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谷琶智库||“数字时代的公共卫生治理”学术研讨会在线召开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数字时代的公共卫生治理”

学术研讨会在线举行





 2020年6月6日上午,第九届广州学术季之“数字时代的公共卫生治理”学术研讨会在腾讯会议举行。本次会议是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背景之下召开的,会议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广州市智慧治理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湖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东财经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天津市委党校、广东省委党校等单位的相关专家和100余位听众齐聚腾讯云端围绕“数字时代的公共卫生治理”开展了线上对话与学术交流。


 


广州市智慧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潭教授主持了会议。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欧阳资文代表广州市卫健委对各位专家的与会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相信在抗击新冠疫情取得较大成效的背景下,与会专家的学术对话和思想碰撞将对做好公共卫生治理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他还用“同舟共济拼新冠,众志成城博疫情”两句打油诗激励大家共击疫情,并希望疫情过后欢迎各位专家学者来广州旅游。《公共管理学报》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米加宁教授作为专家作了学术致辞。他在致辞中认为,公共卫生治理应该加强制度驱动和技术驱动建设,尤其是技术驱动格外重要,有什么样的技术决定了什么样的制度安排。他还指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次技术检验,与国外相比,中国讲求实事求是,没有过多的清规戒律,这是我们国家技术运用的典型优势。他还以健康码为例说明了其在国外推开的情况,以此说明健康码技术应用将会有更加广阔的的前景,会发生最根本最基础的作用。

 

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欧阳资文博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米加宁教授

中国科学院陈安研究员


会议第一回合由广东省委党校行政学教研部主任陈家刚教授主持。国际危机与应急管理学会联合主席、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陈安作了题为“传染病扩散模型:基于幂律的分析”的发言,他首先介绍了四个传染病经典模型(SI模型,SIS模型,SIR模型,SEIR模型),分析了何谓幂律。他认为对一个事件来说,对它起决定作用的往往只是某几个因素,大部分因素对其影响较弱。接着他进行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幂律分析。他认为中国幂律特征非常明显,美国则存在双分形特征。他还指出意大利不属于幂律分布,印度、巴西、俄罗斯等过都呈现单分形特征,其中美国和印度的二八定律表现比较明显。上海师范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任容志教授作了“一网统管与数字抗疫”的发言,他强调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个体与公共体制之间需要建立某种连接,国家迫切需要重建社会信息系统。他在全面应急与全面动员两个概念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疫情放大了国家对社会信息系统的紧迫需要,同时疫情也需要多部门基于信息共享的联动协作,应该加强国家与个体以及国家内部之间的信息沟通。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谭海波教授作了题为“数字科技如何战疫?”的发言,他认为当前数字科技有两个重要的应用场景,一是数字科技助力抗击疫情,这主要体现在靶向甄别重点人群增强反映能力、掌握疫情动态助力精准施策和加快智慧医疗建设提高救治率等方面,二是数字科技助力社会运行,这体现在健康码、过程管理、云计算网上办公等方面。最后他对数字科技抗疫进行反思并提出诸如打通数据孤岛、正视数据鸿沟、健全数据隐私保护、重视数据安全、加强数据科技复合人才培养、发掘新的应用场景等建议。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章昌平教授在《以“智”抗疫:从健康码看城市治理智慧化的“微生态”》的发言中,从健康码应用过程、管理技术标准和应用场景等方面分析了健康码应用的时间线,分析了城市治理智慧化的微生态现象,指出“生态+平台”建设是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举措,作为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未来方向之一已在多地智慧城市应用中落地。接着他谈到了健康码以智抗疫的启发,他认为有利于城市治理智慧化的快速布局与开发、平战结合的制度弹性、人和城市的互动模式、聚合弥散化知识、中台与前台组合。最后他指出未来还需要解决精准与互认、公民隐私与数据安全的问题。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张茂元教授对第一回合的发言进行了评论,他认为四篇文章都是关于疫情讨论的,陈教授主要谈规律,其他三位教授主要谈技术如何运用。他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比如传染病扩散模型展示中不同国家数字不一样,其中的根源是什么?这其中可能有检测能力、人口分布、社交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做一个国际比较分析,社交隔离放在模型中会不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传染指数R0与其他的复工复产之间的关系会怎样?他还认为不同疾病应对完全不一样,疫苗、时间等因素决定了数字技术应用的空间。另外他还指出了一些值得研究的议题,比如数字技术本来可以做得更好,但是一些限制性因素影响了其效率,讨论较少的是数字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比如,在不明情况下进行扫码,国家与个人之间的连接到底要连接到什么程度?个人信息应该怎么用?在什么情况下个人的信息权和权力可以被剥夺?张茂元教授强调,这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


