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健谈巴赫丨他的“音乐里有爱,但不是占有的爱,而是慈祥的、温暖的爱。”

2016-09-08 花照碧海 每晚一张音乐CD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159h7ucig&width=500&height=375&auto=0王健演奏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

往期王健:1、王健说:“巴赫的音乐有很多旋律表现了中国人的生活哲学……”丨2、王健谈巴赫大提琴组曲,它们成为我灵魂的避难所丨3、大提琴家王健谈父亲如何教他拉琴丨4、王健说“比音乐容易赚钱的行当多了,但学习音乐会让你理解别人心里的美好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316ug1tn1&width=500&height=375&auto=0

王健·巴赫·蜂王浆

——在王健的“巴赫”里受洗

    2010年5月21-23日,全球华人的骄傲—大提琴家王健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上演全套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这是不是中国大陆绝无仅有?有也是专业学术内部交流,演出市场应该前无先例。这是对演奏家的挑战,更是对观众群的检验。北京,这座城市有多少可以一连三晚,安安静静一动不动坐在那里听巴赫的人?

原编者注:我21日从成都飞回北京,落地很晚。因时间紧迫,只来得及去国际饭店取王健留在那里的音乐会票,根本来不及换装就直奔大剧院。19:20入座。前一次进小剧场,看歌剧《小二黑结婚》;这一次,“刘家峧”消失得无影无踪。空荡荡的舞台,孤零零的皮凳。王健连靠背都省啦?最后一遍铃声响过,心跳刚刚正常,王健从右侧登台,那不是常规的下场门吗?还是那副熟悉亲切、笑容可掬的表情,一副金丝眼镜,倒是第一次看见。早知道他这个“书痴”,少小开始通宵读《三国》之类历史书籍,所以深度近视。金丝眼镜,远看容颜没啥大改变,只是一首和一首之间,他单手或双手推扶镜架,肯定是新加动作。此为后话。王健并未像往常一样,干脆利索落座开弓,而是弯下腰,将大提琴侧放稳当,起身拿起话筒:“我从来不在舞台上讲话的,但是大剧院他们希望我……一个人,拉这么枯燥的东西,讲两句吧,活跃一下气氛,开玩笑,可能是我自己这么想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159w6snrl&width=500&height=375&auto=0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

最早面对面独家专访这位大提琴家,2002年春天?2010年5月21日,小满,初夏之夜,第一次听王健在舞台上讲话,很有意思。根据记忆(无笔录、录音),基本不加编辑,实况节录摘发如下:

   一个人,坐在那里,一晚上,巴赫无伴奏。很多人会认为,这很枯燥,没什么意思。但是我,我们大提琴家,我们认为,这是最珍贵的大提琴文献。演全套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可能没有?不多?(博主:中国大陆,绝无仅有?),国外有,很少、很少。

    如果说,伟大作曲家他们的音乐,就是蜜蜂酿制的蜂蜜,“巴赫”就是我们的“蜂王浆”。他非常非常珍贵。他是我们经常拉给自己听的(音乐),一个很老很老的大提琴家,已经不能动了,路也走不了了,他可能还也会用已经不灵活的(干枯了的)手指拉“巴赫”,给自己听。我的感觉,“巴赫”,就像就像,我的理解是,一群朋友,在深山里玩,天已经完全黑了,点燃了篝火。一个人拉巴赫,我们这些大提琴朋友都在听,他就像朋友之间的心灵交流(心理抚慰、精神营养)。

请注意:下面是王健阐述理解巴赫作品的“圣经”(基本也是原文节录):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这是巴赫用他那个时期欧洲盛行的舞曲创作。全部6套,每套6首联缀组成。我们分三个晚上演奏,每晚两套。这样听起来不会感觉太长(笑)。巴赫这部作品,后来再也没有人创作过这样的作品。(本身作品就是空前绝后)。

    在大提琴刚刚作为独奏乐器的“婴儿期”,巴赫就用他的天才作曲家的眼光,发现(开发出)这件乐器丰富的表现力和丰富的色彩性;这部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今晚演奏第1和第4。

    第1组曲,它,技术不太难,音乐很完善。我想重点说一下,顺序第4的“萨拉班德”,西班牙的一种舞曲,很慢、很慢,葬礼的舞蹈,它不能快。实际,很多音乐,最高潮就是最慢、最轻的部分(太有共鸣了!真理!)。

