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70 佛门里面所有的方法,没有一个一定的方法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净空法严经讲义下170

会通四科即性常住

经文:【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从这个地方看起,经文到这个地方则是“会通四科”了。换句话说呢,前面所讲的许多理论,现在我们要把这些理论与我们眼前实际的事相合起来看一看,然后我们才能够了解佛所说的诸法实相。

那么说到这个地方,上一次我们把前面的经文做了一个结论,也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总是不能详详细细地给诸位来剖析这个问题。但是楞严这一部经,在我们大乘佛法里面,可以说不论是哪一宗、哪一个法门,都是将这一部经呢,看得很重要,所以古德又称之为开慧楞严,成佛法华。那么可以说呢,已经把这一部经与法华经是相提并论了。我们老同修都晓得,法华与华严,同称经中之王,楞严经呢,既然可以跟法华经并称,楞严经的身价就高了。那么讲到开智慧呢,这个也是确实不假,读了楞严经,那再不能开智慧,那就没法子啦。可以说呢,它是开智慧的好书。

而下面这段经文,实实在在啊,是世尊大慈大悲将前面所说的如来藏性,举出来三科七大就是如来藏性,就是妙修行路。经中虽然是为阿难尊者指出,叫阿难记取,用这种微密观照,向就路上处处讨寻,头头见取,除此以外,更无修行之路了。话呢,虽然是对阿难说的,其实是对我们大众说的。我们哪一个发心要修无上菩提,那么你就要记住佛在楞严会上对阿难的种种开示。那么底下这个四科,文字很长,实在是照应这个经刚刚开端佛说的,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前面说了这个话。如果说了这个话,后面就没有下文了,那么这就是不相应了。佛前面既然这么说了,到这个地方我们才看到,哦,具体地指出一条修行的道路了。那么下文,这个二十五圆通,可以说都是由此证入。

那么阿难尊者在本经所表现的这些呢,都值得我们学习。他在七大周遍之后,表现的豁然开悟了。这个开悟,我们仔细观察,阿难是示现的,示现的是解悟。这就是由假能够入中,解悟当然比不上证悟,就是理论上通达了,疑惑没有了,可是路啊,还没走啊。但是诸位要晓得,解悟是修证的前方便,换句话说,是修行之前必须要具备的条件。古德常常讲,这个修行好比是走路啊,解悟好比是认识路。我们想走路,如果对于路不认识,那么诸位想想,他走到哪里去了。我们看过去祖师大德,看一切经,都不外信、解、行、证四大分,就是四大科啊,而解在行之前。换句话说,不解,就没有法子修证;如果我们要真正想求修证呢,一定是先求理解,也就是说,先求认识路。那么从此以后再起修,进度一定是很快,而且当中不会有差错,与那些不明教理,盲修瞎练呢,当然是不相同。

那么在此地,也许有人会提出一个问题。在前面,佛曾经说过,见与见缘,并所想相,本无所有,元是菩提妙净明体。这个话前头佛说过啊,这个是楞严经里头非常重要的话,要常常记在心里,时时刻刻提起观照的功夫。佛这几句话呢,可以说已经把六根、六尘、六识这个十八界啊,同会归如来藏性了,这底下何必还要这么麻烦呢?还要以这个四科七大来会归,是不是嫌累赘呢?如果诸位要提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很好的一个问题,也算是读楞严经,相当用功啊。

但是诸位要晓得,前面佛说这几句会归,是说明如来藏性不立一法,这是显理,究竟坚固。这个几句话,跟金刚经里面,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呢,还要说得圆满,还要说得深入。因为佛在般若经里面,只教给我们观空;楞严经里面,不但教我们观空,而且把观空所以然的道理,给我们说出来,这个实在是太难得了。金刚经我们读了观空,也许会提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观空嘛?为什么要应作如是观?当然呢,你要是特别了解经义,不会有这个问题;如果含糊笼统地读金刚经,读到最后啊,一定会起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要这样观?

