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行役诗鉴赏40首 2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浪淘沙令•秣陵①秋旅 宋徵舆②
雁字起江干,红藕花残。月明昨夜照更阑。酒醒忽惊秋色近,回首长安。
零落晓风寒,乡梦须还。凤城衰柳不堪攀。木落秦淮人欲去,无限关山。
注:①南京曾是大明的都城,秣陵,秦代的南京名称,下文“凤城”亦指南京。
②宋徵舆,江苏华亭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明亡后仕清,此词为诗人寓居南京时所做。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惊”字较警醒,本意借酒浇愁,无奈酒醒睹秋色愁更愁,故“惊”。
B.词中借景抒情,一草一木表达词人身世故国之感,尤其是“衰柳”,白比词人年老力衰、心力憔悴。
C.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发乡关之思、沧桑之感和故国之情,层层递进,用“昨夜”“忽惊”“回首”连缀其间,写来错综有致,幻化无痕。
D.结尾“无限关山”寄意深婉,引人寻味。词人客中又将为客,再次漂泊,而关山难越,前路茫茫。此句给全词笼上了一层迷离的色彩。
(2)“秣陵秋旅”是本词的题目,正文是如何扣题的?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夕旅怀 崔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描绘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写我依依不舍送春归去。
B.颔联第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C.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充满寥落之意。
D.尾联运用反问的手法,言外之意是:我要归去自然就归去了,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如此为何还留滞他乡呢?
(2)本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浪淘沙 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吴文英①
山远翠眉②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③.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④.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⑤.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①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②翠眉:青翠的山气。③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④吴霜:比喻白发。⑤西厢:此指朋友家的西厢房。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是说秋日重阳本是登高览胜的好时节,但词人心情抑郁,远望寒山虽是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也感到凄凄凉凉。
B.“菊花清瘦杜秋娘”此言秋菊傲霜迎风,备受摧残,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变为半老徐娘一样让人感到岁月的流逝给人带来的忧伤。
C.“秋色”“雁声”和“斜阳”常是词人对景思亲及其表达人生感慨的意象,如周邦彦有“雁背夕阳红欲暮”的哀叹,李商隐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伤。
D.本词表现出词人多种感情,既有对时光飞逝、自己已入暮年的感慨,又不乏羁旅在外的哀愁,还借助重阳这一主题寄托了思亲怀乡的苦闷。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①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都城长安。长安多杏树。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途中偶见一枝杏花,这触动了他满怀的复杂心绪,让他写下这首笔法委婉细腻,情感动人的诗歌。
B.“一枝红艳出墙头”与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表达的情感相同,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回大地的无比欣喜和激动。
C.颈联写天色渐暗,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黄莺和蝴蝶飞到林中与杏花相伴。
D.尾联虚写,诗人从眼前的鲜花联想到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杏花。
E.“帝乡千万树”浮现于诗人脑海中的这幅长安杏花图,实际上代表着他深心忆念的长安生活。
(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癸巳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①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思潜从物外②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③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黄景仁(1749~1783):清乾隆年间诗人,科举屡挫,一生未仕。写作本诗时,作者在安徽督学朱筠幕中,除夕归家过年,对社会即将发生的乱象已有预感,心中惆怅,有感而作。②物外知:从时间流逝、外物变迁中感觉出来。③驼褐:用驼毛织成的衣服,露水不易打透。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黄诗第一句以乐景衬哀情,以除夕之夜的喧腾笑语反衬诗人内心的复杂忧思。
B.黄诗的一、二句通过对比充分表现出了诗人“众人皆醉吾独醒”的孤高情操和幽愤多思的性格。
C.黄诗第三句中的“悄立”二字,用外形的静谧暗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人不识”三字,则主要写出了诗人因久居异乡而不为乡里熟识的孤独。
D.陈诗第一句写“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晓寒”,侧面写出了诗人出行之早且出行之久。
E.陈诗中诗人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的交替与综合,描绘了一幅独特的“早行”图。
(2)两首诗都写到“星”,这两处“星”在诗中各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析说明。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唐)杜甫
力疾坐清晓,来诗悲早春。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①
[注]①力疾:病中用力起身。②来诗:指杜甫的表丈李都督写给杜甫的诗,杜甫此诗为应和之作③风尘:指天下尚处于战乱之中
(1)这首诗的体裁是 。
A.古风 B.律诗 C.绝句 D.乐府
(2)“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表示颜色的“红”“青”与其他词语的特殊搭配,使静止的景物有了动感,与此写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杜甫《放船》)
B.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杜甫《观李因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之三)
C.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其二》)
D.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
