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法是以悟为宗,说法听法读诵都是摄心的方便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空法严经讲义

【净明心】,在心上称为净明,净就是不染的意思。《心经》里面讲不垢不净,这才叫真净。明就是不迷,不昏。那么这是说明本来没有染著,没有障蔽的本觉,它是像经上所说的,「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这就是净明心的意思。那么这样寂静、净明的真心,是我们每一个人本来具有的。现在有没有呢?当然也有。不过现在虽然有,我们迷而不觉啊。虽有啊,不知道有。这个道理在前面都给诸位说过,天天用它,无时无刻不用它,虽用而不知啊。

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佛菩萨天天用,知道;我们凡夫就是天天用,用而不知。那么你要说凡夫与佛菩萨差别在哪里?就差别在这里。由此可知我们迷在哪里呢?不是迷在事相啊。事相上迷,那是枝枝叶叶,算不了什么啊。我们迷是迷在根本上!根本要不迷了,那个事相全都解决了。

这个也就是说明,学佛的人,善学的人,要从根本上开智慧。你看看经里边常常讲嘛,一经通一切经通。为什么说一部经通了,一切经都通啦?那么诸位现在学了这么多年,这部经,不说这一部啦,也有几部经大概都学完了,从头到尾都学通了,那你是不是这一切经都通了呢?没有!那为什么说没有通呢?你学这一部经是从枝叶上学的,你没有在根本上学。你是在事相学,你没有在理上学。经本是教科书,教科书一展开,我们常讲,有教理,有教义,有教相。善学的在教理上学,那是一通一切通。为什么呢?理是一个!理要是得到了,枝枝叶叶就全都理解了。不但佛法里面一切经论呢,你通达了;世间一切法,也通了。为什么呢?世间一切法也是这个理体,所以世出世间法一切通达啦。

我劝同学们要从教理上下功夫,我过去求学,老师就这么样嘱咐我的,不要在教相上去作意。所以劝我不要去写笔记,不要去强记这些名相,叫我在教理上下功夫,求通达,求悟。我也给诸位说过多少遍,也曾经诚心诚意地劝勉过同修们,你们现在学佛最大的障碍是录音机。有了这个东西了,死在教相里面了:不要紧,这一遍没听会再听一遍,全都怎么了?你不能够悟理呀,这个东西害死人呀!所以真正学佛的不依靠这个东西。不但不依靠,连随堂笔记都不要依靠。为什么?你悟入的,天天境界不相同。你比如说,我今天给诸位讲楞严经,今天晚上讲这一段是这个讲法,明天我再来讲又是一个讲法。你要想学的话,以哪一个为依准呢?没有依凭呢。

我们这里老同修,张云山,今天没来,张居士老岳丈啊,还保存着有一部楞严经的完整的录意带,十年前讲的。你把那一套录意带拿来,跟今天这个楞严会上再比较比较,完全不相同。所以说笔记记不得啦,没有用处的啊。诸位自己学的时候,境界要一天比一天高啊。今天我学的这个笔记、这些东西,到了明天一看,没用处了。为什么呢?境界高了,没用处了。就正如在学校念书一样,你念到二年级了,那个一年级的教科书、笔记都不要了,没有用处啦。念到三年级的时候,二年级的也不要了。学佛就是如此啊!你要是都抱着一年级的笔记,好了,年年不要毕业,年年留级,念一辈子都念一年级,那行吗?!你才晓得这错误啦。

学佛法也是如此啊。抱着一个注子,抱着一个录音带,你永远就停留在这个地方了,你不能再进步啦。这个叫什么?这个叫死在言下。我们看看这祖师,言下大悟啊。我们怎么能死在言下呢?!我给诸位说的时候,你们也许有的人还错会了意思,怕我是,大概你说的是怕我们学好了,怕我们将来超过你了。我恨不得你们赶快学好、赶快超过我,我坐在底下逍遥自在,你们天天在这说法我来听。

诸位好好去看看《六祖坛经》,佛法是以悟为宗啊。不悟怎么行呢?那么要悟就得要用心。要用心就要用真心,可不能用妄心。用妄心,用攀缘心永远不会开悟。如果诸位用真心的话,我可以在这里说一句话,你不久就开悟。你要果然会用真心,你用三个月看看,你看看开悟不开悟?!果然能用三个月真心的话,你就成佛作祖啦,你就世出世间法一切都通啦。那你要不肯用,那有什么办法啦。

楞严这一部经就是释迦牟尼教阿难怎样去妄心用真心,这一部经的大主意就在此地。首先辨别妄心的过失,真心的功德,叫我们首先要肯定、要认识,然后下定决心舍妄用真。那么由此可知,说法、听法、读诵都是方便呢。什么方便呢?摄心的方便。要不明这个理,那就始终免不了盲修瞎练。