    上半场,30分钟,从讲话到收弓。现场座无虚席,极其安静,超常安静。但是,掌声如瀑,喝彩相伴。王健带琴数度往返谢幕……

中场休息15分钟。

    下半场,如是,王健手持话筒讲话:我们要听到的第4,大提琴最难拉的降E调;技术很、很麻烦,(笑)那种比较繁复、有点麻烦,像、像迷宫。也像建筑设计师画的设计图,结构、支架、体型……(透视、立体、清晰的规矩、方正、形状。我想重点说的是最难的是“基格舞曲”,简直就是“小指的自杀”,有位世界著名大提琴家“安可”演奏该曲,很不错,但是下面没太大反应,我去后台祝贺他,他说,哎呀终于有人知道这个有多难了。

    20:45,全部音乐会曲目演奏完毕。全场响起持久而密集的掌声、喝彩。王健带琴又是数度往返。最后,他笑着说,别把明晚的曲目拉了。你们影响最深、最喜欢的选一首,我再演一遍?下面此起彼伏,全点下半场第4,意见很一致;但是,有的高叫第4、4、4!(“萨拉班德”),有的大喊第3、3、3!(库朗)。王健一如既往好脾气的说,第3 、第4,那好,我们先4后3,先慢慢的,然后很快地结束,一片惊声尖叫,一阵欢呼雀跃。“萨拉班德”接“库朗”,演完,还是欲罢不能,王健带琴又是数度往返。怎么办?王健说,这首曲子,我非常非常喜欢,这是最喜欢的一首作品,但是我不太敢在国内演奏。我在国外演出,“德沃夏克”,很辉煌的曲子。“安可”这首作品,他们把“德沃夏克”全忘掉了。这就是阿炳的《二泉映月》,最后的欢呼喝彩总是属于他。听唱片一遍又一遍,记谱、改编。请原谅,在大提琴上,我做不出阿炳的味道,但我实在太喜欢阿炳的味道了!

    最后的“安可”,王健版《二泉映月》。还是D调,原作原调。很感人,别具一格很有韵味……

    王健开场一段话非常能够引发我的内心共鸣,所以特意留到最后:巴赫大提琴组曲,很有情感,但不是那种外露张扬的,而是内敛、含蓄的;他,音乐里有爱,但不是那种占有的爱(是给予、付出),而是那种慈祥的、温暖的爱;音乐里也有悲,但不是那种苦大仇深的、怨恨的悲,而是那种惋惜的、怀念的悲。

    我的理解感受:巴赫的音乐,绝对不会让你热血沸腾手舞足蹈,不会太多外部肢体表现,心弦却会随之跃动、起舞。巴赫,他不让你情烈似火,而让你心静如水,但有涟漪、纹理、波光、影射。他让你内省、反观、沉思、冥想。好比人与神的问答、对话。巴赫创作不是为了讨世人欢心,他用音乐与神沟通。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是拉给上帝听的音乐。许多音乐只能碰触感官层面,而巴赫音乐高达上界、神界、灵界。

    上一次现场听王健的“巴赫”,还是两年前北京国际音乐节的教堂音乐会。一位朋友说她喜欢王健甚于马友友,我回复,我喜欢王健甚于马友友、梅斯基。这里没有说王健水平什么的比谁高,只是喜欢这位演奏家的程度更高而已。听王健的“巴赫”,如一次灵魂受洗。

编者按:本文来源是花照碧海的博客。


欢迎关注古典视频公众号

每晚古典音乐会

古典群加入联系微信179747611

北上广音乐会转票群开放

点击阅读原文查阅公众号推荐购买的音乐图书

《古典音乐: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的时代(原版引进)》系英美音乐学界的权威性最新音乐断代史书,代表了西方学术界音乐史研究的最高水平。覆盖了西方音乐史的六个重要断代。翻译出版后,相信将对中国进一步深入理解西方音乐文化并加强中国本土的音乐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上海音乐学院相关专业的教授学者组成译审委员会,负责具体翻译工作的安排、组织和质量把关。

