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宁浩:纠结的“坏猴子”

2016-11-16 李行 财经天下周刊


这与宁浩的性格有关:心重、纠结。而且,他在故事上还有处女座的强迫症,对于片子里边要表达的主旨和概念的强调非常执着。这会使后边写剧本的工作可能越来越艰难,从其拍片节奏的明显放缓可以感受到。 


财经天下(ID:cjtxzk)文|李行

编辑|胡刘继


年届不惑的导演宁浩,感觉自己没那么“坏”了。他时常也跟朋友念叨,不喜欢这样,希望有些变化。
从2006年《疯狂的石头》到2009年《疯狂的赛车》,再到2013年的《无人区》等影片,观众喜欢他影片中那些身上带着“坏劲儿”的角色:《疯狂的石头》里坑蒙拐骗又相信爱情的道哥、《疯狂的赛车》里贫困潦倒又要风光葬师的耿浩、《黄金大劫案》里地痞又崇拜英雄的小东北。
到了《无人区》,这种“坏劲儿”达到了极致,人性的恶集中爆发。不可避免,这导致了后来4年多的漫长审查。在触碰到审查的红线以后,宁浩调头转向,用一部《心花路放》豪取11.67亿元总票房,登上2014年度国产电影榜首。
现在,对于中国电影,宁浩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编剧王红卫给财经天下(ID:cjtxzk)记者举了个例子: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每年都会招生,每年面对投考的数以千计的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问到考生最喜欢的导演。从王红卫在电影学院20年的教书经历来看,考生最喜欢的导演换了几拨。早些年提及张艺谋、陈凯歌比较多,后边一拨是姜文、冯小刚、贾樟柯。2006年以后,宁浩算是被提及率最高的。
巧合的是,10年前,拍完《香火》《绿草地》之后,宁浩正是凭借“亚洲新星导”计划的300万元推出《疯狂的石头》一举成名。10年后,宁浩推出“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冥冥之中,似乎一切早有安排。
今年9月5日,宁浩携其公司坏猴子影业推出了“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倾力推出的10位年轻导演集体亮相,引来了大众的瞩目。
当财经天下(ID:cjtxzk)记者问他:“你跟这些青年导演比, 谁更幸运?”他回答说:“我觉得我更幸运吧,因为我真的一直靠运气过来的,从我跳出家里就各种人帮。那时搞创作都很热情,市场又没什么竞争,很快就跳出来,被发现了。”
根据计划,宁浩将会监制每位青年导演的3部电影,这是与其价值观相近的10位导演的集体表达。虽然除了路阳、文牧野等之外,大部分年轻导演没有长片拍摄经验,但打动宁浩的除了他们的专业功底、完整的价值观,还有他们对电影的理想主义。
10年前,《疯狂的石头》用300万元可以拍出来,但现在已经不行了。当年的演职人员更多抱着对电影的热情参与进来,但现在的环境让人更加现实。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电影票房逐年攀高,这让宁浩对于市场的考虑也越来越多,而他所背负的包袱也越来越重。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如果你过早穿上鞋,再脱下来就比较难了。如果你是深一脚浅一脚的,反而比较容易撒得开,不管不顾。”王红卫直言,这与宁浩的性格有关:心重、纠结。而且,他在故事上还有处女座的强迫症,对于片子里边要表达的主旨和概念的强调非常执着。这会使后边写剧本的工作可能越来越艰难,从其拍片节奏的明显放缓可以感受到。
“他的纠结,对于问题本身的纠结,也造就了他的风格。他也在慢慢地‘享受着’。”黄渤对财经天下(ID:cjtxzk)记者说。
正在筹备的新片《疯狂的外星人》,是宁浩“疯狂”系列的最后一部,剧本在大的方向上推翻过3次,每次都要改1年。这对于宁浩来说,是一个玩命的过程。
“内心都崩溃了,好几年白干了。”宁浩苦笑道。如今的他,很怀念拍《香火》《绿草地》的日子。

