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光小蝌蚪会找妈妈,《蚁人和黄蜂女》也精于此道

王写写 论戏书影 2024-02-10


先说一个MCU的“恐婚定律”:目前为止,结了婚有了家小的超级英雄,都多多少少被复联排斥了。


指的当然就是鹰眼和蚁人。鹰眼本来自始至终就被电影塑造成了一个辅助型角色,后来莫名其妙冒出来温馨的一家老小(实则是为了讨好女性观众),结果出镜率越来越少。蚁人虽然离异,但其实家庭关系维系的不错,尤其是和女儿的深厚感情。于是,灭霸这个MCU有史以来最恐怖的敌人,复联本应动用一切力量殊死抵抗,却压根没带两位玩儿。



官方说法是二位因为参与内战,被政府软禁在家中,因此无法对抗灭霸。世界都要毁灭了,这种站不住脚的理由谁会相信呢?像美国队长、黑寡妇、女巫这些与政府对立的大咖,如果真心需要蚁人和鹰眼的帮助,帮他们解除脚环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连《蚁人》的导演佩顿·里德自己都调侃道:“也许他们(复联主力)只是认为蚁人能力不够,所以没有召唤斯科特参与战斗。”



“恐婚定律”自是玩笑话。不过蚁人没有参加《无限战争》,也确实会显得有些尴尬。从MCU将第一代蚁人汉克·皮姆进行边缘化塑造的思路来看,斯科特想成为铁人、美队、绿胖那样的人气英雄,还得看漫威高层的脸色。至少目前来看,他在MCU的地位确实相当低,甚至比不上后来的小虫和黑豹。当然,明年蚁人将和惊奇队长联手拯救世界,几乎已成事实。那也许会是斯科特·朗的翻身之日。



漫画粉丝认为汉克·皮姆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冷遇。在漫画宇宙中,蚁人的能力大概还要略高于钢铁侠等人。曾几何时,汉克·皮姆的智商不输于神奇先生,各种研究成果更是强于斯塔克。皮姆不仅是复联的创立元老,他发明的皮姆粒子也是漫威历史上最迷人的概念之一,奥创也是皮姆精神分裂后的产物,太多的是非曲直都跟一代蚁人有关。



到了电影里,汉克·皮姆上来却是一个配角,一个典型的脾气古怪的老学究,以导师的身份指导斯科特·朗。如此一来,他既不是复联的元老,也不是奥创的主人,更没有强调其超常的智商与显赫地位,许多重要戏份就这么不明不白被别人抢走了。以迈克尔·道格拉斯的年龄来看,估计漫威也不会让他再化身成黄衫侠或歌利亚(《蚁人2》里已出现了菲什伯恩的歌利亚)。也许,碍于皮姆精神分裂、家暴等黑历史,漫威不想让这个污点角色当家也无可厚非,但如此简单的边缘化处理,无疑是原著影像化改编所必然产生的损耗。



向来对整数无感的漫威,在第20部电影的创作上也是不痛不痒——在MCU的庞大体量下,整个《蚁人2》无非讲的是一个发生在《内战》之后,《无限战争》之前的非常微小的事件。故事动机承袭自《蚁人1》,情景承袭自《内战》,讲老蚁人、新蚁人和黄蜂女联手在量子域找妈妈的故事。整部电影最迷人的地方还是那些忽大忽小的战斗风格,以及结尾的第一个彩蛋,其余部分了无新意。



当然不能妄断《蚁人2》是部烂片。对于我来说,现下的漫威电影更多只是一种习惯性的观看,质量稳定在6-7分之间,也没有期待新意的必要。纵使MCU的每一部单人电影都有自己的侧重点,比如《黑豹》对非洲现代主义与乌托邦的展现,《奇异博士》对异域宗教和魔法的描绘,《银河护卫队》的复古摇滚与B级科幻的融合……却终归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些风格、立意、观念的严重同质早被影迷诟病多时。



所以,在长期单一保守的影像刺激下,侧重家庭主题的《蚁人2》与其他那些漫威电影一样,处于一个不上不下的水平。观影感受有点像嗑瓜子,看的过程中不会无聊到暴困,看完后也不会感到意犹未尽,多会沦为某种机械式的体验。漫威电影早就走到了一个真·消磨时间的贤者境界。



拟像社会中,奇观已不再奇观。如今想利用特效让一部影片被人讨论上三四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如果仅在影像本身施以感官刺激,而不考虑如何令其丰富表意,那么惊艳感永远会是转瞬即逝的。另外,影像对直观世界的捕捉几近尽头,哪怕是虚构出来的怪兽、外星生命、甚至各种能量本身,也已被设计得七七八八。在如此环境下,奇观视效就更需要创作者用超前的想象力去驾驭。漫威近年来的做法是——展现较为抽象的异世界。



