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大陆丨孔捷生:华府惊秋记

新三届 2021-09-0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二湘的六维空间 Author 空间作者


作家简历

孔捷生,1952年生于广州,当过水乡插队知青、海南兵团知青、广州工厂工人。文革后发表文学作品,曾获1978年度、1979年度两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曾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出版过多部小说、散文集。1980年代末移居美国。


原题

华府惊秋记




作者:孔捷生


题记:这个季节阳光总是澄澈的,政治总是让人肾上腺素飚升。然而,欧·亨利式的反高潮不会出现,终局钟声总要敲响。


 庚子之秋始于郁闷燥热。墨西哥湾湿热低压槽北上,与加拿大南下的高压气旋迎头相遇,僵持多日,都无法越过蓝岭山脉。凝固在空气中的燥热,恍如谶书晦涩图符,更似大选年卦象。


燥热散去,飒爽秋风刷屏寥廓天空。但只要和庚子年有关,就不会顺风顺水。说书人拍响“十月惊雷”第一声惊堂木,竟是川普总统感染新冠病毒。随后几个马克吐温式的段子,只是说书人的唾沫星子。眼见大选一步步演变为烧脑悬疑剧。


秋意渐浓,满城红叶改写着华府色泽。街头政治鼓角交鸣,红蓝铁粉各据一侧,高分贝呐喊在警察隔离带相撞,卷飞遍地落叶。我居美逾卅年,经历多届大选,从未见此景。政坛与坊间都将对手妖魔化。这个秋天注定无比肃杀。

 

新泽西首投尴尬

 

1992大选,老布什竞选连任失败,战后婴儿潮第一个总统克林顿入主白宫,完成代际更迭。历史时钟悬吊的钟摆,左右荡幅不是我这新移民能捉摸的。只知道时针指向某个节点,被惊动的知更鸟便弹出来报时。


那时我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闻说老布什输在经济低迷。不晓得好日子是何景象,反正我来美时就是那个样子。涉嫌有倾向性的一个说法,民主党拙于外事,长于内政。我难作判断,只知克林顿时期经济向好。


1994年我买了第一幢房子,万里漂萍长成芦苇,根须虽浅,却摇曳于河岸,吐出芦花。1996年入籍,故乡更远了。


这年迎来大选首投。十五岁的儿子告诉父母,学校让学生模拟选举,结果克林顿大胜竞选对手杜尔。这是公民教育课,美国价值就此融进青少年血液。


然而,那次我投了废票。皆因九十年代选票格式不够简明清爽,老龄选民经常填错。我这首投族还不老,却迷失于格式迷宫,就像蛛网中的瓢虫。想谘询义工,奈何选民须在隔离间填选票,按投票站规则“生人勿近”。


我都不记得哪里出错,事后和妻子描述,她认定我投了废票。我羞愧难当,都不好意思告诉儿子。

 

律政剧高潮戏

 

尴尬首投四年后得以弥补。此时我已迁居大华府,好比游学洛阳的书生骑驴进长安。新泽西到华盛顿首都,恰好是洛阳到西安的距离。


我成了首都上班族。轮廓鲜明的华府地标,固化为日常场景。无数事件就在我目力所及的地方发生,俨然时代心律起搏器。这颗政治心脏的跳动,渐与我的时事关注面趋同。这是异乡人的同化过程,就像牧人逐水草而居,沾附帐篷的苍耳子在另一块土地开枝散叶。



千禧年秋天寥廓明净,我作为新华府人,迎来新世纪首次大选。哪知此届波澜起伏,最后演成生猛律政剧。


以我的英语级别,看电视辩论似懂非懂,只图看热闹。眼见戈尔光芒笼罩全场,谁知颀长俊朗、嗓音磁性的他居然不讨喜。这对我是文化洗礼,美国不同于习惯仰望和圣化领袖的地方。戈尔如雄辩滔滔大律师,对拙于言辞的小布什有俯瞰式势能。偏偏大众对精英的智力优越感心怀抵触,更接受贴近凡俗的小布什。这心理重力悄然移向天平另一端,进而改变了华府政治光谱。