(3)首联“悲早春”奠定全诗情感基调,全诗是怎样表现“悲”情的?请简析。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交代了作诗的起因,结合全诗内容可看出,诗人此时以船为屋、寄身水上。
B.首联以“动经春”表明时光飞逝,借春燕“两度”衔泥表现诗人羁留时间之长。
C.颔联说旧时相识的燕子如今在远处看着别人,含蓄地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批评。
D.尾联写燕子在桅杆上呢喃数语后“穿花贴水”而去,这让诗人感到寂寥和悲伤。
(2)“旧人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运用对比手法表达情感。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 一项是
A.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B.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吴融《华清官二首•其一》)
C.壮心君未减青春,多难我今先白发。(欧阳修《送姜秀才游苏州》)
D.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石柔《绝句》)
(3)杜甫的诗歌体现了“民胞物与”的思想,即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所有的物都是我的朋友。请结合本诗和下面诗句加以分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古代诗歌阅读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长安的雨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诗歌开头写雨的作用。
(2)作者的“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清江道中 廖行之
客里春愁万斛量,随身抖擞一奚囊[注].了无池草入诗梦,粗有山花供酒狂。
半载飞蓬成底事,几钩新月误相望。夕阳又傍空山宿,杜宇声中入异乡。
【注】 奚囊:诗囊。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1)诗中的“春愁”具体指什么愁?首句是怎样写“愁”的?这样写有何效果?
(2)尾联为何写“杜宇声”?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注]。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注】赊:长、远。
(1)颔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①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蛩②。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①翻:通“反”。 ②寒蛩(qióng):深秋的蟋蟀。
(1)这首诗颈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传神?为什么?
(2)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上虞逆旅见旧题岁月感怀 陆游
舴艋为家东复西,今朝破晓下前溪。青山缺处日初上,孤店开时莺乱啼。
倦枕不成千里梦,壤墙闲觅十年题。漆园①傲吏犹非达②,物我区区岂足齐。
【注】:①漆园:《史记》中有“庄周尝为蒙漆园吏”。②非达:不达观。
(1)作者抒发哪些“感怀“?请简要分析。
(2)简要赏析颔联的表达效果。
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诗人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2)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分析。
14.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这时他正寄寓石头驿(在今江西新建县赣江西岸),可能要取道长江东归故乡金坛(今属江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A.首联说万家团聚之际,诗人在驿馆长夜枯坐,想象亲人在寒灯边等自己,表明诗人孤独寂寞之心境。开篇设问,照应标题,紧扣了“宿”字。
B.颔联用两个名词,连同前面的定语“一年将尽”“万里未归”,构成对仗,把悠远的时间性和广漠的空间感,对照并列在一起,自有一种百感苍茫的情思和意境。
C.诗人点铁成金,将梁武帝《冬歌》“一年漏将尽,万里人未归”换了两句的结构,强调了“夜”和“人”,创新后就成为警句。
D.颈联上句回想过去,写没有得意事可供现在愉快地回忆;下句是自怜,写现在已没有壮健的躯体能忍受流浪的生活。上句反衬下句。
E.这首诗语言平易,出口能诵,写情切挚,寄慨深远,情意连绵,凄恻动人,自非一般无病呻吟者可比。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一句“明日又逢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咸阳城东楼 许浑①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②.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许浑(约791~约858),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1)阅读下列选项,找出对本诗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
A.诗的首联中,“一上”即“愁”表明诗人情感触发之突然,突出愁思来得之快;“万里”以空间之迢遥广大极言愁思之浓厚,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颈联中诗人用写实的手法,形象刻画出山雨将到时,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的秦苑中,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的汉宫里的景象,其间充溢着对秦汉兴亡的无奈和惋惜。
C.尾联以景结情,诗人用一个“流”字,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直接抒发了诗人乡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哀飒萧瑟,令人伤感。
D.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景新颖而壮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
(2)这首诗的颔联为历代人们传诵,已成为千古名句。请你根据此联的内容和艺术手法谈谈它被千古传诵的理由。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天边行① 【唐】杜甫
天边老人②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为作者重到阆州所做,当时吐蕃犯境,陇右失守,被战争波及的民众背井离乡,骨肉分离。②天边老人:杜甫自谓。
(1)本诗的首联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2)根据本诗的内容进行分析,作者临江“哭”的原因有哪些。
17.诗歌鉴赏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南宋诗人,一生穷困潦倒,漂泊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摩。
(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2)“待汝成阴系钓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18.古典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此诗是刘长卿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时途经余干所作。
(1)作者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这首诗是怎样体现时间变化的?
