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霍拉山下】二十四、电影迷​(董克荣 )

霍拉山下连载 知青情缘 2024-02-02




霍拉山下


作者:董克荣 




语音:刚哥


二十四、电影迷

              

连长贾焕章问我:“一周看两场电影有问题吗?”我说:“争取吧。”我知道贾连长是在给我下达放映任务。


连队成立之初,那时‘文革’还没有结束,原二十一团演出队因队员的家庭出身问题早已解散,指导员胡振林千方百计地把原演出队愿意到查通沟里来的人调过来,他对山沟里的业余文化生活早就有所考虑。在那个年代,每个人对‘成分’这方面的问题都很敏感,有的人的神经甚至绷得很紧。可是胡指导员却满不在乎,他有他自己的打算。他说:“我不管你的家庭是什么成份,只要有这方面才能的人我都要。”经过他的努力,原演出队乐队的二胡手陈德苏、笛子手刘志雄和搞创作的邓玉嘉和我一起调了过来,建一个连队演唱组的条件基本够了。他又从连队里选一些热爱文艺的人,很快就把连队演唱组组织起来了。


没多长时间,我们就排了一台节目,不但在连队里演,还到老乡公社去搞军民联欢,使连队里的业余文化生活搞得红红火火。


后来胡指导员调走了,演唱组人员先后结婚生子,业余时间都去忙家务,新来的指导员汪继民似乎对这项工作也没有什么热情,所以演唱组也就自动散了,连队里的业余生活就变得冷冷清清。


林园三连离团部十几里地。每月除了团电影队的张建新、范立明来连队放一、两场电影,平时就没啥文化生活,连队里死气沉沉,请病假的人也多了起来。贾连长心里着急,就让我想办法多联系一些单位来放电影。我担任教员后,就把这件事情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


我事先做了一点准备:到连队小卖部买了几包纸烟,又在卫生员江来家里抓了几把莫合烟带上,连续几天骑自行车在周边几个单位转转。虽然我不会抽烟,但是出去求人办事,递支烟过去开口说事就方便多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已经联系了周边四个电影队。


放电影

我首先找的是杨文钰,他是从二十一团调到红星机械厂的电影放映员,过去我们就认识,还是好朋友,工厂离我们连队没多远,以前他也经常来我们连队放电影,只要他从库尔勒取到电影片带,就能随时来我们连队放映是没问题的。我对他说明了情况,他说,只要多跑几趟库尔勒片库就行。


红卫机械厂离我们连队更近,厂里的电影放映员王嘉义也是上海支边青年,我每次去红卫厂找他聊天觉得很投缘。有一次他知道我要回上海探亲,他让我帮他买一套双人床架。那时候买什么东西都要凭票证供应,买家具不但需要户口本,还不容易买得到。我就到苏州姨父家请他帮我想办法。床架运来了,红卫机械厂的人看到后都很羡慕,让王嘉义出尽了风头。当我对他说起放电影的事情后,他说没问题,一有电影就打电话通知我。”


上游公社电影队的放映员和七个星公社电影队的放映员都是维吾尔族,他们的汉语都不咋地,尤其是上游公社的放映员吐尔地更是听不懂我说的话,我去了几趟,连说带比划,他才弄明白我的意思,答应每月去我们连队放映两场。


放电影

就这样连队每周放映二场电影应该有保证了。


一天早上,贾连长在我家门口喊:“小董,你到红星机械厂把杨文钰接来,手扶拖拉机停你门口了。”临走又说:“快点!”


我答应说:“我马上去。”突然又觉得有什么不对:昨晚刚看完电影,才送走吐尔地,现在又要去接杨文钰,还这么着急,上班时间放吗?


我找会计徐建成陪我一起去红星机械厂接杨文钰。在俱乐部门口,看见卫生员江来和统计黄贵堂正用麻袋片堵窗户。我心想:“原来连长已经安排好了,不上班啦,真要白天放啊!”


