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要义49:菩薩要跟众生保留一定的情感,否則沒辦法來三界度众生

净界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短视频目录(20190120)

近期的目录链接(2019.02.10)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50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01-25

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全)


楞严经要义49

楞严经要义49

 净界法师宣讲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証了义諸菩薩万行首楞严经》要义。监院法师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佛!  讲义103面

子一、明世界相续。

《楞严经》前面三卷经文,佛陀等於是讲到大乘佛法当中的胜义中的真胜义性。也就是在整個大乘的教法当中,对生命的解释是一個最圓滿的解释。這当中有二個重點:第一、相妄性真,相狀就是我們整個五蘊的身心,這個身心世界是生滅变化的。比方說我們前生可能是一個天人,今生变成一個人的相貌,這樣的一個相狀是变化的,不管是色身,不管是內心的感受想法都是不断的在变化。一般來說我們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种种的相狀都是一种虛妄相,因為它是一個动態的是变化的。第二、現前一念心性,它是真实不变,我們讲說是「在凡不減,在聖不增」,你前生做一個螞蟻的時候,你的心性也是這樣子,你变成一個人、变成一個菩薩乃至成佛,你那一念心性永远都沒有改变,都是如此的「清淨本然,周徧法界」,所以這心性是一种真实的。佛陀剛開始是把相狀跟心性做一個很明確的說明,所謂的「相妄性真」。

到第二大段的時候讲到「性相不二」。也就是說真实的心性跟虛妄的相狀,是不能分開的,相狀当中有心性,心性当中也有很多的相狀,這二個是不可分的,永远分不開的。讲了這些道理以后,其实阿难尊者已经是大開圓解了,发了菩提心了;但是富樓那尊者跟這些二乘的无学,這時候对性相不二的道理产生了質疑。其中第一個問題是說: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我們這一念清淨本然周徧法界的心性,怎么就产生了虛妄相呢?為什么产生這些山河大地出來呢?佛陀的回答很簡单,主要的重點只有四個字「迷真起妄」。

我們這一念心性本來沒有生死,這個观念很重要,本來是沒有生死的。那么沒有生死怎么就有生死呢?一念的迷情,一念的妄动,就在清淨本然的心中,产生很多很多的虛妄相出來,螞蟻的相狀产生了、人道的相狀产生了、天人的相狀产生、阿修罗的相狀产生,這個就是一念的迷情妄动而有。所以我們在观察人生的時候要知道「真本无妄,因迷故有」。心性本來是沒有虛妄相,后來怎么有呢?只就是一念的迷情而有。

從這個地方我們可以看得出來,整個《首楞严王三昧》它的一個对治的重點,重點不在相狀,重點在心中的那一念的迷情,那一念无明的妄动,那一念向外攀緣的心識。這一念迷情妄动以后,产生了三种相续,所謂的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我們在這一科当中讲到世界的相续,這個世界就是依報的器世間。分成三段:第一、生成四大,第二、結成二居,第三、輾转相续。

結成二居

前一段是讲到一念无明的妄动而使令四大的生起,這一段是說明四大的相互作用,而产生二种的器世間,水地跟山林,或者我們可以分成四居,詳細來說分為水居、地居、山居、林居。

水地   

火騰水降,交发立堅,濕為巨海,乾為洲潬ㄉㄢˋ;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

這個地方是就著我們一般說的,高山跟平地,約著平地來說。平地当中有水居跟地居二种。

火騰水降,交发立堅

(总說)火的体性是溫熱的,所以它是往上升的,水的体性是濕潤的,是往下降的。火、水二种的一升一降当中,产生了交互作用,而生起的一种器世間。立堅,“堅”指的是一种依報的器世間的产生。為什么會有大海,為什么會有平地呢?就是水火的交互作用而产生的。

濕為巨海,乾為洲潬;

(個別說明)假設水大的勢力強,濕潤的力量大就变了大海;如果是火的勢力強,就变成一种乾燥的洲潬。“洲潬”,泥土积聚的地方,比較大的叫洲,比較小的叫潬。也就是說火大比較強盛的就转為大洲跟小潬。

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

因為整個水火二种体性的交互作用,所以我們看到在濕潤的大海当中,也经常會有火光产生。表示說在整個水当中,是有火的体性的,比方說我們燒熱水,這水為什么會转成滾熱呢?這水当中有火的体性,水火是互相含攝的。

彼洲潬中,江河常注。

在大洲小潬的陸地当中,也经常會有一些大江小河恆常的在那個地方流动,也就是說明了地大之中有水性。這一段是說明在整個水火二种体性的交互作用,而产生了江河,产生了陸地,這個都由地水火風的作用产生的一种器世間。

山林   

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燄,融則成水。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

高山樹林生起的因緣。這個世界上為什么會有高山呢?

