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物机器人,不只是机器人那么简单

汤波 成哇 2023-07-10

生物机器人,不仅可以给癌细胞送药,还能清除海洋微塑料,更可能为多细胞生物起源提供启示。


活细胞机器人。|来源:Douglas Blackiston

作者|汤波 分子生物学博士
编辑|陈天真

说到机器人,你想到的大概是有着金属身体,由计算机程序给出指令、自动执行任务的智能机器。不过,科学家正在利用DNA、细胞创造出一些“生物机器人”,它们可以在生物体中自动执行一些特殊任务,比如给癌细胞送药、清除体内微塑料等。

例如,用青蛙细胞创造出的一种名为“xenobots”的生物机器人,乍一看像是变形虫之类微小的水生生物,一会儿绕着什么东西转圈,一会儿来回巡逻,放佛在寻找什么。

与金属和塑料机器人不同,它们不仅可以进行新陈代谢,受到损坏后能自我修复,还会响应彼此的存在,表现出群体行为,甚至可能为多细胞生命的起源提供新视角。

活细胞机器人xenobots。|来源:Douglas Blackiston, Quanta Magazine


“带货”DNA纳米机器人

我们研究机器人,最主要目的是让它们自动完成一些任务。对于生物机器人而言,最主要的一个用途就是“带货”,比如给癌细胞带点药,让它们稀里糊涂被毒死。

可是要怎么制造生物机器人呢?科学家首先瞄上了DNA。

DNA具有自我折叠的特性,可以像玩折纸游戏一样,自行折叠和组装成形状各异的二维图案或三维空间结构,如五角星、笑脸、美洲地图以及立方体等,被认为是理想的带药载体。

2012年,哈佛医学院的遗传学家乔治·丘奇(George Church)教授带领两位博士,首次完成DNA给药机器人的概念设计。他们经过精确模拟计算,将一段7300多个碱基对的长单链DNA和近200个碱基对的短单链DNA组装成一个六边形的DNA纳米管,管腔内可以搭载一些蛋白和其他药物分子。

DNA纳米管可以识别特定的细胞表面抗原,从而准确找到并结合到癌细胞上,然后自动开启表面的分子开关,将封闭的纳米管打开,释放出搭载的药物分子,直接杀死癌细胞,甚至让癌细胞自杀。

六边形DNA纳米管。|来源:Science

2018年,DNA纳米机器人的实际抗癌效果在动物体内实验中得到验证。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中,DNA纳米机器人携带着凝血酶(血液中重要的凝血因子,可形成血栓)进入小鼠的肿瘤组织,结果在肿瘤组织内形成血栓,导致肿瘤细胞无法得到足够的养分而生长停滞,甚至被活活饿死。

之后,研究人员在巴马小香猪体内观察到类似情况,证明DNA纳米机器人有望成为癌症治疗的新武器。


活细胞机器人也能带货?

之所以选择DNA机器人带药,主要是因为DNA具有生物相容性且容易降解,也就是说DNA机器人既能精准“带药”,又不会给身体惹麻烦。

既然DNA可以,活的细胞是不是也可以呢?生物学家又想到让细胞组团来带货。

2020年初,计算机科学家约书亚·邦加德(Josh Bongard)与生物学家迈克尔·莱文(Michael Levin)合作,利用100%的非洲爪蟾细胞,创造出一种可编程、可自主移动、可降解的活细胞机器人,将其命名为xenobots(爪蟾拉丁名“Xenopus laevis”和机器人“robots”两个词的结合),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

首先,计算机专家借助超级计算机开发出一种复杂的进化算法,来设计机器人模型。他们模拟出非洲爪蟾的皮肤和心肌细胞的最佳组装方案,希望这些细胞能自主移动,甚至自动修复。接下来,生物学家从非洲爪蟾胚胎中分离出干细胞,让干细胞进一步分化成皮肤细胞和心肌细胞。

根据超级计算机设计的机器人模型,研究人员将皮肤细胞放在上层,将有运动能力的心肌细胞放在下层,中间则可设计成 “口袋”,以便于携带药物。

根据不同设计,这种活细胞机器人不仅能直线运动,还会绕圈运动,也可负重前行,具备递送药物或其他医用材料的潜力。

利用非洲爪蟾的皮肤和心肌细胞组装而成的活细胞机器人xenobots。|来源:Douglas Blackiston and Sam Kriegman

一年之后,研究人员再次改进这种活细胞机器人,推出了xenobots 2.0。相关成果发表在2021年3月21日的《科学-机器人》杂志上。相比xenobots 1.0 ,xenobots 2.0主要具备六个新特点:

