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老范:达到君子的基本标准,我们会更自由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31580e1o9&width=500&height=375&auto=0
拙见视频看点
范以锦先生,谦谦君子,低调温厚。午后,照进房间的光线被百叶窗剪碎,他双手交握着放在腿上,端端正正地坐好,寻常人恐怕很难想到这便是南方报业集团的“教父”级人物。
他谈“君子”形象,谈“君子”与“物质”,义利之辨,也谈从媒体人到教育者的角色转变中,如何守住“君子”格调。
他说:大家喜欢叫我“老范”,我想未来的日子,我还是那个“老范”。
跟在范以锦先生身后,我们一行人踏进了289大院。
约十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四张办公桌,靠窗的地方垒着高高的报纸。老范站在一面空荡荡的灰墙下,等待着我们架好设备,他踱来踱去,紧张感让人稍有觉察,不时询问着“我坐在哪里比较好?”他坐下来,整理了下衣服,随即从衬衣前的口袋里 掏出了一张小纸条。我们打趣说,“范老师,您还带小抄啊”。老范有点羞涩地笑了,又瞄多了几眼小纸条才把它放好。
年逾70的老范,神采奕奕。窗外的阳光照进来,老范双手交握着放在腿上,端端正正地坐着,寻常人很难想象这便是南方报业集团的“教父”级人物。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范以锦”这个名字是与“南方报业”紧紧连在一起的。在“范以锦时代”,南方报业成为中国媒体界市场化改革的前沿和先锋。正是以他和江艺平为灵魂人物,才塑造了日后赫赫有名的中国新闻界“黄埔军校”和“南方精神”。他兼具传统报人风骨和拥抱新媒体的改革精神,他春风化雨,德贤兼备,桃李满天下。他让289这个蓝色门牌一步步成为南方精神高地的象征。
老范认真地把“君子”形象一一拆解:举止儒雅,独立自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说:“这个古老的名词里最大的价值便是‘人格’”,不止一次强调人要恪守 “格调”,“格调”在于修养,兼备文化和道德。
恪守“格调”,老范切身践行。曾为传媒集团的一把手,他比任何人都更知悉“高处不胜寒”的处境,60岁那一年卸任,他笑说自己“安全着陆”,意味深长的这四个字,赢得业界一片掌声。这几十年里,业界无人不知老范是将品牌概念引入中国报业的第一人,正是他开启了中国报业的品牌时代。他亦率先提出“报系理念”,带领创建了“21世纪报系”、“南方周末报系”、“南方都市报报系”三大报系。报格即人格,南方报业那个传奇的“范以锦时代”,培养了一批批有着鲜明“南方基因”的报人,他们有智慧,有勇气,更有独立的精神追求。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2006年老范从南方报业领导岗位退下后担任暨大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专注于研究传媒理论。在业界,是“用人与改革”,到了学界,便是“育人与开拓”。老范说:“作为师者,要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他常跟学生讨论问题,指导他们写文章,更喜欢在微博上分享各种大学生就业信息,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范范”。在2013年南都奖学金的颁奖礼上,范老先生一上场,全场学生掌声雷动,可谓门生拥戴。
老范,有着翩翩君子的风范,性情低调温和。他说,“我的家庭教育对我影响比较好,我会比较自觉地按照某种道德规范去要求自己。”事实上,范以锦出生贫苦,和家人在东南亚一个山区里,家人以割橡胶为生。他的父亲影响了他一生。父亲回国后当过村、乡干部,后来放弃官职,做了一辈子的汽车司机,常为他人做好事。“父亲一生清白老实做人”,于他而言,这就是“高尚”,是“格调”。老范极像父亲,从业时兢兢业业,退休后修身养性。
从南方报业的鼎盛时期至今,十年里,这世界变化不小。“报人”纷纷逃离传统媒体,除却政策环境的变化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内心的日渐浮躁。而老范,还是那个坚守着“报人格调”的老范。
采访结束,老范掏出手机,凑到眼前,认真地玩了起来。此刻的他像个天真的小孩子,有股藏不住的智趣。我们说,范老师,给您拍个照吧。老范慢慢走到外面的走廊,站在阳光里。午后四点的阳光依然很刺眼,我轻声提醒他先站到阴影处,等同事架好机器。在等待的过程里,我问他,您还经常回来大院吗。他侧过身子,“现在闲下来了,就经常回来走走”。
和老范聊“君子”,就这样,289号大院里又一个寻常的夏日午后。时间变得安静而满足。
范以锦谈“君子”
(以下对谈,拙见观察员简称“拙”,范以锦简称“范”)
范:我认为的君子应该是这么一种形象:言行举止是儒雅的,有良好的文化道德的修养;有独立的个性追求,不依附权势;意志是坚定的,不随波逐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拙:东方的“君子”与西方的“绅士”有何不同?