19.
早 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
20.古诗词鉴赏
月下笛 张炎
孤游万竹山中,闲门落叶,愁思黯然,因动黍离之感。时寓甬东积翠山舍。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谩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
张绪(1)归何暮,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2)、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注】(1)张绪:南齐吴郡人,风姿清雅。武帝置蜀柳于灵和殿前,尝曰:‘此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2)“恐翠袖”语出杜甫《佳人》有“天寒脆袖薄,日幕倚修竹”。
(1)结合全词,概括作者“心事良苦”的原因。
(2)简要赏析“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的表达效果。
21.(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 刘长卿
多惭恩未报,敢问路何长。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旧游成远道,此去更违乡。草露深山里,朝朝落客裳。
【注】唐代宗大历七年(722)左右,诗人刘长卿结束了十年多闲居流寓生涯,以监察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题中的鄂州,在今湖北省鄂城县,是转运使署所在地。
(1)这首诗的情感主线是“ ”一句。
(2)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2.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郁郁① 金•元好问
郁郁羁怀不宜开,更堪寥落动凄哀。华胥梦②破青山在,梁甫吟成白发催。
秋意渐随林影薄,晓寒都逐雁声来。并州旧日风声恶,怅望乡书早晚回。
【注】①诗写于蒙古军攻占山西,作者从三乡移居登封后。②华胥梦,黄帝白天寝睡,梦游华胥国,其间没有统治者,人民没有嗜好,没有爱憎,没有利害。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的首句用叠声词“郁郁”领起,既表达了作者郁闷的心情,也为整首诗奠定了沉郁的感情基调。
B.诗人运用“华胥梦”和“梁甫吟”两个典故,表达了美梦破碎,悲苦凄切的感情。
C.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来写景,通过深秋林子里微薄的影子以及秋晨飞雁的叫声,营造一种清新却又喧闹的气氛。
D.尾联叙述诗人百无聊赖等候书信,不禁回忆起并州以往的战事。
E.联系写作背景,可以理解诗人远离家乡,孤单寂寞的心情。
(2)简析本诗是如何抒情的?
23.(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晚秋 唐代 元稹
竹露滴寒声,离人晓思惊。酒醒秋簟冷,风急夏衣轻。
寝倦解幽梦,虑闲添远情。谁怜独欹枕,斜月透窗明。
【注】“欹”同“倚”
(1)诗歌前两联写了晚秋什么特点?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诗歌后两联表达了离人一种怎样的心绪?请简要分析。
2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泊舟盱眙① 常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②夜久潮浸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③听鸡鸣。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注释】①诗人时任盱眙县尉,仕途失意。②次:停留。③候馆:旅馆。
(1)请赏析本诗颈联的写景特点以及所抒发的情感。
(2)前人评价这首诗“心思之巧,最易启人聪颖。”请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做到构思精巧的。
25.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寺居独夜寄崔主簿 韦应物
幽人寂不寐,木叶纷纷落。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
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宁知岁方晏,离居更萧索。
(1)请对诗歌颔联中的“暗”“度”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2)结合全诗概括诗人“不寐”的原因。
26.阅读诗文回答下列问题
鹧鸪天 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姜夔
京洛①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②。
红乍笑,绿长嚬。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注】①京洛,河南洛阳。周平王开始建都于此,后来东汉的首都也在这里,所以又称京洛。后人使用此词包括洛阳或京都两种含义。此处代指南宋都城临安。②化用曹植《洛神赋》典故,曹植形容洛水女神是“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1)词中塑造了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试简要概括。
(2)“因何风絮落溪津”中的“落”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3)赏析“红乍笑,绿长嚬。与谁同度可怜春?”的艺术特色。
27.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
(2)结合全诗赏析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28.