老故事不去翻炒,总之选举胜负全系于佛罗里达州。重新计票结果小布什多出537张选票,这细微差距决定总统归属。戈尔不服,最高法院5:4判小布什赢。戈尔接受裁决,旋即退出公众视野。听闻他遁入荒烟四合的乡野隐居,胡须成尺长,酷似闭关避世的道士。


我以为这届大选足以勒石铭碑,成为美国经典。哪知还未够份量,其后史诗大片,一部比一部刺激和更具传奇性。

 

纹理紊乱的命运线

 

“日月如梭”形容年光流逝快如织梭。如果写成“日月如梳”,便是错字。其实“如梳”亦可诠释别种意思——世俗政治直似一蓬纠结乱发,须由时间去梳理,才能将庞杂事件捋顺,亮出发际线。那就是历史断代的标界。


小布什接过权杖之际,美国硬实力软实力都臻达巅峰。殊不想后冷战的岁月静好被911恐袭终结。社区各家一夜之间挂出来的星条旗,凝注着悲愤、团结、复仇……那一刻,震怒的民意与国家意志高度契合。


美国从此陷入与国际恐怖主义多年缠斗。以我所见,华府反伊战示威零零星星,与当年反越战阵势相比,抗议者的叫喊好比寒蝉泣露。蝉有五眼,三只单眼两只复眼,本是极负远见的昆虫。奈何凛秋已至,它的薄翅已难御秋霜。



后冷战美国一度睥睨天下,却被伊拉克战争散尽千金,更套上沉重轭具。民主党休想撇清干系,伊战和“爱国者法案”是两党联手产下之卵。民主党直到小布什第二任期才宿醉醒来,美国命运线已伸向意外的一端。共和党也惊觉民气的热气球急速下坠。


2008秋天又到了。

 

你从何处来

 

我有一位同事叫罗娜,她留学英国而后来美。闲聊时她说过,在英国时朋友聚会总有人问:“什么时候回国?”让她不舒服,觉得自己永远是外人。而美国人顶多问你从哪里来,从来没人问你何时离开这个国家。


我能体会她的感受,时下美国连“你从何处来”都渐少人问了,因语涉唐突冒犯。这是“政治正确”敏感区的扩张,它有时是过份的,逼着人勤清舌苔,以免说话散出异味。穴居人刚学穿草裙也不自在,但文明标尺却在别扭中被一点点推高。


没想到,对种族文化问题敏感的罗娜,有些观念很不美国。那天在公司聊起大选迫近,我预测奥巴马赢。罗娜眉毛高难度剔起,落不下来。她小心四下张望,压低声音:“怎么会呢,他是……是黑人啊!”我坚持己见。她不服:“打赌?”我同意。


奥巴马角逐对手麦凯恩,是朝野敬重的越战英雄。身为国会资深参议员,他一向能与民主党阵营坦诚合作,在华府政坛口碑极好。他的竞选搭档阿拉斯加前州长佩林,是个反英雄先驱,俨然女版川普。她与媒体关系恶劣,行事凭直觉,满嘴跑火车,于国际政治一窍不通。只不过,一般民众对美国以外大都所知有限,不像中国外卖小哥和拾荒大叔都敢纵论世界风云。


美国人既崇拜英雄,又偏爱贴地气的凡人。麦凯恩联手邻家嫂子本可讨彩,不幸后小布什时代阴霾罩顶,俨然咒语。还有比这两位更背运的,竟是希拉里。她问鼎白宫的惟一机会就在这届,民主党谁出马都稳赢。但党内初选相持不下,党团核心劝退希拉里,力挺奥巴马。女性与少数族裔都是高光符号,但后者是民主党理念更醒目的标签。


万圣节后,投票人龙挤爆各投票站,奥巴马得票创记录。我与同事的打赌戏言未言及赌注。大选揭晓,罗娜愿赌服输,我办公桌上赫然摆着Costco大包装巧克力,我从深秋吃到新年。


