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亲情 | 卢治安:临终送别没说,对着坟茔说出那句话

卢治安 新三届 2021-04-24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卢治安,生于1947年,天津第九十中学66届高中毕业生,1968年12月到河北围场插队落户。1972年选调回津任中学教师。1978年3月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学习。1982年分配至天津教育学院(后并入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现已退休。


原题
怀念大姑



作者:卢治安

 

大姑卢钿(1932-1996)

 

大姑离开我们已经整整24年了。24年来,大姑的音容笑貌还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那么清晰,那么亲切,那么温暖。沐浴并享受着大姑的温暖,我从孩童到少年,从青年到成年,直到1996年,大姑离我而去,我一直生活在大姑的温暖中,从中年,到老年。
 
懵懂的记忆从上学开始。
 
1954年,我上了小学。放假了,是在保定还是在石家庄,记不清了,记得清楚的是大姑穿着军装。也记得大姑问:“上的什么学校?”我回答:“瑯琥街小学”。大姑说:“哎呀呀,又是狼又是虎的,进动物园了”。说着,从包里掏出一支钢笔。递给我,说:“好好上学”。我高兴得眼睛放光,记得太清楚了,那是支墨绿色的“红光”牌钢笔,我敢说,那个时候,全学校的学生也没有谁能有钢笔。我有,我大姑给我买的。我大姑是解放军。大姑的关爱是这样温暖着一个7岁小学生的心。
 
1958年,全家到了天津,59年国庆,是建国十周年大庆。我上五年级了。在北京看望爷爷奶奶,大姑很郑重的对我说:“上高小了,更要好好念书,等二十年国庆时,大学也毕业了,记住,你是长孙,要努力。”说完,又给了我一支钢笔,是“牡丹”牌的金笔,嫩绿色的透明的塑料笔管,那时的塑料制品是很高级的。我好像能懂些事了,接过笔,没有欣喜若狂,而是感受到大姑的期望,大姑的浓浓的爱,心里暖暖的,热热的,眼睛也有些发酸。这支“牡丹”笔,从12岁一直伴我到高中。
 
1962年,我读初二,这年,我15岁,入共青团了,还当了团干部。大姑知道后,让父亲从北京给我捎来一个浅灰色带有竖条格的人造革书包。那时的人造革也是很新鲜稀罕的东西,书包容积很大,又能防雨水,背着大姑给的书包,我内心总是沉甸甸的,是大姑沉甸甸的爱。
 

  

大姑与祖父

 

1966年,我19岁,高三毕业,“文革”来了。那是一段怎样的不堪回首岁月啊!地主,特务,走资派,反动资产阶级,批判,交代,检查,黑五类,狗崽子,在全社会的冷漠、鄙夷、歧视、欺辱下,在卑微、屈辱、恐惧、无望的生活状态中,大姑,像一道强烈的阳光,照亮了我的心,温暖了我的心,让我,让我们全家得以度过那段艰难的岁月。
 
大姑一再的叮嘱告诫我,要相信群众相信党,要经受住任何考验;大姑一再情深意切的告诉我,要相信自己的祖父、父亲,要坚信他们是革命的,是清白的;大姑一再语重心长的勉励我,放下包袱,不要自卑,更不要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大姑一再谆谆嘱咐我,你爸爸不在家,你行大,要扛得住事,做顶梁柱。要多学习文件,遇事情要冷静……
 
在那最困难的日子里,父亲停发、扣发了工资,大弟治世精神受到严重刺激。为了度日,我到委托行卖掉了爷爷转业时给父亲买的一块罗马手表,卖掉了五姑(二姑卢锦,家族大排行五姑)刚工作时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母亲买的一块紫色的呢子布料,卖掉了父亲珍藏多年的王亚楠翻译的第一版的《资本论》;为了生活,母亲给人看两个小孩,以挣取微博的收入。就是在这样困苦的时候,大姑连续好几个月每月寄来10元钱,真是雪中送炭的救命钱啊。母亲没有文化,每次从邮局取回钱,都大哭一场,连声说“这个月又有着落了。你大姑啊,恩人呐”。其实,大姑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收入也并不高。大姑的帮助,真的让我,让我们全家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精神的温暖,心灵的温暖。这种温暖,帮我们有了生活的勇气和希望,度过了那个动荡痛苦的年代。
 