秋发庾岭① 汤显祖
奴叶沾秋影,凉蝉琀夕晖,梧云初暗霭,花露欲霏微②。
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注:①万历十九年,汤显祖触怒权贵,被贬徐闻典史(今属广东省),本诗作于赴任途中。②霏微,迷蒙意。
(1)请简要分析首联景物描写的作用。
(2)本诗的颈联中“随”“满”两个字最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3)本诗尾联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醉落魄 离京口作 苏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注】此词作于公元1073年(熙宁六年)冬苏轼由杭州通判转任密州太守途中。
(1)词的上阕选择了哪些典型意象?有何作用?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
30.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寒 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 食 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寒食是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一般在清明前后,相传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名臣义士介子推而设,民间有禁火的习俗。
B.孟诗一二句中的“江南”“他乡”等词,表明诗人身在异乡;着一“悲”字,既有思亲念家之悲,更含生活境遇之悲。
C.韩诗“日暮”两句,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D.孟诗注重个人生活体验基础上形成的主观感受,以情动人;韩诗以客观叙描为主,不刻意讽刺,但又暗含讽谕之意。
E.韩孟两诗,均以写景起笔,孟诗以议论承,以议论结;韩诗以形象达意,采用蒙太奇方式,一句一画,清丽明快。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比较分析两首诗主要的相同或不同点。
3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南海旅次
曹松【注】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注释】曹松,晚唐诗人,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人。这首诗是他连年滞留南海(郡治在今广州市)时的作品。
(1)《唐诗成法》云:“‘正当’‘谁道’承‘不易裁’,最得神味”,请结合诗歌颔联,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2)这首诗歌以“归思”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32.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应召赴京道上有作
【明】方孝孺
摇落秋冬季,苍茫鄞越间。
青山欹枕过,白鸟背人还。
问俗乡音异,消愁酒价悭。
虚名果何物,不使病夫闲。
【注】本诗作于洪武十五年(1382),为作者第二次奉诏入京时所作。十年前,方孝孺曾被荐召赴京师,“太祖喜其举止端整”,然嫌其年轻,遣还。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点明写作时间、环境,草木零落的秋冬季节,野色苍茫的秋冬风物,为全诗定下了低沉的基调。
B.颔联描写旅途景色。诗人坐在车上,目送两岸如枕般的青山在窗外向后移动,天边的白鸟渐行渐远。
C.颈联中“问俗”与“沽酒”是旅途中极其平常而典型的细节,出门之人几乎都经历过,非常富有表现力。
D.尾联照应标题“应召赴京”,“虚名”二字耐人寻味,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此次赴京复杂而矛盾的心理。
E.这首诗展现了诗人进京的全部过程,语言精工,风格淳雅,结构严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诗学造诣。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3.阅读下面宋诗,回答问题。
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苏轼
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
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
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
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注:苏轼因处黄州五年,一旦得内移汝州,遂往江西筠州一晤兄弟苏辙,途中作。
(1)诗中描写的野人舍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结合诗句分析。
(3)结合尾联,赏析“孤萤”这一形象的作用。
34.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①,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②调,心字香③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释】:①秋娘渡、泰娘桥:吴江地名。 ②银字笙:作者家乡的一种乐器。笙管上刻有表示音调的银字。 ③心字香:作者家乡一种常见的熏香名,据说是因香成心字形。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片春愁待酒浇”中 “待酒浇”,言其愁绪之浓,急欲要借酒消愁。
B.“江上舟摇,楼上帘招”是写舟过吴江时的情景,呼应首句的“春愁”。
C.“飘飘”“萧萧”句烘托了凄清、伤悲气氛,表达作者仕途不得志的苦恼。
D.词末一“抛”字用拟人手法写出时光流逝之快,表达了岁月无情的感慨。
(2)词的结尾“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貌似在描写鲜明而令人愉悦的景象,但实则借以表达作者内心悲伤的情感,下面诗歌中的情景关系与这一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
B.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C.细雨满江春水涨,好风留客野梅香。避秦不是无归意,一度逢花一断肠。(崔涂《江雨望花》)
D.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春思》)
(3)“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35.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夜泊钱塘
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第二联。
(2)结合全诗分析“微吟寄短愁”的“愁”的内涵。
3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早行
刘驾
马上续残梦,马嘶时复惊。
心孤多所虞,僮仆近我行。
栖禽未分散,落月照古城。
莫羡居者闲,冢边人已耕。
(1)《唐诗快》说:“早行情景,宛在目中。”诗的前三联是如何突出“早行”之“早”的?试结合诗句分析。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在全诗中有怎样的作用?