一是只需一种细胞。新的设计只用到一种细胞,即非洲爪蟾的皮肤细胞,抛弃了原来充当动力的心肌细胞。因为细胞种类更少,引发机体免疫排斥反应也会越小。

二是可自动组装。由于单个细胞具有喜欢“抱团”的特点,可以实现单细胞自动组装,不再需要进行人工组装。

三是运动速度更快。既然没有心肌细胞,那么细胞团的动力来自哪里呢?原来非洲爪蟾皮肤上皮细胞表面能长出纤毛,可以以特定方式来回移动或旋转,为细胞机器人提供动力,速度甚至超过原来的心肌细胞。

四是存活时间更长。第一版细胞机器人大约只能存活1周左右,但是给这些细胞添加特殊的营养素后,可以存活超过90天。

五是具有自动修复能力。新的细胞机器人即使被剪成两半也能重新“抱团”,大概在5分钟内即可恢复原有形状并继续工作,这点可能是金属机器人、塑料机器人甚至是DNA机器人都无法比拟的。

六是具有记忆能力。研究人员通过荧光蛋白来检测细胞机器人是否具有记忆力,荧光蛋白大多数时候是发绿光,只有在波长390纳米的蓝光照射下,荧光蛋白会发红色荧光。当研究人员让10个细胞机器人在390纳米蓝光照射点附近活动,结果有3个细胞机器人发出红光,而其他机器人则仍然保留绿色,表明这3个细胞机器人曾经游进过蓝光区域。

细胞机器人即使被剪成两半,也能迅速自我修复。|来源:Douglas Blackiston and Sam Kriegman


不止于机器人

之所以将这些微小的细胞团称为机器人,是因为它们能根据提前设定的程序,以固定的形状、固定的运动方式,去完成特定的任务,如同常见的金属机器人那样。

在小范围的模拟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新版细胞机器人比旧版细胞机器人能更快更好地完成碎片收集任务,覆盖更大的面积,还能穿过狭窄的毛细血管。所以除了带药,研究人员还想让这种细胞机器人充当清洁工。例如,可以通过编程将细胞机器人释放到海洋中,吸附微塑料颗粒,为清除海洋中的塑料污染提供一种更简便的方法。

虽然活细胞机器人有这么多实际用途,但关于活细胞机器人本身,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答。例如,单个细胞为什么喜欢聚集成团?细胞如何知道要组装成多大规模然后停止?细胞机器人中成百上千个细胞如何协同一致工作?细胞机器人被切割后可自我修复,之后会不会自我繁殖,甚至进化成有机体?

这些问题的解答,将为我们理解一些生物如何进行自我修复提供启发,更可能为研究多细胞生物的起源和演化提供新视角。通过创造活细胞机器人来反思生命本身的奥秘,或许才是活细胞机器人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

参考文献1.Rothemund, P. Folding DNA to create nanoscale shapes and patterns. Nature. 2006, 440: 297–302. doi:10.1038/nature04586.2.Shawn M. Douglas, Ido Bachelet, George M. Church. A Logic-Gated Nanorobot for Targeted Transport of Molecular Payloads. Science. 2012, 335(6070): 831–834. DOI: 10.1126/science.1214081.3.Li S, Jiang Q, Liu S, et al. A DNA nanorobot functions as a cancer therapeutic in response to a molecular trigger in vivo. Nat Biotechnol. 2018;36(3):258-264. doi: 10.1038/nbt.4071.4.Kriegman S, Blackiston D, Levin M, Bongard J. A scalable pipeline for designing reconfigurable organism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20;117(4):1853-1859. doi:10.1073/pnas.1910837117.5.Douglas Blackiston,Emma Lederer,Sam Kriegman, et al.A cellular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ynthetic living machines. Science Robotics. 2021, 52(6), eabf1571. DOI: 10.1126/scirobotics.abf1571.6.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cells-form-into-xenobots-on-their-own-20210331/7.https://now.tufts.edu/news-releases/scientists-create-next-generation-living-robots

你可能还想看

为什么你只有黑色素,动物们却有五彩斑斓的蓝?

看球时,如何倒出一杯完美的啤酒?

至少多少个水分子,才能叫一滴水?


猜您喜欢(点击下方标题即可观看):

1.BBC纪录片《世界金融发展史》

2. CCTV纪录片《千年书法》全8集

3. BBC纪录片《文明》全9集

4.BBC纪录片《从太空看地球》

5. BBC纪录片 《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

6. BBC 纪录片《希特勒的邪恶魅力》

7. PBS纪录片<<物质的秘密:寻找元素>>

8.撬开扇贝的壳时,它的200只眼睛正在盯着你……

9.美文选刊|十大经典西部片(上)

10.吃辣的学问,全都在化学丨味觉化学

11. BBC纪录片《酒的真相 》

12.BBC纪录片《化学史》全3集

13.BBC纪录片《香水》全3集

14.美文选刊|中华美食行天下(上)

15.不要吝惜你的“赞”

16.止痛不用吃止痛药?修改基因或许也可以

17.美文选刊|独特的摩梭文化,你了解吗?

