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年浙江省分地市GDP解析:下个十年,民富第一省如何优化产业格局?

林隐LY 山川网 2023-08-03

前言:欢迎大家来到2020年度中国内地省区分地市经济运行解析系列。本系列推文为山川网历年的重要系列推送,解读目标为中国内地三十一个省级行政区中,除京沪津渝四直辖市外,其余二十七个设市省区中的重点对象。

本年度系列推送,相较往年在立意上我们做了明显的调整,改变了过去对所有省区采取相近侧重点的方式,对不同区间省区讨论重点重新立意:对前面的九省区我们重点找问题,对中间的九省区我们着重谈发展,对后面的九省区我们主要谈人文。

同时,考虑到今年度该系列内容推送时间恰逢春节假期,为了不过多占用大家的时间,我们对于该系列推送的篇幅尽可能做到言简意赅,点到为止。特别强调,本系列所有内容,均系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在这里,山川网恭祝所有新老朋友新年快乐,阖家幸福!


山川网:今天是农历的正月初三,公历的二月十四,两个都算是好日子。那么我们就祝福所有朋友们家庭和和美美,爱情甜甜蜜蜜。

那么老年间正月初三又称小年朝,也称赤狗日,作为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相传这一天女娲娘娘创造出了猪。中国民间以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还有一种说法是,中国民间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骚乱了鼠辈,并在屋角洒落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

所以当我们对比古人和今人看待老鼠时的态度,是不是也可以从中感到颇多的趣味和启发呢。时代在进步,但我们对待大自然的态度,对待人类以外其他生物的态度,是否相应也产生了应有的进步呢?

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二的连续三天时间里,我们逐一安排推送了2020年中国分省区解析系列的广东篇、江苏篇和山东篇。推送顺序我们原则上按照各省区的经济总量排名,当然前提是截至推送安排日前,对应省区绝大多数下辖地市的2020年度基础经济数据需要全部公布,不然的话就会被暂且跳过。

而关于我们已经安排推送完的粤、苏、鲁三篇,我个人认为在篇幅控制上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因为按照今年我们的原计划,本系列的所有省区单篇推送字数都应该控制在5000字上下的相对精简水平。而上述三省由于想和大家引申的点的确比较多,所以最终的篇幅几乎都是翻倍的。那么从今天的推文开始,我们希望可以更加严格地限制篇幅,不过多占用大家的时间。

2020年度中国内地省区分地市经济运行解析系列,经济规模靠前省份“找问题”之旅,今天我们来到了民富大省浙江——


【关于经济数据】

在本系列中,关于各省2020年度经济基础运行数据这个部分,我们基本都是简单分享,一笔带过的。不过关于以下浙江省2020年度的经济运行情况,我倒是建议大家都能够再看上一眼。因为这份成绩的确非常亮眼,其中有个别数据的增长表现,甚至让人完全想象不到这是在2020年全球疫情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获得的。

整体:2020年,浙江省实现生产总值(GDP)为646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增速高出全国1.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169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26413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36031亿元,增长4.1%。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3.3:40.9:55.8。

工业:202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增速比一季度(-10.1%)、上半年(-1.1%)和前三季度(1.6%)明显回升,拉动全年GDP增速比一季度回升5.4个百分点,对GDP增速回升贡献率达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715亿元,比上年增长5.4%,9-12月增速均在10%以上,高于上年同期。

服务业: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比GDP高0.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1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59.4%。其中,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1%、2.0%和0.6%。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8%,增速比上半年提高4.8个百分点。

投资: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4%,增速比一季度(-5.2%)、上半年(3.8%)和前三季度(4.3%)明显回升。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3%,其中,交通投资增长6.1%,拉动全部投资增长0.7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3.4%,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6.8%。

社消: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30亿元,比上年下降2.6%,降幅比一季度(-14.7%)、上半年(-6.3%)和前三季度(-4.9%)明显收窄。

外贸:2020年,全省进出口、出口、进口额分别为33808亿元、25180亿元和8628亿元,比上年增长9.6%、9.1%和11.2%。

创新: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0%,增速比GDP高9.4个百分点,占比为10.9%,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人工智能、高技术、装备、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节能环保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6%、15.6%、10.8%、9.7%、10.2%和8.7%,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

创业:2020年,民营企业占比超九成,新设企业中,民营企业47.6万家,比上年增长1.4%,增速高于全部新设企业增速0.4个百分点,占94.8%,年末共有民营企业260.4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2.3%。全年新设个体工商户117.9万户,在册个体工商户515.3万户,分别增长26.1%和11.0%。

财政:2020年,财政总收入为12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7248亿元,增长2.8%。

