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生总是这么南吗,还是只有小孩这样?

我是黛西 天赋一饼 2021-09-15

文 | 黛西


最近,我发现饼饼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情绪:畏难。
曾几何时,她也像我一样,是个灵魂挺拔的女子。
积木搭不好,拼图拼不出来,鞋子穿不上,绘本搬不动,面对这些困难,她从不退缩,只有崩溃。
现在呢,她好像豁达了不少。
积木搭不好就搭不好吧,拼图拼不出来就拉倒吧,自己穿不上鞋就喊妈妈吧,绘本搬不动就先放那吧。
不仅如此,玩游戏的时候,她也会主动逃避困难,让自己的日子好过一点。
比如,拼图进阶到48块,其实她可以独立拼好,但大概觉得太费脑,总要求回头拼35块甚至更少的。

▼ 48块的拼图被推到一边,开始要求拼更简单的拼图

又比如,玩闯关桌游,喜欢停在简单的关,自我陶醉;
再比如,玩互动书的连线题,她会故意绕到边缘,帮自己降低难度。


  
她前后的变化,让我这个爱读书的中年母亲细思极恐。
我一下子就联想到《终身成长》提出的两种著名的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成长型思维

说人话!
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能力边界是可以不断拓宽的,于是,ta们喜欢挑战自我,主动选择困难模式;
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擅长就是擅长,不擅长就是不擅长,所以,ta们尽量避免挑战,愿意窝在舒适圈。
整本书就在证明一件事,固定型思维的人,永远都干不过成长型思维的人。
我回想了下,从出生到学步这段时间,每个娃都是成长型思维的人,饼饼也不例外。
没有哪个娃因为摔了一跤,就从此坐在那说,我学不会,我不走了,我余生就靠爬了。
ta们有浇不灭的热情,去尝试新事物和突破自我,直到学会新技能。
而现在2岁半的饼饼,经常被畏难情绪裹挟,倾向选择easy模式,这难道不就是固定型思维的苗头吗?
作为一个有追求的自鸡母亲,我终身成长了,娃却固步自封,不成笑话了吗?


  

1. 生而为人,畏难无罪

在想着如何引导前,我们应该首先意识到一点,窝在舒适圈里舒适地葛优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倾向,是应该被理解的。
想想我们自己,就会豁然开朗。
做惯了熟悉的工作,有几个人会主动选择一个新领域,在未知和不确定面前,没有畏手畏脚,只有跃跃欲试?
好好的铁饭碗端手里,有几个人有勇气对领导宣布,我不稀罕你给的铁饭碗,我要铸自己的金饭碗!
晚上难得有空闲,谁不想用来追剧刷抖音,学个毛英语啊?累不累!
谁不喜欢待在舒适圈?人生短短几十载,过得舒服点不香吗?!

既然你固定来我固定,我们就更应该接纳娃的“畏难”和“退缩”,就像《接纳ta们的恐惧》那样。
我知道前者比后者更难,因为娃的恐惧让我们母爱泛滥,而娃的畏难让我们恨铁不成钢。
当娃说“太难了”,我们经常喜欢用“不难不难”来鼓励ta们,在我看来,这就跟娃害怕的时候说“不怕不怕”如出一辙,属于“不接纳”的语言
如果我跟你洗脑100遍“数学不难”、“你爱数学”,你就可以在下一秒摆脱被数学支配的恐惧吗?

而且,娃明明觉得难,你非鼓励ta说“很简单的”,当娃努力完成挑战,ta的成就感又从哪里找呢?
饼饼玩拼图,有一段时间相当停滞,经常苦涩地看着一桌的拼块,绝望地告诉我,太难了。
我对她说,妈妈也觉得确实不简单呢,我们可以先尝试拼起来一部分,或者我跟你一起拼。
这就是我下面想聊的,帮娃面对畏难情绪技巧之一:拆解任务。


  

2. 拆解任务,别硬碰硬

把大任务拆解成小任务,娃会有更多掌控感,更有勇气面对困难的任务。
拆解任务?说人话?
比如,我跟饼饼说,咱们用积木搭个农场吧,她一定会蒙。
尽管之前已经在绘本里见过无数次农场,她也无从下手,搭农场对她来说就是“大任务”。
但如果我把搭农场拆解为搭鸡舍,搭马棚,搭狗窝等“小任务”,她立刻就会立刻动起来。

最容易让娃畏难的拼图也是如此。
我发现她进阶到48块之后,拼不好的原因,往往不是技巧不够,而是2岁娃的专注时间不足以支撑她一气拼完。
所以,当她看到满桌的拼块,第一反应就是,太难了,我最爱的四块拼图去哪了?
我提议“先拼一部分”,或者更具体说“可以先把绿色的公交车拼好”,就是帮她拆解任务,减少心理压力。
别管能不能完成,先搞起来再说。
拍摄于中午12点,拼了一半去吃饭了

