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 讲善根的厚薄从执着的轻重看,执着轻的人容易入道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净空法师主讲楞严经讲义下255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十四无畏
【九者。熏闻离尘。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众生远离贪欲。】『熏闻离尘』,这句话是说,熏于闻根,了尘性空寂,这个时候根尘就消失了,根尘不偶,知道色性。像前面我们在四科七大里面所念到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色性、闻性原无二性。不但色性跟闻性,四科七大就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包括了,皆如来藏妙真如性,换句话说,一切万法是一性,决定无有二性。晓得是一性,这就不动心了,为什么?一性里头无心可动,二性里面才有分别执着,一性里头哪里会有分别执着?二性里头有能、有所,一性里头没有能所。正如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你们想想,本来无一物里头会动心吗?一动心就不是本来无一物了。这是觉迷之分界线,觉心是清净的、是不动的,迷心是妄动的。这是讲以闻劫闻,以色劫色。所以说『色所不劫』。
末后这三句,一切凡夫众生他不明了圆中之理,以为根尘是相对的,所以在这里面才妄生贪染。这个淫欲范围很广大,欲界里面是以男女相染为淫欲,色界里面是禅定里面那个快乐为淫欲,这是我们要晓得的。禅定里面有真乐,这是没有到这个境界他不晓得,那是有受用的。所以你看我们讲色界、无色界天说的,禅悦为食,这个禅悦能够滋养他的身命,滋养他的色身,他心情愉快,这种愉快超过了欲界。无色界里面的定功更深,他是耽着于这个,这是我们讲三界之内。三界之外的呢?还有,二乘人贪爱偏真涅盘,这是二乘人的淫欲;菩萨贪爱六度万行,又喜欢去普度众生,这是菩萨的淫欲。所以这个淫欲范围讲得非常的广大。
我们读《金刚经》,你看佛教给我们的,度一切众生,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个才叫做根本上断贪。有能度众生、所度众生这个念头,贪心还没断。贪心不断,障碍你大定,拿我们念佛来说,障碍你一心不乱。我还要度众生,我每天讲经说法,我有很大的功德,你的一心从哪里得,你得不到一心。不但一心得不到,功夫成片都不行,都得不到。这个事情真难!贪图世间五欲六尘,你得不到一心,功夫不能成就;贪爱度众生,贪图功德,得不到一心。那都不贪,我就贪一心不乱,贪一心不乱还是得不到一心。为什么?因为一心不乱里头没有一个一心不乱,有个一心不乱的时候那里面已经不是一心了,就是二心了。所以诸位要晓得,连一心不乱也没有,这是真一心。佛说这一切法是假名,你可不能把假名执着不放。这是讲菩萨之贪。
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把贪断尽?禅家讲的,无念、无心、无住,贪心才能断尽。心有所住,贪心就断不尽。那我们今天也学这个方法,我们要无住,实际上怎么样?实际上你那个心住在无住上,你还是贪心。心住在无住上,住在无想上,我什么都不想了,你要真正修成了是无想定,果报在无想天,那是外道天。是不是真无想?不是,他有想,想无想,住无想,分别无想、执着无想,你看看,没有能真正达到。这是佛法之难处,说很难说,听也不容易真正听懂。所以常常听的时候产生误会,发生了错误的见解,错误的见解就是修行证果的障碍。所以教下常常提倡的叫大开圆解,宗门里面讲大彻大悟,然后自己才有能力修行。
底下这一段是讲瞋恚,这是讲贪瞋痴,根本的烦恼。
