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少阳病

中医宝典 2020-02-16


  少阳病,伤寒六经病之一。外感病邪在半表半里所致的证候。以口苦,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多呕,默默不欲食为特征。少阳病或来自太阳;或起病即为少阳病的,乃因气血衰弱,邪气内入,与正气相搏于少阳经所致。有在经、在腑之分。少阳经证为邪气侵入少阳经所表现的证候。多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苔白或薄黄,脉弦。少阳腑证为邪气侵犯胆腑所表现的证候。多见呕吐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


一、病因


  外邪侵犯肝胆,肝胆之气火上逆而亢,以致出现口苦、咽干、目眩。邪在胆而逆(影响)在胃,故有喜呕不欲食等消化功能失常。气机不爽即发生胸胁苦满。邪正相争,正气虚弱不能抗邪外出则往来寒热。


二、临床表现


  《伤寒论》说:“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鞭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


三、辨证要点


  1.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细。证属邪犯少阳,胆火内郁,枢机不利。宜和解少阳,调达枢机。


  2.少阳病无太阳之表证,邪不在表,故不可发汗(若汗则耗伤津液,反使病邪内传);无阳明之里实证,邪不在里,故不可用下法(若下则阴虚火动而易成惊);胸中无邪实,邪不在胸膈,故不能吐(若吐则伤阳成悸)。所以少阳有三禁(禁汗、禁下、禁吐)。少阳病的治疗原则,应以和解表里为主(即不发汗的解热法),然而,少阳病多是有兼表兼里,可在和解的基础上,兼用太阳汗法,或兼用阳明下法,随证施治。


  因少阳病是邪居半表半里,有和解表里作用的小柴胡汤为少阳病的正治方。


四、辨证施治


  1.邪犯少阳


  证候: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细。治则:和解少阳,调达枢机。主方:小柴胡汤。方药: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


  2.少阳兼证治法


  (1)兼太阳病  证候: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心下痞结,微呕。治则:解表和里。主方:柴胡桂枝汤。方药:桂枝(去皮)、黄芩、人参、甘草(炙)、半夏(洗)、芍药、大枣(擘)、生姜(切)、柴胡。


  (2)兼阳明里实证  证候:少阳证而复见腹满痛,郁郁微烦,心以下急,大便不通,舌苔干黄等。治则: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方:大柴胡汤。方药:柴胡、黄芩、芍药、半夏洗、生姜、枳实、大枣(擘)、大黄。


  (3)兼里气不足  证候:少阳病腹中拘急而痛,脉象浮沉弦。治则: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方:小建中汤。方药:饴糖、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服药后里虚得复,而少阳病证不减,再用小柴胡汤和解之。


  (4)兼邪热陷,水饮不化  证候: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等。治则:和解宣饮。主方: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药:柴胡、桂枝(去皮)、干姜、瓜蒌根、黄芩、牡蛎(熬)、甘草(炙)。


  (5)兼正虚神浮  证候: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身痛不可转侧。治则:平补阴阳,潜镇固摄。主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药: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龙骨、牡蛎。


  (6)上热下寒  证候:热气(胃热)上逆呕吐、寒邪犯胃而腹痛,治则:清上温中。主方:黄连汤。方药:黄连、甘草(炙)、干姜、桂枝(去皮)、人参、半夏(洗)、大枣(擘)。


  1. 中医辨证“辨症”

  2. 病因辨证:外伤证候

  3. 病因辨证:饮食、劳逸证候

  4. 病因辨证:七情证候

  5. 病因辩证:六淫、疫疠证候

  6. 脉象分类与主病





1、十四经络图【经络穴位全图】

2、十二时辰对应脏腑图

3、经络与时辰

4、十二原穴功能【图文版】

5、十六郗穴分布与功用【图文版】


十二经脉

1、手太阳小肠经

2、手阳明大肠经

3、手少阳三焦经

4、手太阴肺经

5、手少阴心经

6、手厥阴心包经

7、足太阳膀胱经

8、足阳明胃经

9、足少阳胆经

10、足太阴脾经

11、足少阴肾经

12、足厥阴肝经


奇经八脉

1、任脉

2、督脉

3、冲脉

4、带脉

5、阳维脉

6、阴维脉

7、阳跷脉

8、阴跷脉


1、经外穴(经外奇穴)

2、交会穴

3、背俞穴

4、募穴(十二募穴)

5、十二募穴歌诀

6、八会穴

7、八会穴歌

8、八脉交会穴

9、下合穴


1、原穴(十二原穴)

2、原穴动力

3、原穴的原理

4、原穴的应用

5、郄穴(十六郄穴)

6、郄穴的应用

7、十六郄穴歌

8、五输穴

9、经穴

10、奇穴


1、阿是穴

2、阿是穴的位置

3、阿是穴的取穴方法

4、阿是穴的临床运用

5、阿是穴的基本性能


1、经络简介

2、经脉简介

3、络脉简介

4、别络简介(十五络脉)

5、浮络简介

6、孙络简介


1、经络-根与结

2、经络-标与本

3、经络-气街

4、经络-四海

5、腧穴的作用

6、腧穴的主治规律

7、腧穴的定位方法


1、十二皮部简介

2、十二经别简介

3、十二经筋【图文版】

4、十二经筋的病变

5、十二经筋的生理功能

6、十二经筋的分布

7、十二经别(六合)

8、十五络穴【图文版】

9、十五络脉走向

10、十五络穴歌


1、十二经脉简介

2、十二经脉歌诀(十四经脉歌诀 任脉-督脉)

3、十二经脉的名称

4、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5、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6、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7、十二经脉分布简介


1、奇经八脉简介

2、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

3、奇经八脉-八穴歌

4、奇经八脉的作用

5、奇经八脉的特点

6、奇经八脉的医学应用

7、奇经八脉的养生功能

8、奇经八脉名称

9、奇经八脉分布和走向


1、经络辨证

2、经络的定义

3、经络的系统组成

4、现代经络

5、经络的生理功能

6、经络的临床应用

7、经络的循行走向

8、经络的循经传感

9、经络的作用

10、肝炎患者体表经络有压痛点吗?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中医学

1、中医学简介

2、中医史

3、中医治病的实质

4、中医基础理论(精华版)

5、中医的起源

6、中医的历代称呼


藏象学说

1、藏象学说简介

2、藏象学说理论形成

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4、藏象五系统

5、脏腑关系


精气学说

1、运气学说(五运六气)

2、精气学说

3、气血津液学说及辨证


阴阳学说

1、阴阳简介

2、阴阳特性

3、阴阳变化

4、阴阳属性

5、阴阳关系

6、阴阳临床应用

7、阴阳相倚

8、阴阳渊流


五行学说

1、中医五行简介

2、五行归类的方法

3、五行的相乘、相侮

4、五行的相生、相克

5、五行的制化、胜复

6、五行的母子相及

7、五行指点

8、五行学说用于临床治疗

9、中医五行归类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