水勢劣火,結為高山

水火的相互作用,假設火的勢力強大。我們前面讲過,火的勢力是上升的,所以水火在作用当中,假設火的力量大,這時就把陸地抽拔成高山,因為火是一种上升的力量。我們從這個道理可以看得出來,山中的石頭,你用鐵器去敲擊的時候會出現火焰,你用火去燒它這石頭就转成水。可以看得出來地大之中是有水火之間的相互含攝。

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

樹林的产生。假設水的勢力強而土的勢力弱,這時候土就隨著水的勢力而成為一种濕潤的力量,這時候這濕潤就抽拔去滋養草木的产生。我們看這一切的樹林当中,遇到火燒就成為灰土,遇到扭絞就成為水分。這地方是說明整個地水火風四大,基本上都是互含互攝交互作用,而产生器世間的生起。這樣的生起是一個什么樣的力量,让它相续下去?

輾转相续   

交妄发生,遞相為种,以是因緣,世界相续。

(总結)前面我們讲一念的妄动,基本上还是阿賴耶識的依他起性。“依他起性”就是它变現出一個水的山林的器世間。那是什么的力量让這個器世間一而再、再而三的在我們的清淨本性当中出現,乃至於相续呢?

交妄发生,遞相為种,

“交”指的四大的交互作用,而产生了水地、山林這四种的器世間出來。“妄”指的是我們第六意識,妄心的一种執取。我們這個明了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時候,产生了一种愛取的力量,愛取的力量就會产生一种造业。你看到這書很喜欢,或者你看這個東西很討厭,就會很多种种的造作,就有业力,业力的力量就使令遞相為种。“遞相為种”就是外境去牵动我們的內心,我們內心当中对外境又产一种執取,又創造另外一個外境。因為這樣的一种輾转力量的因緣,使令整個有情的器世間,就因為這业力的因素,就成住壞空,周而復始相续下去。

我們剛開始這世間上是沒有這些环境的,沒有山河、沒有大地,那怎么就有呢?就是我們无量劫当中一念迷情的妄动,就把這世界創造出來。創造出來以后,為什么這個世界會在我們生命当中不断出現呢?你看有些人他经常會出生在海邊,他经常就出生生長在海邊,有些人就经常出生在高山,有些人就经常出生在都市。為什么某一种的环境,在某些人的心中會不断的出現呢?這地方讲到「交妄发生,遞相為种」,其实我們对它产生愛取的力量,所以這個环境會不断的在我們心中产生出來。

這個地方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处所跟內心的互动环境我們是改变不了的,但是你內心的感受跟想法是你可以決定。所以我們常說:「心境決定处境」,我們這一念心跟外境接触的時候,第一剎那是一种直觉的感受,這個時間很短暫的,大概在十秒鐘左右,我們就产生一种想像,名言的分別,這時候我們內心就會被外境牵动。而其实這外境对我們的影響,主要是经過我們的想像而产生。比方說你看到半杯的柳橙汁,我不知道諸位想法會怎么想,有些人會說:真是感恩啊!还有半杯柳橙汁存在。這种人大部分是做正面思考的,他的生命当中充滿了快乐;有些人說:糟糕!剩下半杯,他看到的是空的這一部份,他做了負面的思考,這個环境对他产生一定的傷害。

其实外境在傷害我們的時候,大概只有十秒鐘而已,就是你的直觉跟外境接触的時候,其实最早的那個十秒鐘,是真正外境在傷害我們。但是当我們開始想像力生起的時候,是我們的想像力在傷害我們,我們产生很多名言分別。這時候外境就产生二种方向:第一個是正面的力量,第二個是負面的力量。而這個力量是我們自己可以決定的,「境无好醜,損益在人」。說是一個珍宝你拿得不好,你會被它割傷,但是你好好拿,你可以欣賞它美妙的光采,它对你产生傷害、它对你产生一定的加分,其实是我們的心態,我們的想像決定出來的。這地方是讲到外境生起的因緣。

