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眼欲穿的尽头:极微、极微处
10.2.3 极微与极微处
极微乃物质之量子,空间量子极微处则依极微之处所而施设。空间依识之处所而施设,空间量子——极微处,亦依识之最小单位——极微之处所以施设也。
别种之存在乃极微成立之依据。总种乃由无量不可再分之别种所构成,别种之种类因地水火风之重重组合而为无量。宏观色心诸法之种子,即为由多个别种所成立之一一聚别种。及其现行也,宏观色心法之种子转为宏观色心诸法;构成此种子之别种则转为构成此宏观事物之极微。故极微与别种乃是一事也,皆或种子或现行中不可再分之最小单元也。
具体对于第八见分净光言之,净光乃第八见种转来。第八见种乃由无量种类之不可再分单元——别见种所构成;故净光亦由无量不可再分之最小单元——单势单薄之势力也所构成。别见种之种类因其地水火风之种种组合而为无量;故单势之种类亦以地水火风之无尽组合而为无限也。斯即冯大阿阇黎于《佛教真面目》第五章第三节所说“光类无量”也。见8、1节。净光乃无色界及他受用土色法之基础,又名法处所摄色;故其最小单元——单势即法处所摄实物有色极微见下所引《瑜伽师地论》卷五十四之文也。第八见分净光分化为五见分,则净光之最小单元单势亦分化成五见分极微。
净光叠加为净色根,故其最小单元单势亦叠加为净色根之最小单元——潜势。净色根由第八相种转来,第八相种乃由无量种类之最小单元——第八别相种所构成;故净色根亦由无量不可再分之最小单元——潜势又称净色根极微所构成。第八别相种因其地水火风之重重组合而为无量,故潜势之种类亦为无限也。斯即冯大阇黎于《佛教真面目》第五章第三节所说“潜势之状况亦无量,一一以识认之,遂若各为物质之出发点”是也。见8、1节。净色根分化为五根,则其最小单元潜势净色根极微亦分化为五,即眼根极微乃至身根极微也。
净色根及五根为色界简初禅色法之基础,故潜势及五根极微为色界色法之量子。当此五根之现行必需以境为疏所缘缘时,五根转名五尘;眼根极微乃至身根极微转名色尘极微乃至触尘极微。五尘由前五识相种转来,色尘极微乃至触尘极微亦由对应识之别相种现行而然也。
净色根叠加为境,其最小单元——潜势亦叠加为境之最小单元——合势。合势又称境极微其种类亦为无量,而对应地水火风重重组合之一也。斯即冯大阿阇黎云:“以自力潜势为根,以他力潜势为境,同类根境融合则成物质基本,科学上所谓原子(应指基本粒子)是也。”见8、1节。境分化为色等五境,合势境极微亦分化为五,即色境极微乃至触境极微也。境为欲界色法基础,故合势境极微乃欲界色法之量子最小单元也。
由合势组成原质,即由基本粒子辗转组合成物质之分子也。合势境极微之种类本来即为无量,现代科学所发现之原子种类及基本粒子之种类乃为有限之数百种,此则囿于观测手段及实验设备之局限也。实则原子及基本粒子之种类皆为真正之无限。新原素及基本粒子至今仍层出不穷,亦此之一证也。由其组成之原质分子,其种类更为无限矣!科学所发现之分子种类虽多,究属有限。斯即冯大阿阇黎所谓:“更因潜势组合不同,物之原质遂多至无限。近代科学家所发明者,不过就人类业力之所具而得之,实为大海中一滴水而已!” 见《佛教真面目》第五章第三节。
三个层次之极微——单势、潜势、合势,或曰法处所摄实物有色极微、净色根极微、境极微,因系逐层叠加而来,故有一一对应关系。其对应者之四大组合相同,而四大之厚薄则有不同。
《瑜伽师地论》论述极微之义甚详且深,可与以上诸义相发明:空间量子乃依极微而施设,为此大论提出极微处之概念,即依极微而建立之空间量子也。《瑜伽师地论》卷五十四云:
