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顺利落下帷幕。
今年对平遥来说是特殊的一年,一年时间内办了两届,第六届因为疫情等原因,推迟到今年一月春节前才匆匆举办。再往前数,2020年第四届临近闭幕的时候,贾樟柯突然引爆深水炸弹,宣布他和他的团队将退出平遥影展,交由县政府主办。
2020年卸任事件后赵涛的微博
历经种种风波与挑战后,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终于如约而至,全面恢复了活力,电影宫内人群络绎不绝。
今年十月的平遥不那么冷了,贾樟柯的状态也显得放松了很多。他可以自信地开口说英语了,用英语欢迎和介绍外国来宾,也变得幽默爱开玩笑。主持大师班最后,他说:“感谢吕克·贝松导演,感谢宁浩导演,谢谢各位观众在太阳下坐了一个半小时,最后请用热烈的掌声,谢谢贾樟柯的主持!”观众都被逗笑。现在影展的各个板块已经成熟运转,核心骨干各司其职,贾导可以有更多吃饭睡觉的时间了。
今年,贾导也终于能从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跟娱理工作室聊一聊影展的新变化。
流量
今年平遥影展的第一个显著变化是大批量粉丝的到来。
王俊凯连续第三年担任了“特约策展人”身份。影展第一天上午增设了一场开幕对谈活动,王俊凯不像是宾客,更像是主人,以特约策展人身份向观众介绍本届影展的亮点。贾樟柯也感谢了小凯在疫情期间还顶着风险来到平遥支持影展,九个月后再次给予支持。该场观众以王俊凯粉丝居多,现场气氛热烈,时时给台上嘉宾热情回应。
另一位具有超高人气的来宾是朱一龙,他主演的《河边的错误》既是开幕片,又是藏龙单元参赛片。在余华的激情带动下,《河边的错误》映后对谈从原定的40分钟生生被拉长到一个半小时。散场时已经是下半夜一点,小城之春厅门口依然人头涌动,很多没抢到票的影迷粉丝顶着寒风守在这里,希望能幸运地看到主创一眼。
笔者头一回在平遥电影宫里看到一些黄牛的身影,他们大多从北京闻讯赶来。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票价80元的《河边的错误》被炒到了7000元的天价,后显示以5000元交易成功。还有黄牛发朋友圈吆喝《河边的错误》价格2000+,王俊凯开幕对谈3000+。
尽管《河边的错误》几天后就会全国公映,票还是被炒到天价
今年平遥影展还请到了黄建新、周冬雨、陈丹青、黄轩、孙阳、余华、吕克·贝松、宁浩、李雪琴、章宇、黄明昊、五条人等众多知名人士,吸引了更多对电影、明星感兴趣的观众到来。即便不看电影,很多人也喜欢在电影宫里整日游荡,因为相比他们平日工作生活的地方,这一小块封闭区域里有较大几率能碰见明星,拿到签名合影。
对于平遥的明星效应和剧增的人流量,可以分成两方面来看待。一方面,明星效应大大提升了影展的知名度,尤其是在非影迷、普通人中间的知名度,也可以巩固和拓展影展的市场影响力、商业价值。贾樟柯在谈到此现象时对娱理工作室表示:“电影节实际上是一个窗口纽带,首先要通过媒体把这些文化成果介绍给大众,因为能够到电影节看电影的毕竟是少数,再大的电影节也就放两三场、顶多四五场,它不是发行,它是一个影展。能够吸引到行业之外的观众是非常好的,这些观众代表了普通群体对这些影片的反馈,我觉得这也是制片人、导演非常渴望得到的。一屋子坐的全是制片,全是业内,办影展就没有太大意义了,都变成内部交易了。应该有很大一部分观众的声音进来,通过现场以及通过媒体表达他们的观感情绪。”贾樟柯也希望影人能和观众近距离交流,比如安排周冬雨、黄轩等评委跟观众同场看每天的竞赛片,而不是评委单独坐在小屋子里看片;主创出席映后,也是从放片开始就跟观众一起坐着完整地观赏电影,这样更能感受到现场观众的反应和氛围。在三大节上这是惯例,但国内电影节能做到的并不多。但另一方面,今年的影展人流量已经显得有点“过载”,有影迷认为粉丝的到来加剧了抢票难度。