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联通微博事件:一场大规模的“吹灰”社会实验

燕志华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2022-04-04
本公众号持续推送网络舆情和危机管理文章以及故事,欢迎关注!


前几天,围绕江苏联通微博账号的“蛋炒饭”风波,一时闹得人人皆知。因为敏感的时间和敏感的内容,对应了一个历史人物和由来已久的谣言,被不少人举报涉嫌侮辱英烈。结果,微博被暂停服务,联通相关人士出面回复说是公安已经介入,初步的结果是“调查没问题”。
但至今也没有看到相关部门的正式回复。一些网友不满的地方还包括没有一点儿的歉意。有时候,表达歉意不是说明你错了,而是因为你的所作所为打扰了社会各方,不恰当地占用了社会舆论内存。
01 官方账号必须重视风险把关问题
一般来说,类似捕风捉影、似是而非的事件之中,大单位、大平台拥有天然的优势,只要做好内部沟通,基本就可以有惊无险可保无虞。但既然有了很大的影响,那它就是一个事件。它留给我们的一个教训就是,必须重视新媒体时代的风险把关问题。试问,如果当天的小编,或者风险把关人有这个意识,避开这个敏感的日子或者这个敏感的内容,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动静了?
但是说句实话,这个“蛋炒饭”的说法,实在太过勉强和偏僻,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高深的说法、历史的钩沉。如果不是对历史有所了解,并且留意网络信息,是很难在碎片化的信息世界里将这个微博单独拎出来并能大加挞伐的。
所以说,首先识别出了这个敏感的微博并站出来“揭发”的,应该是一位“有识之士”。问题就在于,这样的打捞和揭发有意义吗?
正如一位朋友说,如果不是这个举报,还真不知道有这样的说法。但是知道了又能怎样?在当天不说蛋炒饭、不吃蛋炒饭?难道仅仅是为了避讳?英烈肯定不会同意。而且按照相关的规定,这样边阐明边批评的做法,类似于传谣。毕竟这个说法位居十大相关谣言之列。


有人说,这样“揪出来”是为了抓住潜藏在群众中的坏人。问题在于,发出这个微博的小编,既没有指名道姓,也没有点明主旨,就是在这一天发了一个蛋炒饭的美食做法。如果以这样的做法来指认坏人,那就是捕风捉影,是一种诛心之论。这个社会危害就太大了,超过了这个谣言本身。
因为这个事件和2013年微博大V侮辱邱少云和前段时间罗昌平侮辱英烈的两个事件,有显著的区别。后两件事都是直接点名烈士的名字,并且有针对性地发表了侮辱性言论,有确切的证据。但是江苏联通微博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揣测,充满了阴谋论的联想。这和最新发生的老汉在侵华日军大屠杀遇难者纪念碑上撒尿行为也是有天壤之别。
当然,针对联通这样一个大国企来说,网民的追责无可厚非。联通即使觉得无辜,其实并不冤枉。大国企本来就是网民关注的对象,一点点的错误就会被放大并拷问,更何况涉及敏感的历史和谣言。这样的事件,对于联通等类似的大单位、大国企、负有相当社会责任的单位,以及领导干部、社会名人是个很大的教训。因为他们本就负有社会责任,在公众场合发言的时候,需要时刻关注社会责任,是否有负面言论以及引发负面影响的暗示,必须谨言慎行以规避风险,一方面维护声誉形象,另一方面承担社会责任。此外,那些依靠年轻的编辑进行内容的编辑和推送,以及将官方账号交给民营机构进行运营的大单位,也应该切实从这个事件汲取教训。
02 警惕“诛心之论”沉渣泛起
但是,这样事件的发生,还是让人感觉非常得遗憾,简单地说,这种事件的发生,不是个正常的现象。就是说,即便联通的微博小编在当天已经编发了类似的东西,也不应该被指认出来,或者即使有人指出,也不应该成为一个事件。因为从头到尾都是猜测和捕风捉影。它是某种“神经过敏”综合征,是一种病态的社会反映。我们千万不能认为这样的事件代表了网民觉悟的提升。这种提升的结果就是泛政治化,事情会闹到不可开交。
因此,我们希望这个事件到此为止。不能再有一丝一毫的延续和扩大。类似这种追责做法,更不能扩大到任何一家普通的单位、一个普通的百姓身上。也就是说,即便这样普通的公司在当天也发了这样的内容,也大可安心工作;一个普通的百姓即便在村口架起大锅大炒蛋炒饭,只要没有具体所指,除了让人觉得无聊,也不应该被人举报说有侮辱英烈的嫌疑。
否则,如果任由这样的举报做法蔓延,那就是任由诛心之论沉渣泛起。诛心之论的危害在于,即便没有任何证据,但通过揣测别人的动机,然后证明其有罪。这比“因言获罪”更进一步,就是连想法都能作为罪证。这会搞得整个社会都人心惶惶。
03 一场“吹灰”的社会实验
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让一件已经沉寂的事情死灰复燃的方法,简单的做法就是“吹灰”。通过向灰堆里吹气或者吹风,再加点新料,不光能够重新点燃里面的火星,也能够让灰尘再次飞起来,成为碎片化的传播因子。
我们用这个比喻来说明,在今天这个新媒体时代,通过拨弄和重新传播一个简单事件中的风险因子,就可以放大这种风险,从而成为危机爆发的诱因之一。联通微博事件就具有较为典型的“吹灰”实验特征。它提醒我们,一方面,内容的供给方要尽可能地进行风险把关,减少风险因子;另一方面,很多事情看起来政治正确,但是后果常常出乎预料,所以对于舆情的预判和研判,至关重要。
意识形态工作比较复杂、比较难做的原因之一,是它天然和人的大脑和心理活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常常是争取人心的工作。罪与罚、正确与谬误之间是模糊的界限。过犹不及或者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事情,常常存在。正确与否,不能只看口舌;口舌之后的心灵、心理、大脑所思所想,更不足以成为证据。正因如此,更需要明确法治的精神,而不能发动群众去捕风捉影。否则,诬陷、打小报告、造谣事情,又会死灰复燃。这样的历史教训堪称惨重。
再以联通事件来说,在不少网友举报后,不光微博平台关闭了,而且公安部门也出动进行调查,劳民伤财之后查无实据,除了“普及”这样的一个传言、还涉嫌传谣之外,平白无故地折腾了一大圈。最后的结果是社会各方都是零和效应,甚至是负面后果。“吹灰”的人拍拍屁股走人,不负任何社会责任,还留下了“政治正确”的美名。
由此,我们建议相关部门要从此事中吸取足够的教训,在以后遇到类似的事件的时候,要不要立案、要不要回应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否则无疑会鼓励诛心之论,到头来不过是一番折腾,给社会各方都带来无穷的烦恼。
作者:燕志华 博士  紫金传媒智库研究员/舆情和声誉管理顾问