楞严说得好啊,楞严讲的,元是菩提妙净明体啊,这是把所以然的道理说出来了。那么我们不是就是想要证得菩提妙净明体吗?你要想证得菩提妙净明体,那你就得好好地记住,见与见缘,并所想相,本无所有,这就是金刚经里面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说得是比较笼统。这个地方讲的见,是能见的见分;缘,是所见的相分。说一个能见的见分,说一个所见的相分,后头还加一个并所想相,那就是第六意识以及与这个意识相应的这些心所,要记住,本无所有。本无所有是什么回事情呢?那就是真性,那就是清净法身,就是菩提涅槃。所以,目的是为了显理,理是究竟坚固,这是前面一句的会归。

向下这有四大段,这就是以四科七大来会归,是指四科七大,当体就是如来藏性。前面讲理啊,现在给我们讲事。不但理是究竟坚固,给诸位说,事也究竟坚固。说个实在话啊,理上讲究竟坚固啊,我们有的时候听了,纵然不能很明白,也不太反对,想想呢,那是理啊。这事上讲究竟坚固啊,就难了,真正能接受的人就不多了。可是我们看楞严经,尤其诸位现在读的这个本子,这是交光法师的科会,你能看到这个经文的章法、结构,这个组织的严密,叫我们展开经卷呢,一目了然。如果没有前面的理,现在给你讲这个事,恐怕是没法子接受啊。理上能够接受,没有问题了,事就好办了。前面,佛是教我们即性以推相啊,见诸法之无相;向下这个经文呢,是叫我们从相上去推求性,然后再见到诸法之无性啊。无性之性啊,就是真性;无相之相啊,那么就是相相寂灭啊。正是佛法里面常讲,生灭灭已,寂灭现前,这是佛与大菩萨的境界,才算是你真正证了道了,真正在大乘佛法里面登堂入室了。

那么诸位想想,这个经文实实在在是太重要了,而且经文的意思都太好了。不过我们读一部经,确实的,要能够如是的深解,看到这个经文字字句句,其味无穷啊,这一定要能入。那么说到能入,我也常给诸位同修说,我们人人呢,都本具入道的条件。既然我们本来个个都具足入道的条件,那现在为什么入不进去呢?入不进去,一定是有障碍啊。我们首先要了解障碍在哪里,再进一步把障碍去掉,这就能圆满通达了,也与诸佛菩萨一样,证得清净寂灭。这是佛当年在世,说经的意思啊。历代祖师对于我们的期望,都是希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要有决定性的成就。

这下面四科啊,就是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我们一段一段地来看。佛在此地,叫着阿难说:【汝犹未明】,这个意思就是说,你虽然知道两种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这些话啊,诸位都要牢牢记住。为什么呢?你要把这些话记住了,要能够在境界里头确确实实看到这桩事情了,那么你就证得无生法忍了,你在念佛里面就念到理一心不乱了,你生死也了了,轮回也没有了。这个一点都不假啦,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若不能入,常常念着,常常念着什么?这个在禅宗里面叫做疑情。你譬如说这一句里面,【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就是四句啊,这个四句在禅宗里面就是疑情啦,这是佛说的一切法的真实相。前面两句,没有问题,我们人人都承认它的。后头两句,问题来了,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我们没有看到。如果我们看到这个相呢,给诸位说,这就叫做诸法实相。你果然看到这个相了,你的心就清净了,你的心也平等了,你在一切境界之中再也不会起心动念了。这个时候才得到真正的禅定啊,这是什么定啊?那个仁王经里面讲的寂灭定。诸位要晓得,寂灭定,是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是性定,不是修来的,本性里头原来具足的大定啊。

说个实在话,佛在两种见妄,给我们讲当处发生,当业轮转,就应该大彻大悟。那个地方没悟了,像昨天我们在法华经里面讲的,法华经这个偈颂啊,天亲菩萨《毗婆沙论》里头,他就解释这个偈颂的意思,里面就有一条,怕的是众生一遍不能开悟,所以不厌其烦地重复。我们在楞严会上,也看到世尊不厌其烦呢,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前面一遍没开悟,第一遍叫我们开悟的地方在哪里呢?七处征心啊,利根的人,在七处征心的时候,就开悟了。那一段开不了悟,再第二大段,这是十番显见。十番显见再不悟,再第三番,就是两种见妄。到这个地方,这是第四番啦,慈悲之极啊。四番再不能开悟,再二十五圆通,举出二十五位菩萨、修行人啦,来做一个示范,你看,他们都开悟了。那是带表演的啊。悟后起修,那就不相同啦。跟没悟之前,完全不一样。