“复次微细性略有三种:一损减微细性,……损减微细性者,谓分析诸色至最细位,分析色法至其最小单元。名曰极微。……问:诸极微色由几种相建立应知?答:略说由五种相……何等为五?一由分别故;二由差别故;三由独立故;四由助伴故;五由无分故。分别建立者,谓由分别觉慧即有质意识,乃分别意识之一种。此种意识所缘相分或依微昧之物,非五识所能亲缘者,是名极略色(即极微也)。或依辽远之物,非五识所能明了者,是名极迥色。分析诸色至极边际,建立极微,极微为分析色法之最后边际,再析色法即归于乌有矣。非由体有。极微并非有其现量可得之实体,乃由分别而建立者。是故极微无生无灭,下文有详细解释。亦非色聚集极微成。宏观色法非极微聚集而成。多个别种共生一见分或相分果。非各生一果(即极微),再聚成此见分或相分也。见4、1、2小节。差别建立者,略说极微有十五种,谓眼等根有五极微,色等境界亦五极微,地等等谓水火风也极微复有四种,法处所摄实物有色极微有一。若依本论则极微有二十三种(详见上文):法处所摄色实物有极微、净色根极微、境极微各一种,五见分极微五种。五根极微五种,五尘极微五种,五境极微五种。若地水火风则为以上诸极微之属性,故不当另立一类。本论认为一切种现皆即特定之四大,而非于色种之外另有四大之种子,于色法之外另有为其生长立持养五因之四大也。故不于造色种子外另立四大之种子,不于造色之外另立四大也。独立建立者,谓事极微,建立自相故。即以上本论所立之二十三种,或《瑜伽师地论》除四大极微外之另外十一种,皆事极微也。助伴建立者,谓聚极微。所以者何?于一地等极微处所,有余极微同聚一处,不相舍离;是故依此立聚极微。聚极微即四大极微也。此种极微与事极微并非于同一标准而立;乃就某一事极微之属性为某种地水火风之组合,即于此事假说有四大极微同处共存,而说为一聚极微也。……无分建立极微者,谓非彼极微更有余分;分谓部分,极微乃最小不可再分之单元,无更小之部分矣。非聚性故。非聚集更小之部分而成者。诸聚极微可有细分。聚极微尚可分析成更细之部分,如一聚地水火风之聚极微,可分析成地极微乃至风极微也。若极微处,极微所占之处所,或曰所占之空间。斯即空间量子之名也。即唯此处,乃最小之空间单元。更无细分可以分析。极微处或曰空间量子不可再析成更小之处所或空间;故曰最小单元,曰空间量子。再析空间即归乌有矣。
“问:如是所说五相极微。复有五眼,所谓肉眼、天眼、圣慧眼、法眼、佛眼。当言几眼用几极微为所行境?答:当言除肉眼、天眼,所余眼用一切极微为所行境。何以故?以彼天眼唯取聚色中表上下前后两边此为表色若明若暗,此为显色。必不能取极微处所,由极微体以慧分析而建立故。肉眼、天眼、皆唯对性境,故不能取极微;余三眼皆有分别意识之功用,故皆能取极微。
“问:何故说极微无生无灭耶?答:由诸聚色最初生时,全分而生;诸别种共生一个相分果也。并非先由一一别种各显为极微,再聚成此相分也。最后灭时,不至极微位中间尽灭,此相分同时隐入其对应之一聚别种也。并非由此相分先散成极微,极微再隐入各自之别种也。此中宏观色法全分而生,全分而灭,其间并无极微之参与;故云极微不生不灭。犹如水滴。水滴之从一盛水之器皿中滴出,乃全分而生;再滴入另一盛水器皿中,亦是全分而灭。
“复由五相,应知名不如理思议极微。谓于色聚中,有诸极微自性而住,认为极微乃有实体之性境。应知名初不如理思议极微。或谓极微有生有灭,前已破迄。或谓极微与余极微或合或散,极微本非有实体之性境,何有聚散之可言?或谓众色于极微量积集而住,认为宏观色法乃由极微聚集而成。或谓极微能生别异众多色聚,如现代科学认为由一些基本粒子之不同组合,能生出众多种类之宏观物质。以上五种不如理思议系直接对小乘与外道之批评,亦间接适用于量子力学前之原子论。应知名后不如理思议极微。”
以上大论对物质量子——极微及空间量子——极微处之各个方面已作精深论述,加以上文已指出极微成立之依据在于总种中有不可再分之最小单元——别种之存在,其义大致已足。
由上可知:第一、极微非实物有,非现量可得之性境,而系法处所摄色。第二、极微非天眼及肉眼、定中意识、五俱意识等之对境,惟系分别意识及妙观察智1之对境。第三、以上二点乃大乘之极微观与小乘外道及现代科学之最大不同处。第四、对极微之五种不如理思议皆系认极微乃现量之性境所致!