收入:2020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39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6%。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分别连续第20和第36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699元,名义增长4.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30元,首次跨上3万元台阶,名义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0%。城乡居民收入比首次降至2以内。


【区域格局&中心】

为了更好的控制本文篇幅,这里我们将此前几篇中区域格局和区域中心合二为一,不然今天推送的字数恐怕又要朝着八九千字以上的规模走。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我们还是力争控制在六七千字的范围。

从地区城市格局来看,事实上浙江省和江苏省相似度还是比较高的,只不过呈现在地图之上后,有些镜像的感觉。即过去较长时间江苏省经济重心在苏南地区,浙江省经济重心在浙北地区。

浙江省的杭州和宁波组合,类似江苏省的南京和苏州组合。而各自省内与上述二城组合有一定地理空间距离,相对又有潜力自成一体的,江苏是苏北的徐州,浙江是浙南的温州。

区别就在于,由于浙江省整体的经济体量尚在六万亿的区间,江苏省整体的经济体量已经达到了十万亿区间,所以浙江省的许多地市相较于江苏省都表现出一种整体缩量的情形。

比如和苏南五市(苏宁锡常镇)相比,浙北五市(杭甬绍嘉湖)基本上是在苏南五市的基础上呈现出近乎等距的缩量表现。而从城市发展内核上,却又有颇多的相似之处。

从地区城市生态而言,浙江省可谓是后劲十足。这种后劲,集中体现在现阶段浙江省内5000~7000亿元上下经济总量的城市占比非常高。在浙江省下辖的11个地级市中,目前有温州、绍兴、嘉兴、台州、金华五市均在此列,近乎占到了浙江地市的半壁江山。而此前我们多次讲过,上述经济体量区间城市是地区经济发展的腰部城市,是阶段性最适宜在经济增长上发力的地区中流砥柱。

而如果一定要在浙江这一国内所有省区中,城市格局表现已十分突出的省份中找出一些问题和遗憾的话,那么当下看最明显的一点就应在了现阶段浙江省的准万亿GDP城市数量比较少。对比江苏省的常州、徐州两市,浙江省目前仅有温州一市。而且截至2020年温州市经济总量尚未突破7000亿元,严格意义当下即称温州为准万亿城市,还略有争议。

同时,相较于江苏省全部地级市均入围同期全国经济总量百强市,浙江省内目前还有衢州、丽水、舟山三市的年度经济总量均不足2000亿元。如果在不调整行政区划的前提下,在可以预期的时间内,以上三市距离全国百强市都还有不近的一段距离。

换而言之,在地区尾部城市上,浙江省并不适宜走江苏省质量双争取的路线,更适宜走重质轻量的方式。在此前我也说过,浙江省尾部三市的各项人均经济数据表现在国内毫不落后。


【关于产业结构】

在本文第一章节中,2020年度浙江省产业结构的相关描述中,有这样的数据——

2020年,民营企业占比超九成,新设企业中,民营企业47.6万家,比上年增长1.4%,增速高于全部新设企业增速0.4个百分点,占94.8%,年末共有民营企业260.4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2.3%。

昨天我们和大家分享的是山东,在山东省统计局对应发布的相关数据中,并没有对年度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做如此详细的展现。那么参考中国的一般惯例,这意味着山东省在民营经济这块发展是相对并不突出的。

而在网络上,每每提到北方地区经济不够活跃,人口流出情况显著的时候,“民营经济不够活跃”,基本可以算得上是一句百试百灵的万金油式回复。

那么今天我们讲到了浙江,讲到了中国民富代表省份,中国民营经济代表省份,我们是不是应该加倍夸赞一下浙江省的民营经济发展突出表现呢?自然是应该,但是本文开篇中就讲到过,今天我们重点是来找问题的。

那么浙江省目前的产业结构中有什么问题吗?民营企业数量多,民营经济贡献大,不是当下几乎所有省市都十分羡慕和学习的吗?这背后还存在什么问题呢?

从辩证的角度看问题,个体优势最明显的背后,往往就是其劣势最突出的所在。在民营经济表现国内领先之后,当下浙江省产业结构中还需要适当增加的是什么呢?正是公有经济、混合经济和其他创新型经济结构。

从数据来看,浙江省经济发展的主动驱动力,目前都在民营经济之上。那么依照我们此前解读区域经济时的一贯观点,永远不要对任何一种经济发展形式产生路径依赖。因为没有一种路径是只有利好而无弊端,更没有一种路径是可以长盛不衰的。

我不知道在正在看这篇推送的朋友,有多少是去过杭州的,又有多少是在杭州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你们又是如何评价,目前杭州市的综合物价水平。

就我个人的观察而言,我认为目前杭州市的物价水平,绝对位列中国最高一档城市阵营。一些朋友可能会认为杭州市目前物价水平和北京、上海基本持平。但是我想补充的一点是,这里的“持平”基本只局限于绝大多数的标准化商品,比如大型超市里的主流品牌日常消耗品。

但是,如果是杭州市普通居民区楼下的一家早餐店平均物价呢?如果是杭州市普通商务区楼下的一家便利店平均物价呢?如果是杭州市一家普通连锁酒店的平均入住价格呢?