【十者。纯音无尘。根境圆融。无对所对。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瞋恚。】这个我们也晓得,跟前面这个贪欲是一样的,总是从相对的境界里面产生的。这个贪欲跟瞋恚是发生在两种境界,顺境里面起贪心,逆境里面起瞋恚心。前面给诸位说了,贪的境界广大,瞋恚的境界跟贪欲一样,也是非常广大。二乘人厌离三界,他对于这个三界讨厌,讨厌这种心就是瞋恚心。菩萨看轻小乘人,舍弃两边,你们想想是不是瞋恚心?菩萨的瞋恚心。大菩萨,这是讲见性的菩萨,他不一样,他到『纯音无尘』,着重在这个纯字。纯音是什么?法性的妙音,这个里面再见不到一丝毫的障碍。尘相就是障碍。我们凡夫听到这个音,声尘,菩萨所听的是声性,不一样。这个性是真的,是本有的,从来也没有失掉,六根的根性、六尘的尘性、六识的识性,这真的,一点都不假,这就是「纯音无尘」。
为什么会把性变成尘?迷了性就叫做尘。由此可知,觉了的时候,六根、六尘、六识都叫性,迷了的时候,性就叫做尘,只换名词,不换境界。觉悟之用是无量功德,不觉之用是无量烦恼,可见得佛法就是一个觉、一个迷。觉迷这一关不容易破,不容易破的原因就是在我法二执,执着不能够舍弃就不能入门。凡夫执着坚固,二乘人有执着,内守幽闲,守就是执着,菩萨也有执着。我们讲善根的厚薄从什么地方看?执着的轻重,这个人无论对什么事情,很重的执着,这个人善根薄,不太容易教化,他有很重的执着。执着轻的人容易入道,执着轻的人容易点醒,晓得一切法都是幻化的,都是假的。你叫我是个人,你叫我圣人,我也晓得这名字是假的;叫我是个猪、是个狗,我也不瞋恨。为什么?都是假的,不是真的。人家一赞叹,说你是圣人,你喜欢了,你的心被境界动了,被境界染污了;说你是个猪,你就生气了,你的境界也被染污了,不知道世间法界是假名建立,没有一法是真实的。这是讲纯音无尘,我们一般讲见性了。见性之后,『根境圆融,无对所对』。你看看我们现在这个对立,根尘识对立,没见性。如果一旦要见了性,六根的根性,六尘的尘性,六识的识性,是一性无二性。所以这个十八界不成对立,晓得是一桩事情,没有对立里面怎么会产生瞋恚?所以这个欣厌之心没有了,这个理就是在此地。
我们在没有见性之前,换句话说,贪瞋痴是有的,只可以说是浅深差别而已,有的人重,有的人轻,烦恼特别重的,烦恼特别轻的,轻重而已,没法子断除,见性才断。我们念佛人来说,你念到事一心,伏断,没断根,因为事一心,这是有相当定功了,这是念佛三昧,可以叫你烦恼不起现行。你念到理一心,就断了,那不是伏断,是灭断,的确没有。诸佛菩萨没有,没有里面,有时候为度化众生有示现,那个示现不是真的。所以我讲没有了,怕诸位又起疑心,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你们看到,他也娶太太,他也生儿子。维摩诘居士,那是在家的佛,妻子儿女也一大群,毘耶离示现害病的时候,这些阿罗汉们去看他,他见人就骂人,好像脾气都很大,那是示现,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有贪瞋痴,那是示现,这个我们要晓得。你要是看他,这个维摩长者脾气大了,舍利弗、目犍连去了都被他骂了一顿。他真是有那么大脾气?有瞋恚心吗?没有,所以这是我们要晓得的。
我们千万不能用凡夫的心,以我们自己分别执着妄想来测度佛菩萨的境界,这个罪过就大了。所谓罪过,是自己障碍了自己,是自己增长自己的烦恼,增长自己的无明,增长自己的邪见,这叫罪过,不是得罪别人。刚才讲了,佛菩萨都已经见了性,你赞叹他,他也不生欢喜,你毁谤他,他也不会瞋恚,他要还有欢喜、还有瞋恚,那跟我们凡夫一样,那不能叫成就。凡夫的功夫叫忍辱,能忍受得了,他没有忍,他忍什么?根本就没有分别执着,离开了能所,「无对所对」。这样就是所有贪瞋痴这些烦恼统统没有了。这一没有,一转变,就变成了无量的智慧。所以是『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瞋恚』。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第二行,这是十四种无畏功德的第十一种,痴暗。【十一者。销尘旋明。法界身心。犹如琉璃。朗彻无碍。能令一切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痴暗。】这一段是讲离愚痴。我们晓得愚痴是根本烦恼,可以说是根本中的根本,也是最难断的,修行人的确也是以这个为修学最重要的一个重点。首先我们要晓得,我们为什么会愚痴?这个愚痴就是大经里面常讲的根本无明,也就是《起信论》里面所说的不觉,这在大乘法门里面是中心的问题,不觉就是迷、就是痴、就是暗。