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官执政要善于齐心协力

2018-01-13 党建全媒体 南方杂志

点击标题下「南方杂志」可快速关注


丨顾易




编者按

为官者在执政办事中,要善于发挥团队的力量,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形成合力。今天我们继续“字说为官”,说文解字“协”,学习如何凝聚官民的力量,让彼此一起齐心协力,共创更美好的社会。



协:十分用力,分工合作


历史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吃完鱼后,他又没有什么办法维持生活了,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一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看到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最后的一点力气也使完了,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离开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经过了遥远的跋涉,终于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团结凝聚力量,协作提高效率。”为官者要注重发挥管理者的作用,加强团队协作,提高协作意识,整合团队资源,拓展发展思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排除困难。“协”字对为官者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协”,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即劦,表示众人,下面的“口”表示众口齐呼用力。

 

篆文。即劦,指一齐发力。合起来表示万众一心,目标一致,合作努力。


《说文解字》:“协(協),众之同和也。从劦,从十。”意思是说:协,即众人同声应和,一齐发力。字形采用“劦”“十”会义。“协”字的本义为共同、合作。


“协”的意思常指共同合作,和洽,也常用于表示协调、帮助。


带“协”字的成语有:“同德协力”指为同一目标共同尽力;“凤协鸾和”形容夫妻和睦,感情融洽;“协心勠力”指思想一致,共同努力;“同心协力”指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辑志协力”指同心合力;“同心协济”指同心同力一起克服困难。

为官者在执政办事中,要善于发挥团队的力量,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在为民办事时,还应当付出百分百的努力,攻坚克难。这样,不仅可以协调官民之间的矛盾,还能凝聚官民的力量,让彼此齐心协力,共创更美好的社会。相反,如果缺乏团结协作,各行其是,必然一事无成。



为官执政要善于齐心协力


“协”的甲骨文写作是指众人一起发力,是指众人齐呼用力。在下,在上,表明若要齐心协力,应以齐心为基础,同心同向,力往一处使,劲往一处使,方能凝聚众人之力向共同的目标奋进。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高尔基曾说过:“个人如果单靠自己,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官员在执政办事时,要想有所成就,能够为国家和百姓做出自己的贡献,那就要善于融入集体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合作,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工作的开展。

历史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


建安五年,袁绍率大军进攻曹操。两军对垒于官渡,相持数月不下。当时实力弱小的曹操兵疲粮缺,无法抵挡,一度欲回守许都。但不久后形势就有了逆转,因为袁绍的谋士许攸来投奔曹操了。原来,许攸与同为袁绍谋士的审配不和,此时许攸身在前线,无法顾及后方,审配就趁机攻击许攸的家人。这种公报私仇的行径逼迫许攸叛逃出走。许攸到曹操身边后,立即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建议:请曹操偷袭袁绍的粮仓乌巢,以乱袁绍军心让其自败。这个计策非常成功,并且再次引起袁绍阵营的内讧。原来袁绍采取了谋士郭图的建议,在曹操火烧粮仓时不救援而是进攻曹军大营。结果在久攻不下之后,郭图诬陷主将张郃作战不尽力。张郃害怕被杀,只能带着军队,继许攸之后,也投降了曹操。这直接导致袁绍本部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袁绍父子仅率800余骑仓皇而逃。

这便是中国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袁绍原本兵精将广,谋士如林,本能轻易击败曹军,但可惜他手下的人才无法齐心协力,甚至总是相互攻击对方,生怕对方抢了自己的功劳。这种自私自利的小人行径,使彼此无法共同合作,更别说凝聚所有力量来奋力一击了。


因此,为官在执政办事中要同心协力,互相搭台补台,不能内耗,只有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才能产生力量。