从实际来看,单就一般服务业为例,由于杭州市对应行业规模明显小于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长期以来活跃的民营经济不断推高地区物价水平;而受限于城市体量,杭州居民在服务可选性又明显低于京沪二市。再综合杭州市颇具代表性的城市高生存成本,杭州市目前的物价水平基本已经是国内城市中首屈一指的水平。

我们考量一个城市的综合物价水平,并不单单只是看地区高物价消费环境有多少,而是看其消费层次是否足够丰富。而在这方面上,杭州市属于典型的低消费环境规模明显小于京沪二市,城市消费已基本形成以中高消费环境为主体的现状。

而我们常常提到的中国民富第一省的标签,和浙江全省普遍较高的消费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和浙江相比,江苏还有众多整体物价水平相对偏低的苏北地区。但浙江全境,上至杭州宁波,下至衢州丽水,生活成本均至少保持在国内中等偏上区间。

而物价水平其实类似“痛感”概念,当个体长期处于这一环境中,往往就会习以为常,感知度则会日益降低。所以如果是土生土长的浙江人,从未离开过江浙沪乃至浙江省的话,恐怕对以上描述感受并不深刻。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自《管子·牧民》,为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之语。我个人认为,今日之浙江,是国内省区中践行上述治国治民理念表现十分突出的地区。未来想要更上层楼,浙江省可能需要在以下两件事情上下功夫:监管资本再加强,调控物价再发力。


【关于商本思想】

对于浙江地区媒体的对外宣传中,将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作为浙江省改革开放四十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没有问题。但是我个人是不建议再进一步具化到选择某几家甚至一家所谓代表性的企业,来作为浙江省长期对外宣传的重点。

将地区知名风景名胜作为地域标签普遍稳妥,但以个别知名企业作为地域标签从长期来看却有不小的风险。因为从历史经验来看,不同发展时期,不同背景环境之下,对于某种企业类型,某种经营方式的评价定义也是截然不同的。将地方政府的官方形象与个别企业之间绑定,短期内或有营销奇效,长期看却是暗藏隐患。

再延伸一些出来,把浙商作为标志符号与浙江形象组合绑定问题不大,但是把某一个浙江商人与浙江形象绑定,问题同样众多。因为古往今来,能够跨越时间,跨越阶层,广受大众肯定其人品、作为的个体凤毛麟角。更多时候,个体的口碑往往是两极分化的,且往往有各类口碑突发崩坏的几率。

当然,从我的观察和理解上,我也并不认为目前网络上广泛存在的,将浙江省形象直接绑定个别浙江企业和浙江商人的做法,是绝对意义的官方行为。但是从我个人过往从事品牌宣传工作的经验来看,一家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为了业务开展、口碑营销乃至长治久安,必然会想方设法与地方政府营造所谓“形象绑定”。

而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之短,是人所共知的。而这些“短命”的企业之所以会“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根源在于企业所思所想缺乏远见卓识,所作所为只为短期谋利,并未对社会发展产生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在近些年间,中国民营资本越活跃的地方,往往有一种习气就越明显,企业老板们极度热衷于扎堆组团,无论各自企业身处哪行哪业,但对外自我定义统一口径则均为“企业家”。但在网络之上,他们却基本都被打工人们形象称之为“资本家”。

以上两种定义或许都并不完全准确,但同时也未必完全错误。但是就我个人来说,不管在什么行业,能够称之为“家”的,应该都是行业的集大成者。比如我偏爱的艺术领域,中华文明数千年之间,公认的书法大家屈指可数,公认的绘画大家也寥寥可数。而在商业圈里,因为群体均太过热衷于包装营销,造成“企业家”的门槛目前基本上已经降低到人人皆是的地步。

我觉得公允一些讲,既不过度褒奖,也不可以贬低,最适合中国现阶段商业领域的成功人士的称谓,还应该是“大商人”。如果是按照商业圈内的标准,即在商业上的成功已经接近巅峰了(即财富登顶),那么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升级为“豪富巨贾”,但是仍旧不建议大家轻易就给他们挂上一个“XX家”的抬头。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一句题外话。我个人有几部特别喜欢的历史剧,其中有一部我想不少人应该都看过,名字叫做《大明王朝1566》。剧中权倾朝野的明嘉靖年间内阁首辅严嵩有一句经典台词——历来造反的都是种田人,没听说商人能闹翻天。

