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了!一定要这样做,秋冬不生病!
明天是8月25日,三伏的最后一天,就要出伏啦!终于熬过了这段难忘的日子。暑去凉来,秋意渐起。
出伏之后,万物征候也随之改变。一般来讲,出伏就代表着出了伏天,炎热渐消。但是在部分南方地区,出伏后,往往刚感受到一丝凉意,就又遇高温天气,也就是传说中的“秋老虎”。
这时,凉爽的秋风刚起,暑热余威尚在,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早晚凉爽,昼夜温差逐渐拉大是趋势。所谓“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大家一定要及时调整,增添衣物。
由于晚间天气变凉,习惯开空调的朋友们更要注意了,应适当调整空调温度,注意保暖、不要贪凉,以免半夜时空调的阴气与外界的寒气入侵肌体、经络和骨关节,引起感冒、腹泻、颈肩腰腿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早晚外出也不要在穿短裤背心之类的太清凉的衣服,最好随身携带薄外套或围巾披肩,防止受风。
睡觉要早一点:消秋乏
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懒洋洋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秋乏”。
出伏之后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渐弱,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
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
饮食要润一点:防秋燥
出伏后天气渐凉、变得干燥,秋属金,其气燥,通于肺,燥邪当令,最易伤肺。
加之夏季余热未清,津液未复,人体偏于津亏体燥,所以这时要注意润肺防秋燥。
可以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海带等。适宜的食谱有银耳粥、百合莲子汤、百合脯等,有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的功效。
民间有句俗语叫“秋瓜坏肚”,瓜类多属阴寒之品,吃多了会损伤脾胃,要适可而止。
心情要好一点:助养肺
《黄帝内经》言:“肺在志为悲(忧)。”这时“肺”最容易发生疾病,一旦肺气虚,机体对一些不良刺激的耐受性就会下降,就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
反过来,悲伤也会进一步伤肺,从而持续表现为无法抑制的忧伤。
因此应保持内心宁静、情绪乐观,经常登高望远,舒畅胸怀,抛开烦恼,避免悲伤情绪。
中医讲,笑为心声,能克肺金的悲忧。多笑一笑,就能减少悲伤忧愁。同时,笑也是一种健身运动,它能使胸廓扩张,肺活量增大,胸肌伸展。这样有助于宣发肺气,有利于人体气机的升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中医宝典】热文推荐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