那么这是说我们人人本有啊,现在呢,就是要从迷再回到悟,所以说之为「获」,获得了,「获妙微密,性净明心」。实在是有没有真的获呢?没有。为什么?是本有,不过迷去掉而已。这个「获」在此地是比喻的话,并不是真正地获得了。我们虽然迷,迷也不失啊,并不是真正失掉啊,只是自己不觉而已呀。

「清净眼」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如理的智慧,永离痴迷。眼是六根之一,说清净眼,我们就不要死在那里,哦,只有清净眼,耳怎么办呢?鼻怎么办呢?说一清净,一切都清净,六根都清净。用这个眼根来做个代表,意思就是清净的六根。六根对六尘境界都不迷、不著、不染,如理而至,称性而现,这就叫作清净的六根。那么在此地说之为清净眼。要跟前面比照比照啊,完全反过来了,前面我们用的是六识,妄心呢。这个清净眼是什么呢?六根的根性。所以要学啊,我们见色要用见性去见色,闻声要用闻性去闻声,这就叫会用心啊。

不会用心的人用眼识见色,用耳识闻声。眼识所见的是色尘,诸位想想,尘是生灭的,眼识也是生灭的;用耳识去闻声,是闻的声尘,声尘是生灭的,耳识也是生灭的。诸位想想,怎么能见到性呢?!见性是不生灭的,见性所见的是色性,所以色性是不生灭的。闻性是不生灭的,闻性闻的声性也是不生灭的。你看看,与不生不灭的菩提涅槃相应了,这才称之为了义中的了义啊,胜义中的胜义啊。本经后面称之为清净海眼,就是这个意思,这六根总是举这个眼根来作代表。

那么再说到阿难所求的,是寂常心性,而佛所允许给他说的,是妙微密性,正好相应。阿难所求啊,妙明心,而佛允许给他说妙净明心。阿难求佛给他开道眼,而佛在此地也允许他得清净眼,那么佛之所许的正是阿难所求的。这一部经它最大的好处,对我们学佛的人来讲,是非常的适用。所以楞严经在中国,无论是出家人,无论学哪一宗,学哪一个法门,没有不读楞严经的。除佛门之外,在从前念书人,世间的念书人,也很少不读楞严经的。楞严经的名气几乎与金刚经不相上下。这两部经是为我们中国人最喜欢读的,就是这两部的经义简单明了,很有受用。

而本经特别殊胜的地方,可以说,全在破情识,就是破攀缘心,那么也说之为缘虑心。破了之后,佛是劝我们不要再用它了。换过来,我们取密因真性为本修因。用识,就是用这个分别意识心,和用这个真心,这是佛法中所谓讲的权教、实教,分别就在此地。用意识心来修行,别说是三大阿僧祗劫,无量的三大阿僧祗劫也见不了性。为什么?识心是生灭心,以生灭心求不生灭的性,它不相应。可是用生灭心来修行呢,可以修到阿罗汉,可以修到辟支佛,这是经里面给我们说过的。它最高的地位能成就这样一个地位,但是它不能见性。

见性呢,一定要用不生不灭的因地心,那就是真心。用真心来修行,给诸位说,成就非常非常之快。经里面说所谓是「弹指超无学」啊,弹指之间呢,就成就了。无学是指阿罗汉,圆教初住菩萨已经就超过阿罗汉。初住就见性了,而阿罗汉的断证功夫,就是断见思烦恼这个功夫,只相当于圆教十信位里面的第七信位菩萨,辟支佛在第八信。要到圆教初住才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弹指超无学啊,超过小乘最高的果位啊!

那么由此可知,假如我们要下定了决心,我们一心一意要成就无上菩提的话,我们希望在这一生当中决定证得如来果地上的大涅槃、大菩提的话,那么我们非用真心不可。用真心,就像六祖所说,心中是常生智慧。相似的真心都常生智慧,道道地地的真心啊,就明心见性。我们为什么不用呢?!实在讲的是,不是不用啊,是不会用啊。为什么不会用呢?道理不明啊。理不明,方法不懂。理路要明白了,方法懂了,你自然就会用了。用起来时候才乐意呀,才自在啊。

无论你是做学问,或者你是从事世间任何的事业,你都是圆圆满满地成就。为什么呢?真智慧现前。不要忘了前面佛从胸卍字放光,万德万能的。这就表示你要会用了,就万德万能。而绝不是说,唉呀,我要用了这个无分别的真心了,就不起作用了。那不是的,无量无边的德用。反过来说,妄心的作用太小了,知其一不知其二啊。真心的德用,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不但知现在,知过去、知未来,知自己、知别人,知一切万法。这个才叫得大自在呀,才叫证得真正的解脱。