等徐建成来了,我就发动手扶拖拉机出发了。


正是秋高气爽时,我们沿着巴朗渠边的小路往西走。这时伙房刚开饭,大家都在吃早饭,农田里静悄悄的,巴朗渠里清澈的雪水汩汩地流着,路边的老榆树枝繁叶茂,树上一大群麻雀听到发动机声刹那间飞得无影无踪。那一丛丛芨芨草已经开过花,枝杆渐渐变黄。农田里大片的紫苜蓿也快要收割了,有幼雀在里面尖叫,似乎是小鸟在讨食。


我无心欣赏路边的风景,小心翼翼地开着手扶拖拉机,车在戈壁路上颠簸,像扭秧歌似的摇晃前行,过了中查通沟时遇到一片沙路,我不知道过沙地时要加大油门,车被蝸停下了。徐建成下车一边推车一边说:“你不会开啊。”


其实手扶拖拉机我只开过一次,那是与机耕班鲁明顺一起到七个星公社去办事,在回来的路上他让我开开试试,正合我的意,我就跳下拖斗坐上驾驶座。车是三个轮子的,转向很灵活。平时我也留意鲁明顺开车,所以坐上就开。我在公路上不慌不忙地开着,自己觉得还行,就加大了油门,刚开不远对面过来了一群羊,我慌忙踩轮子往右避让,因速度过快转向太多一下子冲下公路,差一点翻车。幸亏一个老乡在公路对面农田里灌水,他看到后过来帮我们在路边挖出一个斜坡,我们才把车弄上公路。


大概鲁明顺对贾连长说我开过手扶拖拉机,连长就派我去了。‘开过’和‘会开’差别太大啦!为了看电影,贾连长乱弹琴了。那时我年轻胆大,贾连长让我开我就答应了,开开不就熟练了嘛。我对徐建成说:“不要紧,开慢点。”回来时我怕路上出错就让杨文钰开。


这次杨文钰来放的电影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七十年代拍的新片,很好看。不懂芭蕾舞语言的人也能看懂。那些小孩子看完电影走出俱乐部,个个都学着用脚尖走路了。


芭蕾舞红色娘子军


这时菜田班长蒋海云从俱乐部里出来说:“这个电影难看死了,要批判,要狠狠地批判啊!”大家看蒋海云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都吃了一惊,问他:“批判什么呀?”他说:“哪有女兵打仗穿短裤的?电影里面全是女兵白花花的大腿!给那些小学生看像什么样子,再说她们穿着短裤趴在丛林里不会被蚊子咬死啊!”


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说:“你这个老兵痞,不懂不要乱说,这叫艺术加工。你看完电影只记住女兵的大腿,还白花花的,你才要批判啦!”


蒋海云过去当过兵,种菜是一把好手,就是没啥文化,别人叫他老兵痞他也不生气。每次看电影时就找个板凳与小孩子挤在一起,一场也不拉下,有的电影看不懂,来看是图个热闹。他倔着脖子说:“穿短裤打仗是谁想出来的,就批判谁!”


放完电影,杨文钰要去库尔勒换片带。他对我说:“换好片子回来先给你们放。”我说:“我去问一下贾连长。”杨文钰说:“他已经同意了。”我说:“贾连长迷掉了,连看三场,班也不上,晚上又要接着看。”徐建成说:“天天看电影,大家伙都高兴极啦。”


只要连队里通知有电影,整个连队喜气洋洋。那天下午全连队的人都去收玉米,卫生员江来挑了一担开水到田里送水,平时他担到地头喊一声喝水啦,大家都会从玉米田里出来喝水,说说话休息一会儿再去田里收玉米。今天江来喊了半天也没有人出来喝水。原来晚上要看电影,大家都想早点收工,回家炒一点葵花籽在看电影的时候磕,所以都不休息,一鼓作气要把玉米掰完。


那些小学生听说有电影更是兴奋,放了学就早早地就把凳子搬到俱乐部,争抢好的位置,小小的俱乐部里放满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板凳、马叉子和长凳,各自守卫着自己占领的地盘,


贾连长让机耕班的徐瑞增开拖拉机送杨文钰去换片带,我也跟着去买些办公用品。出发时徐瑞增把车斗卸了下来,说:“不拉东西挂着拖斗挺麻烦。”我们三个人挤在小小的驾驶室里,一路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就到了库尔勒。


在回来的路上,当车驶上霍拉山山脊时,我回头看,库尔勒已经被我们远远地抛在后面,只看见塔里木河在阳光的照射下像一条金色的长龙,河水在城市的绿树丛中蜿蜒流过。美丽的库尔勒城一览无遗。



