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扬建102】当年,我是知青……(三十三)(方世岳)

2018-03-12 作者:方世岳 知青情缘










扬建102


  1973年上半年,福建省有位知青家长李庆霖上书伟大领袖,陈述了知青在农村不能自食其力的实况。毛主席在此信上作了批示:“寄上300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同筹解决!” 中共中央将批示和原信专发了文件(21号文件),级级下传。文件传到施桥公社。6月24日专门组织我们在镇上大剧院收听学习中共中央21号文件。


    许方大队分管知青的李副支书,是位近年把才嫁到居西队的新媳妇,她在组织我们学习时说:许方大队的知青不困难,他们骑自行车、戴手表,不存在无米之炊。她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我们这些光棍知青都是奔三的人了,成家至今还没有一撇呢!“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可今后的路究竟在何方?我身边的知青朋友凭各自神通进厂的进厂、上学的上学、投亲的投亲、外出打工的打工,陈庄知青屋仅剩我孑然一身。当了陈庄队三年会计,队里的八匠为缴副业款与我产生矛盾,后来矛盾激烈化,查我的账。我一怒之下向大队坚辞不再担任会计;当了二年公路护林员,也因年终向公路边生产队很难收到我应得的报酬,我心生退意。该另谋出路了,我总不能就这样陷在陈庄一辈子。


    扬州市建筑公司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钢厂附近有一个建筑工地,挂牌为“马鞍山市扬建102工地”。我的老大在工地食堂里当事务长。他与102工地上的一支 “江都麾村建筑队” 队长老于谈妥了,让我去做小工,待遇定为一级半工,每天1.3 41 35931 41 14940 0 0 2471 0 0:00:14 0:00:06 0:00:08 2641 41 35931 41 14940 0 0 2336 0 0:00:15 0:00:06 0:00:09 3011 41 35931 41 14940 0 0 1929 0 0:00:18 0:00:07 0:00:11 28766元,干一天拿一天工资,多劳多得。算来算去,我决定离开陈庄,就先去马鞍山打工。


    1974年3月13日清晨,天还未亮,冒着严寒,我挑着被包行囊和几十斤米,来到扬州渡江桥汽车站,坐上了开往南京的汽车。到达南京己是10点20分,又坐33路公交车,穿城而过来到中华门火车站。打了“343” 次普客火车票,我于14点40分到达钢铁城市马鞍山。公共汽车未挤上,我就挑着100多斤的携带物品,过跃进桥,经宁芜路,沿途跨过好几道钢轨,向扬建102工地进发。


    长路不轻担,我腰酸背疼,途中歇了三次肩,咬紧牙坚持挑担,终于来到搭了一排排简易工棚的扬建102工地。老大当时不在工地,看工地的老王热情地接待了我。他让我歇下行李担,当他知道我中饭还未吃,立即就炒饭热菜。身在异地遇乡邻,我被滚烫的乡情感动得几乎要落泪。扬建瓦工工头戴邦贵知道我来后,热情地带我去见麾村建筑队于队长。老于嘱咐我,明天准备上班。


    我的知青生活就这样掀开了新的一页。




四队的哥儿们


    扬建102工地上有四支瓦工队:一队是扬建公司自己的正式工组成;二队是邗江县蒋王公社建筑站派出的;三队是扬州市郊湾头建筑站组建的;四队由江都县麾村公社建筑站拉的队伍。工地上另外还有钢筋工队、电焊工队、机修队、后勤队等。


    我在的瓦工四队是于金海任队长,老于40岁出头,细挑个儿,头发稀少,嗓音尖细,激动起来时瘦脸会涨得通红。他好一口,每天晚上收工后,四队的小于(老于的亲侄子)就会从工地上的食堂里为他炒两个菜,让老于和2两5的酒瓶儿亲上嘴,直喝得脸跟猴屁股一样红。


    四队副队长姓田,30岁左右,是江都塘头人,文乎乎像个秀才。他知道我曾在扬州中学读过书,就告诉我,他有个堂兄在扬中教语文。谈起来就是我的语文老师田如衡,真是巧了,我和他关系立即近了一层。四队另有近20人,年龄都和我不相上下,全是哥儿们。


    到马鞍山的第二天,我带的小闹钟才敲五点,我再也睡不着,一个激灵就起身,来到了屋外。天还未亮,工地昏暗的路灯光照射着结有薄霜的走道。我用一只小钢精锅淘好米,然后放进一座水泥砌就的蒸汽池,盖上方型大木板盖,同时打开气阀。马鞍山是个钢城,它有个动力厂将全城炼钢铁产生的高温气体收集起来,再用架在城市空中裹着保温层的管道,送往全城各个角落,让用户烧水、蒸饭、开浴室。


