶”。已经不知道茶是什么、怎么喝茶了。所以说,误解细的昏沉是修禅定很大的障碍。
(三)智慧
如果得到了禅定,在定中修空性智慧会非常快。修五神通也很快,但我们修禅定不是为了得到神通,是为了解脱。
智慧分为很多种,有世俗谛的智慧,有胜义谛的智慧,还有很多其他的智慧。我们现在要修的就是空性智慧,是胜义谛的智慧。
修空性智慧的目的是去除我执和法执。每个人都有烦恼,烦恼的根源就是“我”。比如,生气的根源是我,他骂了我,打我、怨我;贪心的根源也是我,我要钱;嫉妒心的根源也是我,他比我好,比我强,我不高兴;傲慢心的根源也是我,我有钱,我有才华,别人不如我。所有烦恼的根源都是因为我。
我们再思考一下,这个我到底存在不存在,如果存在的话,这个我到底是什么?有一部电影叫《我是谁》,我们也要想一想,找一找我是谁、我在哪里。
当我们这样想时,首先会注意到,如果这个我存在的话,一定就在自己的五蕴身上,在五蕴身以外应该是找不到我的。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如果说这个我在五蕴上存在,五蕴里,色就是指身体,那么,身体是不是我呢?
不要说普通人,很多外道的智者都这么认为,人从头到脚的身体就是我。那么,身体到底是不是我呢?不是,只要想一下就会明白:如果身体是我,人死后,身体是存在的,但是我却不在了。所以,身体不是我,也就是说,五蕴中的色蕴不是我。
那么,受蕴是不是我呢,受就是感受,如果受蕴是我的话,我们有很多苦乐的感受,我就变成了很多。最起码要变成了两个:苦受的我,乐受的我。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受蕴也不是我。
同样的,想蕴也不是我,想就是思想,如果思想是我的话,我们有很多思想,我也应该变成了无数,这也是不可能的。
再看行蕴,行就是空,我们看自己身上的空,嘴巴、鼻子里的空,肚子、耳朵里的空,这些空是不是我呢?肯定不是,因为我只有一个。
识蕴有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前五识肯定不是我,以眼识为例,如果眼识是我,盲人看不见东西,可以说没有眼识,那盲人就应该不存在我了,这也是不可能的。同样的,耳识、鼻识、舌识、身识都不是我。
那么意识是不是我呢?大家都怀疑意识应该就是我。佛教有四大教派:有部派、经部派、唯识派、中观派。经部派认为意识就是我,中观派听到了马上会说,如果意识是我,那么,人有前世的意识、今生的意识、来世的意识,哪一个才是我呢?如果三个都是的话,我就变成了三个,这是不可能的;如果说三个意识变成一个,也是说不过去的。
所以,五蕴都不是真正地我。
成就了禅定以后,定中再找人无我:“我在哪里?我是谁?有没有我?五蕴是不是我?五蕴上有没有不存在的我?五蕴上有没有不能安立的人?”等等,经过这样仔细地思考,会分析得非常清楚,最后会找到空性。找到了空性,会很快破除我执。
起烦恼的根源就是我执的我,我们要找的就是我执的我、假相的我。这个我到底存在不存在呢?经过这样的分析就会明白,我是存在的,但是,这个我执的我、假相的我,是不存在的。
往期连载:
《三士道》9 - 亲近上师(供养侍奉功德-下/虔诚信敬功德-上)
《三士道》10 - 亲近上师(虔诚信敬功德-下/塑造上师像功德/思念祈请功德)
《三士道》11 - 亲近上师(当佛礼敬功德)/不敬上师的罪业(身罪业/语罪业-上)
《三士道》12 - 不敬上师的罪业(语罪业-下/意罪业-上)
《三士道》21 - 暇满人身(暇满人身的可贵性/得到暇满人身的条件)
《三士道》22 - 暇满人身(暇满人身的难得性/珍惜暇满人身)
《三士道》24 - 人生无常(如何思维人生无常 - (一)人必定会死)
《三士道》25 - 人生无常(如何思维人生无常 - (二)死无定期/(三)死时除佛法都帮不上)
《三士道》26 - 人生无常(临终之相的差别/如何成就人生无常观)
《三士道》27 - 三恶道苦(堕三恶道的理由/三恶道苦 - (一)地狱道的苦-上)
《三士道》28 - 三恶道苦(三恶道苦 - (一)地狱道的苦-下)
《三士道》29 - 三恶道苦(三恶道苦 - (二)饿鬼道的苦(三)畜生道的苦)
《三士道》38 - 因果(十业道-如何消除业障;八福德人生;下士道总结)
《三士道》41 - 苦谛(认识苦 - (一)五苦-下/(二)八苦-上)
《三士道》43 - 苦谛(认识苦 -(三)三苦/(四)阿修罗道的苦)
《三士道》45 - 集谛(烦恼 -性质/危害/(三)烦恼的种类-六根本烦恼-上)
《三士道》46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六根本烦恼-中)
《三士道》47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六根本烦恼-下)
《三士道》48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二十随支烦恼-上)
《三士道》49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二十随支烦恼-中)
《三士道》50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二十随支烦恼-下)
《三士道》51 - 集谛(烦恼 -(四)根源/(五)生起的因缘/(六)过患)
《三士道》52 - 集谛(业/死 -(一)死缘/(二)业的触发/(三)死亡前后的注意事项)
《三士道》55 - 道谛(总述-(二)加行道/(三)见道/(四)修道/(五)无学道)
三士道(下) 目录:
阿旺嘉措金刚上师:
三士道是终生的修行,事部班之前最起码要看三遍,读三遍,对菩提道次第有一个印象,以后慢慢读得越多越会深入。三士道不仅仅是加行班,事部班时还是要读,到了般若班还是要读,到了密宗道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时还是要读,是终生的修行。
以上摘自阿旺嘉措金刚上师《法海宝藏(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