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型科技成果评价:市场“唱主角”

2017-03-31 记者 韩天琪 战略与政策论坛

改革的方向是进一步扩大科研机构、高校和科研人员的自主权。让政府逐渐从具体事务的管理中撤出,主要考虑宏观发展战略、规划、政策等,更好地发挥政府“无形的手”的调控作用。

从市场的角度来讲,第三方机构应该从科学、客观和权威的角度来充分发挥和行使科技成果鉴定的职能,遵从科学和证据导向,确保鉴定过程是科学可信的,鉴定结果要经得住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本报记者 韩天琪

科技成果评价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环节,过去一直由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对科技成果进行鉴定。近日,科技部已正式废止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将由委托方交给专业评价机构执行。专家认为,这意味着我国正探索和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新型科技成果评价将由市场“唱主角”。

“裁判员”和“运动员”要分离

“在各级科技行政部门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正式废止前,科技成果鉴定是由政府进行操作的。”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国梁看来,这是一种行政化的方式,是历史遗留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化体系中政府职能体现在社会各界的方方面面,包括科技界的人员管理、经费管理、奖励、成果鉴定等等,都是由行政主导各个环节。”

“现在废止政府进行科技成果鉴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从整体上来看,这是一种进步。”杨国梁说。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尚智丛也表示,此次科技成果鉴定办法的废止也是我们一直以来提倡的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由市场配置资源,科技成果鉴定的最终成果是为了将来在市场经济中使用,要最终转化为生产力。政府本来应当是科技事务的管理部门,又从事科技成果鉴定的话,就像是‘裁判员’和‘运动员’一体了。”尚智丛表示。

现在科技成果评价工作交由专业机构执行,相当于“裁判员”和“运动员”分离。尚智丛强调,各类研究项目由第三方来评价其成果是否达到要求,而且是否适合于转化为生产力,这样成果转化就可以进入市场进行筛选,实现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

从政府到市场的让渡

科技部创新发展司司长许倞此前曾表示,按照国务院有关部署,按照依法行政、转变职能、加强监管、优化服务的原则,明确科技成果鉴定要改变管理方式,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由委托方委托专业评价机构进行,由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实行自律管理。在许倞看来,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取代主管部门进行成果评价,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府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进一步“简政放权”。

“用市场来鉴定科技成果的价值,更符合市场经济这个大的框架。从以前行政化的成果鉴定思路转向由市场进行鉴定,这是科技成果评价权限从政府到市场的让渡。”杨国梁认为,这有利于真正有市场价值的科技成果脱颖而出。

“最近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在提‘放管服’,进一步扩大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自主权,把一些计划经济时代政府部门科技管理的职能让渡给研究机构、高校和市场。从整体上来看,这也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大体思路。把政府以前‘管得过死’‘管得过多’‘手伸得过长’的问题逐步进行改善。把除了宏观导向和政策以外的一些具体权限逐渐让渡给市场、第三方机构、科研机构或科研人员自身。”杨国梁补充道。

改革的方向是进一步扩大科研机构、高校和科研人员的自主权。让政府逐渐从具体事务的管理中撤出,主要考虑宏观发展战略、规划、政策等,更好地发挥政府“无形的手”的调控作用。

政府和市场统筹协调

不少专家表示,科技成果转化更多是一种市场行为,但同时也需要政府的引导与支持,要统筹用好“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让各类市场主体能真正行动起来。

科技部副部长李萌曾表示,科技管理部门主要应规范科技成果评价机构的发展,研究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服务的指导性意见建议,通过政策引导,“既为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留足空间,也要掌握底线、引导服务机构健康持续发展。”

杨国梁建议,从政府的角度应当对科技成果鉴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标准和条例等。“比如第三方机构需要什么样的资质,第三方机构如何在鉴定过程中保持客观独立性,鉴定过程有什么样的标准化流程等等。”总体而言,政府可以在宏观政策的引导和规定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而从市场的角度来讲,杨国梁认为,第三方机构应该从科学、客观和权威的角度来充分发挥和行使科技成果鉴定的职能,遵从科学和证据导向,确保鉴定过程是科学可信的,鉴定结果要经得住事实和历史的考验。同时,第三方机构还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与公信力。“如果政府和市场第三方机构都能在各自的领域充分发挥作用,就会更好地完成科技成果鉴定的工作。”

而在尚智丛看来,政府首先应履行好政策制定者的职能,然后利用政府资金资助科学研究项目。“政府实际上是政策制定者,也可以是政府项目的资助者,但是成果的鉴定还是应交由市场以便完成成果的资源配置、筛选。”

尚智丛表示,历史上,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我们各类社会组织都带有很强的政府色彩。比如很多社会组织和学术团体都由政府部门作为主管、主办或挂靠单位。这就使得很多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应当逐步去除社会组织与政府的这种联系,使其成为完全独立的组织。”尚智丛说。

杨国梁也认为,随着我国各项改革逐渐深入,随着各项制度的完善,这些问题应该会逐步得到改善。“改革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这也正是我们下一步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7-03-27 第7版 观点)

   “战略与政策论坛”聚焦创新发展战略与政策,推送分享“战略与政策”相关研究成果和动态信息,交流探讨国家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

   您可以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也可以添加公众号“StrategyPolicyForum”关注,或长按、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加以关注。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欢迎赐稿:Email:strategy_policy@163.com!


