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萨拉·基尔施《乡村之行》12首

Sarah Kirsch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萨拉·基尔施(Sarah Kirsch),德国当代著名女诗人。1967年发表首部诗集《乡村之行》,引起诗坛瞩目。萨拉在这部诗集中所描绘的风景实际上是梦境,她幻想了一个脱离工业文明和大都市的乡村世界,用简明的意象展现了她的主观内心世界,其特殊的个人感受已被普遍化。萨拉的诗歌风格在该诗集中已具雏形:以含蓄的隐喻来代替机械的感觉方式、迥异于传统风景诗的简练文笔、诗句的跨行和很少使用标点,所有这些要素形成了一种富于表现力的诗风。

  1973年,萨拉发表了第二部诗集《咒语》,其主题为情怨、女性的独立、人在自我实现过程中的痛苦与欢乐以及生活的单调。1976年,她的新诗集《顺风》面世,其基调为“凄美的粉红色的忧郁”,其主题为带有政治色彩的失败爱情以及个人和国家的矛盾冲突,诗人以独白式的写作表达了她对现实的绝望。

  1983年,萨拉从罗滕堡迁往乡村蒂伦黑默,从此开始了她的创作全盛期,并获得了多项文学艺术奖:罗丝维塔纪念章(1983)、荷尔德林奖(1984)、石荷州艺术奖(1988)、德国中央电视台城市作家文学奖(1988)、胡赫尔奖(1993)、德国最高文学奖——毕希纳奖(1996)、德罗斯特-许尔斯霍夫奖(1997)和狄特马申文化奖(2000)。

  萨拉在当今这个祛魅的时代谱写了一首首哀歌变奏曲:对爱情的失望和对政治的厌倦、极权主义对个性的压制和对个人生活的干预、科技进步和消费主义所造成的生态危机以及当代生活的平庸乏味。她的诗歌形式特征为:鲜明的视觉化意象,无定形的形式,紧张的快节奏,即兴奇想,俗语雅语并用,几乎不打标点,省略词的前缀或后缀,创造新词,频繁的跨行形成滑动的断裂以引发多种阐释。她的言说简洁而凝滞,避免采用平滑、和谐、流动的诗行,她的诗歌具有一种涩滞的强度,其冷峻、任性和执拗的个性使她的诗歌被称作“倔强的哀歌”。

  


《乡村之行》(1967)


1.旅行


其一


我最喜欢乘火车

穿越我们温暖的小国

驶过四季:冬天

呈现兔子的足迹被遗忘的菜园

掠过车窗,我看见秃树的边

枝杈周围的柔线一排树开过来

转弯疾驰而去


其二


春天雉鸡走在铁道边

金色的蒲公英状羽毛

使它成为珍禽我正为它担心

它已没了踪影,路堤上

散布着碎土块

在道口小屋附近土地已被

三色堇芍药丛和紫罗兰夷平

我已看见了夏季飞轮

被涂成红色

道口看守员铺好了石子以此

向旅客表达良好的祝愿


其三


贫瘠的粉状的土地黑如煤炱

形成鸢尾的补色1,蓝色的

带有丝质纹理的鸢尾花

披着晚霞,蓝花一晃而过

新的景象在转弯火车很慢

以至我能说出植物的名称

此时飘来洋槐白色和绿色的芳香

石灰窑的粉末纷纷扬扬

落在菥蓂的绿叶上


其四


列车加速驶向我国的边界

我朝大海高山或扎人的铁丝网

走去,在横贯森林的铁丝网后面

人们说着我的语言,和我一样

了解格吕菲乌斯1的悲叹

电视机接收的是相同的图像

但是他们听见的话

他们阅读的文本和看见的图像

与我的恰好相反,我看不见通途

我知道呼哧喘气的火车无法

穿越铁丝网

蓝色的柴油机车在最前方




2.白蝴蝶花旁


依照他的嘱咐我在公园

白色的蝴蝶花旁等他

我站在无叶的柳树下

柳树变成了没梳头的老妪

瞧她说道他不来了


啊我答道他也许摔断了脚

吞吃了鱼刺,某条街

突然被封锁或者

他无法逃脱妻子的掌握

许多事会成为我们的障碍


摇晃的柳树嘎吱响

或许他死了当他用大衣

裹着你吻你时他的脸色惨白

也许柳树啊也许

我感觉他不再爱我了




3.牧歌


我坐在德国的雪地上

苍天裂开了

冬天的种子

撒在我身上

头发变成钢盔

牧笛在嘴边碎裂


森林一片黢黑铁丝网

爬上山岩空气中

有股焦味我在边疆

守卫四元素1


我的衣服上有鹅毛

胆怯的鞋子对我说

别激动它不敢

向前迈步


我把自己拴在树上躺在石下

把冰放进衬衣里切除

眼睑以保持警醒:

