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31(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感恩慧海老师编辑制作PPT以及讲义,感恩大德师兄们整理文字视频等资料。愿以此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此生速开智慧成佛,救度众生,不求余果。本内容发布已经取得慧海老师同意。主讲人慧海老师,复旦大学医学院硕士,多年医生及科研经历,深入研修“楞严独步”圆瑛大师的《楞严经讲义》,结合生理学制作简要PPT。
请读者以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原著为准。此PPT与原著不符之处,请遵照原著!
楞严经讲义PPT版第31讲
在观世音菩萨破五阴、超五浊、解六劫、越三空(我空,法空和俱空不生) 之后,佛陀再一次放光。圆瑛法师在《讲义》里总结了佛陀在楞严法会上五次放光的情境,我做成了表格,便于大家梳理整部《楞严经》五次放光的情境。
【PPT 第 61 页下半部分】
2.1.1 佛陀在开示楞严经过程中五次放光的情境总结
第一次放光,佛陀是从顶门放的光。在经文之初,阿难被摩登伽女的先梵天咒所困,佛陀从顶门放光。光中化出千叶宝莲,从千叶宝莲里面有化如来,由化身佛宣说楞严神咒,文殊菩萨持此神咒,把阿难和摩登伽女都带到讲经堂。
这个情境是表法,表的是我们是依不变、不生不灭、不动的法身理体而起的般若智慧,所以是从佛无见顶相上放光,又由光中的化身佛来宣说神咒。在《楞严经》里面,两次宣说楞严咒,都不是佛陀亲自宣说的,都是化佛来宣说。这是表中道的法:无见顶相是指空相,于空相中又化出了妙有,由化身佛来宣说楞严神咒。
第二次放光,佛陀是从面门放的光,我们的感官都在面部。这是在七处征心结束后,佛陀要开示十番显见的时候从面门放光的,表真心本具的智慧无刻不在六根门头放光。祖师大德也经常这么说:有一个无位真人,时时在我们的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六根门头就是产生视觉的眼睛,产生听觉的耳朵,产生嗅觉的鼻子, 味觉的舌头等浮尘根。我们因地的真心,即第八识的见分,托浮尘根来接触外境, 通过浮尘根显像。众生是背觉合尘,外面有声音,有各种各样绚丽的灯光色彩,就会攀缘这些声音和灯光色彩,背离了我们的妙明真心,认物为己,认为这个身体是我。佛是背尘合觉,一直都安住在妙觉中,所以他看到的灯光、听到的声音, 对于佛陀来说都是空中华,安住于妙觉中,就能通过真心发六根的无量妙用。
观世音菩萨证得圆通后,如果只是安住于无相的、空的境界,不能出妙有, 就没有办法成就佛果,任何菩萨都必须在证得圆通之后,进行大规模的、广泛的弘法利生,因为他已经有了无量的神通道力,可以通体起用,去进修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四加行位,到金刚十地和等觉,经过这四十四菩萨位的修证, 才能成就妙觉位。观世音菩萨如果不通过六根,也无法起妙用,发挥神通道力来挽救众生、度化众生,必须通过六根发挥作用。第二次佛陀从面门放光,就是表这个法,表示将要破妄显真,本具的智慧将在开示十番显见后显露出来。
第三次,佛陀从胸中放卍字符的光。佛在最初开示了修行有两种根本,一种是“妄本”,也就是妄想心第六识,另一种是真本,八识的见分,这才是修行者真正要修的根本。通过十番显见,佛陀开示众生在因地必须修行不生不灭的根本, 也就是因地心,它与果地觉是符合的,就是因果是相契的。因地心虽然还被五蕴包裹着,有两种习气(我执和法执)还在八识见分中藏着,但是这个因地心已经是不动周圆、遍照法界了,已经有不变随缘的特征了,这就是“因心显见”,我们能感知到这个世界,是因地心透过浮尘根显示了这个世界。所以是在即将开示十番显见时放光的。
第四次放光,是诸佛菩萨从顶放光。当时佛陀给阿难和大众开示,你们初发心来修学,必须要知道有二决定义。第一个决定义,因地心要和果地觉相符合, 如果用生灭心去修,那就是用沙子去煮饭,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因地用不生不灭心去修,那果地就能得到佛的果位。第二个决定义,佛陀问阿难:你去观察一下,是谁在造业,又是谁在受报?也就是谁作谁受?其实是八识见分透过六根去造业的,六根攀缘六尘,形成六识,这些六识又透过第七识的传递,传到阿赖耶识里面储存起来,成为未来要显现受报的种子,所以是第八识自己在造业,自己在受报。这一期生命结束之后,前七识都消归到第八识里面,第八识由两种业牵引着它去投生和投生后的境遇,一种是引业,牵引着阿赖耶识投生到哪一道,也就是来世摄持何种浮尘根身;满业决定来世获得怎样的福利待遇。