陈安研究员演讲主题

上海师范大学容志教授

湖南大学谭海波教授


     会议第二回合由广州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范阳东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助理韩志明作了“摸着数据过河:现代社会治理的信息逻辑”的发言,首先他指出了摸着石头过河策略的治理启示,重点从科学规律、顶层设计、大胆实验、渐进中优化等方面介绍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含义。其次他分析了摸着数据过河的社会治理创新问题。他认为,智能时代数据无所不在,数据要比黄金还要金贵,但在具体的治理创新过程中他也指出了一系列问题,比如由谁来摸石头?摸着石头费力?石头都是啥样?河里石头很多?石头能助过河吗?有石头还不过河?无石头也过河?过了河再找石头?找石头不过河?最后他进行了现代社会治理的多重信息思辨,提出了必须摸逻辑、摸不透逻辑、说不好逻辑、不确定逻辑、用不用逻辑、过不过逻辑、干坏事逻辑,并将其归纳为政治-权力-信息逻辑。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院罗梁波教授作了题为“行政技术场景的理解框架:外部格局和内结构”的发言,他从研究缺陷、框架、外部歌剧、内部结构和结语五个部分展开其论证,其中重点介绍了其分析框架、外部歌剧和内部结构。他认为技术的内部生态框架包括公共性、制度建构、政治统治、责任秩序、治理方式、管理过程等方面,而技术的外部格局包括政治、政府和社会三个方面。最后他还提出从完整理解技术的空间、实证看待技术的发展和深刻理解技术的本质三个方面进行技术空间重塑。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院杨继君教授作了题为“极端气象灾害态势感知”的发言,他首先对态势感知进行简要介绍,并认为当前网络安全领域研究最多。其次,介绍了态势感知的研究框架及主要内容,主要从态势要素的提取、态势预测、态势威胁评估三个方面介绍了面向极端气象灾害的综合灾情评估模型。最后其介绍了该课题研究来源及其研究成果。广州大学公共管理院副教授、南方灾害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惠作了题为“多灾种视角下的城市韧性构建”的发言,首先介绍了多灾种的概念,并结合多米诺骨牌效应、级联效应等概念进行了说明。其次分析了多灾种的治理挑战,认为目前针对单一灾害或事故的治理模式相对成熟,但应对多灾种事故的能力有待完善。重点指出了以下一些风险和挑战:灾害情境更加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增加;不同灾害之间的耦合关系不明确,预测困难;灾害脆弱群体风险累加,数量扩大;不同灾害的应对措施之间相互冲突;可能引发“黑天鹅”式的极端事件。最后她认为应该通过采用多重风险分析方法、构建早期预警系统、构建协同参与机制、众包机制等方式克服多灾种灾害风险。在此回合中,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副院长谢治菊教授做了精彩点评。谢教授认为四篇文章主要体现为宏观制度层面应用和微观灾害方面的应用,每一位专家都有自己的特点。韩志明教授对摸着数据过河这几个关键词做了一些解释和思考;罗梁波教授做了一个宏大的理论结构和分析框架,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从内外部视角进行分析;杨教授从态势感知模型角度介绍了模型的推演和运行;张惠副教授重点分析了多灾种的挑战和应对。感觉受益匪浅,对深度理解技术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她还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请教:一是更希望看到韩志明教授发言中的反思的地方,尤其是政治-权力-信息逻辑部分;二是内外框架能够结合疫情展示出来效果更好;三是态势评估的过程以及最后表现的逻辑和结果展示出来更好;四是张惠副教授的落脚点是城市韧性构建,但说得比较少,以及多灾种产生影响的不同场景如何去相互关联以及具体模型是什么。


上海交通大学韩志明教授

西南交通大学罗梁波教授

桂林理工大学章昌平教授


     第三回合由天津市委党校群团教研部副主任倪明胜教授主持。广州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徐喜荣教授在题为“公共卫生治理的法治保障”的发言中认为,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那么具体如何进行依法防控?他从权利保障原则、权利依法行使原则和比例原则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度分析,对疫情中涉及到的生命权、生存权、健康权、信息全、人格权、隐私权、财产权、预防权、治疗权等问题的理解具有较好的启示。广州市智慧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强副教授作了“制度形态与国民健康:来自机器学习的跨比较”的发言,他从研究动机、文献综述、模型和数据以及结果与讨论四个部分民主水平对人均寿命预期的影响,并运用OLS、IV和Lasso三种估计手段对该结果进行了估计并得出以下三点结论:一是民主形态对国健康有显著影响,二是机器学习(lasso)方法更加有效,三是该方法可推广到类似研究中。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廖藏宜在“大数据赋能社区健康管理水平”的发言中认为,近年来基层在承担卫生方面实际是弱化的,通过大数据是否可以推动公共卫生理论方面的进步。他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医疗服务供给模式提出了一个解释架构,该框架重点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搭建信息平台?二是如何在医生供给端实现业务流程优化?三是如何实现患者端信息的集成?基于此,他提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区域健康信息平台整合架构、医生端的健康信息化业务流程和患者端的远程健康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对策。广州市智慧治理研究中心项目协理王鹏作了题为“面向数据驱动的公共卫生治理——基于文本与场景的案例分析”的发言,他从大数据赋能疫情治理的背景预设、价值蕴含、文本数据、应用场景和未来面向五个方面进行了说明和阐释。在本回合中,广州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沈本秋教授作了点评。他指出四个研究分别从法治、政治制度和技术三个层面切入。徐教授从法治角度切入,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不只是卫生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他指出了其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得出了一些启示。李强副教授主要从政治制度层面探讨了健康问题,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廖藏宜博士讨论文了大数据对健康治理的影响,将来可以继续打通探索的问题,从疾病管理走向健康管理。


