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域外丨陈小春:普通人的成功

陈小春 新三届 2019-06-07


作者简介

陈小春


        陈小春,1979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系,1983年毕业分配到人民大学第一分校任教。1987年留学美国,毕业于西洛杉矶太平洋大学,国际贸易硕士。先后就职于硅谷500强公司:惠普、斯科、希捷等。主要从事商业会计、财务分析、内部审计和内部调查工作。


原题

普通人的成功



作者:陈小春



“成功”这个词带着光圈闪亮发光,令人联想到名望、财力、地位、社会影响……


由此会给人压力,因为我们盼望拥有实力,得到瞩目和敬重,许多人认为不成功就意味着失败。


那么什么是成功?获得预期的圆满结果,达到预期目的或目标就是成功。


人活着有各种需要和目标,无论是关于职业、家庭、财富……成功意味着实现这些目标,意味着你可以获得你一直想要的东西。成功令人感觉良好,当我们努力奋斗并努力实现目标时,我们会感到更加成功。


成功不是只属于名人而是属于你和我,成功属于每普通人。



执着的喜爱——坚定的目标


美国朋友丽萨说起她开十轮运货车的侄子很骄傲,说那个侄子四岁时就手不离车,生日礼物中最令他最开心的是拿到各种各样的车,其中最喜欢的是大卡车。每次吹生日蛋糕前许的愿都是长大开大卡车,父母和亲戚们都笑话他的童心愿望,说孩子们的成长过程是幻想过程,愿望会随时改变的。


没曾想这个侄子的梦想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根发芽,高中毕业时向父母宣布不读大学,而是去上汽车学校,学习开牵引重量至少超过10000磅的大型货车,驾驶重量为26001磅或更大的车辆,驾驶执照需要通过书面测试,卡车检查测试和驾驶考试。


这个侄子如愿地18岁拿到执照,21岁前只能在本州各地驾驶大型货车,跑遍加州送货忙。满21岁后开始全美国天南地北开心地开着大货车跑了十几年。说起来那不是个简单的工作,为了保证按时交货时间,需要马不停蹄地开车跑路。车上装有微波炉、电饭锅以便抓紧时间吃口饭,累了就停车在路边迷糊一会,许多长途司机都有神经衰弱症,痔疮和胃病。有些司机忍不住到酒吧多喝几杯松弛身心,却出了车祸或者酒驾进班房。另外,沿途会遇到各种要求搭车的客人,有些司机好心却遇害于歹徒。


侄子给自己制定严厉的作息时间、工作章程,保证自己精力充沛地安全驾驶,多少年下来没有拿过汽车罚单,并且得到“最优司机”奖励多次。


十几年的工夫积攒够资本,购买了几辆大货车,开起运货公司,司机短缺时他开起车就去送货。他有着美满的生活,自豪的生意,一切来自于他的喜好,目标和执著。他非常感谢自己的父母对他儿时兴趣爱好的认可和支持,给他一个自由天空任意发挥。


发掘自己的价值并选择自己的成功指标经常是一生的任务,如果你不为自己选择,那么你最终会被围绕在自己周围的文化、习惯和潮流给淹没。


选择了目标可能是成功的起点,需要许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实现,并且在运作中有可能发现价值观的差距和其它状况而再次选择目标。


努力实现自己的成功指标,不要被一时的挫折和困难打垮,也不必在意他人的成功标准,走自己的成功之路,一点一滴都是值得骄傲的。


耳濡目染——打开一条阳光大道


约翰,我长子的同学,生长在美籍韩国人的家庭,祖父几十年前从韩国携全家到美国落户硅谷,开个杂货店便利店经营。约翰父亲后来接手小店养活年迈的父母,太太和三个儿女。每个孩子上小学开始下课和寒暑假都要到店里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清点货架上的商品、打扫卫生。父亲告诉孩子们:这个店的任务不仅养活全家,并且会支付每个孩子大学的学费,孩子们在自家店里工作不发工资,但是会拿到午饭,加油等零花钱。


约翰抗议过几次,父亲大吼着:“这是我的私有经营商店,我有绝对的决定权,想罢工争取权利到外面去争。自己去挣学费和一切相关开销,你去看看美国家庭,孩子十八岁就独立出门自讨生活,你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


店里经常来小偷顺手牵羊拿东西,但是没有遇到过大的抢劫,因为店的隔壁是城市消防站,二十四小时有人值班,消防员随时光顾小店,有时消防员会邀请约翰坐着消防车一起出勤。城市巡视执勤的警察也会进来买咖啡,和约翰的父亲聊天,并且教他打枪,拿到持枪执照,学会自保防卫,这种特殊的环境使得强盗们知趣地不到这里光顾。约翰全家对消防员和警察充满感激。