文艺片出道,商业片成名工人家庭出身的宁浩,建立的审美是:原始的、道义的、本能的革命主义乐观精神。他眼中的江湖,也是如此。在与画家林旭东的对谈录《混大成人》中,宁浩说,山西电影学校4年的中专生活非常关键,他在无拘无束的半社会生活中学会了抽烟、喝酒、打架。人生观和方法论也在那4年中建立,这对他后来电影中的价值观表达影响很大。
《香火》里和尚的原型,是一个叫言戒的和尚,天天混在宁浩学校的宿舍,一住好几个月。他们一起唱KTV,和尚用化缘来的钱结账。后来和尚去大同附近的村子里建了个庙,宁浩去玩过几次,发现和尚修塔需要钱,就到处去忽悠钱。这让他看到人性中矛盾的地方,觉得很有意思,就以此写了剧本。当时,他还是北京电影学院专升本的图片摄影专业学生。



▲ "我觉得我更幸运吧,因为我真的一直靠运气过来的,从我跳出家里就各种人帮。“


在拍《绿草地》时,宁浩不止一次与死亡擦肩。在几百公里不见人烟的内蒙古草原上,宁浩与摄影师杜杰开着丢了钥匙的车到百公里外勘景,车意外熄火,两人傻眼了,想起美国电影里偷车都是拽两根线打火。但如果连错正负极,电瓶报废,两人就“彻底歇了”。
后来,杜杰把钥匙锁撬了,拿一个蒙古刀,蒙着脑袋一连,车还真打着火了。后来就把车推到一个坡上,再往下推车,到一半就挂档,车就着了。期间,还发生过司机开的车栽到沟里一车人都受伤的事情。宁浩回忆,当时是一身冷汗。
“你什么时候发现人是怕死的?”财经天下(ID:cjtxzk)记者问。
“很早了,三四岁。小时候看到猫、狗死,就想人为什么会死。然后发现所有的生物都是一样的,知道人很孤独,最可怕的是你要一个人面对孤独,发现原来人是需要沟通的。”他说。
此后,宁浩在黑色电影中,找到了一种消除恐惧、消解死亡的方式:在《疯狂的石头》中,泰国杀手竟然被冻死在冷冻车里;《疯狂的赛车》中,李法拉的老婆竟然因为脚底打滑而被李法拉误杀。——他们就这么吊诡地死了,宁浩在拿死亡、恐惧开玩笑。
因为《香火》《绿草地》都在国际上拿了奖,这个阶段的宁浩,更多在考虑这部电影是不是属于他的价值观表达,观众会不会喜欢,商业考虑得很少。而从文艺片一头扑到商业片的怀抱中,“导火索”是因为一次放映。
有一次参加柏林影展,宁浩数了下,台下只有40个观众。坐在影院外的台阶上,宁浩想,跑几万公里给40个不一定看懂这电影的人放映,是为了什么?
这一问,成为宁浩改变创作观念、走向商业电影的一个发端,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疯狂的石头》为投资方带来8倍回报,到《疯狂的赛车》成为中国第4位票房过亿的导演, 再到《心花路放》以11.67亿元问鼎当年华语票房冠军。