平遥电影宫理论上要有票才能进,而一些持票粉丝可能不会去看票面上那场电影,而是希望能进来拍明星。一位资深导演对我们表示,他的电影票都售罄了,但放映时还有不少空座,他猜测可能是因为同时间段有其他明星活动。他觉得有点可惜和失落,影展票数宝贵,还是希望能让更多观众看到电影,这样才能形成有效放映和交流。一些粉丝则认为,抢票面前人人平等,不应存在鄙视链。电影节不仅是给影迷和电影专业的人办的,也需要人气,进而获得更多品牌和大众的注意。因为游客和围观者众多,出于安全考虑,一些人气较高的主创也无法再在电影宫内自由行走,活动一结束就会马上被门口的车接走。当然,如果未来能有更完善的机制来协调影迷的观影需求和粉丝的互动需求,让双方都能在电影节上有所收获,那就两全其美了。贾樟柯已经开始着手解决困扰着平遥影展的“过载”问题。贾导向我们透露,现在平遥影展一共有2400个座位,希望明年可以增加固定放映厅的500个左右座位,缓解一下买票难的问题。建筑设计师已经在着手做方案了,计划沿着电影宫主体再向外拓展出一小块地。但是平遥影展还是会控制规模,不会突破60部展映影片的数量。因为平遥毕竟是一个60万人口的县城,它的容载量是有限的,酒店床位、餐饮都是有限的,平遥始终会是一个定位明确的中等体量影展。每年的平遥影展都会诞生若干部“爆款”。这些爆款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是符合平遥影展的创办初衷——聚焦新导演、新兴国家的电影,经过选片团队筛选,符合这两条要求之一的新片中会出现若干突出作品。比如往年魏书钧长片处女作《野马分鬃》,孔大山的《宇宙探索编辑部》,最早都是在平遥爆的,提前积累下破圈好口碑。今年平遥也有一些比较受关注、口碑也不错的国内青年导演作品,比如获得戛纳金摄影机(最佳处女作)提名的《小白船》,总成本不到20万的《东四十条》,旅日留学生张钰的毕业作品《杀死紫罗兰》等,都是导演的第一部长片。国际方面,今年的平遥在某种意义替代上影节成为新的“戛纳直通车”,入围片单中有大量今年欧洲三大节的新片。
比如今年戛纳的《绑架》《幽灵肖像》《尤里卡》《金色茧房》《虎纹少女》等较热门的新片都可以在平遥看到。“有点替咱们的电影工业和观众跑影展的感觉,把一年来值得关注的好电影带回来,让我们的导演、制片人、观众知道世界影坛正在发生着什么,世界的年轻人关心什么,正在以什么样的方式拍电影。”贾樟柯说。像《河边的错误》这种经过戛纳和平遥双重加持的电影,已经开始在市场方面有收获,上映前点映及预售票房已经奔向2000万。第二种是自带星光和话题度的商业大片,今年就是惊喜首映的两部,宁浩的《红毯先生》和吕克·贝松的《狗神》。这两部电影预计不久之后就会在国内公映,平遥首映等于是一个前哨站和特别点映,影迷口碑也能为大规模公映造势。但以上两种都不如第三种“爆款”来得猛烈、能被影迷持续多年津津乐道,那就是平遥特有的“神片”。所谓神片不一定是烂片,而是那些表现手法先锋怪异,故事不知所云,或者主题、审美挑战观众认知的奇葩作品,通常能得到被观众一星差评刷屏的待遇。如往年的《伊比利亚的派对》《纸骑兵》《荒野咖啡馆》,都因为口碑太烂而突然成为影展热门,大家都被激发起了好奇心,想看看究竟有多烂,首映后的重复场都是一票难求。今年的“平遥神片”如期而至,是杨平道导演的第二部电影《浪漫的断章》。笔者所在的媒体场刚开始十来分钟,就开始有人陆续退场,不过放映过程整体还算正常,观众席还频频发出笑声(被男主幼稚无厘头的台词逗笑)。看完出来,评分网站上已然是一片一星,然后就听说隔壁的公众场“炸了”,后来有人称这场映后是“史诗级灾难现场”,上了热搜。后来杨平道导演在跟影迷私下交流时表示,他始终是以开放和善意的态度来面对观众的一切评价,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出现什么样的声音都可以理解。网上的片面文字不能概括他的全部想法,他并没有想怼观众的意思。