阿难听完之后也不太明白,凡夫现在缠缚当中,要把结解开,这个结在哪里?有多少个结,是什么样子的?此时就有微尘数的如来,同时从顶上放光,异口同声地告诉阿难和大众,轮回和解脱的关键,都在于六根。这个表法,我们要从六根起修,六根圆拔。心、佛、众生是三无差别的,我们的心是众生,我们的心也是佛,但因地心被五蕴紧紧包裹,心光显发不出来。
第五次放光,是最重要的。二十五位圣者、大菩萨向佛陀汇报在因地修行的经历,尤其是在观世音菩萨汇报后修行以及证果的情况后,佛陀再次放光,这次佛陀是从五体放光,远灌十方如来和诸菩萨顶。佛是果地人,菩萨是因地人,这个放光是表圆通的总相,因果交彻。
什么叫【因果交彻】呢?因地心和果地觉,在本质是上是一如的,自他交彻,“一室千灯”的比喻,凡夫众生的真心也是周边法界的,不管我们自己是怎么认为的,这不是以凡夫的知见和意志为转移的,由于各种妄想分别,产生了一种邪见,认为这个心是在体内的,而且色阴、受阴等五阴,也确实紧紧包裹住了妙明真心,让它发不了心光。但是从实相上来讲,每一个众生都是一盏遍照十方三世的明灯,所以称为自他交彻,众生和佛也是相互交彻的。
我们本来是佛,真心本自解脱。真心本来就是没有缠缚的,是我们一念不觉, 有了无明,然后又产生了五种妄想,是由这些妄想遮住了妙明真心,我们认为自己被缠缚了,认为自己需要解脱。事实上,真心本自解脱,众生本来是佛,涅槃妙心是本具的,从来就没有被任何东西污染过,就像莲花一样。佛法修行的唯一目的,是除去遮障了涅槃妙心显相的烦恼和无明,让本具的光明自然显相。
【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罗,如宝丝网。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一切普获金刚三昧。】
无情的器世间也在开演法音,每处的光明交相辉映,犹如宝丝网,互相密织不分,透显出重重无尽的世界。其实,任何世界的显相,都是由我们的觉性来显相的。我们走到马路上,看见很多车、很多人、高楼、虚空、太阳、月亮、星辰, 所有这些,都是我们的视觉。我们听见音乐歌声乃至于嘈杂的声音,都是我们的听觉,如果我们执着于声音为实有,眼睛看见的这些色尘为实有,再加上意识判断、扭曲,那就在轮回当中。证得圆通之后,一切万法无非都是觉性。
在场大众,因亲见此相,而悟得如来藏性,了知一切事究竟坚固,普遍获得金刚三昧。这是佛力加持众生,改变显相,得到三昧的明证。
【即时天雨百宝莲花,青黄赤白,间错纷揉,十方虚空,成现七宝色。此娑婆界,山河大地,俱时不现,唯见十方微尘国土,合成一界,梵呗咏歌,自然敷奏。】
这就是妄境灭、真圆通境显露出的净土的真实境界。净土的境界是由佛的妙明真心显相出来的,不是由一念无明之后的妄想心显相的,而是由一念无明之前的真心显相的。大家不记得的话,再去复习卷四的显相流程图。
本觉真心具足体、相、用,其体遍十方三世,遍一切处、遍一切时、遍一切法;其相,即是此处描述的境界;其用,则充满了不可思议的神通妙用,具体而言,可以参阅《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里面的不可思议解脱境界。
执理废事的修行者认为唯心净土,除了心,没有净土可得。这样的修行者不明白唯心净土的“心”,并不是第六识的意识心,而是第八识心田。第八识在染的情况下,随自身业力,不得不显相为娑婆世界。第八识转染成净之后,名称改称为“庵摩罗识”,此时就会显相为净土。
关于第八识转染成净,方法很多。禅宗从“空门”下手,希望以禅定力达到业尽情空的目标,净化第八识。净土宗从“有门”下手,以类似于高考之前的题海战术的策略,利用佛号海战术,以期直接把第八识心田转染成净。
从技术层面来看,“空门”也好,“有门”也好,没有孰优孰劣的分别。从成功率上来看,如果两者都不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依靠阿弥陀佛的神通力, 两者的成功率都很低。要知道,阿赖耶识无有边际,即便是等觉菩萨,也无法探知其边际,就算念一亿遍佛号,在阿赖耶识的汪洋大海里,也只是一滴而已。离转染成净的目标,还差得很远。
所以,净土宗的修行方法,首先不是强调多少遍佛号,而是信愿。修行者要深知:阿赖耶识深不可测,若靠自力,多少遍佛号也无济于事。只有依靠佛力, 佛光在关键时刻直接注照修行者的阿赖耶识,直接改变其显相的性质和能力。