拍摄于下午6点半,吃完晚饭又接着拼

等她拼好了绿色的公交车,就会自己主动去找相邻的黄色出租车拼,随着余下的拼块数量越来越少,就没有什么难可畏了。
提议“咱们一起拼”,其实也是拆解任务。
我娃每当拼图进阶到一个新阶段,几乎都不会硬碰硬,而是要求我跟ta一起拼。
一起拼的时候,我会尽量跟她“保持平行”。
她拼她的,我拼我的,她如果从左下角开始拼,我就尽量沿着右边开始。
只有当她走进死胡同,实在进行不下去,或是开口向我求助,我才会克制地给她提示。
我拼的时候,会尽量放慢速度,把尽量多的拼块留给她,也是为了让她有种碾压我的错觉。(母爱多么卑微)
有我在旁边当精神支柱,她会更愿意接受有挑战性的任务。


  

3. 反思自己,鸡血适度

畏难情绪的锅,也很可能并不娃身上,而是我们期待过高了。
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你应该听说过,如果没听说过,那肯定听说过“跳一跳可以够得着的目标”
而且我们应该意识到,娃不是袋鼠,跳不了太高。
我给自己的目标通常偏鸡血,但给娃定目标会保持克制,因为我认为对这个年龄的娃来说,维持兴趣高于一切。
饼饼从1岁半开始尝试2块纸板拼图,竟然到快2岁才开窍,比大多数孩子晚了半年。
但开窍后,她只用了半年时间,就通关了超龄的48块,虽然依然不算拼图牛娃,但进步还是可喜可贺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我做得比较好的一点是,推,但不用力过猛。
尽管她在接触纸板拼图的前半年,感受到了太多挫败,但尝试的兴趣却一直都在,结果一定不会太差。


  

4. 吹彩虹屁,讲究方法

当娃完成一项任务后,相信我们这一届家长早就不会吝啬赞美和彩虹屁。
但,吹彩虹屁也要讲究方法。
“你真聪明”和夸“你很努力”的区别在哪?
我之前在《德国幼儿园老师也太不会夸人了》一文中聊过,今天就不炒冷饭了。
而这些的理论基础,我也在《终身成长》一书里找到了答案。
“你真努力”的夸法,娃会意识到努力可以拓宽能力边界,越努力,越牛B;
“你真聪明”的夸法,娃会觉得靠的是天赋,既然是天赐的,那还努力个毛。

努力过程可以被看到和肯定的娃,更愿意挑战自己,选择较难的任务,就算失败,他们也会继续尝试,因为今天不行没准明天就行了;
而被“聪明”淹没的娃,更愿意选择简单模式,因为困难和挑战意味着较高的失败几率,他们害怕失败,因为他们希望维持自己的聪明人设。


  
我怀孕闲疯的时候,曾思考过一个问题:
现代人类社会是由成长型思维的人推进的,而为什么大部分人类都是固定型思维?
如果反过来,人类不是早就牛B得上天了吗?到底是谁把这种固定型思想刻在了人类基因里?
后来我大胆地猜想了下,别笑。
危机四伏的原始社会里,那些喜欢未知和不确定的冒险猿们,可能还没得及找对象,就已经不知道被困在什么野兽窝里,早早狗带了;
而那些性格安稳保守,喜欢老实待在自己一亩三分地里的猿,可以活得更久,传宗接代,老婆孩子热炕头。
几千年进化下来,“固定型思维”就这么被刻进了人类基因。
而你仔细琢磨下,真正卓越的、推动历史的人,都是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



 正在团

团 | 公文式书做一遍,真香现场天天见!
返团 | 我家的英文启蒙爬坡路,红火箭分级立大功

 精选里的精选

(点击词卡查看文章)
德式育儿  撒谎不比较 | 不教礼貌 | 无聊自 | 不夸聪明 | 随娃便 | 身教为先 | 不教123abc | 大不让小 | 10大受欢迎玩具 | 男孩玩娃娃 英语启蒙  分级阅读进阶分级共读 | 自然拼读 | 分级读物 | 点读笔 | 磨耳朵 | 中式发音 STEM启蒙  数学启蒙套路
女孩vs数学
数学启蒙清单
 | 
德国科学馆
 | 德国数学角益智玩具  中国式买玩具 | 桌游 | 桌游意义 | 
口欲期
玩具
 | 磁力玩具 | 选玩具原则 开放式 | 娃娃绘本共读  绘本拓展重复阅读书单上 | 书单下 | 共读技巧 | 童话三观收纳整理  绘本收纳 | 玩具收纳 | 照片整理儿童心理 恐惧专注力 | 
说谎
 
行为界限
 | 
接纳感受
 | 
欺负人
 | 
仪式感
 | 
贴标签
 | 
积极倾听
养育小事  湿疹斗争 | 智商税除菌皂 | 高热惊厥 | 辅食工具种草 | 辅食工具拔草 | 哄睡 | 吃饭 | w坐 | 语言里程碑理念解读  皮克勒理念 | 蒙氏幼儿园
择园入园  
考察园
 | 
考察老师
 | 
入园适应
 | 
入园年龄
 | 
与老师沟通
 |
 
娃被欺负
自我成长  读书时间刻意练习外语秘籍吃青蛙法则时间管理
思维导图
 
书单
 
效能管理
 | 
自鸡app 
拖延症

亲子游戏  美术 | 乐高玩法 | 
探索篮子
 | 
感官游戏
 | 
口欲期游戏
我的故事  目睹公司倒闭|一天实录 | 翻盘人生 | 孕产往事 | 生娃往事


我不要当宝藏,我要你点“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