18.美文选刊|十大经典西部片(下)

19.美文选刊|中华美食行天下(下)

20.新研究发现:人造甜味剂会促进全身炎症和脂肪肝的发展,不过有一种甜味剂例外…

21.氟化物能防龋,到底哪种方式更有效?

22.他因科学研究被蛰了1000次

23.压力导致脱发的科学依据

24.【诺奖得主Wilczek科普专栏】要不设立一个反诺贝尔奖?

25.地磁场的两极倒转,曾推动物种大灭绝?

26.数坛上的一代“歌王”——辛格

27.“白娘子”真的有毒!

28.受哲学思想的启发导致的重要科学发现︱科学史

29.头发稀疏、脱发和秃顶的原因终于找到啦 |荣登《自然衰老》杂志

30. O

31. 治不好的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在作怪

32.BBC纪录片《植物王国》全3集

33.观念的囚徒:哈耶克从未过时,却注定是少数

34.塑料不消化,吃下去大不了拉出来?不,它还跑进了人类胎盘

35.天然的广谱杀虫剂——鱼藤酮(Rotenone)

36.过去十年,考古学十大里程碑发现

37.美文选刊|为何探索火星?

38.袁靖老师说牛,真牛!

39.飞行器像蜜蜂一样避障?《Nature》发表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机器学习飞行器

40. BBC纪录片《数学的故事》(全4集)

41.BBC纪录片《 科学的故事》全6集

42.BBC纪录片《植物私生活》全6集

43.BBC纪录片《生命的奇迹》全5集

44.BBC纪录片《睡眠十律》

45.BBC 纪录片 《发现中国:美食之旅》全4集

46.BBC纪录片《人类感官 》全3集

47. BBC纪录片《现代世界的天才》(全3集)

48. BBC纪录片《糖脂大战》

49. 间歇性禁食的益处再添新证:降血压立竿见影,胆汁酸或是关键!

50.BBC纪录片 《生命》全10集

51. BBC 纪录片《强迫症·心魔 》

52.BBC纪录片《健康饮食的真相》

53.BBC纪录片《维生素的真相》

54.BBC纪录片《锻炼的真相》

55.BBC纪录片《地球脉动 I 》全11集

56.BBC纪录片《人脑探险 》全6集

57.BBC纪录片《进食、断食与长寿》

58.类器官的前世今生

59.雄蝇授精后,会“看守”雌蝇,直至受精卵排到牛粪上…动物奇特的生殖方式里隐藏着怎样的演化奥秘?

60.传递快乐的分子——多巴胺(dopamine)

61.抗衰老基因疗法,是美好的前景,还是无良的骗局?

62.博物学的浪漫,在科学与艺术之间丨展卷

63.有颜色、有花香,甚至还有花蜜,为什么还不配叫花?

64.失温冻死,不仅仅在严冬,也不仅仅在室外

65. 中国古代的金矿

66. BBC纪录片《狗的秘密生活》

67. 纪录片《美国商业大亨传奇》全8集

68.NHK纪录片《敦煌莫高窟》全2集

69. BBC纪录片《伟大的作曲家》全7集

70.闲谈美国大学tenure track制度:菲尔兹奖得主也曾挣扎

71.长寿大法哪家好?人类能否学得了?