此处,佛陀就是用神通力,改变了在场大众的八识显相,让大家看到本觉真心显相的净土。★★★★★
佛陀在《维摩诘经》、《法华经》等诸多部经典里,都曾经动用过神通力,改变了现场大众的八识显相,令在场的人见到了佛国净土。
此处应该设一个疑问:既然释迦牟尼佛有如此神通力,在楞严法会等诸多法会现场,改变了大众的八识显相,何苦还要大家修行净土法门呢?何苦劳驾阿弥陀佛满世界地去接引呢?
虚云老和尚曾经质疑永明延寿禅师《四料简》的真伪,《四料简》其中有句话:“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在楞严法会上,佛陀给阿难及大众开示修行的两种根本,一是以攀缘心为自性的“妄本”;二是以菩提涅槃心为自性的“真本”,在众生时则是识精元明。
【阿难闻已,重覆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 失我本心】。就此段原文,虚云老和尚质疑“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的说法:
“如此说来岂不是释迦牟尼佛之威神不可恃,不能惠我三昧;而阿弥陀世尊之威神却可恃,能惠我三昧耶?”
上面设置的疑问,和虚云老和尚的质疑,有个共同的焦点:本期业报身。释迦牟尼佛以佛力改变现场大众的八识显相,只能是暂时的,因为众生的本期业报身,是前世的引业种子成熟而显相的,在本期业报身结束之前,佛力也无法改变众生已经获得的业报身。只要业报身还在,众生就无法永久地看到净土。
另外,佛力在众生业报身结束之前,是可以送给众生三昧的。在《楞严经》后半部分,大家就会发现:摩登伽女,一个淫女,根本无心修行,却在楞严咒的加持下证阿那含,在文殊菩萨偈颂的加持下直接证阿罗汉。要知道,证阿罗汉必须是得灭尽定的,这种三昧境界是极其高深的。
阿弥陀佛能不能惠及众生三昧?答案是能。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不能永久改变楞严法会上大众的显相,阿弥陀佛却能做到永久改变往生者的显相?
答案还是在本期业报身层面。阿弥陀佛加持众生的时间节点是在临命终时, 往生者的本期业报身结束,下一期业报尚未成熟显相,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在一念间,阿弥陀佛永久地改变了往生者的八识显相。这是极其关键的。
《印光法师文钞》中说:临命终时是千钧一发之际,是凡、圣立判之际。接 引走了,马上就是圣贤菩萨,乃至未来直至等觉;没去成极乐世界,必定就在凡夫的六道受苦。★★★★★
如果本期的业报身未尽,不仅仅释迦牟尼佛没办法永久性改变凡夫的八识显相,阿弥陀佛也没办法,十方诸佛统统没办法。
【印光大师实证念佛三昧的境界】
分享一下印光大师在修念佛三昧过程中的实证境界。念佛三昧确实不容易证得,按照深浅来划分,念佛三昧有三个不用的层次。
最高的境界,不仅得到了三昧,还能证得圆通,跟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证得的境界是一模一样的,破五阴,超五浊,越三空,证得周遍十方三世的法身,这是最高的念佛三昧。
中等的念佛三昧,在念佛的时候有能有所,阿弥陀佛的佛号是心的所缘境, 有个了了分明的“能念之心”,有个了了分明的“所念之佛”,能所分明。如果按照世间禅定的深度去衡量,这种念佛三昧也可以分为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但念佛三昧与世间禅的因果是完全不同的,修世间禅定的因是四禅内因,果报则是来世投生到色界天的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作天人,天人福报巨大,但依然是六道里面的凡夫,还要轮回。念佛三昧所产生的禅定,它的因是信愿求生极乐世界的因,果报则是由阿弥陀佛摄受念佛人的阿赖耶识,成功登录到极乐世界。