在《奇异博士》里,最令人目眩神迷的,大概就是卷福被蒂尔达·斯温顿一招“潜龙勿用”拍至魂魄出窍,游走于天地万物间的特效段落了。将东方哲学的时空观念与西方的视觉形式相结合,创造了一小段翻空出奇的纯虚构蒙太奇景观,是好莱坞拿手的嫁接技巧。



到了《诸神黄昏》和《黑豹》,都有不同程度加强异世界比重的意味(仙宫、萨卡星和瓦坎达的大量全景镜头),更别提《银河护卫队》本就绚烂至极的美术风格了。不同于钢铁侠、美国队长这些初代单人系列对城市风貌及现实物质的编排,MCU第三阶段的奇观情景更依赖于架空想象。这些是文本赋予的景观,也是创作者有意为之的效果。


《蚁人2》大玩量子力学的概念,自然对量子域的展现也是重头戏了。当然,对于真正了解量子力学的人,或者哪怕只读过曹天元的《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的观众来说,影片中对此概念的解释就会显得过于小儿科。比如“量子纠缠”这个概念,电影就有不少牵强附会和想当然的成分。在类型娱乐片中,这些设定上的逻辑槽点似乎也不会那么受人关注。



重要的是观众能直观感受到的画面,比如对量子域这个异世界的刻画,是否令人耳目一新。我想在这一点上,《蚁人2》做的还算不错。漫威眼中的量子现象也许没有奇异博士的脑中宇宙那么绚烂,但那些不断变换的山峰,应该就是在展示光的波粒二象性。还有不连续的辐射能量,基本粒子的粗糙表面,以及奇形怪状的微生物,都给观者提供了不少发散思维的空间。


而该系列的保留节目,即物体尺寸的变化所营造的喜剧动作效果,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前面提到,奇观影像的惊艳感极其容易过时。但是《蚁人》的尺寸变换少见地拥有更久的新奇度,因为不像美国队长的盾牌和格斗、绿巨人的变身与蛮力、亦或是雷神之锤,蚁人的尺寸概念可以更容易延展出更多视觉上的可能性。



这一集里,我们就看到了一栋大楼是如何变成行李箱被拉走的,看到了不太常见的趣味追车戏,还看到了控制器失灵引发的一系列紧张尴尬的场景。于是,已经在《内战》中见到的巨人化状态,以及利用尺寸的缩放与敌人肉搏这些设计就不那么新鲜了。



漫威向来反派塑造不力,20部电影下来,真正值得回味的也就只有《复联1》的洛基和《复联3》的灭霸……嗯,泽莫男爵也勉强算一个。到了《蚁人2》,干脆放弃了反派的塑造。完全称得上邪恶阵营的只有黑市商人桑尼·伯奇(Sonny Burch)的队伍,纯粹的打酱油,战五渣。FBI也只是个没头苍蝇。而戾气异常,眼神狠辣,能力无解的幽灵(Ghost),看上去热热闹闹,各种突然袭击,实际上也没制造出多大麻烦,最后挺顺畅地就跟大家化干戈为玉帛了。



如此轻描淡写,不拿反派当回事的超级英雄电影,《蚁人2》可能还是头一个。像以前无论是DC还是漫威的电影,反派塑造的好不好,强不强大不再评价,至少叙事重心有他们的份儿。这次,蚁人的故事完全就是为了救妈妈,照这么说,最大的“反派”应该是困住米歇尔·菲佛三十年的量子域了。但是在流水线类型片里,这么设计的话会不会有些无聊?影片并未给我们提供一个有关珍妮特·凡·戴因充足的情感基础,我们很难去关心她的命运。



所以,这次反派的薄弱,可以看做是创作者有意为之的,但他们也并没有想真正的来一次“反类型”创作。无论如何,牺牲掉传统正邪对立所营造的戏剧张力,应该用其他东西将它留下的缺口填补上。《蚁人2》的叙事基本围绕争夺实验室这一“麦格芬”而推进的。正如我们不关心珍妮特的命运一样,我们也不会关心“麦格芬”,而“麦格芬”的意义恰恰是剧中人物所在乎,而观众不在乎的事物。我们关心的是几方势力抢夺“麦格芬”的过程。在这一点上,《蚁人2》并未能很好地修葺丢掉反派后所留下的剧力疲软的弊端。



在MCU中,一代蚁人汉克·皮姆不仅被边缘化,还有许多不怎么光彩的历史遗留问题,上一部是紧张的父女关系,这一部便是幽灵。在漫画里,幽灵是钢铁侠的宿敌,同时也是一名超级黑客、生物学家、物理学家。是一个高智商的男性罪犯,对政府、精英阶级和资本社会极为痛恨。电影中又被简单处理了,是汉克年轻时解雇掉的一名员工的女儿。这名员工也有着与皮姆一样的顽固脾气,却没有皮姆的智商与才华。于是在自家搞实验搞出了事故,害得女儿的身体长年在多元宇宙中游移,处于虚实之间,类似于一团概率云或量子叠加态。