72.端午节,为啥纪念的是屈原而不是他

73.BBC纪录片《地球改变之年》

74.BBC纪录片《地球伟大河流》

75.BBC纪录片《德国艺术》 全3集

76.NETFLIX 纪录片《社交困境》

77.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78. NHK纪录片《血糖飙升:揭露潜在威胁》

79.颠覆性研究:早餐吃巧克力,不仅不长胖,反而有助于减肥

80.纪录片《金城兰州》全4集

81.BMC子刊:50万人大型研究,喝任何咖啡都能降低肝病风险

82.BBC纪录片《压力的真相》

83.专访理论物理学家内森·塞伯格:数学对终极物理学理论的导引

84.PBS纪录片《众病之王:癌症传》全3集

85.郑州暴雨,一句“千年一遇”不能挡住所有追问

86.BBC纪录片《生命循环:奇异的腐烂科学》

87.用一个词总结东京奥运会开幕式,那就是……

88. BBC纪录片《二战全史》全26集 (1-10集)

89. BBC纪录片《二战全史》全26集 (11-20集)

90.  BBC纪录片《二战全史》全26集(21-26集)

91.那个让奥运冠军“滚出中国”的女孩,她的病不是“精神分裂”
92.深度长文:东京奥运会究竟为何崩坏?
93.上一个“美利坚”,是怎样衰亡的

94.BBC纪录片《古罗马:一个帝国的兴起和衰亡》全6集

95. BBC纪录片《碳水化合物的真相》

96. 苏炳添这个第六名,比他真拿一块金牌更好

97.  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全10集

98. 叶檀老师:你可以舔,但别舔的这么不专业

99. Netflix 纪录片《流行病:如何预防大爆发 》全6集

100.  性侵案一出,阿里这项著名制度成了笑话

101. 热力学怎样理解生命 | 展卷

102.  从简单规则中产生复杂图案,自然是如何做到的?

103.  华盛顿,是怎么被“祖传老西医”治死的

104.  与病毒共存,张文宏这话说的有错吗?

105. 塔利班进了城,值得你那么高兴?
106.  电影《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Show)
107. HBO《太平洋战争》全10集

108.  BBC纪录片《香料之路》全3集

109.  “及时雨”宋江,到底算不算个好人

110. BBC纪录片《性格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Personality )

111. BBC纪录片《摄影艺术百年史》(全6集)

112. BBC纪录片《乳香之路 》(全4集)

113.  2021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身体感受冷热、触觉的科学解释

114.  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不对称有机催化研究获奖

115. 肖百龙解读诺贝尔奖:Piezo的发现故事和未解之谜
116. BBC纪录片 《世界上最狡猾的动物》

117. 王羲之《蘭亭序》

118. 联合二甲双胍,四类常见降糖疗法效果有何差别?ADA重磅发表“迄今最大最长”研究

119. 手机刷视频,越刷越上头——沉迷社交媒体是病吗?

120.NHK纪录片《睡眠的科学》

121. 诺奖青睐的触觉研究是怎么做出来的?| Piezo封神之路(上)

122. 机械力如何塑造我们 | Piezo封神之路(下)

123.专访丁奎岭:化学诺奖发错了吗?合成化学的下一个突破在哪里?

124. 动物也识数?它们的数学能力究竟如何?
125. PBS纪录片《数学大迷思》
126. 高血压加速大脑衰老?错!正常血压就开始了
127. BBC纪录片《美丽中国》全6集
128. HBO纪录片《战争迷雾》
129. 中产阶层,为什么最脆弱又最重要
130. Wilkinson催化剂及其应用

131. BBC纪录片《航空发动机制造全过程》

132. 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罗曼什语、英语:瑞士人是如何彼此沟通交流的?

133.  科学可以被统一吗?

134. 综述|药物递送进化史

135. BBC纪录片《犹太人的故事》全5集

136. 世界十大煤矿

137. 马斯克脑机接口新进展:猴子用意念打“乒乓”游戏丨环球科学要闻

138. 人口出生率正式跌破1%,我们将面临现实版的“老鼠乐园”吗?

139.  大多数人类起源的故事,都与已知的化石不符

140.  BBC纪录片《佛教世界七大奇迹》

141.  纪录片《身体语言的秘密》

142.  恼人的唇疱疹又发作了……新发现揭示了它反复发病的机制

143. 《细胞》子刊:科学家首次实现胰腺导管类器官的体外建模

144.  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压力大、贫穷,更容易患心脏病

145.  综述|肿瘤免疫疗法汇总

146.  信任,为什么重要?

147.  科学与哲思没有国界: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 | 展卷

148.  BBC纪录片《自然界大事件》全6集

149.  别惹小人,这算不算一种胆怯?

150.  盘点咖啡与疾病的关系,喝多少最健康?

151.  从阿尔兹海默症看疫苗百年发展

152.  认知的两大陷阱:知识胶囊与有毒思想

153.  衰老研究的大问题:百岁老人的长寿秘密是什么?

154.  生活在城市,动物的体型都变了

155.  为什么你只有黑色素,动物们却有五彩斑斓的蓝?

156. BBC纪录片《与虫共存 》

157. Cell子刊:突破!无需胰岛素,也能治疗糖尿病

158. 海洋生物中的行为艺术家:多种多样的蟹老板们

159.  RNA疫苗十年诞生史

160.  防不胜防的“注射式洗脑”

161.  当读书进入“美丽的新世界”

162.  时代变迁中的科学与科学家形象丨纪念霍金诞辰80周年

163.  衰老等于氧化吗?