比较低的念佛三昧,其实称为三昧是比较勉强的,称为“功夫成片”,是指行住坐卧都在佛号当中,心无杂念,时时刻刻,一切时、一切事、一切处,心都系念在佛号上,但是没有证得类似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境界。功夫成片就决定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原理大家也非常清楚了。我们使劲往阿赖耶识里面种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种子,到临终一念,这个心是攀缘在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上的,当然就可以去极乐世界的。临终最后一念不是在贪嗔痴上,不是在抱怨、后悔、烦恼等不良情绪上,就可以蒙佛光接引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
我们来分享印光法师的念佛三昧境界,这应该是圆通境界的三昧。
【令念佛人,即一佛而圆念三世诸佛。虽圆念三世诸佛,而必专致力于阿弥陀佛,庶可念佛之心,横遍十方,竖穷三际。即此念佛之心,与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之心,无时不相契合。】
念佛人的能念之心是横遍十方、竖穷三世的,和诸佛诸菩萨的果地觉心无时无刻不是契合的。大家要牢牢记住“一室千灯”的比喻,我们的能念之心在宇宙当中也是一盏小灯,诸佛如百亿日月般的光明是大灯,所以我们跟佛菩萨的感应, 不是发生在妄想心第六识层面,而是发生在八识见分这个层面,也就是你能念佛的这个心,或者能听见自己念佛的的这个闻性。我们念阿弥陀佛,就等于在念三世诸佛,但是众生心散乱不堪,所以应该专心念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即是念三世诸佛。
【若论其法,必须当念佛时,即念返观。专注一境,毋使外驰。念念照顾心源,心心契合佛体。返念自念,返观自观。即念即观,即观即念。务使全念即观,念外无观。全观即念,观外无念。观念虽同水乳,尚未鞫到根源。须向者一念南无阿弥陀佛上,重重体究,切切提撕。越究越切,愈提愈亲。及至力极功纯,豁然和念脱落,证入无念无不念境界。所谓灵光独耀,迥脱根尘】
这段话,我们用一句话来解释,也就是当我们准备要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的时候,要用心专注在即将起心动念的心上,就是用心看着心,叫“即念即观”,当六个字念出来的过程中,一直在观照这个能念之心,所以念和观是同步的,所以叫“全念即观,全观即念”。这个时候念和观还没有达到一如,所以每一次佛号念出来的时候,不可贪快,一贪快有可能就失去了正念、失去了觉知, 那就很难去照看能念之心了。印光大师对于念佛的要求是,数量不作要求,质量上严格要求。在念的时候,就要反观。
到“及至力极功纯,豁然和念脱落,证入无念无不念境界”,大家想想是谁和念脱落呢?就是我们的观。我们的心本来就迥脱根尘的,所以后面印光大师讲: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这是在破受阴之后,“闻所闻尽,尽闻不住”,我们的一精之明,八识见分,是完全独立于声尘和浮尘根之外的,这儿所说的“脱落”,就是能观之心与所念的“南无阿弥陀佛”佛号脱落了,也与舌根脱落了。前面佛陀开示【脱黏内伏】也是这个意思。八识见分跟浮尘根和佛号的声尘就脱开了。
【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念,即如如佛。功夫至此,念佛法得,感应道交,正好着力】
这就是“觉所觉空,空所空灭”,以及“生灭既灭,寂灭现前”的境界。想阴、行阴、识阴破除之后,本来无染的现前一念心性,突破了五阴的牢笼,真实、常住不灭的法身现前了。无染的本觉心性是本自圆成的,只要把五种妄念剥离掉, 五浊转清,心性的大圆镜就可以遍照十方三世。到这个地步,念佛的方法才算是真正得力了。与诸佛的感应道交,也就在这个时候着力。
虽然是凡夫,我们的八识见分也是大圆镜(蒙尘的大圆镜),诸佛的妙觉明心也是大圆镜(纤尘不染的大圆镜),我们如何确保自己往生呢?要明白一个道理:阿弥陀佛是我们大圆镜里的阿弥陀佛,而我们是阿弥陀佛的大圆镜里的众生, 我们与佛的道交感应,恰似两面镜子相照,就会重重叠叠地在对方的镜子里面, 当阿弥陀佛的大圆镜照到我们的大圆镜时,即是感应之时。前面佛陀讲“交光相罗,如宝丝网”,我们的镜光与阿弥陀佛的光也能交光相罗,虽然我们的光很暗淡很弱小,阿弥陀佛的光如百亿日月那样的光明,但是这个大光与小光也能交光相罗,互相照到。
【其相如云散长空,青天彻露。亲见本来,本无所见。无见是真见,有见即随尘】
我们的因地心,本来就像是多云的天气,五蕴就像那些乌云包裹着本觉真心, 证得念佛三昧后,云就散开了,朗朗晴天就彻彻底底地暴露在面前了,你说晴空有什么呢?其实什么也没有,所以叫本来无所见。有所见就是有对境,纤尘不染的本觉心性是没有能所对立的,当然不可能有任何的“所见”。如果有所见,就是有尘相了。