天津市委党校倪明胜教授

广东财经大学杨继君教授

广州大学张惠副教授


     会议结束前,陈潭教授进行了简要总结。陈潭教授在讲话中指出,本次会议是在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召开的,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一次再学习,是汇集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一次强交流,给中国和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留下了诸多很有见地的观点、知识和思考,也让我们众多聆听者受益匪浅。本次会议也是在首届广州直播节开幕当日和第九届广州学术季期间举行的会议,“广货带天下,广带天下货”,他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直播”实现“学术带货”。最后,陈潭教授代表广州市社科联、广州市智慧治理研究中心和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感谢线上专家学者的发言和线下听众观众的聆听!





会议统筹:李强(广州市智慧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会务统筹:刘晓洋(广州市智慧治理研究中心秘书长)

会务协理:刘建义(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秘书长)

新闻统筹:李利文(广州市智慧治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现场协助:李莹(广州市智慧治理研究中心项目协理)



“数字时代的公共卫生治理”线上研讨会学术议程




谷琶特辑||行政管理:厚德博学,笃行理政

谷琶特辑||社会学:格物致知,达世济民

谷琶资讯||广州大学之父:台山人陈炳权先生传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诚聘天下英才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谷琶公告||“健康中国与疫情治理”学术工作坊征稿谷琶公告||“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征稿
谷琶公告||“感染2020:疫情防控下的健康中国”征稿
谷琶公告||第二届“海洋社会与文化”工作坊征稿启事
谷琶公告||《农业6.0》面向海峡两岸征稿函
谷琶辑刊||《南方治理评论》征稿启事谷琶辑刊||《社会创新研究》征稿启事

珠江会讲||第1期:疫情之下的学术张望
珠江会讲||第2期:疫情之下的经济展望
珠江会讲||第3期:疫情之下的乡村图景珠江会讲||第4期:疫情之下的围城记忆
珠江会讲||第5期:疫情之下的青年言说
珠江会讲||第6期:疫情之下的青年担当
珠江会讲||第7期:疫情之下的智慧防控
珠江会讲||第8期:疫情之下的大国九问
珠江会讲||第9期:疫情之下的海外乡愁
珠江会讲||第10期:疫情之下的化危为机
珠江会讲||第11期:疫情之下的纽约观察
珠江会讲||第12期:疫情之下的田园网课
珠江会讲||第13期:疫情之下的舆情治理
珠江会讲||第14期:疫情之下的北京观察
珠江会讲||第15期:疫情之下的国际合作珠江会讲||第16期:疫情之下的生涯重塑珠江会讲||第17期:疫情之下的心理防护
珠江会讲||第18期:疫情之下的全球治理
珠江会讲||第19期:疫情之下的瑞典观察
珠江会讲||第20期:疫情之下的韩国观察
珠江会讲||第21期:疫情之下的罗马观察
珠江会讲||第22期:疫情之下的美国观察
珠江会讲||第23期:疫情之下的狮城观察
珠江会讲||第24期:疫情之下的英伦观察珠江会讲||第25期:疫情之下的加州观察
珠江会讲||第26期:疫情之下的澳洲观察
珠江会讲||第27期:疫情之下的雪城观察
珠江会讲||第28期:疫情之下的社工行动
珠江会讲||第29期:疫情之下的志愿行动
珠江会讲||第30期:疫情之下的社区行动
珠江会讲||第31期:疫情之下的弱势关怀
珠江会讲||第32期:疫情之下的北美观察
珠江会讲||第33期:疫情之下的印度观察
珠江会讲||第34期:疫情之下的瑞士观察
珠江会讲||第35期:疫情之下的伊朗观察
珠江会讲||第36期:疫情之下的日本观察
珠江会讲||第37期:疫情之下的德国观察珠江会讲||第38期:疫情之下的荷兰观察珠江会讲||第39期:疫情之下的俄国观察珠江会讲||第40期:疫情之下的伯城观察


谷琶资讯   校园手信


谷琶书苑||荐读:卫生政策与大国健康

谷琶书苑||荐读:公共卫生与健康城市

谷琶书苑||荐读:病毒、疾病与人类

谷琶书苑||荐读:阅读防疫,以读攻毒

谷琶课程||档案《1910:哈尔滨鼠疫》

谷琶课程||纪录片《下一次瘟疫爆发》

谷琶课程||美剧《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谷琶课程||电影《极度恐慌:致命的病毒》

谷琶课程||张文宏:《传染病学》概说

谷琶课程||沈洪兵:《新冠病毒及其应对》

谷琶课程||王立群:《历史视角看瘟疫》

谷琶课程||邬贺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

谷琶课程||温铁军:《疫情下的全球化危机》

谷琶课程||王绍光:《中国体制的优势》

谷琶课程||李芒:《疫情之中话教学》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