我的狡诈的羊群

时散时聚的羊群

驯顺而狡诈的羊群

在往常像白云:在冬季

是崩裂的山石




4.到那时我们已不需要火


到那时我们已不需要火

大地充满热量

森林冒热气,海洋

喷涌,云朵像乳白色的动物一样

挤在一起:一棵高大的云树


辉煌的太阳苍白无光

空气就在手边我能握住它

一阵高音的风

把它吹进我的眼睛我没有流泪


我们赤身裸体

穿过无门无影的住房

我们很孤独因为没有人追随我们无人

无法入睡,群狗

无声它们允许

我走到近旁:它们的舌头

在无声地膨胀麻木的狗舌


围绕我们的只有天穹和泡沫状的雨

不再有寒冷,岩石

皮质的花朵我们的身体如丝绸其间

散发出热量,光明

在我们心中我们的身体银光闪闪


明天你会和我一起进天堂




5.我城的黑雪


我城的雪发黑

沾满泥和烟的狗在游走

在此前后人们

正坐在沙发上

吃热面包


只有鸽子在屋顶咕咕叫

它们想躲进仓库

想起下一个鸟巢

于是拔掉一根羽毛

把它放进壁洞


我穿着黑皮衣外出

友好地劝狗回家

狗疲乏地摇着尾巴用叫声

唤起我对白雪的注意

白雪在犹太人的公墓里




6.海景画


我在海上走钢丝从礁石到礁石

没有学会这门技艺:这点可以忘记,我

提脚,控制机灵的脚趾,当我发出

信号,脚趾就抓住或脱离钢丝


我沿着钢丝疾走,就像穿过大街

走过(早已熟悉的)商店

已看见终点:树张开双臂,草

朝着我生长像灌木丛一样,我的手

已感觉到有棱角的岩石


这时我看到了奔涌如潮的草地

海星在犁过的海底踩高跷

海豚低语,柔和的喷泉

冲凉我的脚底,它们请我下去

溺死者在海里快乐逍遥


我戴上墨镜用手指塞住耳朵

保持平衡越过饱和的土块,跳下来

躺在岸上身体已受伤




7.乡村之行


清晨我喂天鹅黄昏喂猫白天

我穿过草丛走过荒芜的果园

锈铁炉里长着梨树,桃树

枝繁叶茂,篱笆早已坍塌,铁与木

万物皆朽败森林

环抱着丁香丛中的

花园


淫雨过后,我赤脚站在灌木丛

前面看见了深蓝色的伞形花序

天宇如吸墨纸

布满斑点

色彩和芳香使我晕眩蜜蜂

还待在蜂房里荨麻花张开的嘴

失去了魅力,蜂王

有可能

已溘逝于今晨

橡树


孵育瘿蜂1,粉红色的圆球即将爆裂

我很想减轻乔木的重负可是小苹果

太多它们轻松地爬上树冠

猪殃殃拽着我,我在辨别藨草和薹

繁盛的自然


飞鸟和黑蜗牛野草遍地绿油油的

草濡湿我的脚荒草在瓦砾堆上

泛滥淹没了玻璃流入

破床垫我逃到

人造的煤渣路上不久我就会

返回混凝土都市此处不是我们的家园

贪得无厌的春天不断蔓延,用草

塞住我的耳和眼当地人

不读报葳蕤的密林

不知火

为何物




8.丽湖水眼


丽湖水眼我坐在湖畔

透过青草和睫毛窥视你的容颜

鱼跃出水面银白的鱼肚

在斜阳中闪烁乌鸦

扇动着拱形的正羽1

飞越湖面,你在本地的

树木当中选择湖岸

松树和阔叶林柳树和桦树

环绕着你,为你的鳞波水镜

镶上精美的边框,但是在翌晨


太阳戴上了纱巾对面的湖岸

朦胧而遥远,覆盖

缓坡的棕榈林

直抵水边,你像

一条缓慢的支流

潜藏着鳄鱼和蛇

密集的红羽珍禽

朝你飞来,我走向草堂

呼唤白脸小猴我要

在湖水中洗彩衣


当我腰酸背疼当

太阳已上升

湖就别有一番风韵

清明的湖奔向马恩河岸

小钢桥多角楼灌木丛

我英俊的兄弟划着轻舟来接我

他请我吃鱼汤他高唱

丽湖之歌湖思念陌生的河与城

就向河飞奔




9.奶品小贩邵费勒


来自波西米亚的奶品小贩邵费勒

驾着一辆小马车它像一座房子

雨不能把他淋湿当他下车时

雨水从他的圆帽上滴落,他把足量的牛奶

倒进搪瓷罐和大腹玻璃杯

邵费勒的腰带上挂着一个铃铛

人们能听见他走路时发出的清脆铃声

邵费勒

你有一匹什么样的马?