    初春的清晨,寒气袭人,乘着走道上无人,我舒展身腰将几路拳脚划了一遍,身上渐渐有了暖意。当我头上微微来汗时,蒸汽池已嘶嘶作响,有丝丝白色蒸汽从盖板缝隙强劲逸出。工棚内变得喧哗,瓦工们相继钻出,不一会整个工地都苏醒了,办公室屋顶上的大喇叭发出雄壮悦耳的《东方红》歌声,接着就是最高指示、新闻联播。


    我随着四队的哥儿们来到马鞍山二钢厂电炉车间,今天的施工任务就是开一条新水沟。我们先一字排开,甩动12磅的钢锤敲击凿子,打出若干石根基洞,然后就用刚刚搅拌好的混凝土来浇地坯。运送混凝土生料和熟料全用双轮铁皮劳动车,一车细黄沙、三车碎石子、两包水泥的生料依次倒入搅拌机进料大漏斗,经充分放水转动搅拌后,成为四车混凝土熟料,再用另外的劳动车运往新水沟。倒入沟底的混凝土由老于带着几个级别较高的瓦工用工具将其压实和抳平。


   老于分工我拉碎石子。 每辆劳动车由一人负责拉,另一人帮助推,和我搭伴的名叫杜三关。他是一位嘴一下也闲不住,荤段子不断的刮儿。这不,车子刚拖了两趟,他就跟我吹起了一段闲话的开篇:“巧针线,巧针线,三个姑娘儿受你骗!老奶奶谎得回娘家,老头子受欺钻猪圈……”苦闷繁重的瓦工生活被他这些闲话一充实,到也是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一天的体力劳动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我的知青生活就这样掀开了新的一页。



作者方世岳 系扬州赴邗江插队知青



相关作品链接


(一)当年,我是知青……(方世岳 )

【二】当年,我是知青……(方世岳)

【三】当年,我是知青……(方世岳)

【四】当年,我是知青……(方世岳)

【五】当年,我是知青……(方世岳)

【六】当年,我是知青……(方世岳)

【知青之歌】当年,我是知青……【七】(方世岳)

【清明谷雨忙插秧】当年,我是知青……【八】(方世岳)

【采桑养蚕夏收忙】当年,我是知青……【九】(方世岳)

【白天耙秧夜看瓜】当年,我是知青……(十)(方世岳)

【白天耙秧夜看瓜】当年,我是知青……(十)(方世岳)

【挑河打坝在二桥】当年,我是知青……(十一)(方世岳)

【种麦时光忙挖墒】当年,我是知青……(十二)(方世岳)

【江边打芦柴】当年,我是知青……(十三)(方世岳)

【解放军拉练到我村】当年,我是知青……(十四)(方世岳)

【走马当会计】当年,我是知青……(十五)(方世岳)

【新的计工法】当年,我是知青……(十六)(方世岳)

【蚕儿快长大】当年,我是知青……(十七)(方世岳)

【“9.13”机毁人亡】当年,我是知青……(十八)(方世岳)

【决分单价五角八】当年,我是知青……(十九)(方世岳)

【没“咸”日子不好过】当年,我是知青……(二十)(方世岳)

【批林批陈学文件】当年,我是知青……(二十一)(方世岳)

【《绿牡丹》和钥匙花】当年,我是知青……(二十二)(方世岳)

【参观看戏《小陈庄》】当年,我是知青……(二十三)(方世岳)

【小鸡和缝纫机】当年,我是知青……(二十四)(方世岳)

【猫来猫去兮】当年,我是知青……(二十五)(方世岳)

【倒树根】当年,我是知青……(二十六)(方世岳)

【小贵顺】当年,我是知青……(二十七)(方世岳)

【母亲的眼睛】当年,我是知青……(二十八)(方世岳)

【马贞寅】当年,我是知青……(二十九)(方世岳)

【大冬杀猪迎新年】当年,我是知青……(三十)(方世岳)

【小姨娘】当年,我是知青……(三十一)(方世岳)

【大眼睛陈玫】当年,我是知青……(三十二)(方世岳)



   《知青情缘》微信公众平台欢迎你!

朋友们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加入关注,积极投稿,成为《知青情缘》的读者和作者。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