【到此则山色溪声,咸是第一义谛。鸦鸣鹊噪,无非最上真乘。活泼泼应诸法,而不住一法。光皎皎照诸境,而了无一物。语其用,如旭日之东升,圆明朗照。语其体,犹皓月之西落,清净寂灭。即照即寂,即寂即照。双存双泯, 绝待圆融。譬若雪覆千山,海吞万派。唯是一色,了无异味。无挂无碍,自在自如】
这是具体来描述证得圆通之后的境界,现前的一念心,山的景色也好,鸟鸣也好,声尘和色尘本都是空中华,本无所有,是见分盯着虚空,盯时间太长了之后产生的虚空华。到此,不再有盯着虚空想要见到什么的妄念,这种执着已经破掉了。我们看山河大地,不动念,它就不显相,纯是一色,没有第二色,就像大雪覆盖了所有的高ft一样,大山本来是有苍松翠柏、有光头岭、岩石等各种各样差别相的,完全被雪覆盖之后,就没有差别相了,所有的ft都是雪,白茫茫白皑皑的一片,没有别的。又如同整个宇宙全部被海水淹没了,目所及处,全是海水, 没有其他任何杂质的东西显相。这种一味的境界,就是佛性,或者叫觉性。
大家可以复习一下佛陀用“劫波罗巾打结”给阿难开示五阴六结的形成过程。我们的本觉真心,没有任何尘相,唯是了了分明的觉性(觉知力),然后一念不觉而有了无明。无明力将智慧之光转为八识暗淡的见分,将真空转变为虚空,见分盯着虚空,见到空中狂花飞舞,即是八识相分。后续六识造业,众生循业发现, 原本纯一的觉性,被无明扭曲,显相了虚妄的大千世界和众生。又因第六识烦恼重生,显相了虚妄的心理世界。
印光大师用的这两个比喻,和《楞严经》里面佛陀描述的“山河大地全部变成净琉璃色,通体透亮”是一样的。净琉璃、雪覆千山、海吞万派,都是比喻,如果不用比喻,那个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无法开口说话的。
但是,有智慧的祖师,他就能够用语言让大家明白,虽然语言带有概念性, 但是通过语言,才能真明白佛陀、观世音菩萨和印光大师开示的这些境界。
“活泼泼应诸法,而不住一法。光皎皎照诸境,而了无一物。”大家还是要回到卷四,佛陀给富楼那开示的那张流程图。当你一起心动念,整个山河大地就显相了,当你不起心动念的时候,安住于真如的时候,这个世界就不显相。
这个地方完全和量子力学的观点契合。量子力学有一个基本的观点:我们的意识干扰了对于宇宙的观察,如果不用意识去观察这个世界的话,这个世界是不存在的。是我们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的观察,干扰了本来面目,根据干扰的程度,就显相出了我们见到的宇宙。人道众生去观察一条河,产生了人道所见的显相;天道众生用六识观察一条河,就会产生天道所见的景相;地狱道或鬼道的众生六识观察,当然就是相应的那些显相境界。所以,这个世界的显相,其实是众生造业后循业发现的结果。
世界的本来面目,什么都不是,又什么都是。观察者一动念,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就显相出来了。不动念,什么显相都没有。像薛定谔这样非常厉害大师, 也无法解释量子力学的很多实验,不得已而采用了佛教的概念,叫“心性”。
破除五蕴之后的心性是绝待圆融的,没有二元对立的,它什么都不是,一动念之后,又什么都是。真心具足了体、相、用,动念即是显相,在显相的基础上, 发起各种各样的神通妙用。
念佛三昧功成后,论其利益,虽然现在我们还没有离开娑婆世界,但是已经在极乐世界的莲池海会上挂号了,预约好了,这一生业报身结束之后,肯定是上品往生极乐世界,顿证佛乘。所以印光大师说,只有是家里人才知道家里的事, 跟外面的人讲,铁定是要诽谤你的。
绝待圆融的这么一个境界,是极少数人能够证得的,一亿人当中,不见得有一人能证得圆通境界。证得了圆通的境界,就已经超越了十信满心,入初住位, 可以有一百个意生身到一百个法界去面见一百尊佛,这确实不是一般的修行者能够达到的境界。印光大师也是示现了凡夫,在《印光大师文钞》里面反反复复地讲:末法时代我们是钝根的凡夫,我们一定要求生净土。如果通过自力去修行, 证得圆通破五阴是非常非常难的。印光大师其实是大势至菩萨现比丘相,来娑婆世界指导我们求生极乐的。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念佛圆通章》说,“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印光大师是不是在摄我们这些念佛人归于净土?