我有一匹灰斑白马他答道

早晨

我用它来送牛奶因为我有时间而无妻儿

下午我就让它来拉灵车运死人

邵费勒

你有两套马笼头一条

发出乳酪味的蓝围裙

一件黑外套用来表示哀悼

和一顶闪光的圆帽上面

香烟缭绕

还行

奶品小贩答道虽然

我不太喜欢香烟,他登上

乳白色的小马车

开始数奶罐乳酪卷

和棱角分明的黄油块,然后握住缰绳四下环顾

哦他站在车顶盖下说道,这点很重要

按照你的文件我该驶向何方,前进还是倒退

我的结局会怎样?

邵费勒

我们有理由让你笔直行驶——你和马

都必须笔直地走,邵费勒必须

谨慎驾驶

以防止牛奶溅出

我能做的

就是给你一个家一个好妻子一个孙儿

这怎么行呢他说道

赶车就够危险的了

他赶着车

沿街而下然后把牛奶倒进搪瓷罐和大腹玻璃杯

因为牛奶的缘故马走得很慢,它很疲惫

下午的劳作使它垂着头

红笼头黑笼头

邵费勒

他们会砸碎你的马车戳瞎马眼,不久

大量的牛奶就会在他们脚下横流

而你曾在雨中给过他们足量的牛奶




10.甜美的夏季爬进窗子


甜美的夏季爬进窗子

他伸出椴树般的手

递给我旋花和蜂蜜,他

投下光与影,使我昏睡

并用卷曲的藤蔓缠我的脚,我

喜欢在室外消暑,我的脚踵

和他的脚趾踩出的坑聚合成池塘

在我偃卧之前我心急的朋友

已用香草给大地铺上了软垫,他把

浆果塞进我的口中,有虎斑的

丸花蜂哼着小曲,美景

浮现在天空

他把犬蔷薇绣在我身上——哎

我本想凝眸天蓝

可我身后的同胞却拿着

地雷和磷燃烧弹,我将

英年早逝,我的朋友也将长辞——

我悲愤,我写的最后几行

讲的是战争




11.我口中含着黑刺李子


我口中含着黑刺李子穿越原野

我步行时李子在我的舌头上滚动碰撞牙齿

我的头是玎玲作响的铃铛我的嘴

流露出哀伤

我口中含着黑刺李子

你口中已充满沙石

我在地上你在地下

血红丝绒红的花楸果散落在路上

秋季漫长鸫鸟啊

吃花楸果能增加脂肪




12.我很温柔


我很温柔名叫

卡米拉

我细嫩的手指

在你的手上建教堂我的指甲

是天使的鳞翅抚爱你我是

夏秋冬春天

我想待在你身边你

让我看莽原我们从湖

走向湖这样的人生

漫长而幸福

鱼儿成双

鸟儿建巢我们

站在同一片树叶上


贺 骥 / 译




萨拉·基尔施:
在 渴 望 和 失 望 中 放 歌 的 诗 人

2013年德国文坛痛失两位重量级人物,一位是“文学教皇”赖希-拉尼茨基,另一位是女诗人萨拉·基尔施(Sarah Kirsch)。
萨拉1935年生于原民主德国哈尔茨山区,大学毕业后在诗人赖纳·基尔施(后来成为她丈夫)的影响下,对诗歌产生浓厚兴趣,进入贝歇尔文学院学 习诗歌创作,期间接触到德国及其他国家各个时期不同诗歌流派的经典作品,很快渐入佳境。1967年发表诗集《乡村行》一举成名。萨拉一生创作了50多部诗 集,她的诗歌继承传统、博采众长,作家彼得·哈克斯评价她进入诗坛后,人们听到了一种崭新的“萨拉之声”;资深文学评论家约阿希姆·凯泽强调萨拉在德国文 坛上享有“异乎寻常的特殊地位”;赖希-拉尼茨基也盛赞她是一位罕见的“情感强烈,激情洋溢”的诗人。
萨拉·基尔施认为“写诗就必须完全投入,就要与其生死攸关”,生活就是诗歌,“要像诗一样生活”。萨拉是在用生命写诗,她个性鲜明,不能容忍矫 饰虚伪,坚守率真自然。她的诗敢于真实地表现爱、痛、渴望与失望,在表现方法上也独树一帜,不刻意追求形式与技巧,不拘泥传统的韵律,不用或少用逗号,喜 欢运用跨行的句式,这使得诗句既流畅而又富有节奏,显示出一种向前的冲力。加之她常常借用古代神话、《圣经》和童话题材中的元素,诗句看似平浅,但意味深 长。
萨拉的诗歌在德语诗坛上颇显另类,并不以富于哲理见长,而是将生活本身的复杂和幽暗状态通过多义和朦胧的诗句展现出来。如诗歌《七层皮》就通过 灶台、葱头、菜刀、主妇和丈夫以及眼泪等意象,表现女性的敏感和易受伤害,以及对男性呵护和爱抚的渴望。短短一首诗令人联想到女性潜在的、男性所不具备的 情感和智慧仍然遭受忽视和压抑的现实。