1968年冬,我21岁,到塞北插队。那时,几乎每一个月,都能收到大姑的一封信。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怀:塞外的雪夜,狂风怒吼,彻骨严寒。北风吹得窗纸呼哒呼哒的响,在微弱的油灯下,躺在冰冷的土炕上,蜷缩着身子,读大姑的来信。在信中大姑嘱咐我一定好好向贫下中农学习,好好参加生产劳动。1970年我调到公社砩石矿做会计并参加了县优秀知青会议,大姑一再在信中嘱我要谦虚,要戒骄戒躁,争取更大的进步。理解,关爱,鼓励,亲情,在那样的寒冷的夜。我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温暖,捧着大姑的信,就像捧着一团火。
 
十几年过去了,我已“选调”回天津工作并在南开大学读书。1979年,32岁,我成家了,大姑寄来两床绸缎被面。一床粉底紫花,一床黄底红花。以后治世、治英(卢治安之弟)结婚,大姑也都自苏州寄来绸缎被面祝贺。寄给治世的由于邮寄过程中车站着火烧毁了,大姑还买了新的重又寄了一次。
 
1980年.卢桢(卢治安之子)出生后,大姑非常高兴,亲手为他织了一身厚厚的毛衣毛裤,黄色的,穿在身上,胖胖的,暖暖的。
 

 大姑与家属小杨

 
不只是对作为子侄的我,对祖父祖母,对兄弟姐妹,对全家老小,大姑更都是付出了全部的心、所有的爱、毕生的情。
 
听母亲讲,抗战时,祖父、父亲身在前线,全家随军,住在易县一个叫柳树渠的偏僻荒凉的小山沟里,大姑从小就替祖母、全家担起繁重的家务,天天背着锋叔(三叔卢锋)到山上搂草拾柴,还要帮着大人烧火添柴做饭。母亲说,锋叔简直就是大姑抱大的。解放初,到保定读书,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大姑每星期回家就是带些咸菜疙瘩头。
 

  

大姑与锋叔、治安


大姑、母亲与锋叔

 
18岁参军,一个人远离亲人到了广东。转业工作后,大姑更是孝敬祖父祖母。1969年,正值“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大姑随姑父到山东新泰空军某部队,一年内没能安排合适的工作,大姑将原工作单位北京工业学院全年的工资都给了爷爷奶奶,帮助家里度过困难。对弟弟妹妹,大姑更是竭心尽力的帮衬,是名副其实的好大姐。
 

大姑与祖父、祖母

 
九十年代初,大姑已经患病并经过了两次手术,是在酷热的夏天,与姑父一起到了石家庄,看望大哥、大嫂,即我的父亲、母亲。那是个多么炎热的夏天啊,父母和大姑、姑父说了很多很多话,这实际是兄妹姑嫂的最后的告别。
 

     


大姑与父亲、母亲(石家庄)

 
对亲人,大姑付出了全部的爱;对工作,大姑更是兢兢业业,严格地要求自己。1951年大姑参军,在广州空军雷达兵做报话员。由于不适应广东的气候,大姑一直带病坚持工作。后祖父到广州休假才知道大姑的身体状况,经华北军区(即以后的北京军区)空军政委漆远渥批准调回北京,在军区政治部档案室工作。
 
1954年大姑转业到北京工业学院党办工作,踏实勤勉,忠诚职守。1958年生潘蕾(大姑之女)时,坚持工作到临产,差一点将潘蕾生在去医院的公交车上。1961年生治胜(大姑之子),也是坚守工作岗位到最后一刻,到产院后是由医护人员抱着直接进入产房的。对自己的这一儿一女,大姑严格要求,绝不宠爱。1969年,当姑父由空军政治部调任山东新泰空军某部后,大姑带着两个孩子来到深山中。那是真正的深山野岭啊,飞机都是隐藏在山洞里。表妹、表弟小小年纪,由北京到山沟,吃了许多的苦,受了许多的磨难。
 
大姑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大姑是一个把一切人生角色都做到极致的人。是一个把一切人生角色应担当的责任、义务都义无反顾、无怨无悔的担当起来的人:作女儿,就做最孝敬的女儿,尽女儿全部的责任、义务;作大姐,就做最悌恤的大姐,尽大姐全部的责任、义务;作姑姑,就做最仁爱的姑姑,尽姑姑全部的责任、义务;作工作,就做最尽职的干部,尽干部全部的责任、义务。
 