范:不完全相同,但也有相同的地方。比如说“绅士”与“君子”一样,都有文化的涵养,表现出一种儒雅。但“绅士”看上去会比较自尊、比较自傲一点。“君子”不是那个机构评选确认的,是大家自然而然认可的,跟民众更贴近、更随和一些,与别人相处比较和谐。相对来讲,绅士可能还会跟一般的平民有一定的距离感。
拙:“君子”与“知识分子”有必然联系吗?
范:既然是君子,一定是有文化修养、有知识储备的人。应该包括专业机构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也包括通过其他途径,比如个人的奋斗,积累了知识,也可以成为君子。所以我觉得君子应该是一种“泛知识分子”的概念。知识分子的限定,以现在的标准来讲,起码要大学以上。解放初期,小学毕业应该都算有文化的人了,当时也被人称为知识分子。现在要求高了。有的人没有读大学,但通过自己的努力积累了知识之后很有文化的涵养,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因素的构成,也同样可以成为很有风度的君子。
拙:刚刚我们谈到了文化和修养,那“文化”和“修养”有先后之分吗?
范:修养和文化,没有谁先谁后的问题。有的人文化知识很深厚,但达不到君子的风度。经社会环境的感染,家庭的良好教育,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强化了修养,然后逐步具备君子的形象。同样的,有的人可能天生就是比较文雅的,但没有足够的文化知识,后来通过学习提升,把文化和其他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君子的风度。
拙:有句话说,有德者无位,有位者失德。在现当代,我们把这个“位”理解为物质,那么“君子”与“物质”之间有必然联系吗?
范:不能绝对化。有的人有权有钱,但遵循了良好的道德规则,经过自己的锻炼修养,同样可显示文雅。他可能会有执着的追求,也可能不受另外一种权势的左右。所以,我觉得有钱有权的人,也有可能树立起君子的形象。不要把这两个方面对立起来。
拙:所以君子也可以“重利”?
范:君子是有目标追求的人,包括对名利。不能因为是君子就不讲名利。但我很崇尚一句话,就是“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尽管君子也有“利”的追求,但一定要遵循社会的规则,按照道德规范行事。在“利”与“义”之间,应该是重义轻利,义上利下。“利”和“义”相冲的时候,还是“义”为先。
拙:因为君子之学其实是一种,立身之道,成人之学。那您觉得在现代社会中, 我们的立身之道应该是怎么样的?
范:当代社会,跟过去越来越不同了。一方面先进技术大发展,带来了文化修养的提升。原来的那种君子的标准与现代人的要求不一样。如果没有掌握新的技术,在言谈举止方面就会落后,显示不出君子风度。与许多掌握了互联网技术的人在一起,融入不进去,慢慢会产生一种距离感。所以我觉得,在当代先进技术发展非常快的态势下,传统君子要有紧迫感,要不断的补充知识,不断的接受新的技术,提升自己的文化的内涵。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带来社会的发展,带来物质的极大丰富,给我们很多人带来一种幸福感。同时,市场经济的竞争也是比较残酷的,浮躁的人越来越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君子的格调是不能变的,君子要有人格。人格失去了,那么君子的形象也失去了。
拙:我们应该怎样去保留“君子”这个古老的名词里的价值?范:我觉得应该靠大家共同努力。一方面,我们讲的专业的教育机构,应该培养这方面的形象。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的家庭,从幼儿教育开始,家长的言谈举止影响是非常大的。还有就是道德的规范需要各个部门去监督落实,要健全道德的规则,让大家能够在道德框架内行事,保持良好的道德。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都应协同行动。
拙:君子其实跟教育体系之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您怎么看?