与时代进行推拉式对抗不过,宁浩的商业片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黄金大劫案》 上映后,票房没有预想中好,也有些负面的口碑。那一年里, 宁浩基本都在旅行。他喜欢大理的环境,松弛、气候好、有市井气,不像三亚那里没有生活气。他还会参加一些“乱七八糟”的活动,比如去讲个课、参加个活动。
他甚至冒出过退休的念头。“但这种情况很少,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对抗自己的情绪。你得保持入世的姿势,浑而不浊。”他说。
有一次,宁浩与编剧王红卫喝酒聊天,那次他反思和检讨了在创作过程中的问题。王红卫认为,宁浩比较好的一点是能承认不足和问题,不是说成了就是该得的,败了就不认。“他有自己的想法,观众没体会到,或者说他没表达清楚。但能努力面对这些问题,对于创作者来讲就很可贵,就还有往前走的空间。”
2009年拍摄完的《无人区》,经历4年多审查修改后方才上映,无疑是宁浩导演生涯中的一个劫数。4年很长,《无人区》主演徐峥在2012年凭借《泰囧》成为票房最高的中国导演。
《无人区》原本想写的是一个没有善恶的结局:汽油车上,黑老大给律师说,你真的想救她,现在有个机会,黑老大点着打火机给徐峥,你可以炸了这个车,咱俩同归于尽。第二个选择,你可以下车,放你走。徐峥犹豫着下车往前走,他以为黑老大会撞死他。汽车轰大油门,从徐峥身边飞过,徐峥茫然看着汽车远去,电影结束。
“但是没办法,不让搞,这是一个构思,也没有这个版本存在。”宁浩试图在电影本体和导演功课上有一些更深入的探索,而这在市场上、观众中不一定能体现到。但是他感觉现在时代越来越开放,有更大的表达空间了。
宁浩认为,人性之初是混沌的,善与恶就是手心和手背的关系,没有谁能战胜谁。电影中黑老大也可以做善事,而律师也是做恶出身的。恶来问善,如果你现在可以杀掉我,前提是毁灭你自己,你做得了这个选择吗? 其实善是做不了这个选择的。
作为骨子里有点现实主义的人,宁浩的电影没有完美浪漫的结局。有的片子上映完也会受到审查部门的批评。演员岳小军说:“我觉得宁浩有意或者无意地用自己的方式,在与当下进行推拉式的对抗。”
宁浩坦承,他是一个挺工作狂的人,脾气不太好,得发脾气把情绪释放出去。有情绪时,他还会选择出去旅行,看电影,看画展,到艺术家朋友家里聊聊艺术品。
在宁浩的公司门口,迎面是一个静坐冥思的猴子。这是青年艺术家王瑞琳的雕塑作品。王瑞琳创作的初衷就是想为英雄塑身像,宁浩的公司叫坏猴子,但是王瑞琳不觉得这是个坏猴子。“其实每个人对孙悟空的理解都不同,这种体验都是根据每个人的生活经验来的。”王瑞琳说。
采访间隙,财经天下(ID:cjtxzk)记者讲给宁浩一个段子:喜剧大师卓别林因为抑郁症去看医生,医生说为什么不去看小丑卓别林的演出呢,保证你看完之后会开心大笑。卓别林说,我就是那个小丑。
听完,宁浩脸上原本微笑的表情在几秒之内有些僵住,脸上开始纠结,皱眉,连着挤几下眼睛说,其实好莱坞有一种说法,是不要请搞喜剧的人到你家去做客,因为他们都是暴徒。喜剧本身就充满讽刺和批判,他要每天观察那些人性不太好的事情,才能搞创作,所以搞喜剧的人都不是很快乐,会很忧虑。

“坏猴子72变导演计划”9月13日晚上,“坏猴子电影计划”的青年导演们中秋聚会,这是为数不多的集体聚会。几杯酒下肚后,宁浩说,电影还是要靠新导演们一镜一镜干出来的。
酒后,曾赠导演哭了,因为她的电影进展最快,已经建立剧组。她怕这是最后一部电影,会有压力。宁浩来了个拥抱,安慰说:“不就是拍个电影嘛。你现在拍的片子永远是为下一部做准备。”
导演刘晓世在筹备的电影是科幻题材。他与宁浩已经认识11年,也是《心花路放》的副导演。他记得有一场戏在香格里拉,黄渤要戴戒指,造型师去大理之前已经备了好多戒指,到现场宁浩一个都没看上,因为都不符合这个角色的身份。为了这个戒指,造型师几乎找遍了大理的戒指店,后来找到一个看上去更朴素的戒指,才算过关。其实那个戒指不是戴到一个特别明显的地方,但宁浩对这种细节要求非常苛刻。
“他不是说要标新立异,而是从剧本出发,这个人物应该戴一个什么样的戒指,他非常清楚。”刘晓世说。
文牧野导演筹备的电影是讲一个药贩子怎么顶住体制的压力去做一个英雄,因为拯救生命而有了正当性。这个题材既要有商业性,又要在审查的边界之内。宁浩曾说《无人区》的冲突是直指人性,它并没有批评体制,而文牧野的片子会更有突破性。