这篇文章是有个人来跟印光大师请法的。这个请法的人问:如果触目皆是菩提的话,那日常工作生活都在这个境界里面,就没办法生活啦!
印光大师开示:【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这句话就是卷四的那张显相流程图。起心动念,就显相万有。
现前一念心,不起心动念,是没有显相的,所谓“心灭则种种法灭”;如果起心动念了,那么各种差别相自然也就现前了,所谓“心生则种种法生”。
【万境不出一心,一心融通万境。若了心体本空,何妨该罗万象。须知万象如幻,生灭唯是一心。】
虽然万境差别相现前,不离当下这一念心,这一念心就能融通万境。我们的妙明真心就是中道:一动念就什么都是,什么都可以显相,可以显相天道人道地狱道鬼道;不动念,什么都不显相,什么都不是。印光大师开示的这些境界,就是真正的中道、圆通的境界。
【诸缘无缚.本自解脱。六尘不恶.还同正觉。心境一如.有何罣碍。】
妙觉明心本来就是解脱的,不是因为你修念佛三昧才解脱的。所谓解脱,实际上是指去除无明和烦恼的遮蔽。六尘哪有善和恶呢?别人骂你是善还是恶?其实只是你的一个听觉而已,这个听觉,是我们的觉性透过浮尘根显相出来的,别人骂你、打你、侮辱你,或者你生病了,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乃至于发生了核战争,这些尘相没有善恶。在究竟了义的境界里,都是本觉真心的显相,只不过加入了意识的判断,就出现这个好那个不好。证得圆通后,自然没有任何挂碍,此时,心就是境,境就是心。
印光大师用了一个反问句:你难道不见《华严经》里面事事无碍的境界吗?
【所谓一一尘中一切刹,一一心中一切心。一一心尘复互周,重重无尽无障碍。以故器界毛尘,云台宝网。咸宣性海,悉演真乘。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觅一毛头许不是道者,亦不可得。】
这个时候,一根头发丝就是一真法界,具足了万法。如果你拿着一根头发丝说这是头发丝,那就没有开悟,更别提证悟了。因为证得了圆通之后,一根头发丝里面就是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完全可以藏在一根头发丝里面。【离四句绝百非,绝待圆融】。这是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
接下来印光大师非常谦虚地说:我讲这些,其实也是盲人摸象,虽然没离开象,但不一定是全象,只是记录下来,如果有亲证的人可以对照一下。
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很难得到,即便得不到圆通,念佛也有好处,只要深信、发愿、求生极乐净土,利益也是巨大的。
都摄六根,为念佛最好的方法,因为都摄六根才能净念相继,念的是他佛, 念阿弥陀佛,我们的能念之心就能跟阿弥陀佛两镜相对,光光交互,能够得到佛陀慈悲愿力的接引。
此处印光大师特别强调:【返闻单属自力,返念兼有佛力,则为益大矣。】单纯的耳根圆通,反闻自性,纯属自力,而念佛三昧,在念佛时返观能念之心,又有他力的作用。现前虽然还没有去极乐世界,但是阿弥陀佛仍然能够给你巨大的加持力,让你得到三昧。
什么叫【都摄六根】呢?