她一生都在担着自己各个身份的责任,尽着自己各个身份的义务,唯独没有她自己,仿佛生下来就是为别人而生活,为他人而付出。她不是“主义”“事业”的英雄;她是“道德”“人伦”的典范。
 
1988年暑假,我41岁,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参加一个《诗经》研讨会,路过苏州,大姑、姑父很高兴。记得表妹潘蕾骑辆28自行车,拉来一麻袋西瓜。姑父买了只烧鹅,我大吃了一顿。
 
晚上,睡在床上,窗外起风了,下雨了。黑暗中,听到门轻轻地开了;黑暗中看到大姑轻手轻脚的走进来,轻轻地关上了窗子;黑暗中看到大姑走到我床前,轻轻地给我盖上了毛巾被;然后,黑暗中大姑轻轻地走出了房门。这一切仿佛都在昨天,但大姑已经离开我们整整20年了。
 
大姑先是于1989年发现卵巢癌变,在苏州陆军医院做过两次手术,又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接受了第三次手术,后又发现直肠癌变,在中日友好医院做了第四次手术。时值1995年11月,祖母因患癌症在中日友好医院病逝。大姑极其悲痛,强撑病体,参加悼念告别仪式。
 
12月5日,我离京回津前到病房看望大姑,大姑身体已很疲弱。看着大姑躺在病床上的瘦弱的身体,我有好多话想说,但终于什么话也没说出来,有一种心酸的感觉,想哭的感觉,但也没有哭出来。就这样默默地看着大姑,默默地坐着。许久,大姑说,我没事,回去问小杨(卢治安之妻)好,桢桢(卢治安之子)挺聪明的……我忍不住的哭出来了,我趴在大姑身上,我想说,大姑,我爱你!但是,我只是在心里说了无数遍,还是没有说出来。
 
在病房外我和治胜(表弟,大姑之子)握了下手。我知道大姑的日子可能不多了,但我真的一点也没有想到这竟是最后的诀别。
 
早知道是这样,我为什么急着回天津呢?为什么不在大姑身边多呆几天呢?为什么不对大姑说我爱你呢?大姑对我这样的关爱,大姑对我家这样的有恩,我却一丝一毫没有报答过大姑,哪怕是我给大姑买过一小块点心呢?哪怕是我给大姑洗过一次脚呢?哪怕是我给大姑喂过一口饭呢?
 
没有,都没有,一点也没有。我已经是快50岁的人了,我真是个没心的人。愧悔,我只有深深的愧悔。1996年3月14日,大姑病逝了,在苏州,享年64岁。
 
可以告慰大姑的是,表妹潘蕾、表弟潘治胜都很好。治胜更是我们这一辈的佼佼者。在部队服役时即多次立功受奖,团职转业后在公安系统工作,年纪轻轻即担任厅局级领导,工作成绩卓著,荣立公安系统全国一等功。
 
2010年3月25日,在叔姑辈的的操持下,大姑的部分骨灰终于安葬在北京温泉公墓祖父祖母的寝陵中。14年前,当大姑病危离开北京时,虽然在昏迷中,但内心或许会有些悲凉;但今天,此刻,大姑,您回到您最孝敬的父母身边了。从此,祖父祖母不会寂寞,您也不会再孤独,您可以陪他们聊天,唠唠家常。当轮到我这个孙辈到墓地中和您告别时,我将头深深的贴在您的骨灰盒上,我说了:“大姑,我爱你!”亲爱的大姑,您听到了吗?我知道,我已经63岁了,我说的太晚了。
 
又是5年过去了,2015年的秋天,在表妹潘蕾、妹夫朱勇的引领下,我与镈叔(小叔卢镈)来到了苏州,来到了位于太湖湖畔、西山山麓的大姑墓地。天蓝蓝的,远远的天际是一脉青山。秋风中,山野间林木的树叶簌簌作响,几只鸟儿立在枝头。大姑的墓地静静的,墓地上两棵挺拔的油松静静的,落在墓地上的一层金黄色的松针静静的。我和镈叔清扫着墓地的松针,我拢起一把松针捧在手里,我将捧着松针的双手紧紧贴在胸前,我深深地向大姑鞠躬,我在心中一遍又一遍的喃喃诉说着“大姑,我来了”,泪水,模糊了双眼。
 