约翰读书刻苦,但是成绩不很理想,或许由于家境缺乏书香环境,父母忙于照顾店里生意很少关心孩子们的学习,约翰对自己的天赋缺乏信心,进入高中末期,看到同学们积极地选择专业:工程师,法律,经济,财会……五花八门的,心里好着急,找到我儿子讨论他的选择方向,儿子问他:“你最喜欢的是什么?”约翰想想回答:“消防员,警察和海岸警卫员。”儿子说:“你好像已经找到答案啦。”


约翰进入公立大学主修健康学专业,取得本科学位后申请警官训练并且通过所有考核最终成为一名警官,到南加州一个犯罪严重的城市从基层警员做起,每天为了维护法律和民众的安全而奋斗在危险的环境下,约翰的未来职业目标是成为一名警探,做破案工作。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和竞争会形成许多压力,甚至令人迷失自我,看到他人上了名校,进了名牌公司,挣了大钱取得高职位……我们可能感觉自己失败了。


社会上的比较与偏见是一种认知偏差,它解释了我们的判断往往受到与其他人比较的影响。


约翰·伍德是美国最成功的篮球教练之一,他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来衡量成功。 “不要用你所取得的成就来衡量自己,而应该用自己的能力来衡量自己。”


“真正的成功,只有通过知道你在你成为最好的能力的范围内完成所有事情的满足感才能实现。”


伍德与众不同的是,他宁愿将期望与现实保持一致,也不简单地像许多励志宣言所说的:“要想大,想高。”


我们应该把我们的梦想置于可能性范围内, 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充满可行的机会,尽一切努力实现这些目标。”


如果你的成功指标远远超出现实可行程度,那么你将不可避免地感到失望。如果你保持合理的期望并投入工作,你可能会意识到你已经取得了成功。


死里逃生——生命本身就是成功的起点


黑人汤姆出生于东芝加哥福特高地城,那是美国犯罪最高的城市之一,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最贫困郊区名单中排名第一,2018年居芝加哥最差的城市之一,高失业率、贩毒、帮派枪战好像家常便饭。街上的房屋破烂失修,里面经常出入无家可归或者是买卖毒品的人,有空房子也没人买。汤姆儿时五个玩伴里其中两个没有活过15岁,一个是吸毒死去,另一个是帮派枪战死去。


汤姆兄弟四个,父亲在钢铁厂做工人,用微薄的薪水养活六口人之家,母亲在汤姆14岁时疾病死去,汤姆15岁下课就去父亲工作的工厂做半工。18岁高中毕业,父亲说家里没有钱支援他上大学,他就直接去钢铁厂做了工人。1968年一纸越战征兵通知把19岁的汤姆送往越南战场。


汤姆所属美国陆军部,经过一个月的训练汤姆所属的队伍被派到南越的丛林中寻找越共军队,第一次短兵相接时,汤姆感觉到子弹嗖嗖地在身子左右上下飞舞,双腿控制不住地哆嗦着尿了裤子,只顾拼命地把头埋在地面的草丛中,离他不远的是一个白人士兵轻声地喊着:“不用怕,向前开枪啊。”汤姆悄悄抬起头在丛林密布中看不见可以回击的目标,看到其他战友对着一簇矮树林放枪,他也扣动扳机扫射起来。


那天的战斗结束后,大家在安全地带修整,汤姆面对那个白人士兵对自己的战场恐惧表现感觉难为情,白人士兵说:“很正常,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那天晚上两人背靠同一颗大树睡去。第二天大家继续向树林深处进军,接着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又开始,白人士兵俯卧在离汤姆不远,激烈的射击结束不久,白人士兵悄悄抬起头四处张望,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他的头部,他重重地倒下死去,汤姆战场上第一个相识仅一天的战友朋友就这么没了。


后来的一年里汤姆经历无数的战火,战友频繁地更换,他习惯不和任何人交谈,因为每天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未知数。


一年半过去了,离服兵役两年很快就要结束的一次突击战中,汤姆被一个地雷炸到半空,在他从空中落地的瞬间,一排子弹从侧面穿过他的军服射入肩膀,当他在重重地摔到地面前,脑海里呈现上帝的大手接住了他,冥冥之中他听到有人在问他是不是还活着,他轻轻举起一只脚。一天后他在战地医院里恢复了意识,一个护士轻声告诉他:“你伤得挺重,衣服上有37个子弹孔,算你命大活下来了。”汤姆高兴地大笑起来,不是仅仅因为活下来,而是意识到他可以被送回国,远离战火纷飞的战场了。