经文里面所说,[一切浮尘],“浮”这一个字,是不实在的,虚浮不实的。“尘”就是指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要拿现在的话来说,包括了全部的物质的世界,色法。举物质的世界啊,诸位一定要了解,与物质相对的是精神的世界,也包括在其中。这个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说这一边,一定就要懂得那一边。所以它在文字上是有省略,意思是圆满的,决定没有偏差,没有欠缺。“一切”两个字,尤其用得好。为什么呢?我们讲世间,讲有情世间,讲器世间,还讲到知正觉世间,那么说一切呢,就通通包括了。不但六道里头完全包括了,声闻、缘觉、菩萨、佛,通通包括在里面。也就是说的啊,十法界依正庄严,在此地就是一句,一切浮尘,全都说尽了,诸幻化相啊。那么十法界依正庄严,并不是真的有啊。这一些相,是什么呢?是幻化之相,不是实相。就是金刚经里面讲的,一切有为法,这个地方是一切浮尘,一切浮尘就是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是幻化的呀。可是金刚经呢,只说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就完了,而这个地方好在什么呢?好在底下有这么两句。

为什么说它是幻化的呢?因为事实的真相啊,它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啊,那这个不是幻化,是什么呢?!当处出生,来无来处;随处灭尽,去无去处。诸位这个话的意思能听懂吗?不来不去啊,不生不灭啊。所以这一句你会了,怎么不证无生法忍呢?!证无生法忍,在我们净土宗里面讲,是证理一心不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生实报庄严土,上品上生,花开见佛啊。那极乐世界是花开见佛悟无生,你现在已经悟得无生了,所以你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花就是开的。那么诸位想想,这多快呢,到西方就成佛!

所以,这一桩事情啊,我们要现在做,而且我奉劝诸位,要赶快做。那么你们大家也许问了,这能做得成吗?呵呵,我给诸位说,决定可以做得成。你要不信啊,楞严经为证啊。不是我在这个地方胡说八道啊,这个话是佛说的,只要我们能够信得过,依教奉行。但是得话说回来,这样的说法,必定还是上根的人得利益,上根利根,他一听到这个话,确实就悟入了。中下根性的人,天天念它,甚至于背得滚瓜烂熟,还是不行啊,入不进去。这个一切有为法,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还是看不出来啊,还是不能入这个境界啊。你要是要靠修,怎么个修法?

要硬做这样的观想,那就全错了。为什么呢?全落在意识里面了。落在意思叫妄想,那哪叫修行啊,天天在打妄想嘛,打妄想也能算修行吗?!所以诸位要记住了,观想可不是妄想啊。观想能见性,这个妄想是愈迷愈深,这个事不能搞错的啊。那么为什么我们提不起观照功夫呢?实在是我们对前面一切浮尘,诸幻化相,是一无所知啊。所以佛用这么好、这么简捷的方法,叫我们直截了当,一下就证入,我们做不到。

那么要想了解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在佛门里面有两个路子。一个路子呢,就是法性;一个路子,就是法相。这个我也曾经给诸位说过,古人学佛,是先奠基础啊。法性宗入门,这是从《大智度论》;法相宗入门,这是从《瑜伽师地论》。所以这两部大论,是大乘佛法入门的书啊,给我们分析这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叫我们真正了解,哦,这是幻化的,这是虚妄不实的,把这个事实的真相认识了。然后再读这些经典,那就有很深的受用了。

我们再看底下几句,说:【幻妄称相】,幻妄,就是虚假而不实。称呢,是个名称而已啊,称之为相。在唯识里面讲,这相呢,有两种性质,一种叫依他起性。我们在唯识里面去看呢,依他起性啊,就是性境,这个三境呢,我们刚刚讲过,这个是性境。那么带质境跟独影境呢,通通是遍计所执性,那怎么不是幻妄的呢?!所以说,诸法无自性啦!无自性之性呢,是实性。永嘉大师在《证道歌》里面,也说得很清楚,说得很明白。《证道歌》,文字不长,而且都押韵的,便于读诵,还可以歌唱呢。