子二、明众生相续。

众生指的是我們五蘊的正報身心世界,它的生起跟相续的因緣。

迷真起妄      復次富樓那!明妄非他,觉明為咎。

佛陀再一次告訴富樓那尊者說:「明妄」,“明”当动詞,就是我們一念无明的妄动,而生起了种种虛妄的相狀,而這樣的虛妄相狀的生起並沒有其它的原因,主要的是以觉明來当做它的過咎。也就是說在我們清淨的觉性妙明心中,突然間想要有所发明,而這种有所发明的心,就是无明的妄动,也就是一切虛妄相生起的一個主要的過咎。這個地方是說明,這虛妄相是怎么來呢?就是清淨心当中一念的妄动而有的,「真本无妄,因迷故有」。

能所对立      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緣,听不出声,見不超色。

一念妄动是很微細的,這個地方讲到一念妄动以后产生了一种三細,也就产生阿賴耶識。既然有一念的妄动,就有所明的无明业相生起。「所妄既立」指无明业相的生起,三細的第一個。「明理不踰」,理者体也,无明业相之体。既然有无明业相,当然就有能見的相狀生起。能見的見分去发明无明业相的時候,就产生六根去攀緣六境,這時候我們就产生一定的限制。六根去攀緣六塵的時候,整個活动範圍就不能超越阿賴耶識,不能超過无明业識。也就在一念无明妄动的因緣当中,产生了三細,使令我們听聞的功能不能超越音声,見的功能不能超越色塵。

到這個地方,其实都是一念的妄动,产生了阿賴耶識的三細,這個地方都还沒有产生业力,因為第六意識的愛取还沒有活动,只是一個依他起性。下一段就产生业力的力量

心境分隔   

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觉聞知。同业相纏,合離成化。

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觉聞知。其实是把前面的观念重複一次,就是有色身香味触法,六种妄塵的成就,就使令我們這一念清淨的心性,這精明之体就分成了,見聞嗅嚐觉知,在眼睛叫見,在耳朵叫聞,产生了六根的作用,本來是一念心性,元依一精明,因為外境的牵动而分成六和合,产生六根的作用。這一段是把前面阿賴耶識的依他起,六根、六塵、六識的生起做說明。

同业相纏,合離成化。這地方就产生业力的問題,第六意識的愛取力量生起,就是我們說的「境界為緣長六粗」。“同业相纏”,六根去攀緣六塵的時候,這時候會产生六种識,這六种識就产生一种愛取的心而生起造业,而造业的時候就产生了一种“合離成化”。就产生所謂的胎卵濕化四种众生的身心。“同业相纏”指的是胎生跟卵生,因為胎卵二生都必須要跟父母有共同的业力而招感。我們要胎生要卵生一定要有個父母,有父母的因緣才能夠生起,你必須跟父母有某种的共业,因為你起碼要有二十歲乃至於三十歲的時間,要跟父母住在一起,所以有一定的共业。

濕生跟化生,因為它生起的時候不必假借父母,所以它跟父母就沒有什么共业。濕生為什么叫“合”呢?因為它合濕而成形,有的动物牠是在水溝自然生起來的,只要有水牠就能夠生起來,牠是因為合濕而成就牠的身形。有的化生,什么是化生呢?離舊而成化,牠離開舊有的体而成化,比方說蝴蝶,蝴蝶本來是毛毛蟲,牠是化生,牠從毛毛蟲化生成蝴蝶,牠離開舊有的形体变化而成。這地方是讲到,四生因為它心中愛取的不同,就形成不同正報的受生的相貌。這地方是簡单的总說,下一段就詳細說明:

四生成就

詳示胎生  

見明色发,明見想成,異見成憎,同想成愛,流愛為种,納想為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故有因緣生羯罗藍,遏蒲曇等。