▲ 宁浩说,电影还是要靠新导演们一镜一镜干出来的。


宁浩说,他信佛教,佛教推崇的是精神自由,当你精神自由后,在面对社会的壁垒,你会想着试图去突破它。在电影里去突破这个壁垒时,全中国的观众都会有切身的体会。这就是电影的最大力量。
文牧野记得宁浩会给青年导演说,别人给你提意见的时候,你不要听这个意见,要听他给你提意见的动机是什么。就像一个医生,你不要听他说肚子疼,你得去想他为什么肚子疼,你得往里头走一下,才能找得着病因。不要了解一个表象真实,要去了解一个内在真实:人性真实、文化真实、社会制度真实。
从资本角度来看,“坏猴子72变导演计划”是很有风险的,最早与其他公司谈这个事情,基本没什么回复。但坏猴子影业制片人盛志民说,眼光长远的公司,是会看重剧本创作的,我们的态度就是如果有一批年轻人拍出些不错的东西,真的能帮助这个行业。
谈及新导演片子的商业变现,宁浩认为做不好是正常的,一开始就说要求商业上的成功反而是无理的,只要你在认真做你喜欢的事情,这就够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新导演们是幸运的。宁浩把这种不设命题的创作机会,传递给了更年轻的青年导演。
“我们新导演的片子就算赔钱,能赔多少? 也就是宁浩新片票房的一个零头,他一个片子就都赚回来了。”申奥导演半开玩笑地说,“宁浩的目标也许就不是大师,他当大师就不会想做这些事儿了。他是很聪明的人,他会为这个时代做观众需要的东西。在《香火》那个年代如果听宁浩说想拍个有票房的片子,你会觉得这个人疯了,但说拍个电影去得个奖,很正常。那时候拍《香火》《绿草地》很时髦。时代不一样了。”
不过,对于选择合作的青年导演,宁浩还是有取巧的,这些导演都是专业院校毕业、被各种大赛所肯定过。导演牛涵在侯孝贤的金马学院学习,也与已故电影大师阿巴斯合作过短片;导演王子昭曾经师从贾樟柯,被香港导演彭浩翔签约。
作为监制,宁浩认为,不是告诉导演该怎么拍,而是为导演做陪练,新导演一定要有自己很强烈的个人特质。关于电影项目,他会问导演很多问题,当导演自己都说不圆了,那就有问题了。宁浩只是帮助导演想清楚他自己想要的东西。