我的眼前是大姑亲切的身影,那么真切,那么清晰,那么温暖。我的耳畔,是大姑亲切的声音:

“哎呀呀,又是狼又是虎的,进动物园了”, “好好上学”。

“上高小了,更要好好念书,等二十年国庆时,大学也毕业了,记住,你是长孙,要努力。”

“要相信群众相信党,要经受住任何考验”;“要放下包袱,不要自卑,更不要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你行大,要扛得住事,做顶梁柱。要多学习文件,遇事情要冷静……”

“要好好向贫下中农学习,好好参加生产劳动”。“要谦虚,要戒骄戒躁,争取更大的进步”。

“我没事,回去问小杨好,桢桢挺聪明的……”

过往的一切涌在心头:大姑的身影,大姑的神态,大姑的音容,大姑的话语……在亲爱的大姑离开我们19年后,68岁的我,第一次长跪在大姑的面前。“大姑,我来了,侄儿来了!”心中有那么多话想对您说,有那么多人生的经历,坎坷、磨难、苦痛、欢愉,还有委屈,都想告诉您,可是,您已经不在了,真的是不在了,我没有大姑了,大姑听不到了,永远也听不到了。有一种要淋漓痛哭一场的感觉,身边,叔在,妹在,我强忍住了,心好痛。

这一天,是2015年10月13 日。


亲爱的大姑,今年,2020年,您离开我们已经整整24周年了。已是深秋,天很蓝,秋风飒飒,落叶飘零,又一年就要过去了。我在天津,遥望着万里蓝天,我在大声的呼唤:“大姑,我爱你!”

亲爱的大姑,您听到了吗?

大姑,卢钿(又名卢伯华),1932年出生于河北易县小坎下村祖籍,1944年始为八路军随军家属,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1951年参军,1954年转业到北京工业学院工作,1969年随军到山东新泰空军某部,1983年离休,1996年病逝于苏州。
 

2020年10月


卢治安读本

塞北初恋,此情绵绵五十秋

高高的红枣树下,是我童年的小兰

我那青春萌动时期的单相思

我们的南开,我们的77级

卢治安:新的时间,新的生命

叶嘉莹先生的开门弟子

卢治安:“七路军”的祭奠

卢治安:我的儿子,我的星空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亲情系列


刘晓华:我有过两个婆婆
刘晓华:我的女儿,我的月亮
卢治安:我的儿子,我的星空
陈益民:致“国军”老兵五外公的一封信
韩晓秋:哥哥,永远的白马王子
韩晓秋:弟弟,全家人的骄傲
大熊:我好想好想有个女儿
陈苑苑:澳洲婆婆与中国儿媳
母爱丨陈苑苑:我的儿子, 我的太阳!
陈苑苑:儿子小草和他的洋爸爸
二哥过早离世给弟妹们留下永远的痛
张晓岚:我的爷爷
民国时代的都市"乡绅"
陈粹盈:追忆祖父,
一个老派的中国知识分子
20岁那年,发现父亲还有一个家庭
刘爱民:北总布胡同10号
王红伟:我生命里三位不平凡的女人
陈小春:姥姥王镜娥和外公章乃器
陈小鹰:一生潇洒是外公
陶斯亮:妈,大哥的父亲究竟是谁呀?
王谷元:追忆伯伯徐扬光
张宝林:我和我39岁智力障碍的女儿
陈小春:那份不了的情缘
蒋蓉:我的爷爷奶奶是地主
老鬼:我的父亲
老鬼:姐姐想出《血色黄昏》这个书名
陈原:哥哥陈星,投身发明四十年
杨小兵:我的白蛇奶奶
于向真:我的庆哥
李霄霞:回大院听爸爸讲过去的事儿
谢悦:跟着外公玩风趣
段英贤:童年的蒙古旧时光
韩晓秋:我与夫家六姐妹的姑嫂人生
范文发:上海滩弄堂故事,我的过房娘
操风琴: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人最大的教养,是原谅父母的不完美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追师长……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