为官处世要善于协调各方


“协”,从十,从办,“十”就方方面面,四面八方,时刻协调来自各方各面的矛盾。如果不注意协调各方,必然产生纷乱、纷争。


历史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


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手下都是人才济济,如何合理协调他们发挥团队的作用,是胜负的关键。刘备“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赵云之流,竭忠辅相,颇赖有力”。但却在荆州投靠刘表、寄人篱下。当时曾请教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徽曰:“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之人。若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应该说水镜先生一语道破天机,光是有一般文臣武将是不够的,若无人能好好规划、整合、协调诸人的专长,领导者的前途难有发展,这就是需要经纶济世之才——诸葛孔明的时候了。自从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之后,一步步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左右逢源,屡战屡胜,最终得以三分天下,成一方之霸业。曹操也善于协调部属之间的关系,张辽大战消遥津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当时孙权率领十万大军攻下皖城,指向合肥的时候,守卫合肥的只有张辽、乐进、李典率领的7000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如果内部不能通力合作,必败无疑。而这三个人“皆素不睦”。张辽有勇有谋,能统率大局,乐进稳健,李典儒雅,李、乐很早跟着曹操,对后投降的张辽不服气。在关键时刻,曹操派人送来一个木匣,上书“贼来乃发”,并在文书内对合肥的防御做了具体的安排:若孙权至,张、李二将军出征,乐将军守城。张辽坚决执行曹操之命令,表示与来敌“决一死战”。李、乐被感动,表示愿听指挥。后来大败吴军,差一点捉住孙权,从这一点安排上反映出曹操高超的协调艺术。一是他了解张、李、乐三人不和,由他出面三人比较能够接受。二是乐进守城是其长处,张、李在重要关头能够服从大局。周瑜“雄烈,胆略兼人,无人可比”,长于战术。而鲁肃“胸怀韬略,腹隐机谋”,长于战略,鲁肃曾向孙权提出“进取荆州,全据长江,以图天下”的战略部署,与诸葛亮《隆中对》甚相类似,只是不那样详尽罢了。孙权让这两人搭档,是相得益彰的,赤壁之战就是典型,由鲁肃提出“孙刘联合抗曹”,并在中间组织协调,维系着两家的合作关系,具体作战的实施由周瑜来完成。


协调是为官者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协调对于为官者从来就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具备的工作技能。在一个组织中,各种关系不可能自动和谐,总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与缺陷,为官者如果对此置之不理,缺乏协调,那么就将难以使工作取得应有的效率。协调既是为官者工作能力与领导艺术的直接体现,也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新形势下,公正协调各方利益,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在“能否公正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主要是能否建立公正的社会分配格局,基层各种利益矛盾能否得到公正、及时的化解。一个“协”字,乃为官之“道”。





为官执政要竭尽全力


“协”,从十,“十”即十足、十成,表示达到顶点。从“办”,指办事。“协”指用十分的力量去办事。“协”指官员在服务百姓时,应当付出自己十足的努力,不能轻易知难而退,罔顾百姓的疾苦。

历史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


况钟是明英宗时期的一位清官,他曾担任苏州知府13年,为苏州百姓做了数不尽的贡献。据《明史》记载,苏州是一个富庶的地方,但苏州的百姓因此要比别处的百姓承担更多的苛捐杂税。其中尤以“备倭船只”“粮运船只”“借马”三项贻害最大。“备倭船只”是由于苏州距海岸不远,易受倭寇骚扰,附近的卫所就准备了40多艘备倭船只来防倭。但实际上这些船只已经多年不用了,可是官军们却以此为由,以修造费用为名,对当地百姓故意刁难,多方勒索。况钟知道后,果断上书朝廷揭发官军的敲诈勒索行为,并请求朝廷停止这种科派,朝廷准许了。而“粮运船只”是由苏州七县每年抽调一批船只以供粮运,原本只是个临时性的措施,后来却一直沿袭下来。抽调的船只大概是每年500多艘,但实际上根本抽调不出这么多,于是又折成造船费用来缴纳,需要粮食15万余石。况钟又上书指出,原本不为常例的事情就不应该每年都有,所以应该停止,朝廷又准许了。至于“借马”,更是多年前的老问题。在洪武、永乐年间,江北诸驿马匹短缺,朝廷下令苏州暂借马匹给江北饲养,前后有400多匹,说好3年为期归还,没想到过了30多年,不但没有还马,马匹如有死亡的,原出借者还要再购买补齐,百姓苦不堪言。况钟又上奏朝廷要求江北驿站归还苏州马匹。直到两年后的宣德七年,这段拖了30年的差事才算完结。至此,这三项压迫百姓的政策才彻底终结。在纠正改变这三项政策过程中,况钟遇到无数的阻力,但他不畏艰辛,不畏强权,始终如一地坚持下来,最终使苏州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明史》称赞其:“有明一代,一人而已。”