那么很可惜,我们在凡夫位上,虽然真心是现前一念之中,从来没有间断过,见色闻声,头头皆是,只可惜啊,我们当面错过,不能够证知啊。随着外面的境界迁流,这就叫起惑,或是迷惑。为什么会迷惑?我再说得简单一点,心为境转,你迷了。什么叫心为境转?我们举一个例子,眼见色,见色的时候啊,起了贪嗔痴慢,就为色所转了。见色的时候心里起分别、起妄念,你就为色所转了;闻声为声所转,吃饭为味所转,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这就迷啦。

那么觉悟的人怎么样呢?觉悟的人是不是吃饭的时候不知道酸甜苦辣咸呢?那人不就麻木了吗?知道,不为所转,酸甜苦辣咸辨别得清清楚楚,比哪一个人还辨得高明。心里怎么样呢?没有分别,没有偏爱,心是平等的!平等心呢,就是禅定。定了,就是平等嘛,像水一样平静的,动了它就不平等了。平等就清净,清净就放光明,就有无量无边的作用啊。

那么我说这些话呢,也就是提示诸位用功的方法。我们从早到晚接触一切境界,要在境界里面了了分明,样样都做得圆满,心里面是平等心。以平等心待人,以清净心待人;以平等心处事,以清净心处事。这就是我们用功的最初方便。我们要想转识成智,要想舍识用根,怎么用起呀?从这个地方锻练起。我们开始这样做法呢,还是用的妄心,可是妄心已经偏向真的了,向真的这个方向走了。换句话说,我们不会越迷越深,我们已经回过头来了。

那么换句话说,学佛学个什么呢?就是学个在万境之中如如不动。如如不动是讲不动心,不是讲你身也不动了,你也不要做事情了,那就错了。也要思维,也要造作,心里头不动,不动就是保持平等,保持清净。心在境界里头做得了主宰,不要被境界所转,不要被境界牵着跑。这个就叫功夫,这就叫本事。

[注:以下内容疑是磁带上没抹掉的另外的讲经录音,也一并录入,聊以参考] 五祖一看六祖悟的这个道理啊,比自己高明。而且六祖那个时候,还没有出家,马上给他剃头。剃了头之后,五祖他是一个老和尚,有徒子徒孙,有许许多多的信徒,全部皈依在六祖座下,自己也拜六祖做老师。你们诸位想想看,这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吗?!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见了面谈了几句话,就把自己多少年创的这个道场,这些事业,全部都贡献给人家了。所以,六祖的成就,给诸位说,就是印宗的成就。没有印宗,六祖他没有办法发挥,一生都埋没掉。这是在我们佛法里面,我们看到,六祖了不起,这是成就啊,这是印宗成就他的。

在我们世法上面,嘿,也有这么相似的两个人,管仲与鲍叔牙。管仲要没有鲍叔牙这个朋友的时候,他一生的才干也被埋没掉了。所以管仲在政治上的成就,说老实话,鲍叔牙推荐的力量啊。

哪一个功德大呢?我要想做的话,你们讲,两者,要是我,做哪一个?我愿意做印宗,我愿意做鲍叔牙。为什么呢?悠闲自在啊。请你去做啊,我享福啊。做的人很辛苦啊,推荐的人很安乐啊。功劳推荐的人,在那个当事人之上。

佛法世法都是如此。诸佛菩萨是这样,就是一佛出世,千佛拥护。啊,你示现在某个地方成佛了,十方诸佛,都到你的会下来,示现,做你的声闻弟子,做你的在家护法,都是古佛再来的啊。释迦牟尼佛的那个常随众弟子,许许多多都是古佛再来的。他的护法,那些在家的居士、长者、国王、大臣,也都是诸佛菩萨再来的。

可见得,世出世间的圣贤,决定没有私心,平等地利益一切众生啊。稍稍有一点私心,刚才给诸位说了,连个小乘须陀洹过都证不到。大乘法里面,信心都不能建立,还谈个什么?!不要以为说,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能去得了吗?去不了!为什么呢?西方极乐世界,不要这个小心量的人。阿弥陀佛很慈悲啊,好好好,你来吧,我就宽恕你吧;你那些诸上善人,那些同学,不会原谅你,你还是去不了的。为什么呢?极乐世界是大乘法门,大乘法门是立足于平等、清净、慈悲的基础上。所以在这个《观经》,《无量寿经》里面告诉我们,三心缘法,这是净土法门最基本的条件。三心,就是菩提心啊。心量小的人,哪里能发菩提心呢?!菩提心第一个,刚才给诸位说了,就是直心,就是平等心。第二个,就是深心。真正懂得自爱!怎么叫真正懂得自爱?爱众生,才是自爱。自私自利的人,不懂得自爱啊。能够以平等心,普遍心,慈悲一切,爱护一切众生,这种人是自爱的人,他才有资格生西方极乐世界!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