“审美是最不靠谱的事情”在宁浩的片子里,有一种躁的气氛,很满、很浓,颜色很鲜艳。《疯狂的外星人》是“疯狂”三部曲系列的最后一部,也会很浓烈。宁浩说,拍完后,他在电影节奏上可能会做一些调整,做些简单点的片子,可能会拍一部古装片。
因为商业电影只有一个票房标尺,没有人不被其绑架,所以宁浩一直在商业与作者表达中间找平衡。他说,也想回到自己拍《香火》时候的轻松状态,不用为投资人负责,甚至不用对观众负责,就简单做点自己想拍的,“你想看就看不想看算了。”
如果说宁浩特别理解市场需求,编剧王红卫认为也谈不上:《疯狂的石头》,当时谁都不知道市场上是否需要这样的影片。《无人区》当时想着回本就得,从来不觉得这么一个“黑了吧唧”的片子能卖多少钱。至于《心花路放》,更是一个“挺吊诡”的事,宁浩就是想拍个和以前不一样的、比较轻松的一路下去的故事,也觉得好像卖不了多少钱。 
只不过,人们还是试图从宁浩的创作观中找到票房保证的秘笈。宁浩电影中的人物,很多来自社会底层,他不喜欢以旁观的姿态去看社会阶层。他认为即使在阶层固化的社会, 很多人都有尊严、努力地活着,还在追求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当导演说要去关怀的时候,本身就已经有俯视的姿态了。谁需要谁关怀啊,我选择去歌颂社会底层的这种精神、态度。”他说。
宁浩不屈从于某些既定的标准,认为凡是既定的标准就是应该被打破的。他出道的时候是博客时代,微博时代来临后打破了其话语霸权。“所以,在这个民主化的过程中,一定存在对很多审美、价值观的颠覆,不把旧的审美打破,就无法重建新的审美价值。审美是最不靠谱的事情,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直在变。”
对于自己电影的价值观,他总结了四点:第一,要有创新意识、思考能力,尊重自己才能有创新;第二,必须要有本土意识,别提莎士比亚,他是喝牛奶长大的,我是喝小米粥长大的;第三,要有当代性,关注当下的人物;第四,要有一定娱乐精神,不能只跟精神塔尖上的人沟通,不能让没读过书的人看不懂,要尊重所有人。“有了这四点,中国电影就会有自信,不盲信老祖宗,也不盲信外国人,信自己。”
宁浩常说,要推翻三座大山:第一,非常传统的、教条主义的古典东方;第二,传统的西方崇拜,一味照搬西方;第三,现代经典西方,现代好莱坞。
在艺术观念上,他认为,形式大于内容,形式就是电影语言。作为电影本体来说,所有艺术的本体都是形式,形式涵盖了美学部分的所有,所以形式才是最重要的。内容是大家最容易摄取到的信息,但它是最简单的信息,很多经典的电影剥离掉形式后的故事甚至显得庸俗不堪。“梵高画一个人与画一个椅子一样有价值,重要的是怎么表现出来的。王家卫拍的电影,很多时候我都忘记了内容,但是那个情绪还能记住,这就是形式。李安也是中性、中庸的形式,不动声色的形式。
宁浩更喜欢拍人试着改变世界的故事。他认为社会的职业分类有两种,一种是与事物打交道的职业,比如做桌子的、盖房子的,主要跟物质发生关系;另外一种是跟人打交道的职业,比如律师、官员、商人等。
拍电影的过程中,宁浩说,他只对电影负责,不对人的关系负责。他说,与人打交道的职业,通常都有一个属性:特别尊重道义,或者尊重某种规矩,有时候有点睚眦必报,谁对我不好,我就得收拾他,因为那是他的原则。而与物质打交道的人,往往人际关系比较淡,比如谁踩了你一脚,他觉得不重要,事重要。
在宁浩看来,中国人到底在多大范围内把电影当作文化,这还是一个问号。它得先过了这个消费阶段,才能提高到文化属性上。他认为,商业是与这个时代对话的方式,这种沟通方式是所有人都不可避免的,但唯票房来衡量电影价值的市场会很畸形。而金鸡奖、金像奖已经是几十年前的评价体系了,中国需要重建一个中国电影的价值评价体系。除了这些,还需要开放创作者,开放韩国、港台等地的导演来到大陆拍戏,他们有新的视角来看待大陆的文化。否则老搞近亲繁殖,那除了武侠片、喜剧片、公路片,就没得拍了。
对于大家都把他定义为喜剧导演,宁浩感到郁闷,“我怎么就成一喜剧片导演了?”在喜剧、荒诞的外衣下,他说他其实有更多的表达企图。

“我担心一觉醒来剧本就过时了”不久前,宁浩看了一个莎士比亚的经典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台上演得特别用心,宁浩思索,莎士比亚被推到如此高度是为什么。



▲ 对于大家都把他定义为喜剧导演,宁浩感到郁闷,“我怎么就成一喜剧片导演了?”