那么诸位说,歌唱,我又不懂调,怎么唱法呢?诸位要晓得,佛法里面的歌曲,并没有一定啦。在印度,有印度人的唱法;在中国,有中国人的唱法;南方人有南方人的唱法;北方人有北方人的唱法。哪有一定啦,只要你认为唱得很好听、很舒服,那么你就去唱就是啦。记住,佛在金刚经上说,佛无有定法可说啊。佛门里面所有的方法,哪有定法?没有一个一定的方法。所谓定法,都是临时的,我们大家在一起,我们定一套方法。为什么呢?使我们这个仪轨上来得整齐啊,不致于杂乱无章。为了整齐划一起见,我们才定一个方法。可见得这个方法是人为的啊,仪轨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定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只用一个方法的。我们佛教里面这个歌,这个曲调,在从前的戏剧里面都有,诸位现在是懂得昆曲的已经不太多了,昆曲里面就有很多是我们佛门的赞颂。评剧里面就很少了,我们现在讲国剧,是评剧啊,就很少了,昆曲里面多。

那么像这些常识都应该晓得。佛法到了今天,古人所传下来的东西,许多失传了。当然,我们尽量地去发掘、去保存,同时还更重要的,要创新。因为我们毕竟是这一个时代的人嘛,我们不是汉朝人,也不是唐朝人嘛。汉唐的东西,我们晓得,我们了解它,我们也能欣赏它,而更重要的是创造现代的作品,创造现代人适用的仪轨。

我们现在佛门里面的法器,这是什么东西啊?就是从前的音乐的乐器啊。一直到今天,你看,还保存这些样子,这个都是汉唐那个时候的乐器啊,还是更古的时候。那么现在乐器种类,比从前多得太多了,现在这个歌赞里面,这个近代的乐器,也能够用得上啊。可是怎么样呢?这学佛的人啦,实在讲是相当保守。如果我们这个地方,要摆出一些很多西洋乐器,摆在这个地方,我们一唱《炉香赞》啊,各种乐器来演奏,那大家觉得这个很奇怪了,这个不像佛教了。那怎么样才像佛教呢?复古才是佛教。因为有这个观念,所以这个佛教啊,在弘扬方面发生了障碍了。为什么呢?人家一听说,学佛要学做古人,这个不干,我要做现代人,我要做二十一世纪的人,他不愿意做古人啊。几个人甘心情愿做古人的,来学佛呢?!

这一些我们统统要了解啊。我们佛教在今天,就这么好的教义,这样殊胜的功德,人人希求而求不到的,都在佛门里面,在佛门里面为什么不能传播?为什么大家不能接受?实际上是每一个人天天在那里想求福求慧,中国人如此,外国人也是如此,(却不知道佛法里有这么好的求福求慧的方法…)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目录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目录(上)

147 能在一切万法里面观听,离开分别,离开执著,就是用根

148 你那个心到本来无一物的时候,就开悟了

149 凡夫之人真正肯定了相信了因缘果报,他的心也是定的

150 开不了悟,毛病就是在博闻强记

151  用心意识去听就不懂;你离心意识一听就懂了

152 由于众生不明见相两分都是一心所变,这就叫颠倒

153  晚上做梦,就是说意的造作还没有中止

154 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

155 实相是无相,如来藏性就是清净心,本无一物的心是真心

156  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通通修的定

157 境界是随着人心来转变的,所谓是依报随着正报转

158  定的修法就是六根在六尘境界上没有分别执著,也不起妄念

159 我们所看到的国土众生、山河大地,就是真见有了毛病现的这些圆影

160 定可以破烦恼障,不能破所知障;要慧才能破所知障

161 功夫不是说念得好多、拜得好多,而是在一切境处能保持心清净

162  悟的人从和合两个字开悟的,晓得本来没有生死

163 佛心清净是一真法界,我们心不清净是十法界

164  祖师大德善知识们所传的是学佛,不是佛学

165 听经听完就完了,懂就懂了,不懂不要去想它

166  念一句阿弥陀佛,我们的心量是无量无边,一切境界里头觉而不迷

167 凡夫之迷就是:我没有错,都是别人的错

168 我们从做梦这桩事情来看,这个意志的散漫与集中,这也能考验自己

169 生命是永恒的,人死了就跟衣服脱了一样马上换一件新的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祖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接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01--120目录(点击进入)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目录(上)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大悲咒的妙用 (宣化上人)

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仁清法师)

盂兰盆节的故事——目连救母

历史文章选读目录二(新关注的师兄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