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黔西北记忆(114)织金洞发现始末

朱邦才 杨春明 云上毕节 2022-03-30


美丽的织金山城,坐落在群山环绕约八十平方公里的长形盆地之中,县城周围秀美山峰拔地而起,岩石嵯峨,构成天然清幽之佳境,素有“小桂林”之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为加速“四化”建设的步伐,振兴织金经济,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被提上议事日程。


▲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织金洞(聂宗荣 摄)


1979年,遵照国务院的指示和上级文化部门的布置,以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金发举及文化局(当时由我任副局长主持工作)、文化馆领导等五人组成文物普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对全县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进行普查。


▲织金大峡谷地质遗迹——天生桥


为了开发溶洞资源,发展织金县旅游业,1979年5月,县建委、城建、文化、通信等部门的龙浩如、郁忠鑫、曾依龙和我共同对樱桃洞进一步勘察。樱桃洞洞身系晶墨玉大理石构成,主洞长1.5公里,分八个景区:九龙坝、南极仙景、天王托塔、空中舞台、银河飞瀑、雄狮远眺、玉帐锦屏、中流砥柱、定海神针、乾坤交融等景观,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世界地质公园——织金洞洞内一角

同年12月,县文化局以“山川秀丽景色新——织金县城风景名胜简介”为题,将县城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照片26幅,溶洞风光(主要是樱桃洞)照片46幅和文字资料汇集成册,分别上报省、地、县党、政、建设、文化等部门及有关领导,引起了上级的关怀和重视。


▲织金洞镇洞之宝——银雨树(聂宗荣 摄)

▲织金洞镇洞之宝——霸王盔


1980年3月5日,省委副书记徐健生、副省长吴实,地委副书记、毕节行署专员李效敬专程来织金考察。当晚8时,在县政府招待所会议室,由织金县向省、地领导汇报织金县旅游资源和大理石开发情况。


▲徐健生(中)吴实(左)考察织金洞(图片提供:朱邦才)


1980年3月6日,徐健生、吴实、李效敬实地考察了樱桃洞及城东风景区。徐健生同志提出:地面风光不错,樱桃洞很好。但作为向外开放还不够。织金是喀斯特地貌非常发育的地区,可能还有更多、更好的溶洞,要组织专人勘察。


▲织金洞景点——婆媳情深(聂宗荣 摄)


1980年3月7日,根据徐健生同志的指示,织金县正式建立溶洞资源勘察队,由县建委副主任龙浩如、城建局副局长郁忠鑫、规划办贺仕荣、政府办王宗顺、建委干部杜仕学、王明跃、通讯组杨开发、文管所程礼钧、百货公司周斑禄、邮电局方顺华、雕刻厂赵玉平、居民张可月和我共13名成员组成,租用县百货公司一辆嘎斯车作为交通工具,驾驶员张长安,同时也参与勘察。


▲织金洞洞内一角

1980年3月8日至16日,九天时间里织金县溶洞资源勘察队勘察了城关区、桂果区、牛场区、龙场区四区九乡的大、小溶洞三十多个,探明有开发价值的溶洞八个:城东郊大理石洞身的蛇爬岩洞、逍遥洞、凉风洞、画眉洞和樱桃洞;城北的路穿岩洞、庆全洞;牛场区马场乡的丈冲洞等。特别是城东郊1.5~3公里的范围内探明了可供开发的一片大理石溶洞群,为对外旅游开放打下了基础。


▲世界地质公园——织金洞洞内风光


1980年3月19日,我们专程去贵阳向徐健生同志汇报勘察工作,我和龙浩如重点汇报了织金县的城建规划,勘察溶洞情况。听完汇报后,徐健生同志对下一步的工作作了部署。


▲世界地质公园——织金洞洞内风光

1980年3月初,我们组织勘察溶洞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县,各地群众积极踊跃,前来织金县溶洞资源勘察队口头报告的、电话告知的、写信告知的群众络绎不绝。计有城关附近未探的溶洞、三甲、大戛、龙场金家坝、八步、猫场、五甲、熊家场、桂果、三塘、以那等共30多个。我在全县放映人员会议上,要求同志们注意调查地方溶洞的情况。家住官寨的放映队队长罗家荣就提供了官寨附近的大黑洞、小黑洞、犀牛望月洞、仙鹅孵蛋洞、月亮洞等情况。