这桩事情《楞严经》里面说得很多,我们这个大经在前面是讲到第三卷,以后我们就选讲最重要的这一部分,第六卷。《楞严经》在以前我们讲过三、四遍,可以说讲得很多了,这次我们选最重要的出来讲,对我们老同修来说是格外的有利益,对新学的同学来说也比较会轻松一点,因为这个经论分量太多了,对于初学的人是增加压力。无明,你看经里面常讲无始无明,无始,没有开始,这是迷!在第四卷里面世尊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演若达多,迷头认影,举出这么一个公案给我们说出这个迷的状况。佛在《华严》、在《圆觉》里面给我们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佛眼睛看我们都是佛,佛看我们都不迷,而是怎么?你自己迷了。这个东西麻烦了,是你自己迷了,别人看你不迷。
你要不信,我再举个例子。上个星期我看到有一个同修,我们一起出门去的时候,他非常紧张,到处找东西,找了很久找不到,他问大家,你有没有看到我的皮包哪里去了?皮包当然很重要,里面装着钱、装着钥匙,很重要的,急得都满头大汗。他的皮包在哪里?就挂在身上,我们一看,「皮包不就挂在这吗?」他一下觉了。你想他迷在什么地方?我们看他,它没丢,东西明明就挂在身上,可是他自己急得满头大汗,到处去找找不到,到处去问人「你有没有看到?」演若达多迷头认影也是如此。佛看我们就像这样,我们自己急得满头大汗,到处乱找,哪里晓得要找的东西原来就在自己身上。这些道理可以说在经论里头已经说得很多,实在讲不迷,有《楞严经》前面三卷也就够用了。提出真心,虽没有明说,也等于全部都透出来了,都显示出来了。十番显见更说得明白了,我们的见性、闻性、六根根性,你看世尊说了之后,连波斯匿王都大彻大悟了,都晓得了。这六根根性几时迷过?没有迷过。现在有没有迷?现在还没有迷。将来会不会迷?永远不会迷。那就是根本智,那就是佛性。它起作用的时候,尽虚空遍法界、过去、未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些知能都是你现在本来具足的。本来具足的,迷了,怎么个迷法?
《楞严经》里头说的,「知见立知,是无明本」,这是说出来你为什么会迷,《起信论》里面讲「一念不觉」,这个一念不觉就把你的清净心,就是清净圆觉心,就是你的真如本性,一念不觉这就迷了。迷了以后我们就不叫它做清净心,不叫它做本性,把它换个名字,实际上还是它,换个名字,叫做阿赖耶。但是麻烦在哪里?就是这一迷之后它愈迷愈深,它不会回头,麻烦在这个地方,这个才由阿赖耶变为三细六粗,才变现出这个世界的依正庄严。这是说明怎么个迷法的,怎么迷的。
但是诸位要晓得,迷悟是一不是二。这就是我们不容易回过头来,不容易破迷开悟。为什么?我们总是把迷悟看作两桩事情,不知道迷悟是一桩事情。好比我刚才举的例子,这个同修,钱包在他身上,他自己忘掉了,他到处去乱找,并没有离开他,所以一觉悟了,觉悟了,现成的,不必找了,老早戴在身上了,所以是一不是二。我们对这个真如本性迷失也是如此,讲真如本性,讲阿赖耶识,是一不是二。可是这个事情的确不容易打破,不容易打破的原因就是因为你有执着,几时你不执着了你就醒过来了。如果还用执着,即使十方如来给你讲经说法,讲无量劫,你的程度跟今天还是一样,没有进步。为什么没有进步?因为你的执着没有放下。执着里面最大的,就是最根本的一个执着,我执,本经里面讲的,《圆觉经》里面讲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执着一个我,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好了,你这有两个妄认,这两个妄认就是『痴暗』,就是「痴暗」的根本,不知道这个是假的不是真的。
所以我们要是不认真的话,不认真在这里面去探讨、去研究、去修行,那就要晓得,无量劫以来一直到今天,你看看我们还是个什么样子。无量劫到今天,诸位生生世世都在修行,修了这么多时间了,你今天还是这个老样子,生生世世永远是这个样子。好像念书不用功,年年留级,念了一辈子还是一年级,那有什么办法?总没有办法向上再提升一级。这就是你不能破执着,虽然经文很熟,不能起观照作用,念的经论,死在经论之下,这是我们的过错。《般若经》里头常常教给我们,依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证实相般若。我们文字般若有了,天天在读经,天天在听经,这都是文字般若,可是底下一步功夫就失掉了,没有起观照的作用,所以你没有办法证得实相。我们今天缺乏的就是缺了个观照。我们今天来给诸位细细的说说这段经文。