幽灵的战斗力并没有想象中的强大,因其动机也并非要毁灭世界云云,只是想治好自己的“量子病”。所以在本片中,她所造成的破坏可能还没有桑尼·伯奇来的大。但桑尼·伯奇一介肉身,头脑和三观比不上小丑,队伍也不强大,又毫无超能力,凭什么找蚁人一家的麻烦?凭英雄们不拿他当回事。



整个故事的溃散便建立在这种不紧张的势力纠葛上。哪怕《蚁人2》就像其他好莱坞电影那样,一眼就能望见结局,但至少过程也应该做出点样子吧。当正反两派的力量悬殊到一定程度时,又没有其他有效的情节进行补充,影片的节奏与可看性很快就到了天花板。


动作戏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整体也就是泛泛水准,没有什么值得铭记的标志性场面。巨大的Hello Kitty不过是一个视觉段子罢了。而蚁人系列主打的小人物喜剧、反英雄及亲情戏码,也是上一集基础上的原地踏步。本集中,可能最聒噪的角色要数斯科特的那三个死党了,每一个笑话都紧扣跨文化交际下的低语境思路(不过分依托本土文化背景,不强调沟通情境,将信息蕴含于清晰的编码中,可被全球观众所读解),却一点儿都不好笑。



因为上一集家庭关系的修复,斯科特·朗的烦恼不再是自己的窃贼身份,债务危机以及与前妻和女儿的障碍关系。在本片里,斯科特一方面要应对FBI的监视,另一方面要在半胁迫的困境下帮助皮姆和霍普找妈妈。家庭内部的矛盾转移到了外面,故事也就趋向于更明朗的调性。文本的单一所带来的问题是,上一部中陌生化的叙事魅力在反复地挪用中被消耗,新奇时空的运用也在大量同质性作品后落入俗套。



缺乏张力便成了这一部最大的问题。因此,我们的整个观影过程很有可能只是观摩,而非代入,进而阻止了情绪的传递。一部过于轻松的超级英雄电影似乎很难能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深刻的细节,何况它还是严格按照工业流水线炮制出来的作品。到了这份儿上,娱乐性似乎都要打一个折扣。结果,片尾的第一个彩蛋却得到了更多的掌声,因为它勾连起了我们在看《无限战争》时体会到的压迫感与揪心的情绪。




更多精品文章:

|《死侍2》|《暴劫梨花》FIRST影展 |《邪不压正》|《Lean On Pete》|《我不是药神》|《超人总动员2》|《伊迪丝·芬奇的记忆》|《燃烧》|《游侠索罗》|《寂静之地》版权之害 |《复联3》|《犬之岛》游戏-电影-影像 |《湮灭》爆柜 |《小农民》豆瓣禁片 |《头号玩家》|《环太平洋2》燕麦工作室 |《国土安全》奥斯卡混剪 |《黑豹》2018奥斯卡 |《水形物语》|《三块广告牌》2018春节档 |《方形》2017电影十佳 |《嘉年华》|《寻梦环游记》|《不成问题的问题》我与音像店 |《王牌特工2》|《东方快车谋杀案》2017国庆档 |《敦刻尔克》|《勇往直前》小虫银幕史 |《招魂2》|《生吃》《只是世界尽头》|  60s摇滚 |《猩球崛起3》|《踏血寻梅》电影诞生 | 影宫崛起 | 中国院线改革 |《X战警:天启》|《风骚律师》2017春节档 | 2017十月印象 |《塞尔达传说》|《全冈良》第三只眼 |《天空之眼》|《情枭的黎明》(上)|《情枭的黎明》(下)影院与观众 |《卡萨布兰卡》|《狗牙》|《寻找小糖人》|《马克斯,我的爱》DND简史(1)DND简史(2)DND简史(3)DND简史(4)|《奇迹男孩》|《着魔》游戏电影片单 |《釜山行》|《阿卡姆骑士》|《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漫改公司 |《爆裂鼓手》|《午夜守门人》|《奇异博士》马修·麦康纳 |《侠盗一号》|《艺术家》牟敦芾 |《硬核大战》|《爆漫王》|《魔兽》密室电影 |《疯狂动物城》赫尔佐格 |《沉默》|《极速风流》婚礼歌单 |《荒野猎人》|《不可饶恕》明星的陨落 |《活着》|《沙漠巴士》|《刺客信条》历代记(1)|《刺客信条》历代记(2)|《刺客信条》历代记(3.1)|《刺客信条》历代记(3.2)|《刺客信条》历代记(4.1)|《刺客信条》历代记(4.2)|


电影是温柔的流氓
音乐是浪漫的疯子
游戏是严肃的小丑
文学是高雅的娼妓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不光小蝌蚪会找妈妈,《蚁人和黄蜂女》也精于此道

王写写 论戏书影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