因為我們人道都是胎生,所以佛在讲四生的時候把胎生讲得詳細一點。見明色发。這個“明”就是我們众生在中陰身的時候,本來是一片黑暗,你跟有共业的父母親,父母親在交媾的時候,你就會发現一道光明的色相;中陰身見的一种光明相狀,而光明相狀生起以后,會产生什么事情呢?明見想成。中陰身這時候看到光明相狀的時候,會产生一個情愛之心。而情愛之心是怎么生起呢?這個情愛是什么相貌呢?異見成憎,同想成愛。“異”指的是同性,比如說你這個中陰身,你要投胎做男众,而做男众的時候,你看到父親,看到父親叫做“異”;如果你要投胎做女众,你看到母親也叫做“異”,同性見到同性的時候,內心产生一种忌妒瞋恨。反過來異性相見,你要投胎做女兒的你看到父親、或者你要投胎做兒子的你看到母親,就产生內心的一种愛著,看到父親看到母親的心態有所不同。

流愛為种,納想為胎。因為這种愛著心不断的在心中流动,來当做是一种受生的因种,然后再假借临命終一念的情想為助緣就入胎了,這就是我們整個入胎的過程。

交遘发生,吸引同业,故有因緣生羯罗藍,遏蒲曇等。

(增上緣)你的投胎,除了我們心中的愛取煩惱以外,还要有父母交媾的因緣发生,才能夠吸引跟自己共同业力的众生來投胎。因為有這樣的因緣作用,包括我們心中的愛取,包括父母的交媾就有羯罗藍;“羯罗藍”是我們投胎的的第一七的時候,翻成中文叫“凝滑”,是我們最早投进去的父精母血叫羯罗藍。第二七叫做“遏蒲曇”叫做水泡,它在母親的胎当中,吸收養分,慢慢長大变成水泡,总共有七七,最后六根成就長成人形。這是以人道的胎生做解释,這以下广泛的說明四生的生起因緣。

略示四生 

胎卵濕化,隨其所应:卵惟想生,胎因情有,濕以合感,化以離应。

整個六道众生包括了,胎卵濕化四种受生的因緣,隨其它的情想合離的不同而互相的感应。比方說卵生的众生,主要是因為它受生的時候,有一個很愚痴的妄想,卵生的大部份都是动物、畜牲道,它心中有愚痴的妄想;而胎生的大部分都有一定的男女的情感;濕生的它是聞其水中的香氣,而产生一定的感应;化生的是因為內心一念的喜新厭舊,而产生彼此的復合,這是所謂的「情想合離」,創造了胎卵濕化四种受生。

輾转相续

情想合離,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飛沉,以是因緣,众生相续。

 (总結)這個地方,就把我們為什么有些人會做人、有些人會做畜牲、有些人做鬼道的主要的因緣讲出來。在這因緣当中主要的親因緣,我們要看第二段「所有受业,逐其飛沉」,我們在六道轮回的親因緣,就是我們心中的善惡的业力,這是主要的因緣。善业強的就飄生為三善道,惡业強的就墮落到三惡道去,為其善惡的业力,有些是飄生,有些是下沉。所以說众生的五蘊身心,它的一個主要的主導性,其实我們的业力是主導。而它的助緣是临終時候那一念的「情想合離」,那一念的情感,那一念的想像,那一念的合濕、離化的心情在心中的变化,看哪一個力量強,就产生不同的受生的力量。我們的受生当然业力是主導性,但是增上緣…「情想合離」這是約临終來說,約平常來說就是愛取煩惱。

有些在大乘的方便教法当中,讲到菩薩的「留惑潤生」。他說菩薩对煩惱应該全部断除,但是這菩薩有大悲心,他不能離開众生,他必須在人道裡面继续的广度众生积集資糧。那他把煩惱断了怎么辦呢?菩薩要保留一定的情感,你要跟众生保持一定的情感,否則你沒辦法受生,你跟众生完全沒有感觉,那你就沒辦法來三界,一定要有一定的情感,情想合離。我們看高僧傳有很多例子:有很多高僧他不求生淨土,特別是禪宗的,修行得非常好,很有德行,他的信徒給他很多的供養,彼此間師徒有很深的感情,后來來生他投胎到信徒的家中,做他的兒子、做他的孫子去。這個就是所謂的互相的感应,因為彼此間有一份的情感。我們受生除了你的业力以外,你跟父母親那一份的情感,也是一個重要的助緣。