从山脊往回走是很长一段下坡路。骄阳似火晒在车顶上,我们像坐在火炉里,打开车窗,吹进来的也是一阵阵热风。徐瑞增看到公路上没有车辆,就熄火放空档让车自己滑行,下大坡时越滑越快,拖拉机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向坡下飞去。杨文钰急忙说:“小徐这样很危险!紧急时会刹不住的。”于是徐瑞增就想减速,但想要减速时果然挂不上档,他手忙脚乱,方向盘也扶不稳,车子一忽儿向左一忽儿向右,我和杨文钰瞪大了眼睛紧紧拉住窗户,吓得脸色发白。徐瑞增头上的汗水也流了下来。机车越滑越快,这时机车突然发出咔的一声,把我们吓了一大跳,原来档终于挂上了,车速渐渐地慢了下来,我们都松了一口气,好险!真是生死时速,惊魂一刻。


回来后我对贾连长说:“这次没有换到新片,是老片《地道战》,要不要放?”贾连长说:“放!”


我跟着放映员时间久了,也让我懂得了一些放电影的知识。过去我不知道放电影还有不同的放映机,其中常用的是35毫米放映机和16毫米放映机,还有更小的8毫米放映机。电影院里用的是35毫米放映机,需要两台轮流放,快放完一卷时,银幕的右上角会出现两次不引人注目的光点,第一次是提醒,过几秒钟第二次出现光点是放映机互换到另一台放映机的节点,随即转到另一台放映。胶片放完后还要倒回到片头,有时杨文钰忙不过来,我就帮他一起操作。两台35毫米的放映机加上配件有一大堆东西,下连队时就要用马车接送。而16毫米的放映机小巧轻便,一个人就可以操作。因为35毫米机的光影射程远效果好,红卫厂和红星厂用的都是35毫米机,老乡来放映用的都是16毫米机。


35毫米放映机


有许多老电影,大家都反复看过好几遍,不管是白天放还是半夜放,百看不厌。徐建成说:“这个月我们已经看十六场了。”我说:“争取二十场吧,一个整数。”


连长是个电影迷,全连都成电影迷!哈哈,开心吧!只要有电影,所有工作都让路。


一天贾连长问排长杨德凯:“最近排里请病假的人多不多?”杨排长说:“没有人请病假。”贾连长又问排长李正元:“你们排里有没有人请病假?”李排长说:“没有。”


卫生员江来在一边说:“现在到卫生室里来拿药的人也没有了。”


贾连长笑着说:“当然啦,除非他不想看电影,要看电影就不好请假啰,嘿嘿!”


原来连长有连长的如意算盘,他不需要作任何思想工作,放电影就把大家的精气神都调动起来了,连队的生产照样不拉下,这是贾连长独门首创的工作方法啊!


(图片来自网络)






读者精彩留言


《 电影迷 》跟帖,与朋友们一起分享。


黄建华———有你们这样的连长是福气,有你这样的教员更是福上加福。细想起来当年我们一个月一场电影不知有过吗?可见那时候的文化娱乐生活是多么的匮乏!那时有电影队来连队放电影,就像过节一样高兴。收工后回来赶忙洗漱,换上干净漂亮的衣服,有条件的自己炒上些瓜子。场外还是有人会卖瓜子的,两三毛钱一小杯。细想有点像现在的边喝咖啡,边欣赏电影一样,是一种特别惬意的味道。而我们十连,兴许是地处偏远,连长不积极,教员又不卖力,这种机会少之又少。好在离我们较近的戈壁滩上有驻军,我们常常去部队蹭电影看,为搞好军民关系,驻军也来者不拒。想到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老战友们且行且珍惜啊!有时间看电影去!


贾战疆———看完您写的电影迷,甚是有趣,那是那个年代最难忘的事了,一听说俱乐部里要放电影,我们一帮小孩子早早就把家里的板凳、小椅子搬进去占位置,有时为了谁先占前排还要争吵、打架。妈妈们也总会炒一锅香噴喷的瓜子,我们都把衣服口袋装得鼓鼓的。看完电影,瓜子壳把小俱乐部铺了厚厚一层。我有时会钻到最后去,悄悄地通过您的金丝眼镜,看到缩小了数倍的画面,总是疑惑您的近视眼镜的魔力。


蒋方龄———那时确实电影多,有时半夜起来看。林园三连看电影还有个特色,电影放完散场后,地上的瓜子壳有五、六公分厚。


崔紫君———那时的文化生活太枯燥乏味了!