『销尘旋明』,旋是回头,这就是说明了,刚才跟大家讲的,我们无始劫以来妄为明觉,就是本经里面讲的「知见立知」,这么样的起了无明,把本明失掉了。迷己为物,这句话不好懂,自己是什么?自己是法身,把法身迷了,以为是外面的物,外物,不晓得是自己的清净法身,不知道,认物为己,这个颠倒。这个意思我这样说诸位恐怕一下还不能够体会,我们再举一个比喻来说,我相信你们都做过梦,天天都作梦,我们就以梦来做个比喻。当你在作梦的时候,那个梦中一定有你自己,没有你自己那梦谁作的?所以不管你做什么千奇百怪的梦,梦里头一定少不了你自己,还有一些人、还有一些物,也有天地、也有山河。当你醒来的时候你有没有想一想,这梦从哪里来的,这个梦境是从什么地方显现出来的,有没有去想过?梦里面的自己、别人、山河大地以及虚空,都是你自己心里头变现之物。能变的是你的心,所变的是梦中境界,整个的梦境不是你自己是谁?你们想想看是谁?我要给诸位说,什么叫法身?整个梦境就是法身,为什么?都是你自己的身。正是佛家所谓「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你想想梦境里头哪一法不是你的真心?法法皆是。
所以在这个境界里头,真正入这个境界叫一真法界,这个境界是一不是二。不但在理上说是一,相也是一。你将来修行到高级的修行,给你讲要修行一相三昧、一行三昧,一相三昧、一行三昧就是这么一个道理。所以诸位要是真正明白之后,恍然大悟,尽虚空遍法界是我们自己真如本性所现的现相,这是跟梦境一样。我们这个不觉,不觉就是迷,迷就现这个境界,就好像作梦一样,现这个境界。可是你现在把你自己所变现的十法界依正庄严迷失掉了,认为那是万物,身外之物,心外之物,这就是你的迷,这就是你不觉。就好像在梦中一样,自己作梦,梦里头,那是外面的人,那是外面的境界,与自己都不相干,就跟这个情形完全一样。在一切万物里面,抓那么一点认为是自己,以六尘缘影的心,四大假合的身,认为这是自己。这是自己没错,的确是自己,但是只是自己的一小部分,不是自己的全体。拿一小部分当作全体,把全体迷失了,认为不是自己,这就叫做痴,这就叫做无明,就叫做颠倒。一切凡夫不晓得万法唯心,不晓得本性空寂。性体是空寂的,性变现出来这个相,给诸位说,还是空寂的,这个空寂的就叫做诸法实相。诸佛与大菩萨我们讲证得,他证得什么?就是证得这个空寂。体是清净寂灭,相还是清净寂灭,连作用也是清净寂灭,真正叫不可思议。
讲到证,一定是要你自己证,别人帮不上忙,诸佛菩萨也没有办法,也帮不上我们的忙,他只能给我们指一条路,我们循着他的路,自己要去求证。二乘圣者他不晓得万法唯心,《华严经》里面所说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个心不是说的六尘缘影的心,六尘缘影的心没有这么大的能力,虽然能力很大,但是比起真心,那是小巫见大巫,它的力量太有限了,所以小乘人不晓得这个道理,也没有见到这个真相,假名无量。菩萨,没有见性的菩萨,我们通常讲的叫权教菩萨,他也不能够完全通达诸法唯心的事实,所以菩萨叫做中道。其实凡夫的愚痴、小乘偏真涅盘、大乘菩萨的中道都不是究竟法。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解mp3音源下载网址: http://pan.baidu.com/s/1eSrMFSI (注:复制网址打开后选择下载,并需要用到百度网盘)
241 道理方法懂了不肯做,那你没福;肯做听不懂,那你没有善根
242 对外面境界看法不平等,你的心就不清净,也就没有慈悲心
246 顿悟也是从渐悟修的,是要功夫积到差不多这一下才能开悟
249 这个悟不悟,就是对于一个老师相不相信,是不是百分之百的顺从
250 大家都能够修德就会感应道交,诸佛菩萨以国王大臣身份示现世间
251 要出烦恼之家,要出三界之家,要出生死之家,这个叫真正出家
254 我们不晓得现在活在这个社会上,一身都是枷锁处处不得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