犹记纽约时代广场元旦倒计时,金苹果在万众欢呼中落下,很不同的一年来临了。此刻快乐人群忘了钟摆不是金苹果,它终会荡回来。


奥巴马元年,临近总统就职,成群外州客涌到华府观礼,其中很多从未来过首都的非裔。他们要见证历史一刻。就职典礼那天,国会山到林肯纪念堂之间的国家广场、还有宪法大道、宾夕法尼亚大道,全被滔滔人海覆没。这是美国的梦想与光荣。



然而,当梦想成真,美国真准备好了吗?


随后将会看到,在美国虽然没人问你何时离开,却还是有人会问你从何处来。奥巴马很快陷入“审查出身成分”风波。他被迫公示夏威夷出生证明。非裔电视著名主持人奥普拉不平道:“入主白宫如是白人,有谁会要看他的出生纸?”


政争矛头刺向婴儿期尿片,这是美国,还是前现代巫教国家?

 

裂痕与未来抽象图案

 

山体断层是从石头细碎裂纹开始。我居美前二十年,红蓝政争虽为常态,却斗而不破。国会两党议员吵架,事毕相约吃饭喝酒,麦凯恩和希拉里私交不俗。奥巴马八年,裂纹迅速迸开成裂谷,政坛生态回不到过去了。


奥巴马回忆录称:他当选总统唤起了保守白人的集体焦虑。这仅有部分属实,却非事实主线。后冷战的红利被顾盼自雄的美国挥霍得差不多了。在小布什时期,刺痛区尚未深入社会底部。到奥巴马时期,占白人三分之二的蓝领相继沦为全球化弃民,铁锈带尤为严重。时代页面在跳转,他们却水涨船“低”,丧失存在感,失业、酗酒、嗑药、自杀率急升。他们的忿懑本与黑白无关,即使牵扯肤色种族,也是次生灾难。


奥巴马纵有黑皮囊,实与戈尔一样是社会精英。他们连悲悯弱势群体都是垂怜式。奥巴马称铁锈带失意者为“牢骚满腹”的人。这并非他和他那个党的盲点,共和党建制派同样忽略这群人。


有人注意到美国的伤口,让这一群体震耳欲聋的沉默释放出来,就要往伤口上不断撒盐。这人就是川普。


2016年大选,两党都不乏才俊投身党内初选,胜出的却是我不喜欢的希拉里和觉得不可能赢的川普。这是我最缺投票意愿的一届。


希拉里更具精英优越感,而且高冷。她无甚兴趣去铁锈带拉票,称潦倒落魄的白人蓝领“可悲”。我曾经驾车经过破败铁锈带,直觉上那是弃地与遗民。我也想说“可悲”这个词,她却万万不能说;我不是解决问题的人,她应该是。显然,她不是。


再看川普竞选造势,深谙电视真人秀噱头、悬念、高潮,煽动力爆表。他诉诸反精英、反建制和族群对立的斗争姿态和仇恨话语,受众如痴如醉,敞开喉咙跟随他齐喊:“排干沼泽!MAGA!”那一刻,勾起我某种暗黑记忆。又想起北岛诗句:


一只麋鹿走向陷阱

权力,枞树说,斗争


万圣节秋雨淅沥,后半夜刮起大风,满街怪力乱神节日装饰一片狼藉……两日后就是大选,我仍踌躇不决。邻居露西以前都和我家并车去投票站,这天她又相约,只好出门。


到底投给谁,美国人不探问这个。拉丁裔露西有舌头多动症,容易猜出投票意向,这次却一路沉闷。


那天是阴历初三,纤细的蛾眉月撩起一团云絮,挂在我家后院树梢。

 

飘向冬天的秋叶

 