上世纪70年代发表的诗集《咒语》标志着萨拉的诗艺更加成熟,作为知名诗人进入民主德国作协理事会。该诗集体现了诗人保持完整个性的坚持和独立 精神。在诗歌《鹅卵石路》中,雪掩盖着硌脚的路,“看不见它,雪将它覆盖。洁净的白雪/在阳光下闪耀。翘起的石头硌着/脚板。每当同时踩着两块石头,/才 走得平稳。我若来到鹅卵石路,便开始/像马一样小步奔跑。我那飘动的头发/仿佛翅膀。耳朵后挂着铃铛。趁没有跌跤/我已走得很远”。诗中的“马”和“翅 膀”令人联想到希腊神话中长有双翼的神马珀伽索斯,其蹄踏过之处诗泉喷涌,自18世纪起就被称为诗人之坐骑,在这首诗中显然寓意创作活动。然而走在这样表 面光洁平坦、实际崎岖坑洼的路上,摔跤是不可避免的。1976年,民主德国歌手沃尔夫·比尔曼因在联邦德国的演出而被当局撤消国籍,萨拉为其鸣不平,带头 在抗议书上签名,因而受到开除党籍的处分,并被取消了作协理事资格。她的文学创作活动也由此遭受重创。后来她在《无路可走》一诗中表达了当时的处境:“园 子里的路径不复存在,/各种植物相互缠绕纠结,/俨然一块异乎寻常生动的地毯。/低着头的向日葵,/形成一堵难以逾越的墙壁。”
这是诗的前半部,借助园子里的乱象描述了她的困境,而诗的后半部暗示人们只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情爱方面。顺便说一句,萨拉的爱情诗在性爱的表现上,是德语女性诗歌中最大胆、最无拘束的,但是她并非以表现性爱为目的,而是服务于诗歌的主题。
在萨拉的诗歌中,女人在爱情中得到的幸福是罕见和短暂的。男人的自私、迟钝和冷漠让他们心中很难燃烧起对女人的真正的爱,男人的思维远离情感, 坚持的往往是工具理性和实用主义。诗歌《天空像鱼一样脱落鳞片》中的女人就认为:“雪呀雪你从天而降带来寒冷的夜/冰冻的墙,雪花不停地飘呀飘/把他飘到 高原雪域上吧/在他胸中有一颗不会跳动的心……”
关于德国的分裂,诗人曾写过一首题为《自然保护区》的诗,指的是位于东西柏林之间的波茨坦广场,昔日繁华大都市的中心如今高墙横亘:“巢居在高 墙上的燕子/在业已消失的饭店中飞来飞去”。这里变得荒芜一片,然而,“纵然大自然尽其所能,让石子路/和电车轨道杂草丛生,也难/阻挡人们意欲闯入的脚 步”。广场的变迁引起人们对社会政治变革的反思,诗人对人类与自然命运多舛的感叹惆怅中含着反讽。
比尔曼事件后,萨拉无法正常写作,一举一动都受到监视,于是她要求移居西柏林,很快得到批准。萨拉不愿被利用作政治宣传,她说,从东柏林到西柏 林无非是一次搬家。在西德,她坚持张扬自我和独立思考,断然拒绝了显然因她离开民主德国而颁发的托马斯·德勒文学奖;她仍然直言不讳,与君特·格拉斯等作 家联名呼吁德国要与美国的外交政策保持距离。
晚年,萨拉决定远离喧嚣的市井,前往宁静偏僻的德国北部生活,她知道选择那里就是选择寂寞,但“寂寞和/自由月亮的/孩子手牵着手”。
很多民主德国的作家到西德后,失去了压力和挑战,不再描写反映东西方紧张关系的文学主题,创作难有突破。而萨拉的诗歌则一直注重表现对爱的渴 望、对自我的追求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等基本情愫。到德国北部后,摆脱了种种羁绊和束缚,置身大自然中,萨拉如鱼得水,推出一系列诗集:《背后的 风》《风筝升空》《土壤》《猫的生活》《魔王的女儿》等,先后获得一系列奖项,1996年还获德国文学最高奖毕希纳文学奖。
德国统一后,记者想采访萨拉,希望她以亲身经历来证明民主德国崩溃的必然。每逢这种场合,萨拉习惯用黑发把脸遮挡起来,只留出一点缝隙看着对 方,既不贬损她不得不离开的那个国家,也不称赞新的故乡。萨拉曾表示,她不想朝身后扔石头、泼脏水。德国终于结束了分裂局面是件好事,至于统一的方式,直 到2006年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萨拉仍然说两个德国的统一是“被抛到了一起”。
萨拉在诗歌中曾对人表示怀疑,在《乌鸦聒噪》中写到“大地和人如今/全都变得荒芜和粗野,任何/思考皆于事无补,木头疙瘩/正在自由自在地坠落”,但萨拉相信自然和物体中的神性,对世界的前景并没有彻底悲观。
在萨拉看来,“诗歌就是/那奇特的/刚睁开眼睛的/小猫”。诗人只有保持对事物的新奇感,才能捕捉到生活中真正的诗意。晚年的萨拉虽然只能在家 观看缩小成电视屏幕的世界,但她仍可在内心回味一生在纳粹时期、世界大战、两德时期以及统一后的丰富经历,不断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将其表现出来。( 马 文 韬 )



