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爱书 |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至爱书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by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by云也退
索尔仁尼琴9月就满了百岁,同时,沙拉莫夫的《科雷马故事》也出了英译本。沙拉莫夫曾说,他在劳动营里除了推装得满满的手推车外,什么都没学到。但从《一天》里看,索尔仁尼琴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的。
他学到了慢,把时间拉长到了“飞矢不动”的程度。舒霍夫慢条斯理地吃稀粥,每一粒霉米粒都用舌头化开,长久留在舌头上,才依依不舍地运下食道。午饭时间有多久,一碗粥就吃多久,吃完了,拿早晨保存下的面包皮擦碗,舔干净,正面擦完了反面再来一遍,擦到不用洗了为止。
他学会了弃,不在眼前的东西,都不是自己的。舒霍夫的太太不是他的,女儿不是他的,故乡不是他的,爹妈根本提都没提。成年人了,不能再靠眷恋过去活着,月亮够不着就不存在,存在的是六便士,一个烟头,一块黑面包。舒霍夫唯一的家,就是眼前的这个小团队,这个排队行进的时候,任何人只要稍微跑出去两步就要挨枪子的小团队。
他学会了忍,这是最要紧的技能。劳动营里忍得了,就没什么忍不了的。劳动营里囚犯排队取包裹,包裹不是递给你的,是打开了,把东西一样一样拆开后丢给你的,这还不算,油要倒出来,因为容器不许带回房去,你怎么办?拿两只手接,捞到一点算一点,准备充分的就用毛巾,回去绞出来。至于吃食,人家打开挨个咬一口再给你,你敢说什么?
索尔仁尼琴真是人类的瑰宝。之所以瑰宝,是因为他能够把一桩桩事情的本质看得清清楚楚,还不对自己假称“我没看见”的人。这有多难,有多少浑身恨意的人,是靠着麻痹自己来度日的,还有一些是靠着投入到被恨的一方活下来的,事后对人说,我很好,我熬过来了。
小说里的舒霍夫没文化,他所能坚持住的一点东西,是吃早饭时,房间里再冷也脱了帽子(体面的举动),是在喝汤的时候,明知道汤里什么都没有,还用勺子搅一搅——这把勺子也是他插在袜子里,随身带着的,是来自另一个劳动营的纪念品。这叫尊严。
可是索尔仁尼琴也不写什么“仗义每多屠狗辈”。舒霍夫不顾尊严的时候更多。晚上抢饭,明知道食堂主任是个恶棍,盛饭就像喂狗,他还是要去争,去抢,有多吃一口的机会,就别管什么体面了。就是同一天,劳动完了以后点个卯,发现少了个人,他们在冷风里多呆了一个小时,当那人,一个摩尔达维亚囚犯,姗姗出现的时候,不用看守怂恿,其他囚犯自然就过去一通群殴,舒霍夫跟着一起上去踹了两脚。什么同理心,什么劳动友谊,全是假的。占理的只有报复欲,以及地域歧视:摩尔达维亚人?瞅你小子就不是好东西。
An average man,不好也不坏,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他不幸跌在特殊的环境里,免不了所谓“平庸之恶”,以利己为生存的第一原则,仗着双重标准来去,可若搬到正常的社会里,他就能冲一冲“好心的撒玛利亚人”的上限了不?劳动营里出来的人,决不会相信他的个人经验仅仅适用于劳动营,他将坚信尊严仅够遭受厄运的人忘记他们的厄运,而道德则不过是好运者来不及放弃的东西。
往期回顾
看书 | 《惊悦》:护教名家C.S.刘易斯笨手笨脚地写了本自传
福克纳120周年记:今天,你必须像个健身者一样走进约克纳帕塔法
看书 | 虽不比雨果风华绝代,但这个沉闷阴郁的胖子却是法国真正的国宝
看书 | 上半年的这些书,让我觉得出版依然是一门很伟大的事业
看书 | 巴格达大学高考政治主观题:萨达姆和美国人,哪一个更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