子三、明业果相续。

其实众生跟世界會相续,最主要是因為有业力的相续,才有所謂的果報的相续。「业果相续」的“业”,指的是我們善惡的业力;果報指的是世界众生的依正二報,也就是說世界跟众生,固然是由一念的妄动而生起,但是它要相续,它必須靠业力的支持,第六意識要有种种的造业才會相续。

业果之因   欲界受生的业因

欲貪   

富樓那!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断,是等則以欲貪為本。

我們會在三界不断的相续,主要的心態就是男女的欲望。佛陀称呼了一声富樓那說:想愛同結,“想”就是我們对外境接触的時候产生一种的情想,這個情想就转成一种男女的貪愛。這种情想跟貪愛彼此互相的吸引,時間久了以后,就产生一定堅固的力量,产生“結”。這种堅固的力量到最后是愛不能離,彼此不能分開。我們說情愛就好像枷鎖,牢牢的把二個人給綁住,沒辦法分開。也就是這种情想跟彼此的貪愛,所以這世間上父母生兒子,兒子生孫子,使令世世代代彼此相续不断絕,這樣一個相续的力量,主要是貪愛男女的欲望為根本。

有一個禪師他在參学的時候,剛好经過一個結婚的喜宴,他讲了四句話,其中第一句話他說:「孫子娶祖母」。為什么孫子娶祖母呢?因為祖母她在世的時候,特別喜欢這個孫子,感情很深,每天都逗著他玩,日久生情,情久生愛。結果祖母死掉以后,她前生有這樣的一种“想愛同結”,愛不能離的力量,看到彼此間感应就非常的強,所以二個就結婚。在美国也做了实驗,发觉家庭的組合有一种冥冥的力量,比方說二個兄妹,他從小的時候,另外一個被領養,時間久了以后,突然間見面以后。他們本來沒有見過面的,兄妹從小就分開了,但是他同為一家人的時候,他感觉就特別親切,一种莫名的親切。身為一家人,他有一定的情感,有一定過去愛的力量,這個就是一种父母子孫,彼此相生有一种不断絕的力量。

殺貪  

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胎卵濕化,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是等則以殺貪為本

“殺”断有情生命。殺生也會構成我們來三界的力量,因為你殺人家的命,欠人家的命債,來生要去还的。「貪愛同滋,貪不能止」說這殺生的因素是怎么來的呢?因為我們在世間有一個色身的時候,我們很慣性會愛著我們的色身,我們想要有一种共同的希望要來滋養我們的色身,使令我們的色身变得健康美貌。而這种貪愛色身的心,是很难克制的,很难調伏的。也因為這樣的緣故,在世間当中胎卵濕化四种众生,他們就隨著他們個人勢力的強弱,彼此間可以說是弱肉強食,互相的吞噉,就造成了一种殺生的力量,也造成了一种轮回的力量。我們的六道轮回除了貪欲以外,這個殺生也是一种力量。

盜貪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惡业俱生,窮未來際,是等則以盜貪為本。

“盜”不與而取他物。以人道來食羊來做一個例子。因為在印度的時候,古代印度在吃都是吃羊肉、牛肉為多,羊肉特別的多,所以佛陀在舉例子的時候,就以人來食羊做例子。

「羊死為人,人死為羊」你平常经常吃羊,但是身為一個羊,牠也不是很喜欢被人家吃的,所以你把牠殺死的時候,牠內心基本上有瞋心,而想要去報仇,只是牠的力量不夠,但是牠報仇的心是存在的,所以牠临終的時候,結下一個很強烈要報仇的惡心。而這种惡心…我們知道諸法因緣生,那什么叫因緣呢?就是彼此內心的动作,心一动就是一种因緣。所以羊死為人,等到牠羊的业報盡的時候,牠善业的力量跟牠報仇的心結合,這個時候牠变成人。吃羊的這個人,他把福報享盡变成了羊,所以彼此間就互相的來吞噉。