164. 致幻剂:精神疾病治疗的新希望?

165. 颜宁教授就讲了句常识,咋踩了这么多看客的尾巴

166. 哈佛研究表明:每天7克橄榄油,降低心脏病、癌症、痴呆症等风险

167. 一切危机,都是人性的危机

168. 肌肉骨骼与衰老

169. “真正的”敌人:文明的衰败,从语言开始

170.  五花八门视错觉,研究它们有啥用?

171.  袁靖:虎年说虎

172.  追问新知 | 想吃饱又不超重,这可能吗?

173.  从混沌到自由意志

175.  一路物理传奇:从原子结构到核能利用丨贤说八道

176.  哪怕是大总统,也挡不住中国人回家过年

177. 当代青年生存物语:普通但自信,精致又脆弱

178.  喝酒脸红不代表酒量大!即使少喝,患癌风险也大增

179. 那个“小胡子”是怎么混成“流量网红”

180. 遇事不决?真的可以来试试量子力学

181. 警惕知识分子的鸦片——当意识形态成了新的“宗教”

182. 年货怎么买?疫情囤粮囤哪些?一篇文章,干货拉满

183. BBC纪录片《艺术的力量》(全8集)

184. 面对乌克兰,普京的困局,跟诸葛亮挺像的

185. 柳叶刀:打工人,加班越多,得病越多

186. 从双螺旋到国家基因库

187.  综述 | 应激相关神经精神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

188. 谁也逃脱不掉的“算法困局”

189. 餐桌上的危机:我们还能安全吃肉吗?丨展卷

190. BBC纪录片《地球造人》全5集

191. 美文选刊|日本的礼物文化(上)

192. 美文选刊|日本的礼物文化(下)

193. 【科学综述】北大吴飙教授:埃弗里特和他的多世界理论

194. Nature人类行为:“坏事传千里”背后的归因偏误

195. 透纳:那个教会你与灾变共舞的画家

196. 食药同源!首次证明,食物干预与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一样有效

197. 旷世杰作:世上最精美且技术难度最高的大理石雕塑竟出自他之手丨艺海拾真

198. BBC纪录片《艺术爱好者指南》(An Art Lovers' Guide (2017))

199. 梁山成伙最大“功臣”,死的最惨也最活该

200. 该睡不睡,心脏遭罪!我国学者发现打破昼夜节律致心脏病的机制

201. 癌症探索里程碑

202. 以开放看待文明:人类史上的三种社会秩序

203. 美国国父们的初心,洞悉美国兴衰的根源

204. 捏住老虎的后颈,它会不会像猫一样变乖?丨奇怪的动物知识

205. 当记忆被吞噬时,大脑里在发生什么?

206. BBC纪录片《中国艺术 》全3集

207. BBC纪录片《印度的故事》全6集

208. PBS纪录片《行为恶劣的植物》

209. BBC纪录片《英伦四季》(The Great British Year )

210. BBC纪录片《历史疑案 》(全4集)

211. BBC纪录片《两性奥秘》(全3集)

212. 现代社会让人年老更易痴呆?丨展卷

213. 射雕英雄传,究竟讲了什么

215. BBC纪录片《二战全史》全26集

216. 趣味数学游戏:隐藏在生活中的超越数(上)

217. 趣味数学游戏:隐藏在生活中的超越数(下)

218.  BBC纪录片《老年痴呆的真相》

219.  BBC紀錄片《求偶競賽》(全5集)

220.  “买妻生子”的盲山式穷愚,是种心灵癌症

221. 躺着减肥来了!真实世界研究:睡懒觉可减少卡路里摄入,有助于减肥

222. 药物研发有多依赖动物模型?

223. 空调系统的应用与未来

224. 想象力的贫乏,让世界变得平庸

225.  美文选刊|减压六招(上)

226. 美文选刊|减压六招(下)

227. 相亲结婚,数学教你找到最佳伴侣

228. 在她身上,曹雪芹暗喻了那个世界的残酷

229. BlueAntMedia 纪录片《神奇动物的一天》全8集

230. 研究揭示:喜欢吃巧克力,究竟有哪些健康益处?

231. CCTV纪录片《河西走廊》全10集

232.  现实中的灭霸:危险入侵物种,可能潜伏在暗处

233. 前沿研究丨基于雾计算的工业大数据集成与共享方法

234. Nature:直接“吃掉”塑料!华人科学家开发塑料降解新工艺,最快两天内完全分解

235. 数学内外

236.  美文选刊|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237. BBC 纪录片《父亲的生物学意义》

239.  总有那么多人,觉得“刁民”就该由酷吏来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