如此则量子力学前西方科学对于原子学说之思议皆未能超出上文所述五种不如理思议之范围。此种学说认为刚性不可坏之类点粒子与虚空为真实之存在,宏观之物体则由此种粒子集聚而成。只有进入量子力学阶段,波粒二象性之提出方与如理思议有少分相应。至此始认识到电子等非可完全视为一刚性类点粒子,而是连续与非连续之统一。然仅曰:电子等非有定性,有时表现为波,即连续性;有时表现为粒子,即非连续性。故量子力学之波粒二象性尚不能圆满解决波与粒子之矛盾,只有佛法才能根本解决此一问题。佛法以为,连续系根本;以性境而言,物质乃连续者;或曰论其生灭乃全分而生,全分而灭。然其出现或前后变化,皆有最小单元:甲、不可能再有较此最小单元更小之出现。乙、任何宏观物质皆此最小单元之整倍数。丙、前一刹那物与后一刹那物之变化,其差亦为此最小单元之整数倍。此即物质之量子性乃由变化中比较而得出,故是安立于分别上。故量子乃显现或变化之最小单元。故佛法对连续、非连续之理解与以前之原子学说不同,后者以为空间乃完全连续者,独立存在,亦与物质无关;物质于真实上乃由非连续之粒子所构成,宏观物质之连续乃假相而已。佛法则以空间乃依物质而安立,根本不存在离开物质独存之空间。物质于现量上乃连续之全分而生灭之一块整体。整个世界亦一块整体也。然从其显现或前后变化上,却必以某种最小单元为单位,此是其非连续性。空间依物质而安立,故空间从根本上乃连续之一块整体,此乃其连续性。然其显现或前后变化必以某种最小单元为单位,是其非连续性。
由此可回答康德二律悖反之第二个——世界系单一或复合之问题,应为如下:世界从性境上乃单一者,即乃连续性者。诸别种共生一相分果,此宏观之相分即吾人各所感见之世界也。诸别种共生一果,乃世界具单一性连续性之依据。然其显现及前后变化皆有最小单元,此中又表现出某种复合性,即量子性也。由有别种存在,故世界之显现必有最小单元,其前后变化亦必有最小单元也。别种之存在,乃世界具复合性量子性之依据。
由极微及极微处之存在,空义及幻现义得成;依之可破除人我、法我之执也。若不建立,如彼唯物主义,则空义及幻现义皆不得成;致令坚其实执也。分析诸色,至极微位,再析即归空;色法复归于乌有。分析诸空间,至极微处,再析即归空;空间便归于乌有,不复存在。是知物质及空间其实即空也。若不建立极微及极微处,而如彼唯物主义以为物质及空间无限可分,则色法及空间皆不可空。物之显现,以极微为最小单元,从乌有中顿现;空间之显现,以极微处为最小单元,从乌有中顿现;是知物质及空间乃从空中幻现者也。若不建立极微及极微处,则不能从空中幻出任何色法及空间。(参见休谟《人性论》第二章第三节。)如彼唯物主义不建立极微及极微处,以物质及空间为无限可分;故以为物质空间非从空中幻现,乃实有者也。亦参见10、4节。
由建立极微而能成立我法二空之义,是建立极微之殊胜利益。《瑜伽师地论》五十四继云:“建立极微有五种胜利。殊胜利益也。谓由分析一合聚色安立方便,于所缘境便能清净广大修习,是初胜利。又能断萨迦耶见,是第二胜利。如能断萨迦耶见,如是亦能渐断骄慢,是第三胜利。又能渐伏诸烦恼缠,是第四胜利。以上四者属人我空。又能速疾除遣诸相,是第五胜利。此属法我空。”五种胜利皆不出利于观空之一义也。
故物质空间皆非无限可分,而由其最小单元极微、极微处所构成,乃佛法之必然结论。物质空间无限可分,亦唯物主义之必然结论,乃其必然应坚执者。然彼毕竟错误,不合正理与事实故;佛法毕竟正确,现比正量所得故。
——摘自孟晓路《七大缘起论》
本书夕阳道友尚有少量,29元包邮(出版社定价58元)!
可加微信号(Huizhouxiyang)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