汤姆回国休养了半年,兵役合同也到期了,和他同病房的两个白人病友迫不及待地要求返回越南战场,而汤姆选择退役,享受国家提供的免费高等教育的福利,完成了学士和硕士学位。美国CIA、FBI、警察局以及政府机关和军方相关的工作让他挑选,他选择了去硅谷的高科技公司做行政管理工作,远离枪支弹药。


越战的经历给汤姆留下精神上和肉体上永久的创伤,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时常把他带回血腥的战场上,那些惨烈战斗情形令他发狂,美军在越南丛林空投许多化学药品,使得汤姆患了癌症。万幸的是发现及时并且通过手术得到医治,虽然保住了生命,但丧失了某些器官的功能。


汤姆说他是在阴间走过来的人,没有什么困难和艰辛会打倒他,在他后来四十年的职场生涯生活中,经历了几次美国经济衰败的裁员失业,为了支撑家庭生活甚至做两份工作,每天只有四小时的睡眠,两个八小时的不同工作必须将路程计算得分秒不差,这种工作状况一做就是三年,直到后来拿到联邦政府的工作机会。


汤姆常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成功,因为活着不仅是一种机会也是一种勇气,把机会和勇气拿出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生命才不枉费。


许多人以衡量财务状况为成功标准,看到自己银行账户的号码,与其他人的财务状况加以衡量,那是由于财务数字是更容易看到和被衡量的。比如巴菲特,乔布斯,比尔·盖茨……大家只看到他们在富人榜上的排名,但是他们经历的各种压力和艰辛是很难被人看到的。 


人的身心健康,人际关系,自由和满足感应该也是很重要被关心,是我们对自己成功与否的全面考虑内容的重要部分。


新移民艰辛起步——代代的奋斗和成功


嘉欣是通过父辈亲戚移民来到美国的,在中国大陆她是机关财务科的科长,先生是大学教授,儿子七岁上的是大学附属学校,这个家庭是大陆生活工作幸福美满的那一类。


嘉欣母亲家是大家族,1949年一小半留在大陆,一大半去了台湾和欧美,当母亲的兄弟询问是否接她到美国时,她说自己老得走不动了,不如让下一代出去。嘉欣拿到亲属移民来到美国,并且遵循母亲的教导不能依靠和打搅亲戚,完全自力更生。


嘉欣初到美国不会英文,没有办法在美国施展她的财务工作经验,找到一个用中文教授按摩课程的学校并拿到执照,进入中医诊所,按照中医指示为病人按摩,一做就是五年,逐渐地她发现中医收取病人保险或者现金每次一百五十到两百五十美元,但是付给她十五美元半个小时按摩,二十二美元一小时按摩,没有任何其它福利。


开始嘉欣只是默默地工作,每周六天工作八到十小时不等。 每当病人少的时候,她主动帮助打扫诊所,医生老板并没有支付任何额外费用。后来嘉欣试着提醒老板适当加些钱,老板立即招了新人分摊嘉欣的病人。


嘉欣决定自己出来单干,把自己的每天都安排的满满的:九点半给一位八十岁老太太做一个小时的身体放松; 十一点给一个脑瘫四岁男孩做一个半小时的全身按摩;下午两点半不同的日子给不同的客人做一个小时的肩膀和腰部按摩,半个小时的足底按摩;六点去一位独居老太太家烧晚饭和清洗厕所,总的收入比在医生诊所高,也有自己的自由。


嘉欣一年到头只有感恩节、圣诞节和元旦给自己放一天假,剩余时间都在工作,结果还是属于低收入族,好处是得到低收入租金的房子,一个厨房和大厅连在一起加上一个厕所只有三百美元一个月,(否则至少千把块一个月)她和上中学的儿子的床分别在厅的两侧,中间放餐桌和书桌当做隔断。


儿子十三岁来到美国和嘉欣团聚,先生来探亲两次,皱着眉头看看家里的居住环境,摇头叹气地说:“这个年纪跑到美国从头做起太不值得啦。” 嘉欣没有反驳,却坚定地说:“给儿子一个机会,让他学会自己独立奋斗和成长。”


儿子很快适应美国的生活,他的英文进步得挺快,其它的初中课程也开始跟进。他最喜欢数学,因为没有太多的英文字,同时在中国同年级学的的数学比美国的难多了, 所以数学课对儿子来说最容易;也喜欢地理,感觉自己可以跟着地图周游世界。最讨厌历史,因为要读太多的历史文献并且背下来,最有恐惧感的是社会交流活动和演讲课,和太多人交谈并且要参加社会义工令他头痛和烦恼。