范:是的。你作为一个教育者,你给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要传授你的道德。师者应该努力将自己的形象培养成一种君子的形象。有了君子的形象,学生自然对你有种敬重感,同时跟你也有种近距离感。还有,君子不是天生而来的,他是经过了后天的教育的。这个教育有家庭的教育,也有专业机构的教育。这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要考虑用什么样的道德观念、用什么样的修养去培养人,用什么样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把他们培养成为拥有独立个性、有坚强意志、有明确的定位,能够依靠自身自强自立、奋发向上,而不去依赖权贵。如此一来,学生才能够发展得好。
拙:您刚刚谈到,作为一个师者,我们应该传道授业解惑。那您是一直持有着这个紧迫感吗?
范:有这方面的紧迫感。当下容易浮躁的环境,很容易让道德慢慢的沦丧。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教育学生保持良好的道德。作为师者,我们自己要做出典范。以良好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是最好的传道了。
拙:坦白来讲,这一百年来,君子的教育是全面滞怠的,从民国时期到现在。您觉得如今的教育是滞怠的还是在恢复?
范:我觉得是一种探索的过程,整个社会变化太大。整个历史过程当中,我们经过了很多磨难,很多的折腾。所以,你要寻找一种良好的体系,也是应该有一个过程。经过这个多年的实践,我们传统的东西、好的方面,有继承,也有破坏。好的东西受到破坏的,我们要去把它恢复过来。已经继承的东西要有一个怎么提升的问题。包括教育,这个教育你怎么去恢复它的良好传统呢?比如,现在不是在提倡小学教育要学书法吗?因为书法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良好的修养。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从小父母就教你写毛笔字,通过写毛笔字,可以锻炼你的意志,也可以培养你静心静气地去做你的学问。像这种儒雅的行为,我们过去受到冲击是比较大的。所以我觉得属优良传统的东西,应该讲,并逐步把它恢复过来,然后加以提升。
拙:这一百年来中国社会比较动荡,近三十年才进入相对平和的阶段。在这百年里,您心目中能称得上是君子人是哪些?
范:对一个人的评价,要看看当时的背景。有的人整体来讲,他可能做得非常好,但可能在某个事件当中发生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人就把他描黑了。所以,需要我们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看这么一个问题。适者生存。每个人在每个社会环境里面,他要完全正确,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与某些社会行为对抗过程当中,有的人会更有骨气,同时也有个度;有的人可能就这个度把握得不好,最后搞得自己粉身碎骨。有的人因为把握好度,他可能某些方面会做出一定的牺牲,这种牺牲我们怎么去看它?拿个例子来说,杨绛和她的丈夫钱钟书。钱钟书和杨绛,我觉得是有骨气的人,非常有文化气质、有涵养的人。但如果你抓住他们某一个侧面的问题就加以否定,是不妥当的。一个人,他本来是个君子的形象,你以现在的眼光就全部把他否定了。经历了那么多年的动乱,在动乱年代里你说他要完完全全在任何情况下保持绝对地正确,是不可能的。用后人的眼光看待前人的东西,有时是可笑的。所以我觉得还是要看本质,看主流的东西。
拙:您觉得我们这个时代是否还需要君子?
范:我认为任何时代都需要君子,需要有君子的形象、典范。
拙:这个君子的形象是一个标杆,是一个引领吗?
范:我觉得它不是一种官方的力量,而是一种民间的力量。是民间的力量之一,不能说它是唯一的,还有别的标杆。为什么说它是民间的力量,因为这种形象的力量能推动社会进步,而且任何人,包括官员,包括普通人,他都可以努力去争取,有可能做到。
拙:您觉得真正的君子应该如何作为?
范:有人具备了君子的这么一种形象,但他不一定每一个要素都是非常完备的。我认为他还是要保持他某一个方面的个性,要把它凸现出来。比如儒雅,儒雅是很多因素构成的,可能某个方面他特别儒雅,要有自己独特的追求,树立这方面的标杆。有人书法非常好,不要求他又要书法又要画画,又要音乐,什么都要懂才叫做儒雅,我说不一定。他某一个方面能够展露出他是儒雅,那么君子的这么一个要素他可能就达到了。
拙:您怎么看待“君子”这个称谓所带来的自由和束缚?