况钟为苏州百姓所做的努力,改变了苏州百姓原本悲惨的命运。时至今日,苏州民间仍然流传着称颂况钟的各种传说。



为官要从中懂得,当平民百姓生活有难,无法自行解决时,那就只能依靠他人的帮助,否则永远摆脱不了现状。而官员既然身为百姓的父母官,便应当像况钟一样任劳任怨,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以让百姓重新过上正常幸福的生活。





官  箴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战国・《尚书》



【译文】 

发扬才智美德,使家族亲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百官的善恶。百官的善恶辨明了,又协调诸邦关系,使之和平。从此,天下众人也就友好和睦了。


【解读】


荀子有述:“民齐者强。”意思是说民众齐心协力就会很强大。这强调的是团结协作的重要性。确实,团结互助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只有拥有这种优秀的品质,人们才能有机结合起来,以一种更强大的力量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而要让人与人之间能够坦然地齐心协力,官员首先要任劳任怨,解决好百姓的众多难题,改善百姓的生活。其次要明辨是非,协调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官民矛盾),以增强政府的威信。只有这样,才能凝聚千万百姓的力量去建设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



字说为官

第1期:如何当一个好官?说文解字为官之道,从“官”字说起

第2期:今天的官员需要学什么?怎么学?

第3期:官德究竟是什么?

第4期:这样的人才提拔比较快

第5期:做到这点, 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第6期:做人做事做官大智慧,离不开这个字

第7期:领导者的成功之道:吾日三省吾身

第8期:为官的最高境界,你到了第几层?

第9期:要升官就要做好这个事

第10期:怎样才能不为私心利欲所惑?

第11期:为官者如何走得稳、行得远、飞得高?

第12期:为官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

第13期:为人为官的根基竟然是这个

第14期:处世之道、为政之根,究竟什么最重要?

第15期:官员们的“交际圈”究竟长什么样

第16期:这个字,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程度超乎你的想象

第17期:为官注重这个字,才不会走歪路、做错事

第18期:树立威望?从这4点下手

第19期:这样为官,才能深受百姓爱戴

第20期:如何才能找到共进退的“左右手”?

第21期:为官者,仅仅能干是远远不够的

第22期:为官者如何识人有术?记住这3点就够了

第23期:“鍚荼壸”怎么读?能不能当官,一试便知

第24期:君若为官,请记下这4条“铁律”,戳心......

第25期:想为官从政?这个能力必须要有

第26期:为官择人丨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如何选择

第27期:怎样用“零成本”激励“赏”出好下属

第28期:怎样赏罚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第29期:宰相“肚里”是如何“撑船”的?

第30期:对待权力,什么样的人可堪当大任

第31期:一字看懂为官应有的心态、原则和能力

第32期:什么是天道酬勤?看完终于明白了

第33期:为官者了解真实社情民意的途径原来是这个

第34期:领导、员工如何在其位谋其职?把握这几个原则

第35期:为官者决策快就是果断?

第36期:做好这一点,官场升迁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第37期:想不为诱惑所动,不为人情所缚?最重要在于明白这个字

第38期:为官若想妥善处理问题,离不开这个“心法”

第39期:为官想要“乘物以游心”,秘诀都在这个字上

第40期:为官四“度”修炼,你有几“度”?


《南方》杂志订阅电话

(020)87377371


统筹丨戎明迈

编辑丨林琳 莫群

校对丨潘经春

来源丨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


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广东最专业的党建传播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