一觉醒来,川普时代开始了。


我不谙政治与经济,那些田畴已被无数专家和票友深耕过,我只想从“人学”之同理与共情角度探究。我不喜希拉里,对川普认识有限,只觉得他的就职演说很另类,不去安抚笼络另一半国民,猛翻前朝(无论共和党民主党)旧账,酷似“粉碎”什么“集团”而获得伟大胜利的那些政治叙事。



川普已进驻白宫执掌国玺,仍一再放话要把希拉里关进牢房。他真有此打算?没人比他更懂电视抓眼球要诀,三分钟一个悬念,五分钟一个高潮,主轴就是不停的紧张与冲突。他是把舞台法则移植到政坛的天才。


反观希拉里,失去铁锈州民心后才痛心疾首:“美国分裂的程度,超过我们的想像。”假使她赢,会弥合裂痕?不会。那些民瘼在她目力与想象力以外。


有一位自由主义的社会学家阿莉·拉塞尔·霍赫希(Arlie Russell Hochschild),她对川普胜选之错愕,有如美剧《傲骨之战》(The Good Fight)第一集里戴安律师那副表情。于是她深入铁锈带做田野调查,完成《故土的陌生人》一书,道出底层保守派的失落、绝望、怨恨。


川普在这些州险胜,只能说铁锈带弃民并非他的天然基本盘,当然亦非蓝粉。他怎么赢的,就可能怎么输回去。于是,美国就在汹汹疫情与极限纷争中迎来了庚子肃秋。


我迁居维吉尼亚之初,它是偏红摇摆州。一住二十多年,眼见它渐渐翻蓝,只不过未及首都哥伦比亚特区和马里兰州那般深蓝。这次选前多家邻居插出助选牌子,红蓝相间。街尽头那家我认识,汤姆是退役海军,养有一条漂亮红毛狗。他插川普牌子,而两边邻居都是拜登支持者。


尽管社区和睦如昔,我的朋友圈却非如此。瘟疫黑翼散播的郁卒情绪,令人际疏离而且撕裂。我与几个朋友吵得伤了感情,选前大家都憋着一口浊气。


我提前多日去投票,哪知人龙横贯几个停车场,电子屏幕显示需排三个半小时。前方两党义工分据红色蓝色两顶帐篷,他们分派的宣传单张,多被心意已决的选民婉拒。大家相隔六英尺耐心轮候,我在飒爽秋风中低头把玩手机,一片黄叶飘到肩上,散出深秋气味。


 

史页被撕掉的图谶


2020大选狂刷投票记录,是什么驱策选民倾城出动?


新冠瘟疫是黑天鹅事件,经济应声下挫亦属必然,谁当政都难逃一劫。据调查,选民心意考量疫情所占比重并不太高(占选民关注比重18%),左右选情更有别种因素。回到共情与同理心,我认为这个潘多拉盒子是川普自己打开的。


拜登是过气大半的老式政客,口齿还有点小结巴。唯一长于希拉里的是,他生于宾州斯克安顿贫穷矿区,现为锈蚀最严重的铁锈区。拜登知道怎么去和底层民众沟通,但在大舞台他远不及川普吸睛。


评介川普政绩得失,我力不能及。只觉得,川普对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内涵与分野所知不多,也了无兴趣。他的必杀技是把岐见转化为“我们”和“他们”的殊死争斗,敌人也包括共和党建制派。


他妖魔化对方不留口德。从未服过役的川普贬损坐过北越水牢的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不是英雄”、“我更喜欢不被俘虏”;他言必称拜登为“瞌睡乔”;称众议院议长南希·波洛西“三流政客”、“疯狂南希”;他再度质疑政敌的出生地,并称贺锦丽为“妖魔”……


这些非典型政治话语是刻意为之。川普觉得既有剧场效果,又合铁粉脾胃,能激发向心力。他践踏和嘲弄“政治正确”禁忌,让憋屈太久舌苔增厚的蓝领们有释放感,不再在乎粗鄙话语的异味。川普的动员力发挥到极限,成功收获史上第二多选票。殊不知也唤起更多反对者,推高了拜登创纪录的票数。