世界地质公园——织金洞洞内奇观


1980年3月26日至4月7日,我们溶洞资源勘察队勘探了全县包括城关樱桃洞,鼠场乡下红岩二屯洞、豹子洞、阿烈路穿岩洞,普翁白岩的消水洞,牛场仙玉洞,马场乡大冲洞,自强乡喇叭洞,龙场区邬家洞等100多个溶洞。


世界地质公园——织金洞内的卷曲石


1980年4月8日,是织金洞历史上最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我们溶洞资源勘察队确定勘察官寨乡群众提线索的大黑洞、小黑洞、仙鹅孵蛋洞、犀牛望月洞。红岩到官寨,直线步行两公里,汽车绕道鼠场十余公里。早饭后,勘察队分两个组前进,龙浩如、朱邦才、郁忠鑫、贺仕荣、赵玉平、路大光6人步行到官寨,同时探沿途洞穴。杨开发、程礼钧、王景云等同志乘车(张长安驾驶)到官寨。


▲世界地质公园——织金洞洞口(聂宗荣 摄)


1980年4月8日上午九点,我们一行6个人走到官寨乡东街口时,发现左侧山腰有一个洞,站在洞边往下看,洞内雾气腾腾,悬崖绝壁,深不见底。问路边犁地的老乡,老乡约五十岁,脸色敬畏地说:“那是打鸡洞的天窗,洞口在山那边,你们千万不要进去,那里头邪得很。”我们当然不信邪,带着冲锋枪、猎狗、棕绳,绕过山嘴来到了打鸡洞的洞口,那洞口气势雄伟,好似老虎张开血盆大口,令人不寒而栗。而往下延伸的坡面十分陡峭,乱石累累,难行至极。但是我们没有丝毫惧怕,相互牵拉着手往下走,来到今天命名为“讲经堂”的地方时,又面临了垂直不可下去的峭壁。我们用装了五节电池的手电筒照射下去,不反光,不知道有多深,投石问路,听到了回声,知道下面是干地。我们将棕绳拴在钟乳石上,个一个悬空而下,下到底部才知道是一个间歇水塘,也就是现在命名的“日月潭”,当时处在冬春无水季节。塘面泥土呈黑褐色,所以不反光,下硬上滑,队员们不时跌倒。过了间歇水塘,顺坡而上,洞道又变得狭窄起来,是一个高2米宽7米左右的“葫芦口”,后来这里命名为“摩天岭”。过了葫芦口,洞厅豁然开朗,出现了高达数十米的钙塔山,千姿百态的石柱钟乳,用手电照射也看不到两壁,说明这里是一个很宽大的洞厅。而且景物密集,把这个大的空间分隔成了若干个厅堂,相连成网,有如迷宫,手电筒的光线在这漆黑的环境里显得十分微弱,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前后左右。而美好的景物又层出不穷,令我们陶醉其间,连声叫好。这就是后来命名的“金塔官”,“寿星宫”和“望山湖”。我们在这里整整摸索了三个小时左右,最后才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又向上爬一片五六十度的陡坡,艰难爬了200多米,才进入一个高10米、宽8米左右的洞门,当时大家就命名为“南天门”,这个名字一直用到了现在。在南天门我们进入了一个银色的世界,所有的滴石景物都披上了冰雪般的银装,洞道深处还有大量楚楚动人的卷曲石,形成了后来称呼的“卷曲洞”,又名“水晶宫”。这时候,大家经过了几个钟头的拼搏,个个周身是泥,有的跌得头破血流,衣服挂破,又饥又渴,十分疲劳,便在这里作了短暂的休整。


▲世界地质公园——织金洞洞内风光

探完“水晶宫”回头往右,发现上边有一个窄缝,溶洞资源勘察队队员的原则是有洞必探、无孔不入,只要有可能,无论是用钻、梭、爬或是什么手段都要去探索。“无限风光在险峰”,要知道越是难进的地方越可能会有更好的景致,如果不及时勘察,岩溶将洞口封死后,就有可能永远也发现不了。所以队员们搭起了人梯,侧身挤进了窄缝,又进入了另一个奇妙的洞厅。这里百尺帏帘、擎天一线,如玉玲珑,金碧辉煌,果然是一派天宫景象。这就是后来命名的“灵霄殿”和“神女宫”。正当我们以为再没有什么景致的时候,却发现又有一道窄缝通到了另一个更为宽广的洞厅这就是后来命名的“广寒宫”。但是这时候离我们进洞已经9个小时了,时间太晚手电筒不太亮了,我们不敢再继续作详细的勘察,只得往回赶了。