作曲家:【古典+爵士】摇摆巴赫音乐会“音乐”是人类喜乐之源丨哈农库特的巴赫宗教康塔塔《心与口》(BWV147)【研究】圣乐与灵性:论巴赫的宗教音乐【观点】富特温格勒评价巴赫的音乐【巴赫专家】不用眼睛看天堂:管风琴家瓦尔哈【访谈】邓泰山:巴赫会是我的最后一座高峰321巴赫生日快乐丨他的音乐使我感到愉快丨我们可以安静的吃草啦【小传】巴赫养成记(上)【小传】巴赫养成记(下)【历史】“巴赫是父亲,我们是孩子”:C.P.E巴赫论巴赫音乐的埋没与复兴丨看完《马太》后,黑格尔说:“从欣赏伟大巴赫作品中的全部价值,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了这种天才般的坚定和博学。”【周末乐谈】巴赫与灵魂的虔诚【音乐资源】巴赫作品目录(改编自维瓦尔第的作品说明)【贝多芬专题】《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2 no.1 )分析音乐父亲节丨看贝多芬的父亲是如何培养贝多芬的音乐兴趣的【笔记】席夫讲座:贝多芬《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2 no.1 )每晚古典讲堂丨席夫讲解贝多芬丨上海大师班否定的浪漫旅程丨贝多芬与《英雄》丨他的作品唤起对无限的渴望丨打开通往不可能之域的冲动【贝多芬专辑】贝多芬晚期的音乐把听众变成了诠释家【研究】贝多芬的艺术歌曲哈农库特的天鹅之歌丨贝多芬的《命运》与“命运”无关?【比较】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六版本演绎比较【论文】严宝瑜:贝多芬在中国的接受史初探(一)【脑洞】王涛: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与德国民法典必看丨耳聋的贝多芬指挥《欢乐颂》的视频?【唱片】重听拉杜·鲁普的贝多芬【音乐研究】朗陶尔米:“论舒伯特与贝多芬” (摘自《傅雷家书》)【主题】保罗·亨利·朗论莫扎特(一)/杨燕迪译奥地利女钢琴家海布勒丨专为莫扎特而生丨她像操控木偶般演奏丨深知木偶的优雅与脆弱丨她不会刻意求新求变丨只是诚挚地面对内心之美。【视频】莫扎特《D小调安魂曲》【视频】莫扎特250周年萨尔茨堡节日庆典音乐会【作曲家专题】莫扎特的作品 :不象他的生活,而象他的灵魂【研究】论莫扎特:根据莫扎特书信(上)【研究】论莫扎特:根据莫扎特书信(下)莫扎特最大的贡献“教会了乐器歌唱”,聆听郎朗的《莫扎特》【版本】莫扎特《安魂曲》版本比较音乐父亲节丨看莫扎特的父亲是如何规划莫扎特的音乐教育的电影中的莫扎特丨让子弹飞丨走出非洲丨莫扎特完成的天鹅之歌丨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分析】莫扎特《安魂曲》详细分析【城市】莫扎特在维也纳【纪念】卡尔•巴特:论莫扎特的自由——莫扎特诞辰260周年!陈丹青论莫扎特丨不强迫自己孩子听莫扎特丨《陈丹青音乐笔记》选读丨霍洛维茨之死【简论】莫扎特《安魂曲》“痛哭之日”的创作特点【视频】莫扎特声乐作品音乐会【视频】莫扎特歌剧《魔笛》看“灵魂属于贝多芬”的舒伯特的公众号多久更新一次?朱晓玫演绎舒伯特四手联弹(钢琴二重奏)【音乐与城市】贡布里希:舒伯特与他那个时代的维也纳【音乐资料】罗伯特·温特上音舒伯特讲座:第一讲:“舒伯特的维也纳”詹姆斯·列文的舒伯特《鳟鱼五重奏(D667)》夸斯托夫的舒伯特《冬之旅》(Winterreise)【作品】舒伯特《菩提树》(D911:5)用音乐倾诉内心深处的温柔呢喃:舒伯特《降A大调即兴曲》男高音翁德里希丨自然地歌唱无需特殊技巧丨舒伯特《致音乐》丨莫扎特《魔笛》丨作曲家是如何创作的丨巴赫及其音乐对人的教化体现在哪些方面丨 音乐真的能够提高人的品格吗?崇高音乐就能使人心向善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