念念从心起,所以心中很清楚,八识见分托舌根在口里面念,口也念得清楚, 耳根也要听得清楚,即便你默念,也是从心起来的,意地上有念佛的之相,还有一个耳根在听的这么一个相,即便是默念,也有念和听的相,所以还是能够听得清楚的。这时意根、舌根和耳根,这三根就被摄住了,一心完全在佛号上面,当然这个时候眼根,鼻根和身根也不会去乱动的。其实六根是由第八识见分统摄的。
都摄六根后,如此念佛就可以达到净念相继。在念佛的时候观照能念之心, 舌头也启动发出念佛的声音,耳根也听到声音,在这么一个循环当中,妄念插不进来,所以叫绵绵密密,针插不进水泼不进,这样就不会产生妄念,这就叫【净念相继】。这是大势至菩萨开示的具体的念佛三昧的操作方法。
印光大师也讲了念佛的四种方法,观想、观像、持名、实相念佛。我们在分享念佛圆通章的时候,前面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咱们就不再重复了。
持名念佛下手很快,最容易,成功是最快的。真的能够做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现生亲证无染的心性,临终肯定是上品,临终就不用担心了。当然这是极其不容易的。如果不能够证得圆通三昧,只要能够信愿持名,如子忆母,临终的时候感应道交,阿弥陀佛就会来接引你,带业往生。所谓带业往生,我们学习过《楞严经》就知道了,就是第八识还带着我执和法执的种子:带着这些种子去极乐世界。到了那边,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等大菩萨,能够很快地帮助你破除我执和法执。
我们是去了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五道十地都能圆满成就。
【果能志心持念,念到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无念而念,念而无念,心佛两彰,而复双泯时,则实相妙理,觌体显露,西方依正, 彻底圆彰。即持名而深达实相,不作观而亲见西方。】
印光大师劝我们深信切愿,持名念佛,净念相继。印光大师总结念佛三昧是自力和他力相结合的。如果光凭自力的话,就是不发愿、也不求阿弥陀佛的摄受加持,纯粹靠自己的洪荒之力,如果做不到业尽情空,也就没办法了脱生死。
得道的人和没有得道的人,看上去只在细微的差别上,得道的人能给你指一条光明的道路。没有得道的人,他可能就因为一个微小的错误,就让自己和他人误入歧途。
印光大师告诫:在没有达到一心(也就是心一境性)的程度时,不要去“切求感通”。切求,就是非常的急切,甚至带有一种焦躁的、焦虑的、急于求成的心态,去求和阿弥陀佛感通,求与观世音菩萨道交感应。求感通的心,就是修道的第一个大障碍,也是最大的障碍。为什么?
《楞严经》卷一,佛陀讲修行的两种根本:真本和妄本。印光大师开示的“求感通的心”,就妄本,第六识妄想心,它是无法和诸佛菩萨感应的,因为它是生灭的,前一念发起,后一念就灭了,生生灭灭的心是无法感通佛力的。
印光大师严厉告诫:【躁妄格外企望,或致起诸魔事,破坏净心】
用第六识去攀缘,去执着感通,很可能会招来外魔,这个魔说不定会化现成佛菩萨引导你误入歧途,所以大家务必要小心。
换言之,感通佛菩萨,与佛菩萨们道教感应,不是妄想心求来的,而是心灵在念佛达到一境性后,与佛菩萨们法尔自然进行的沟通。
禅修的时候,可以先发愿、忏悔;一旦开始实修,就不要带任何的祈求心、期待心、包括急于求成的心,这些都是第六识的妄本,是不可能让你成功的。只有在因上努力,一心念佛,果上就能自然而然地感通。能不能道交感应,不取决于第六识,而取决于能念之心有没有一境性。大家明白了能感通的是第八识的见分,而不是第六识,就知道该如何用功了。
印光大师修证念佛三昧所得的圆通境界、以及念佛的方法,跟大家做了分享。印光大师绝对不是他自己所说的钝根凡夫,而是来娑婆世界示现教化众生的大菩萨,是摄我们这些念佛人归于净土的大势至菩萨。学了这篇文章,非常感动,感觉必须用《楞严经》的中道义来跟大家讨论分享。(未完待续)
感 恩 分 享 功 德 无 量
往期阅读
关注我们
学习僧伽吒经
学习高僧大德开示
学习楞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