往期精选:

网络大V罗昌平刑拘背后:被抛弃的人

杭州电视台播出事故最大的教训是什么?

“孟晚舟旋风”背后的宣传、新闻和真相

政法委书记粗暴回应背后:一些拆迁干部已走上领导岗位
不可低估这一轮疫情的国际意义和治理价值
漩涡中的张文宏:谁在左右网络舆论?
重大事件关头的新闻发布策略:如何现场回答棘手提问?

这一轮疫情中三股小型社会思潮的激烈交锋

杭州频遭谣言之祸的背后:一座为“情”所伤的城市

让南大“躺枪”的这个舆情,一天之内就有了真相

林生斌案的另一面:警惕舆情中的道德愤怒

如何看复旦大学关于案件的最新通报?

复旦案件需要充分吸取成都49中的舆情教训

高考的“旋转门”:城市青年躺平,衡水青年奋起

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之后,第一要务是做什么?
人口舆情:一个重大风险议题的低效率管理
杭州“瞒豹”事件并非舆情事件,只是一个社会新闻
从特斯拉危机看舆情时代的“公关素养”
特斯拉:意外引爆了一场中美博弈的敏感舆情
“女辅警敲诈官员”舆情案,我们总结了三个教训
茅台危机的最深启示:政企亟需完善舆情决策机制
什么样的舆情回应安全又合格?我们划分了三个等级
这场关键之战,传统媒体让出阵地自媒体高歌猛进
学者之死和舆情“西迁”
星巴克:一个经典的公关行动案例!
从员工猝死看资本如何将法律问题转化成公关问题
复盘京东道歉:一个短视频如何踏进了三个舆情雷区
都市媒体下沉,构成对基层的“文化入侵”
马保国、武则天她M在Q州……中国“低俗文化”小史
大选中的传播:社交时代的美国传统媒体依然强大
“于鑫慧事件”背后:反转舆情的主角常常是女性
鲍某明案拆解:“后真相”时代舆情应对的新策略
贵州公交坠湖事件的四个问题需要严格辨析
这则假新闻的爆发,是各方“共谋”的结果
教育舆情高发,校长该有何为?
粮食舆情:一场社会心理的“意外波动”
陈有西的豪赌导致社会舆情的巨大风险
许可馨事件,如何演变成了一起“次生舆情”
山东舆情频频爆发背后的“结构困境”
这个境外输入性信息如何重建了舆情研究的新框架
“方方现象”背后:社交软件操纵舆论的真相

欢迎关注专业舆情公众号“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