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百年前的老北京,美得简直不像话

槛外记 2023-11-30

说到老北京,相信各位都只在史料记载中才能了解到,而早期的北京和现在已是大相径庭。

那么改革开放后的北京是什么样子的呢?相信大家都希望一睹北京旧时代的芳容,以彰显北京足够的韵味和特色。当然,不光只有中国人才会记录北京的风采,就连外国人也拿起相机,记录下99年前的北京!

23岁英格兰人唐纳德•曼尼于1899年来到上海,任上海屈臣氏大药房的董事经理,一度成为中国沿海地区最有权势的企业家之一。曼尼虽为商人,却极爱摄影,1920-1941年旅居中国期间,他拍摄了大量中国各地风光、民俗的作品。


23岁英格兰人唐纳德•曼尼于1899年来到上海,任上海屈臣氏大药房的董事经理,一度成为中国沿海地区最有权势的企业家之一。曼尼虽为商人,却极爱摄影,1920-1941年旅居中国期间,他拍摄了大量中国各地风光、民俗的作品。

曼尼拍摄的照片,不注重特定内容,但十分注意光影、阴影和特殊的质感与层次,喜好侧逆光,无论拍摄内容是晨雾、湖泊、江河、风光,还是桥梁、街市、胡同甚至灰尘漫天的篷车队,都具有国画般的情趣,明显独特的个人风格,是中国摄影史上十分重要的外国摄影家。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1920年的北京!




































































唐纳德·曼尼出版了有多本摄影集,其代表作是1920年的《北京美观》大型画册,是老北京摄影中的经典,他拍摄的原版照片具有很高的摄影艺术和收藏价值。

身在北京,但真的是没有见过“老北京”的风采,不过多亏了曼尼,用他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美丽、雄伟、壮观的一张张老北京照片,才使得我们后人可以一睹北京的风采,让我们更加为身在,生在北京而骄傲自豪!

林语堂说过:“北平是豪爽的,北平是宽大的。他包容着新旧两派,但他本身并不稍为之动摇。”然而现在的“北京”再也不是那个“北平”了。“

北京”与“北平”相差的,不仅是时空的距离,也是一种文化的落差。

《茶馆》有句台词说,你就是条狗,也要生在北京城啊!

北京它曾经有的美,是无法用照片和文字描述的,只能去想象,你想有多美,她就有多美!