他认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所处时代,自由恋爱在当时是尖锐的文化现象,跟今天谈同性恋是一个性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经典意义在于记录历史,但今天自由恋爱已经不是问题了。在宋代,与诗歌相比,词是流行曲子,现在成了经典。现在的段子也可能是以后的经典,不能脱离时代谈意义。所谓经典,就要批判地看待,对的部分学习,不对的地方就要批判、改良,不破不立。
宁浩经常住酒店闭关写剧本,会连着换好几家,原因无非是这家离马路近,那家旁边有噪音。后来,制片都会提前定好他的房间,用毛毯全部包一遍,为了隔音。
“别看他精神头儿很足,其实他有神经衰弱,晚上稍微有动静都睡不着。”岳小军说,宁浩现在变得不急躁、更随和了。 拍《疯狂的赛车》《黄金大劫案》的时候,能感觉到他的不安。 现在可能环境变化了,也可能跟他有孩子了有关系,对周围的朋友、家庭有了更多的容忍和关心。
宁浩在精神上有些孤独,记者问他,有几个精神上的知己? 他绕开说,朋友很多,而朋友是一种情感的共震,他并不需要一定理解你精神上的问题。精神上的问题没有办法与人求得一致。
他会思考“人类接下来往哪里去”这样终极的哲学问题。有些问题他没有想明白,也学会了释然。他看待事情喜欢追索到最本质的源头,“科学和艺术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只眼睛,佛教最贴近自然科学与物理学,告诉你世界的基本规律是什么。人类并不高级,六道轮回早就告诉你了。”
“你信佛到什么程度?”记者问。
“我就是比较信,见佛就拜,不拒绝,没有刻意。我不修佛,如果是在做决定的时候,朦胧中我是信的,头上三尺有神灵。”他说,他笃信规律的存在,而规律是什么人做的呢? 一定在这个逻辑之外有另外一个逻辑。人凭什么那么自大,相信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是智慧的;凭什么不相信还有更伟大的存在?人存敬畏之心的时候,就会相信神灵。
有的时候,宁浩也会想象下理想中的生活,有一个自己的院子,画一画花园里头的鱼和荷花。
“我觉得那个好幸福啊,不受打扰,一直专注自己那个小世界的小事情。在一个可控的世界里去跟自己交流,我觉得挺幸福的。”说这话时,能感觉到宁浩眼中的亮光。
莫奈的花园是宁浩特别喜欢的一个地方,还有库布里克在英国的农庄。里头养一群猫,每天数猫喝水喝多少口,这些都是“特别棒”的生活。他不想像黑泽明那样,那么大岁数还在辛苦地拍电影。他希望把想跟大家说的话说完后,关上门跟自己说话就行了。
“现在的工作有没有让你感觉到瓶颈?”记者问。
“恩,瓶颈......一直都是瓶颈,所有东西都是瓶颈,人生就一直在瓶颈中,人生就是在不停寻找,能够有不同的东西。”
“你会一觉醒来觉得正在写的剧本让你不兴奋了吗?”
我会担心一觉醒来这个剧本就过时了,经常是这样。跟这个时代的审美相关,现在的时代发展太快了,你好容易写了个东西,到最后突然发现,唉,时代不需要这个东西了,背景换了。有四五个剧本都是这样,但这种浪费是非常正常的,所以它是个很苦逼的活儿,能跟这个时代有所呼应的少。所以很多剧本说写了很多年,我觉得有点......跟这个时代没什么关系了。”
采访结束,记者提议宁浩和他的自画像来一张合影,他犹豫了两秒钟,面露难色,“还是不要了吧。”他的那张自画像青春、帅气,看起来与如今的宁浩相去甚远,但他又微微一笑说:“谁还没有年轻过呢?”
-End-


点击关键词可查看历史文章

良品铺子董明珠里皮日本居酒屋新零售双11田沁鑫微软执行副总裁沈向洋互联网十年创业记年薪12万断舍离知识分子科大讯飞罗永浩摩拜新车高晓攀互联网医美地产泡沫DailyCast网约车MOOC中国直播嘟嘟巴士春雨医生家装江湖余文乐开心网刘立荣李晨拉斯维加斯赌王摩拜单车智能金融服务宜家网购VR澄海冯小刚李丰陆琪在线教育闲置交易平台波罗蜜张振栋傅园慧果壳网姬十三窦唯张楚超模吉赛尔Blued奥运颜强乐刻盛开体育悦跑圈城市传奇Keep滴滴优步洪泰基金王健林造物节链家OS'Car郑钧姚劲波国产奶粉新造车大潮分答Kindle电商关爱八卦成长协会古永锵凡客程维跨境电商汽车电商江湖贾跃亭如家荣耀出国看病段子手老炮儿解密网红互联网殡葬业华兴凶猛枭雄张旭豪黄渤移动支付阿里年货节滚石华为联想手机风云周其仁异想大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