世界地质公园——织金洞洞内风光


这时,严重的事情发生了由于勘察路线太长,地形太复杂,更主要的是景物太美妙,吸引得我们忘记了进洞的来龙去脉。我们在已经很微弱的手电光下又摸索了不知多少时间,才从“广寒宫”、“灵霄殿”摸到“南天门”。但是,上时容易下时难,50度的陡坡,左也下不去,右也下不去,最后只好用两只手两只脚加上屁股着地,慢慢地才下完“南天门”。这时候手电光几乎全熄灭了,而在宏大复杂的洞厅里我们却再也找不到进来时经过的“葫芦口”了。我们到处碰壁,已经筋疲力尽了,心里也产生了恐慌。因为外面没有什么人知道我们进了这个洞,我们如果最终找不到出路的话,外面的四个同志即使想起我们也很难说找到这个洞来,即使找到这个洞,也不一定像我们这样深入到“葫芦口”里来。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就真要为勘察溶洞献身了


▲朱邦才在织金洞内拍摄照片(图片提供:朱邦才)


无奈之下,我们只得停止了行动,在冥冥的黑暗中开了一个短会,我们六个人中大多数是经过解放战争在部队受过锻炼的老同志,面临危机,镇定自若,大家认真推理,共同分析,判定了大致方向,然后大家大致捉摸出来的方向努力。最后,我们又经过好长一段时间摸索,终于找到“葫芦口”


大家高兴极了,拖着饥饿疲倦的身躯,下滑坡,过泥潭,攀绳索,上峭壁,在乱石丛中一步一步地走出洞外。这时候,天色已经断黑了很久。而接应组的四个同志正在为找不到我们而着急万分,已经组织了民兵赶来救援。


▲世界地质公园——织金洞洞内美景

1980年4月9日,我们织金县溶洞资源勘察队的全体同志,再进打鸡洞,除了复查昨天勘察过的地方外,还进入了后来命名为“广寒宫”的前部分进行了勘察,虽然见到了绝妙的“霸王盔”、“桫椤树”,但是,由于洞厅太宽广,时间不够,仍然没有到达这个景区的最深处。


▲织金洞地质遗迹———旗鼓锁水


1980年4月12日,我们织金县溶洞资源勘察队三进打鸡洞勘察,特意邀请了县委通讯组负责人曾依龙和八步区委书记陈崇富,官寨公社党委书记周致武等地方有关领导参加。这一次到了“广寒宫”的最深处,见到了后来被公认为织金洞代表性景观的“银雨树”。我们对两位地方官说:他们辖区内的这个溶洞,毫无疑问是天下第一洞,是溶洞之王,但是现在需要保密,暂不能公开,建议他们组织力量保护。两位地方官答应了,事后进行了安排。他们的工作对完整地保护打鸡洞起到了重要作用。


堪称地下天宫人间仙境的打鸡洞,一个后来被举世公认的溶洞之王,深埋地底数十万年之后,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被发现了。当天在洞内,我拍完了4个120的黑白胶卷。

织金洞洞内景观


想起织金洞的勘察发现,虽然时光转眼已经过去将近40年了,但是每当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我还是难以抑制内心的喜悦。我们织金县溶洞资源勘察队的全体同志,为了开发家乡的旅游资源,个个吃苦耐劳,有胆量,有气魄,不信鬼邪;爬高山,下深潭,攀悬崖,过绝壁,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孜孜不倦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为寻找织金县的地下宝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联想到今天织金县旅游事业的生机勃勃,由衷感叹这一生值得了!


作者朱邦才简介


朱邦才,生于1930年1月,籍贯四川省中江县,194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中共领导的地方武装工作并任分队长,1950年3月任四川省三台县大队宣传干事,1952年任四川省遂宁军分区政治部秘书,1954年任四川省阿坝公安64团青年助理员,1958年任贵州省织金县电影公司经理,1962年任织金县电影管理站站长,1978年任织金县文化局副局长(主持工作),1985年任织金洞筹建处副主任兼接待站站长,1990年离休。


作者杨春明简介


杨春明:籍贯贵州织金,穿青人,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西藏当过兵。曾任毕节日报社周末特刊部、文艺部主任,毕节市作家协会主席,毕节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喜读书,获首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现任毕节市文联副主席。



作    者:朱邦才口述   杨春明整理
本文所采用的织金洞图片,除标注外均由织金洞管理局提供。
编    辑:吴   芳
编    审:秦   恒
监    制:叶光良
总监制 :朱光伦

更多新闻

看完记得

点亮下方“赞”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