其实,电影节以交流艺术电影为主,艺术片一定不是主流的、大众的,创作者个性尽显,出现争议很正常。就像凭借《阿黛尔的生活》拿到戛纳金棕榈的阿布戴·柯西胥后来拍了《宿命,吾爱:幕间曲》,三个半小时几乎全是没什么故事情节、且含有性意味的蹦迪镜头,很多记者和影评人都表示看到眼晕恶心,差评和嘘声一片。在发布会上导演也很头铁,怒斥记者“你这问题太蠢了。”即便是全世界公认的电影最高艺术殿堂戛纳,也每年都能诞生不少低分片。娱理工作室询问贾樟柯如何看待今年《浪漫的断章》引发的争议,贾导说他已经第一时间看到了大家的争论。“你说的这种‘爆款’也是我一直期待的,因为它可遇不可求。戛纳历史上很多经典影片在首映的时候也引起过轩然大波,我认为通过观影产生的这种交锋、互动是特别宝贵的。电影节就是一个平台,也是观众发声的一个平台,也是作者发声的平台,说明我们的影片具有值得我们去辩论的地方。我并不是说哪个观点对哪个观点不对,能引起争论也是一种触动。越能引发多元化的反应,说明你的影片越有意思。如果全世界观众看完你的电影反应都是一样的,说明它产品化的属性比较强,没有给你别的东西;如果各种反应都很激烈,那说明它的作品性更强。”另外,贾樟柯特别想通过我们对外解释一下为何平遥今年取消了“发展中电影计划(WIP)”板块。平遥是国内最早发起这一板块的电影节之一,旨在帮助那些基本已经拍完,只差最后一点进度,或者希望能争取到后续更多合作方和资源进来的电影项目。一些业内人士会比较关注这一板块,因为看到的都是实打实、基本已经拍出来了的电影。“首先还是承载量的问题,WIP要连续多天占用一个影厅,很难继续有一个厅不能够对公众开放。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已经不太适合国内的电影工业要求,很多公司反馈给我们说,到这步已经太晚了,他们非常渴望在前期就介入,陪着这个影片一起成长孕育。如果只是拍完了之后加磅,在创作上帮不到导演。对于优质的电影公司来说,加磅的时代可能也过去了。大家都在生产自己的内容,从内容抓起,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事情。所以我们今年先停止了这个板块,因为只要是优秀的影片,他们还是可以找到融资机会的,国内其他平台也都在做。”《再见,乐园》《回南天》《不要再见啊,鱼花塘》《街娃儿》等片都入围过平遥WIP,图为《街娃儿》剧照在对话中,贾导提到了一个细节——平遥的影展日报,就是上文中影迷提到的,在电影节期间会每天免费发放给观众的一份报纸。
“它是我们第三届第四届才增设的,因为很多观众是中途突然来的,他们不是很全面地了解你的日程设置,可能就是知道这里有个影展,顺便来看看,无从着手。我们的报纸就把每天的节目和热点写在上面。这些都是在办展的过程中逐渐完善的。我们是带着问题意识在办展的,因为说实话,对于一个60万人口的小城来说,办一个大型节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克服的困难。”贾樟柯说。七岁对于人类来说已经是上学的年龄,七岁的平遥影展也在逐渐步入成熟。从片单质量上看,平遥有一流的国际选片团队和极高的国内首映率;从软硬件条件看,平遥古城及电影宫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已经形成一个迷影氛围浓郁的文化空间和旅游目的地;从国际交流合作来看,今年平遥影展重新出现许多外国媒体和影人的身影,还新设立了面向世界青年影人的扶持项目……贾樟柯构想中的一个有特色的、小而美的电影展已经基本成型。国内大大小小的电影节越来越多,但平遥永远会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平遥明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