那时的北京真美

本文转载自 2017-07-29 北京晚报读者俱乐部 《九十七年前的老北京,美得简直不像话!》一文 

梁启超:一个亡命者
49年以来最真实深刻的影像:人的神态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好坏
陈铁健:爱国与恶国——半生多误陈独秀
齐邦媛:来自云端的信——一个飞虎队战士的杀伐与救赎
在“思想改造”下,知识分子的脊梁是如何一步一步弯曲的
独木不成“林”:林徽因和她的时代
书生报国终自毁:浊世里的清流,权力场的悲剧
北岛: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从费孝通的30句话里读懂中国
“吃人文化”:历史比“封神”更加惊心动魄
《北去来辞》:从悬崖到旷野,两代人的精神迁徙之歌
被牺牲的“局部” :“苛政猛于虎”,水患何以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
王小波:牺牲不一定崇高,吃苦未必有益
易中天:鸦片战争中,没有不撒谎的官员和将领
为众人燃灯者,不应让其沉寂于暗夜
书生报国无他物:什么是西南联大最重要的思想遗产
为什么杀了魏忠贤,大明朝还是垮了
被刀郎写进歌里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美国在中国的失败:一段最难以被正视的历史
忆钱穆:学者不能急于自售,为时代风气所卷
国民党失败的四个历史教训
“长安不止三万里”:唐长安城的盛世潜流
陈寅恪盛赞傅斯年:天下英雄独使君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无法被文字记载的历史:1844-1879年镜头下的中国
张维迎:人生是一连串的偶然
索尔仁尼琴:如果权力无所不能,那么正义将一无所成
郭嵩焘谈晚清外交:一味蠢,一味蛮,一味诈,一味怕
发现李庄: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一段被湮没的历史
鲁迅和胡适,为何渐行渐远?
堪比《白鹿原》的“四棵杨”:直面动荡、复杂、禁忌的30年
徐晓:半生为人,无题往事
寻梦与归来:王道士之死
晚年胡适的知人论世
被遗忘的民国传奇女性:在荒诞中反抗,在绝望中坚持
陈丹青:我们与鲁迅成为彼此的异类
从“鲁迅”到“胡适”:他什么都没完成,却开创了一切
顾维钧:美国对华的三大特点
“走西口”一部隐藏的世相百态:前面多有趣,后面就有多沉重
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
所谓的“大时代”,对小人物来说,可能是最糟糕的“坏时代”
野夫:人生如戏,“一切皆在情理中,一切皆在意料外”
余下只有噪音:大音乐家马思聪,当年是怎么“润”出去的
生前赫赫、身后寂寞——近代史上的“失踪者”
史学界的拓荒者赵俪生:一个人的劫难,有时也是时代的一曲悲歌
温家宝:忆耀邦(情真意切,相当感人)
王瑞芸:懂得了人心,也就懂得了艺术
鲁迅:面具戴久了,会长在脸上
林贤治:时代的转折如“悬崖上的树”——苦难的见证,也是顺从的见证
白先勇:母亲命运的起伏,跟父亲的一生荣辱息息相关
命运的钟摆:1977年恢复高考
木心:无知的本质,就是薄情
廖信忠:台湾为何与我们渐行渐远?
暗夜传灯人:“南渡北归”之后发生了什么?
查建英:那是一个烟火与情怀迸发的时代
白先勇:得到的全是侥幸,失去的都是人生
王鼎钧:上天把我留到现在,就是叫我做个见证
老照片欣赏|上海滩一个世纪的风流
偌大的燕园,为何容不下一个司徒雷登
关于“文革”的在线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邓晓芒:我的妹妹残雪
陈丹青:因为艺术,罪恶好像被历史原谅了
林贤治:重读鲁迅的八个理由
阿城丨我们为什么学不了张爱玲
知识分子的命运,是一个社会的晴雨表
王德威:渡不过的《巨流河》
易中天:劝君莫谈陈寅恪
波伏娃的激荡人生
葛剑雄:很多人的青春无悔其实是青春无奈
陈丹青:我不可怜自己的少年时代,反倒同情今天的后生
梅贻琦:一个时代的斯文
徐晓:一个时代的精神肖像
“怼天怼地”傅斯年:知识分子的血性与勇气
在糟糕的时代里,那些拒绝随波逐流的人
中国女性的命运:一个女人的苦与疼
一群没用的迂腐文人
大学虽已遍天下,世间再无蔡元培
罗翔被围攻,是时代的悲哀
女性地位,是社会文明的一把标尺
陈寅恪的三重悲剧:最是文人不自由
阎连科:我是我们县“最不受欢迎”的人
浪漫的先知:年仅28岁的徐志摩,是如何看穿苏俄“一切都是演戏”的
朱学勤︱鲁迅、胡适与钱穆:逝去的铁三角与轻佻的当下
柴静:这个拎着铁锹的美国人,看到了我熟视无暏的中国
她们是时间的敌人| 杨苡姐妹们的命运密码:名门闺秀的迥异人生
同是天涯沦落人:胡适与张爱玲的一段忘年交
中国十所曾经闻名世界的大学,永远消失在历史中
文学与历史:四个人的百年中国
荒诞的时代,没有干净的人
梁文道:为什么有些国家,明知道有问题却回不了头?
一所只存在了八年的大学,何以成为百年来最好的大学
鲁迅:正视,是一种勇气
北岛诗歌依然流行,是一种“不幸”
再谈王小波:我们是否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木心:街上没有兵,没有马,却兵荒马乱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