摧邪立正的邪是我们自己心里头的邪思,与外人不相干

修行是修正行为,行为有了错误,把它修正过来

净土法门唯一的一个特色就是带业往生

佛说法最大的期望就是希望我们直下承当

凡是把佛菩萨也看作鬼神来祈求保佑,这个是极冤枉啦,迷信到所以然处了

人家说我们盲修瞎练就一肚子不高兴,这个不高兴正是盲修瞎练

楞严经跟华严经,就是帮助我们得到理一心不乱

一法含一切法,一种解脱门含摄无量无边的解脱门,法法如是

背书是修根本智,它并不重在记诵,目的是开悟

佛法里面所谓迷失自心,就是误认缘影为自心,那与认物为己、为心没有两样

为什么叫你天天念经背经?这念经背经就是唤醒自己

性迷了就叫识;识悟了就叫作性

念佛看你用什么心去念,有念佛念到地狱饿鬼里去了

我们现前这个十法界依正庄严山何大地芸芸众生,就如银幕里头现出来的相

阿赖耶识里头的种子是不是真实的,一不相熏种子就没有了

不与境缘相会的那是真心;凡是与境缘相会的通是妄心

要想超越轮回在业上(修善)是不行的,一定要破惑才行

凡是没有明心见性的人,都是属于邪见之人

七处征心之之六:执心在中间

七处征心之之六:执心在中间

七处征心之五:执心则随有

七处征心之四:执心分明暗

七处征心之三:执心潜眼根

七处征心之二:执心在身外

七处征心之一:执心在身内

读佛经乃至古人的注疏不要受他的拘束,才能看到真正的东西

今天要想挽救这个世界从不妄语救起,直心是菩提心的根本

初学的时候,解就是行;老参的时候,行就是解。

我学佛学了三年,才肯跪下来拜一拜啊

求学的态度就是这八个字:退坐默然,承受圣旨

背诵是三学等运三慧齐修---不是叫你背文字,而是借这个做自己修心的功夫

出家的弟子接受在家人供养,一定要给人说法才合法

我们有愿而没有心。只要你存这个心都是招一切障碍的根源

没有吃亏的人,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老师责备学生也是为了爱护他,对不爱护的学生一定是当宾客看待

世间稍微聪明一点的人都喜欢博学多闻,因此心不能专志不能一

现了神通一定就走,这是佛法里面是一种规矩

要学得佛的那个法门在日常生活当中确确实实能做到,做得很圆满

记住:同学们当中有过失是不可以说的,无论是当面无论是背后

从绐列举这六位上首的专长,也就能看出这一部经的特性。

佛菩萨现身是随我们众生根性的

我们一定要孝亲,一定要爱国,一定要懂得本末这个顺序

佛学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完全为众生的是正;有一念为自己都是邪

有心就有业,无心就无业。

菩萨所修的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自已所得到的是清净平等慈悲

用这一个名号是唤醒自己本性里面的释迦牟尼佛

因为你有时间观念,你就会老

我觉得修定最好的办法是背经,背经书就是修定

你的我执、法执还在,你就还没有入门

在古时候凡是学佛的不管学哪一宗,没有不读《楞严》的

见了性的人才看到“常乐我净”

执着恶法是病,执着善法还是病。一切都不分别,心才能定得下来

一切法里头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是舍识用根

般剌密帝法师把楞严经送到我们中国来的苦心

现前一念心我们不难体会,但是现前一念心的理体不容易体会

两三年不间断熏习,利根的人就有入处,就有悟处

有断证的功夫,能以观照破见思烦恼.是观行级的菩萨

用根不用识;称性不着相

修行的方法上来讲:一根归源,六根就通达

破戒的人佛有办法救他,破见之人诸佛没有办法救

凡是秘密传教的一定有问题啊,不要去相信他

众生为什么一个人一个相貌呢?

诸佛菩萨千经万论教我们“敬”,要懂得了诚与敬

背诵经典是第一层的功夫;持咒念佛是第二层的功夫

业障相是通过人的长相可以看出来


历史文章选读集一(新关注的师兄入)

历史文章选读集二链接(新关注的师兄入)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