推荐阅读:

厄尔利·伯尼诗2首

哥伦伯《遗书》

菲丽斯·韦伯《嫉恨的种子》

阿维森诗2首

亡灵书

尼罗河颂

阿顿颂诗

吉尔伽美什

伊什塔尔下阴间

古埃及劳动歌谣

巴鲁迪诗2首

里尔克诗14首

布罗茨基诗6首

邵基诗3首

沙迪诗2首

易卜拉欣《1919年埃及妇女大游行》

赛布尔《啊,我的星,啊,我惟一的星》

塔哈《热恋中的月亮》

瓦法《当夜色来临的时候》

里尔克《时辰祈祷·贫穷与死亡》

里尔克《杜伊诺哀歌》

苏尔达斯诗8首

奈都诗4首

安莉塔·波利坦诗3首

伯勒萨德诗2首

尼拉腊《云之歌》

本德《鸟语》

特德·贝里根诗13首

三木露风诗6首

土井晚翠诗4首

柿本人麻吕诗4首

山上忆良诗3首

室生犀星诗3首

三好达治诗3首

鲇川信夫《船舶旅馆晨歌》

科恩诗12首

特德·贝里根诗14首

奥里维拉诗4首

拉莫斯诗3首

板顿诗7首

哈姆扎诗3首

伦德拉《人间的歌》

托埃蒂·赫拉蒂《孤独的渔夫》

叶芝诗15首

丁尼生《尤利西斯》

瓜尔兑亚诗3首

哲米勒诗2首

西都莫朗《早上的空地》

陶白《人们说》

穆海勒希勒《回忆仿佛沙粒》

马丁内斯《扭断那天鹅的脖子》

高村光太郎诗5首

丁尼生诗4首

塞亚卜诗4首

鲁萨菲诗3首

贾瓦希里诗4首

白雅帖《给我的妻子的情诗》

梅拉伊卡《颤抖的旋律》

宰哈维《我俩身在异乡为异客》

丁尼生《悼念集》

科加瓦诗5首

卡兰萨诗3首

瓦伦西亚诗2首

西尔瓦《夜曲第三首》

拉法埃尔·蓬博《夜间》

卡罗《钦波拉索的颂歌》

哈克夫《深奥的生活之歌》

克鲁斯诗7首

纳赫拉诗5首

吉尔·维尼奥诗4首

邓肯·司各特《颂歌》

亚·詹·马·斯密斯《海岩》

塞维斯《孤寂的落日射出一派凄光》

爱·波·约翰逊《他说,继续战斗》

沃丁顿《新的季节》

里尔克诗18首

W·S·默温诗6首

野口米次郎诗3首

西条八十诗6首

新川和江诗3首

与谢芜村俳句选

与谢野铁干《败荷》

里尔克《上缴法兰西温柔的税》

里尔克《致荷尔德林》

布洛克诗15首

伊沃诗14首

班代拉诗6首

莫拉埃斯诗3首

梅格·内托诗3首

迪亚斯诗2首

安特拉德《海滩上的安慰》


甜美的夏季爬进窗子 他伸出椴树般的手 递给我旋花和蜂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