如是乃至十生之類,不但是人跟羊的互动,這十生可以說是死死生生,彼此之間殺害对方的生命來噉其肉。古人說,你今生吃他八兩,你來生要还他半斤,跑不掉的!所以這种互相噉食的惡业是俱生的,說是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緣會遇的時候,果報还自受,是如影隨形的,而且是窮未來際的,這就是以盜貪為本。盜取他人的生命,來当作轮回的根本。所以我們在整個业因当中,佛陀把它會归成主要三個,欲貪、殺貪跟盜貪,這是我們會不断的在三界轮回的三大因素。

輾转相续   

汝負我命,我还汝債,以是因緣,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经百千劫,常在纏縛。唯殺盜婬三為根本,以是因緣,业果相续。

(总結)是什么樣的力量,让整個轮回會相续呢?殺盜婬,佛陀在总結的時候偏重在殺生跟婬欲。

殺生。「汝負我命,我还汝債」其实這個地方是有四句,四句有二种因素:第一個是命債,第二個是肉債。命債有二种:比方說「負則欠也」,你今生欠我的命,汝負我命,你來生就汝还我命;如果是我負你命,來生就是我还你命,這個就是命債。第二個、肉債也是一樣,你欠我的肉債,你來生还我的肉債;我欠你肉債,我來生我就还你肉債。总而言之,欠命債就还命債,欠肉債就还肉債,因為這二种命債、肉債的二种因緣,经百千劫,常在生死。這個跟殺生有关系。

婬欲的生起有二种,一种是愛,愛他的心,第二個愛他的色。說「汝愛我心,我愛汝心,」這是一种情感的作用;「我憐汝色,你憐吾色」這种欲望,我們讲日久生情,情久生欲。在整個男女結合当中,就是情感跟欲望結合,因為這樣的緣故,也经百千劫常在三界轮回当中。总結呢?整個生死的业力就是殺、盜、婬三种业力為根本,因為這樣的因素,使令整個业果相续。也就是說因為有殺盜婬三种业力,使令前面的众生世界二种果報,就不断的一次一次的出現,众生跟世界是靠业力來支持的。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01-25目录(未完)

楞严经要义25:我們以不同的心態去做一种事情,产生的結果就是不一樣

楞严经要义26:不变跟隨緣在理論是同時的,但是修正的時候你不可能同時

楞严经要义27:我們過去一定造了某种程度的共业,所以在生命当中會产生交集在一起

楞严经要义28:你今生的生命并不能代表你自己,它只是你生命的一部份

楞严经要义29:心跟万法的互动其实是非合和,非不和合的

楞严经要义30:你來生會遇到什么人跟你的想法有關聯,憶念谁就跟谁有交集

楞严经要义31:其实道是无所不在的,所以觉悟也沒有分任何場所的

楞严经要义32:內心最大的潛能就是想像力,從你的想像就知道你未來生命的变化

楞严经要义33:要記住一個观念,每一件事情都是從空性而來,也都是回归到空性

楞严经要义34:修行是产生一种生命的扭转,要产生观照力,积集善业不叫做修行

楞严经要义35:初学者你一定要把身心世界的“道”把它找出來

楞严经要义36:当你把福報享盡時吃什么東西都沒有滋味了,這個滋味是從业力而來

楞严经要义37:不要太相信自己的感觉,因為你的感觉受過去业力的影響

楞严经要义38:如果把生命当做你每一個成佛之道的過程,那你就會无所畏懼

楞严经要义39:障碍現前的時候記住不要亂动!煩惱障跟业障最大的天敵就是時間

楞严经要义40:說一個東西它到底是毒藥还是良藥,其实是你的思考模式決定

楞严经要义41:這一念心有它的軌則,你越自私就越痛苦,你越是吃虧福報越大

楞严经要义42:你的思考模式不改变,你业力就不能改变,你的生命也不會改变

楞严经要义43:世事是很妙的,你越追求它越消失,不追求它時它反過來追求你

楞严经要义44:佛法不是破相,是破執著,相破了以后你还是要借假修真

楞严经要义45:一個人的心態永远決定你的狀態,心態不同会影響你的行為

楞严经要义46:法門是由心來推动,沒有那一念心,法門是产生不了滅惡生善的效果

楞严经要义47:二乘人对心性隨緣不变之体是認同,但对不变隨緣之用产生疑惑

楞严经要义48:我們有很多的妄想,其中一個強大勢力的就是你的來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