儿子在学校结交的几个朋友都是和他有相似背景的大陆来的同学,他们下课后聚在一起打电脑游戏,有时一起骑车去学校打篮球,要不就去图书馆边上的奶茶店喝杯奶茶。然后进图书馆把和中国学校相比少之又少的作业做完,便在电脑上查兴趣的读物。


嘉欣一般是晚上八点左右到家, 快马加鞭地做出来一荤一素一汤的晚饭,招呼儿子一起吃晚饭,边吃边问儿子一天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儿子挑出当天最有兴致的事情说说,嘉欣总是听得津津有味。这是她最幸福的时候,一天的工作辛苦和应付各种客人的脸色要求带来的烦恼,看着眼前的儿子就都忘了。儿子是她的希望和支柱。


随着日月的流逝,儿子和嘉欣的交流日益减少到无话可说,遇到嘉欣追问,儿子不耐烦地说:“和你说些什么?你除了打工还懂得多少美国呐?” 嘉欣听了很伤心。


转眼儿子到了上大学的时候,经过对于成绩和经济情况考量后,选择先在社区大学读两年,再转入州立大学,会计学专业。嘉欣努力支持儿子,送一辆二手的丰田车,方便他上下学。寒暑假期许多学生选择打工,儿子推说学习辛苦需要休息,四年下来从未做过实习生。


终于儿子大学毕业,开完毕业典礼跑回大陆游山逛水半年,回到美国找工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拖过半年,嘉欣心里焦急地请做心理医生的朋友约儿子谈话,朋友的反馈是:你儿子是个好孩子,但心智比较脆弱,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并以此为借口退缩在家。单方面的鼓励他不是办法,他需要自己内心的动力。嘉欣听了痛哭几场,她不明白自己在美国千辛万苦地供养儿子,期望他不仅活得快乐,而且能够独立生存并且有个事业的起步,为什么他会如此懦弱哪?什么地方出了差错?是不是他留在中国更好呢?


身心憔悴的嘉欣病倒了,儿子焦虑地一直问:“我能帮你做些什么?” 嘉欣握住儿子的手说:“儿子你一定要出去找工作,不为我,是为你自己,你有机会到美国读书毕业是许多人的梦想,你应该做一个事业心责任感的人。”


一个月后,儿子找到會計師事務所就职助理会计,并且上夜校准备考会计师执照。尽管万事起步难,看到儿子步入奋斗的正轨,嘉欣心里无限地安慰和喜悦。


成功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通常经历很多艰难困苦甚至各种失败,我们容易把注意力放到他人实力和成功的故事上而忽视自己的潜力和价值,我们经常只是循规蹈矩地工作而放弃对自己的认知和认可,其实每个普通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和智慧,都可以经过努力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陈小春阅览室

陈小春:我在米国百折不挠的求职经历

陈小春:姥姥王镜娥和外公章乃器

陈小春:母亲是大右派的女儿

陈小春:给天上的爸爸问个安吧

陈小春:那份不了的情缘

陈小春:我让美国连锁药店给我赔礼道歉

陈小春:在美国急诊被敲竹杠,

我上书特朗普总统

陈小春:磕磕碰碰闯美国

陈小春:我在北美的车生活

陈小春:在美国开车吃罚单

陈小春:遭遇变性同事怎么办?


本号获作者许可转载



喜欢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海外系列

陈鸿仪:我在美国创价大学的十八年

黄国杰:归去来兮,新三届的洋插队

 杜欣欣:初在美国当司机

梁昌年:我在英特尔做工程师

珊伊:在美国退休你必须提前做好财务规划

张益唐:横空出世的世界数学界"扫地僧"

揭湘沅:从宣传画作者到好莱坞高级动画师

他学医三月退学考研,只为追求数学的梦想

孟国庆:改开时代走出国门的第一批"洋三届"

谢文纬:我在美国“洋插队”的经历

田军:我在英国的车族生涯

画家曲磊磊的伦敦生活

陈苑苑:儿子小草和他的洋爸爸

吕丁倩:我不是虎妈,女儿从耶鲁走到剑桥

黄为忻:我在东洋和西洋的两次留学生涯

陈苑苑:年过五十盘点自己,还想做点什么

高文军:我在日本放歌《恶魔的饱食》

郭爱平:一不留神混成美国金苹果劳模

王勇:我在美国上演现实版《狮子王》

李山泉:称雄华尔街的基金管理者

遇见纽约的秋天——李德顺先生专访

陈九:海外中文写作和我自己

杨莉莉:风从四方来

李奇志:中日友善的民间力量

蒋国辉:我在德国的求职之路

杨劲桦:我所认识的同性恋朋友

陈美龄:我把三个儿子送进斯坦福

美国大学教授开除研究生:我就不该录取你

龚湘伟:留学的孩子你好吗?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