龚韬英———那个年代有电影看多开心呀!娱乐生活太贫乏了。在连队看电影,还要磕瓜子,看完电影地上厚厚一层瓜子壳。这是你们新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在云南什么也没得吃!春姐探亲带给我们那小的黑油瓜子,记忆犹新!


王丹珠———一个月二十场电影,你们林园三连还真幸福啊!真是奢华的幸福呀!你们的连长是电影迷,开心了全连队,你不仅是个多面手(会开手扶拖拉机),还敬业,老百姓更得益啦!那时太缺乏文化生活了,同样的电影看上几遍也是开心的。


应照恩———开心,你们真开心。一个月能看20场电影。想当初,我们一个月能看一次就不错了。记得看卖花姑娘,各连轮流看,看电影那天,全连放假去指定地点看电影,那兴奋劲就不用提了。现在想起来都好笑。


韩沧新———《电影迷》勾起了我很多的记忆。当年因为生活太枯燥,看一场电影简直是生活中最美好的享受。一到看电影,家家户户炒瓜子,一边看电影,一边嗑瓜子。一场电影放完,满地瓜子壳。电影中只要有拥抱和亲嘴的镜头,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叫:下流,下流!哈哈!放电影时,夏天蚊子咬,冬天冻得象龟孙一样。但是大家都不会放弃每一场,不管看过没看过,只要放就去看。这就是因为缺少文化生活。让我们珍惜现在的每一天吧!


陶文丽———那时候只要有电影看,跑很远路也去,记得在十连,铁六师放电影,我挺着大肚子,翻过防渗渠也去。那时候生活实在太枯燥。


吴建强———戈壁滩里的沙土对每一滴水都不会拒绝。赞!


应照静———回想那个时代,有趣的事情还很多,你什么都会啊,拖拉机也会开,文武双全。


王仲道———写得真好!那个年代也难为你那么上心的为大家解决枯燥和乏味。我们那时在公社打井,听说公社哪个大队放电影,不管是看过的没看过的,还是8mm的电影,走一个多小时的路也去看!



作者简历


董克荣,1944年出生。1964年高中毕业后支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一团,曾当过农工、团宣传队演员、炊事员、文化教员、小学校长。1981年回上海在街道集体单位当营业员。1985年考入上海大学政治学院,毕业后调区集体事业管理局工作。曾担任区人大代表、上海市侨联委员、区侨联副主席。曾在《上海新闻晨报》、《新民晚报》、《上海侨报》、《上海法制报》、《经济时报》、《书评报》、《中国仪电报》、《南市报》、《南市外贸报》、《计划管理通讯》、《浦江同舟》、《国家安全通讯》、《黄浦侨音》、《花溪》、《炎黄子孙》等报刊和杂志刊登文章200余篇。2004年退休。




作品荐读

霍拉山下(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一、收工曲(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送饭(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三、失  书(董克荣 )

【霍拉山下】四、一封航空信的启示(董克荣)

【霍拉山下】五、小乐队(董克荣 )

【霍拉山下】六、献血(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七、苇子湖的故事(董克荣 )

【霍拉山下】八、豫剧团里的高手们(董克荣 )

【霍拉山下】九、绝  配(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伙房学艺记(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一、厨师人生(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二、老友一民 (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三、成长(董克荣 )

【霍拉山下】 十四、向往宁静的生活   (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五、奔向查通沟(董克荣 )

【霍拉山下】 十六、夜行(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七、打井(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八、临时卫生员(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九、那山、那水和那驴(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十、种植‘百号’(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十一、鸡倌(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十二、为了水(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十三、‘老牛班’里那些人(一)(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十三、‘老牛班’里那些人(二)(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十三、‘老牛班’里那些人(三)(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 一、黄河路的女人(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  二、孔来福的幸福晚年(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三、谜案(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四、“厕所”梦(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 五、文字工具的演变  (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    六、循环农业村诞生记(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 七、鸟儿情   (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八:幸福养老 (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九:台湾行(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十、动物的野性(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十一、与时俱进的大妈们(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十二;长寿的秘籍(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十三、又见芨芨草(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十四 、踏着‘地标’游法国第戎(董克荣 )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霍拉山下】二十四、电影迷​(董克荣 )

霍拉山下连载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