3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宿铁关西馆①岑参
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
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②。
塞迥心常怯,乡遥梦亦迷。
那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
[注]①铁关:即铁门关,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这首诗是作者赴安西节度使府任职途中所作。②天倪:天边
(1)这首诗的首联描写巧妙,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除夜宿石头驿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据记载,戴叔伦晚年在抚州时曾被诬拿问,后得昭雪。此诗当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刺史时期。
(1)诗的前四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说明。
(2)结尾“明日又逢春”一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9.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第①﹣③题。
都门秋思
黄仲则①
四年书剑滞燕京,更值秋来百感并。
台上何人延郭隗②,市中无处访荆卿。
云浮万里伤心色,风送千秋变徵声。
我自欲歌歌不得,好寻驺卒话平生③。
【注】①黄仲则,清代诗人。作此诗时,诗人正求仕于京城。②郭隗(wěi),战国燕人,曾建议燕昭王筑黄金台“以延天下之士”,燕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③驺(zōu)卒:掌管车马的差役。《梁书•谢几卿传》载,谢几卿游乐游苑,不得醉而还,因诣道旁酒垆,与车前三驺对饮,时观者如堵,几卿处之自若。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属于七言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
B. 首联写自己滞留京师已逾四载,“书剑”的意象可见诗人是一位狷守无为之士。
C. 尾联写无人可以倾诉心中愁苦,那就与贩夫驺卒同饮,诉尽平生理想抱负。
D. 第六句与《荆轲刺秦王》中的“高渐离击筑……为变徵之声”,两处“变徵”都是悲凉的乐声。
②诗歌前两联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③这首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4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②萧条戴鹖冠③.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春诗人淹留潭州时,即诗人去世前半年多。小寒食:寒食节的次日,清明节的前一天。因禁火,所以冷食。 ②隐:倚、靠。隐几,即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③鹖冠:传说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这首诗的颈联十分精妙,请结合全诗分析。
(2)尾联中“愁看直北是长安”中的“愁”具体有哪些内涵?请结合全诗分析。
羁旅诗汇编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诗歌阅读(共40小题)
1.【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
【解答】(1)B.词人借“衰柳”寓离别,无自比之意。
(2)“秣陵秋旅”是本词的题目,正文是如何扣题的。结合题目内容“秣陵”“秋”“旅”分析,奏代的南京名称,如今江山易主。“凤城衰柳”“木落秦淮”也照应了秣陵之愁。结合“雁字起江干”“凤城衰柳不堪攀”“木落秦淮人欲去”分析可知,表达了词人特有的人世漂泊之悲。
答案:
(1)B
(2)①秣陵曾是大明都城,如今江山易主。下文用“长安”旧称表达故国之悲。②上片“雁字”“红藕花残”,选取秋天特有的景物表达心中的秋意、不堪攀的柳,路遥的关山扣题。
汇编不易
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15 yuan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