要分辨什么是真正的实干家,什么是实质的资本家,需要时间考验;要分清谁是在真正为民谋福,谁又是在与民争利,这同样需要时间考验。

无论在摸索如何充分利用民营企业体制优势,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改善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做贡献上;还是同时控制和管理好地区民营资本,不使之对社会民生发展产生负面冲击之上。过去这些年的浙江省,应该说是取得了众多可供国内地区参考的成功经验。

而在2020年发生在中国互联网金融资本市场上的一些变故,无疑是给中国民营企业的监管部门,再次敲响了警钟。商必以利为先,故民营经济若想长治久安,无一时一刻可脱离监管。

资本本身好比一柄利剑,即可披荆斩棘,攻坚破难,也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如何舞动好这柄利剑,就是所谓治国富民的武林秘籍。

“武林高手”浙江以过去四十年时间总结出的这本远未终结的秘籍,其中有太多值得其他“武林人士”的可吸取的经验和须警醒的教训。而任何单独只强调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的舆论,都是值得大家注意的。

如果说山东的核心问题应在一个“官”字上,那么浙江的核心问题就应在一个“商”字上。如果透过表现现象看本质,无论是单一的官本位思维还是商本位思维,都存在极其明显的弊端。务必要调控有力,取精去粕。

再次感谢阅读完全文的朋友,顺祝喜乐安宁。


2020年各省分地市经济解析推文系列参考素材:








【以下为广告,请根据实际需求了解】


“数据思维”大数据资料分享社群,目前已正式开通。
每日更新最新各行业大数据报告,支持报告电子版下载。可以帮助你实时、高效、精准获取各行业大数据。
对于大数据&数据报告资料有需求的朋友,可以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了解 ↓





2020独家: 广东篇 丨 江苏篇 丨 山东篇 丨 省区排名 丨 城市排名 丨 GDP30强 丨 GDP50强 丨 GDP100强 丨 2021各省增速目标 丨 长三角之一  丨 长三角之二 丨 河北、山西、内蒙古分市  辽宁、黑龙江分市  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分市  河南、湖北、河南分市  广东、广西、海南分市  四川、贵州、云南分市  陕西、甘肃、宁夏分市


2020官方:广东报告 丨 江苏报告 丨 浙江报告 丨 河南报告 丨 四川报告 丨 福建报告  湖北报告 丨 陕西报告 丨 江西报告 丨 辽宁报告 丨 云南报告 丨 广西报告  山西报告 丨 吉林报告 丨 甘肃报告 丨 海南报告丨 青海报告 丨 北京报告  上海报告  重庆报告  天津报告丨 广州报告  苏州报告 丨 武汉报告  南京报告  无锡报告 丨 郑州报告  青岛报告  南通报告  合肥报告   泉州报告  唐山报告


新一线城市圈:济南都市圈 丨 青岛都市圈 丨 徐州都市圈 丨 沈阳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郑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汉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城市:市市通地铁 丨 主要城市居民储蓄 丨 均衡第一省启示录 丨 区域城市生态 丨 连镇高铁通车 丨 万亿GDP城市 丨 中西部10强市 丨 北方城市房价 丨 各省市人均GDP 丨 GDP50强城市 丨 北方十强城市 丨 中国百强医院 丨 十大消费城市 丨 2020十强城市 丨 31省市前三季度经济回顾 丨 前三季度27省GDP 丨 人口是一把双刃剑 丨 2020富豪榜 丨 各省房价前三城 丨 城市群与经济带 丨 长三角机场格局 丨 2019百强镇 丨 GaWC 2020 丨 上半年GDP百强 丨 就业结构 丨 社消大数据 丨 外贸依存度 丨 头部24城新格局


人文:排名启示录 丨 区域经济失衡 丨 私人美术馆分布 丨 山东沿海县镇乡 丨 流民与犯罪 丨 地区媒体分布 丨 隐秘的角落 丨 齐鲁区域与山东艺术 丨 南方车站的聚会 丨 广州站 丨 天下九州 丨 最宠游客城市 丨 瑞丽缉毒门户 丨 城镇化犯罪 丨 易错地名 丨 国人离婚率 丨 长江断流 丨 长安十二时辰 丨 宏颜获水 丨 广州红专厂 丨 中国啃老族 丨 大洋怪重地名背后 丨 中学地理课 丨 罪案片石家庄 丨 破冰行动 丨 白鹿原 丨 低调的宝藏城市 丨 渤海湾跨海通道 丨 城中村拆迁往事 丨 区域阅读大数据 丨 燕大南迁往事 丨历史文化名城 丨 妖都广州 丨 城市建筑设计 丨 离结比 丨 城市选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