  1. 王乃彦院士:科技评价对科研诚信的影响

  2. 鲁白:急功近利的评价对科学创新和合作的伤害

  3. 科学政策如何确保科研的诚信与产出

  4. 李侠:科技评价失灵与科研诚信的恶意透支

  5. 科研评价应放弃“科学管理”的思想

  6. 科技驱动文明

  7. 分类施策改革科技评价制度

  8. 丹麦发布报告总结未来经济社会与技术发展趋势

  9. 日本智库评价中国经济形势和科研实力

  10. 中美未来的科研潜在贡献度和潜在引领度分析

  11. 中美科研实力比较研究:基于《2016研究前沿》的分析

  12. 邓小平:朱镕基是难得懂经济的干才 我不懂只能听懂

  13. 习近平:开创新形势下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14. 信息技术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15. 【专论】筑牢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基础

  16. 科技发展如何推动国家治理转型

  17. 【专论】新常态下的科技创新治理

  18. 中国科学家为什么不善科普?

  19. 《习近平时代》(廿四):熟知传统文化的领导人

  20. 科学报国 实现梦想-在"百人计划"入选者国情院情研讨班上的讲话

  21. 李克强:第三方评估整改结果要向国务院汇报

  22. 李克强总理谈第三方评估报告

  23. 汪洋听取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成果汇报

  24. 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机会相关政策实施情况评估

  25. 法国评估2000-2015年间的企业创新支持政策

  26. “创新英国组织”评估英国增材制造研究与创新状况

  27. 兰德公司提出评估科研影响力的综合框架

  28. 美国科学院发布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评估报告

  29. 澳大利亚发布“研究参与评估”试点报告

  30. OECD报告评述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及重点

  31. “高精尖”人才需要什么样的制度土壤

  32. 讲好中国故事 必须建构全面透彻有力国际的话语

  33. 【任仲平】未来五年,中国如何处理好“最艰难的工作”

  34. 《自然》提出中国要促进科研与创新需加强科学基础

  35.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36. 2016年度科学技术突破和2017年展望

  37. 推进基础研究在中国发展

  38. 丘成桐:基础科学研究需要哲学滋养

  39. 感恩2016,祝福2017

  40. 【元宵诗词赏析】祝大家元宵快乐!

  41. 习近平主席2017年新年贺词提及中科院多项成果

  42. 姚檀栋院士:将青藏高原研究推向卓越

  43. 杨卫:我国已到达世界科学中心的边缘

  44. 丁仲礼:应对雾霾,源头减排是关键

  45. 丁仲礼:气候变化及其背后的利益博弈

  46. 【专论】雾霾倒逼危机治理

  47.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

  48.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

  49. 刘卫东:引领包容性全球化新时代

  50. 津渡:诗三首《穿过沼泽地》

  51. 布鲁金斯学会为特朗普政府提出50项创新政策建议

  52. [专论]决策背景复杂化态势与智库建设科学应对的探讨

  53. 潘教峰:科技智库研究的DIIS理论方法

  54.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55. 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全文)

  56. 樊春良:特朗普政府科技政策的不确定性

  57. 《科学》杂志:特朗普与科学之十大疑问

  58. 王作跃:冷战时期到奥巴马时代美国科技决策咨询研究

  59.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30多处提及创新

  60. 美欧重大科技专项计划概览

  61. 推进“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建设

  62. 激发新生产要素活力 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附《意见》全文和答记者问]

  63.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

  64. 最新各国GDP排名和31个省份GDP排名

  65. 深入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

  66. @热点关注【万劲波】完善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咨询制度

  67. 国家最高科技智库呼之欲出

  68.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高质量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69. 潘教峰:加强智库建设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70. 潘教峰:中国加速迈向世界创新中心

  71. 穆荣平:牢牢把握创新驱动发展机遇

  72. 用文化自信支撑中国科学文化建设

  73. 我们需要怎样的人才自信

  74. 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

  75. 习近平: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 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76. 杨卫: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源头支撑

  77. 科技部部长万钢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答记者问

  78. 万钢:深化创新驱动 增强科技供给

  79. 白春礼:为灰霾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80. 材料科学基金项目布局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81. 当前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六大误区

  82. 科研评价要自信自立务实管用

  83. 科技成果转化精准服务的规律研究

  84. 科技成果转化是高风险的创新活动

  85.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多维度评价

  86. 白春礼: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科技供给侧改革

  87. 成果转移转化是一个打通“创新链”的过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