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初一培优:绝对值,兼谈“做真实的自己”

刘护灵 geogebra与数学深度融合 2022-07-17
开篇:本公众号研究解题的出发点: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教学。但解题教学要在解决问题中实现数学育人的功能。
参考(点击可打开):
全等八大模型之四——角含半角进阶,兼谈区教研体会
笔者作为广州市基础教育百千万名教师培养对象,在市属重点学校广大附中跟岗学习过一段时间。
广大附中有个挂在学校教学楼上的名言:做更好的自己。
自己曾经深以为然。并以此鞭策、鼓励自己和所教的学生。
但是2019年9月初,在中山名班主任的讲座中,有一个名班主任提了一个这样的观点:教导学生,“做真实的自己”比做更好的自己,“还更加重要”。

这个思想多么深刻啊!

……
最近出现了几件烦心事,一个是自己的聘用高级岗位一直未解决的问题,一个是在广州带小小孩的老妈不习惯广州的生活容易生病的问题,她在广州没医保不想增加我负担想回老家…………
人,生而不易的。
只有学习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平静。

今天探讨的是初一折线数轴的双动点难题。这类型的题目是我在准备初一综合实践课程的时候,收集并用来上数学培优课程的。


呈现原题:

28.如图,将一条数轴在原点O和点B处各折一下,得到一条“折线数轴”.图中点A表示﹣10,点B表示10,点C表示18,我们称点A和点C在数轴上相距28个长度单位.动点P从点A出发,以2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折线数轴”的正方向运动,从点O运动到点B期间速度变为原来的一半,之后立刻恢复原速;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以1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数轴的负方向运动,从点B运动到点O期间速度变为原来的两倍,之后也立刻恢复原速.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问:

(1)动点P从点A运动至C点需要多少时间?

(2)P、Q两点相遇时,求出相遇点M所对应的数是多少;

(3)求当t为何值时,P、O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与Q、B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相等.

分析:
通过试题的查询,发现此题在2016年的江苏江阴市和2018年的深圳期中试卷都出现过,区别仅是数值的不同。这是一个有相当创新的热点问题。
对于学生而言,可能有如下的困难。
难点1,题目的文字很多,而且放在最后一题的位置,学生审题的时间不够,思想也比较紧张,此时需要静下心来仔细审题。
难点2,双动点的运动速度不相同,需要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想象并且画出运动的景象,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难点3,第3问需要分类讨论,但竟然要分4种不同的情况,真不容易!
分析2:首先为了化解学生对抽象的运动问题的理解困难,笔者作了一个双动点运动的动态图像,如下:

制作方法:如果指令+单位向量法。
如果需要学习这个课件的,可以在微信关注本公众号之后,留言中留下QQ邮箱,笔者尽管比较忙,但是有空的话一定发给您。
分析3:

(1)根据路程除以速度等于时间,可得答案;

(2)根据相遇时P,Q的时间相等,可得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答案;

(3)根据PO与BQ的时间相等,可得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答案.

解决:

(1)点P运动至点C时,所需时间t=10÷2+10÷1+8÷2=19(秒),

(2)相遇的静态图像:

由题可知,P、Q两点相遇在线段OB上于M处,设OM=x.
则10÷2+x÷1=8÷1+(10﹣x)÷2,
解得x=16/3.
故相遇点M所对应的数是16/3.
(3)P、O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与Q、B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相等有4种可能:
①动点Q在CB上,动点P在AO上,则:8﹣t=10﹣2t,解得:t=2.


②动点Q在CB上,动点P在OB上,则:8﹣t=(t﹣5)×1,解得:t=6.5.


③动点Q在BO上,动点P在OB上,则:2(t﹣8)=(t﹣5)×1,解得:t=11.


④动点Q在OA上,动点P在BC上,则:10+2(t﹣15)=t﹣13+10,解得:t=17.


综上所述:t的值为2、6.5、11或17.

【反思和点评】:
本题考查了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利用PO与BQ的时间相等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难点是画出四种不同的图像进行分类讨论,以防遗漏.

您可能感兴趣的相关文献:(点击可打开)
形如 a + m·b 型结构最小值问题(阿波罗尼斯圆和胡不归两类问题)
初一第一次月考(有理数)的典型错误和分析
讲讲“深化,即将数学问题引申
“想清”动点轨迹,解决相关压轴题
重叠面积的ggb制作
用数学的魅力打动人——兼谈定弦定角问题(2018广州中考第25题)
进一步探讨定弦定角(最值)问题——以2019山东淄博压轴题为例
基于数学综合问题解决的思维能力培养 ——以2019年初三第16周适应性练习第25题为例
貌似无圆却有圆——2018-19学年海珠区第25题答题情况分析
2019湖南衡阳中考数学第12题的探究(运动中的重叠面积)
试题打磨有终时,质量提升无止境——2019无锡压轴题解析
利用动态图理解两类最短路径问题
ggb 中托勒密定理的旋转放缩证明和应用
蒙日圆中的高考题和ggb作图方法
老苏的一道难题之解决
自觉分析——2019海珠区一模16题的探索
如何学好数学,兼谈海珠区2019初三一模第24题
聚焦绝对值,兼谈费曼学习法
一个双动点最值难题
进一步讲讲“问题的深化”
一道初一双动点的动态问题
深度数学交流从提好问题开始 ——对《矩形的性质》的课例点评
全等的八大模型之三——角含半角模型,兼谈广州市2019年第16题
全等的八大模型之二——婆罗摩笈多模型多变形式及应用
手拉手模型的两个最值问题(适合初二以上)
手拉手模型最值的进一步探讨
全等模型之四——倍长中线模型(以2007广州中考第25题为例)
其它文献请点击上面的蓝字或搜索“初中数学综合题的教与学”(也有高中内容)关注本公众号,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