范:我认为,成为君子会有许多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讲它是有束缚感的。你要根据君子的要求去行事,那些道德的规范、文化的涵养、目标的追求,肯定会有一个框框束缚。但我觉得如果你达到了君子这个程度后,你就更为自由了。因为不会看权贵的眼色去行事,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不会在社会上发生这样那样的非常狼狈不堪的行为,能融入大集体里跟每个人和谐相处。这多自由!应该感到做君子是一件很轻松、很自由、很快乐的事。所以,我觉得束缚和自由之间两者是可以贯通的。
拙:君子应该怎么样去面对自己的内心?
范:我觉得,如果你要按照君子的形象来要求自己的话,你就不要把它看成是一种心理负担,不要当作内心的一种纠结、一种挣扎。如果你是以一种纠结、一种挣扎的状态去做君子的话,你本身就没有办法达到君子的这种形象的水平。应该要把它作为一种非常自然的,是自己很乐意去做的一种行为。如果你把它当作一种很勉强、很难达到的事去做,采取一种非常勉强,非常强制的态度去做,你可能会非常痛苦。我觉得,你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你就按什么样的目标去做。
拙:我们找到您作为“君子”主题采访的对象,因为我们觉得范老师您是翩翩君子的一个形象,那您是怎么样去修养自己的这样一个形象的呢?
范:你们今天不采访我,我还不知道我就是你们心目中的君子形象。并不是《周易》上有一个君子的模式,我就往这方面一套了。我怎么会有这种形象,可能是跟家庭的教育、学校的教育、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有关。家庭的教育,每个家庭也不太一样。我的家庭教育对我影响比较好,那我自己本人也会比较自觉地按照某种道德规范去要求自己。但我一开始并没有设定好我就是君子形象的这个目标,但我想我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要做一个有目标追求的人。我需要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意志去实现目标,我不想依附权势、依附哪一个人去求发展。我总觉得这是自己的一种自然而然、有种惯性的运作。家庭长期的教育、社会积极方面对我的影响,自己努力慢慢地形成一种惯性的这种运作。我觉得这是一种很自然、很快乐的过程。我没有刻意去打造自己的形象,也没有个什么框框让我套进去,是一种自然成长的过程。
拙:现在您的人生还有什么目标吗?
范:我已经70岁了,还能够保持传统的那种我自己遵循的风格,我觉得就可以了。但是正如我前面所说到的,就是现在社会发展非常快,变得也越来越复杂,有两方面我必须要考虑。一个就是接受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将自己的文化修养把它做得更好。这种文化的修养,就是随着社会发展新的意识、新的知识要补充进来。还有一个就是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自己内心还要坚定,人的格调不能变。就说出轨吧,不一定说六七十岁就不出轨了。现实中六七十岁的腐败分子也有。所以,我觉得对不良风气的侵蚀,老年人同样要警惕。
大家喜欢叫我“老范”,我想未来的日子我还是那个“老范”。
视频丨吴东生 李健豪
范以锦
范以锦,曾任南方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现任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他是当代中国报业“媒体多品牌战略”、“媒体跨区域经营战略”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以南方报业为基地创建了“报系结构”的品牌媒体组织运营模式,探索出了“龙生龙、凤生凤”的品牌媒体滚动发展路径。曾被评为“中国传媒年度人物”、“最具影响力传媒人物”、“最具创新成就传媒人物”、“最具赞许人物”等称号。
>活动预告
08.28 |拙见年度盛典·当代中国君子的标准
嘉宾
张维迎 | 陈俨 | 范以锦 | 袁伟时|陈有西郑培凯|华新民|柳红|雷颐|杨锦麟正式开售
▼
点击以下感兴趣的 关键词
可获取更多拙见出品的「原创好文」
●●●
人物
观察
papi酱 | 百鸟朝凤 | 川普 | 王小波 | 小粉红 |
脱欧 | 王石 | 高考 | 反对科学威权
特蕾莎 | 文艺青年 | 五道杠少年
周星驰的美人鱼 | 陈忠实与白鹿原
●●●
#ThinkMore#
和他们一起,对话灵魂
阅读原文查看完整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