那天秋阳给国会山、华盛顿纪念碑等地标镀上淡金色,街头尽是狂欢人群,为拜登胜选雀跃。不几日,另一方拉队涌入华府力挺川普,激情四溢……这个季节阳光总是澄澈的,政治总是让人肾上腺素飚升。然而,欧·亨利式的反高潮不会出现,终局钟声总要敲响。



传媒称拜登是第二位天主教美国总统(第一位是肯尼迪),却疏漏一点,诞生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的宾州只出过一个总统(詹姆斯·布坎南),现在有第二个了。


学者文人好渲染,好像这次选战大有“美国向何处去”的意味。其实,除了富于戏剧噱头,这届大选并没那么重要。林肯、罗斯福、肯尼迪、甚至约翰逊、里根留下的遗产,川普都欠奉。


没人认为只能任一届的总统称得上伟大。川普解决铁锈带之殇了吗?没有。也别指望拜登,也许治愈的年代还未到来。川普倒是画过一张图谶,潦草如涂鸦,已被撕掉了。日后他和拜登都是史笔一笔带过的人物。


生活在继续。我在社区散步,正碰到老兵邻居汤姆遛狗回来,戴挺川红帽的他友好致意。我们隔着安全距离聊几句第二波疫情。他牵狗进家门,红毛狗大尾巴一晃,消失了。


我继续散步,脚下落叶踩得簌簌脆响。转过街角,我走进庚子冬天。


写于庚子晚秋

 

附:

北岛《岗位》原诗

 

一只麋鹿走向陷阱

权力,枞树说,斗争

 

怀着同一秘密

我头发白了

退休——倒退着

离开我的岗位

 

只退了一步

不,整整十年

我的时代在背后

突然敲响大鼓


孔捷生专列
孔捷生:那不是好的年代,
却是我们最好的年华
 孔捷生:从昨夜走近今天
孔捷生:来自五指山的小提琴家
孔捷生:我的外祖父,
燕京毕业的抗战烈士和他的遗孤们
孔捷生:美国“西城大妈”,
动辄向警方举报“坏人坏事”
孔捷生朱嘉明对话
知青理想主义纵横谈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自新大陆

马雅:不用电不开车的阿米士邻人

于小红:美国中学校长

给我上的一堂维权课

阎润涛:曲啸教授心理是怎么崩溃的

曹小莉:我的租客是一个卖车大王

龚湘伟:留学的孩子你好吗?

忻孚:求学路从北大荒走向新大陆

张华磊:闯荡新大陆的"大龄青年"
周小六:从喧嚣归于平淡,
我在加拿大生养第二胎
珊伊:美国私立中学让中国父母蒙圈
吕丁倩:女儿从耶鲁走到剑桥
大陆移民夫妇为何生养七个孩子?
陈燕妮:网上找到的美国丈夫
改开时代第一批留学生派遣内幕
孟国庆:走出国门的第一批"洋三届"
黄国杰:归去来兮,新三届的洋插队
跟随医生丈夫洋插队三十年
李榕:在华盛顿英国使馆的"内急"
邓志端:纽约世贸再也找不回来了
蔡绍佩:品味初到新大陆的甜酸苦辣
马雅:新大陆的移民梦
黄文泉:迷恋仙风道骨的美国“道士”
郭爱平:我在美国成了“劳模”
陈九:海外中文写作和我自己
杨劲桦:两个女孩的友情
杨劲桦:我所认识的同性恋朋友
杨劲桦:玛丽与我(上篇)
杨劲桦:玛丽与我(中篇)
杨劲桦:玛丽与我(下篇)
杨劲桦:听来的故事
杨劲桦:人生的际遇
杨劲桦:最美好的城市圣地亚哥
杨劲桦:月亮的山谷
杨劲桦:邂逅那不勒斯
陈小春:我让连锁药店给我赔礼道歉
陈小春:在美国急诊被敲竹杠,
我上书特朗普总统
陈小春:我在北美的车生活
陈小春:在美国开车吃罚单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届2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