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盖世汽车研究院: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将走向规模化

吴文坡 盖世汽车新能源
2024-11-28

更多报告资源,请加微信(gasgoo2019)联系咨询

国家相关部委围绕动力电池回收发布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回收利用管理制度与技术标准不断完善,电池溯源管理制度逐渐建立,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正式进入试点示范阶段。随着动力电池装机大规模放量,锂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碳酸锂价格持续震荡波动,叠加欧盟等地区的动力电池法规要求,动力电池回收的市场价值与环保价值也将更加凸显。



基于此背景,本报告从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两个角度对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展开分析,总结如下:


发展现状


1、白名单企业:截止目前,工信部共发布四批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累计数量超80家。①从发布时间与数量来看,白名单纳入节奏加快,从第二批开始保持每年发布一次的频率,纳入数量持续增加;②从白名单企业的分类来看,梯次利用企业占主导地位,再生利用企业次之,综合利用企业数量最少;③从白名单企业的地域分布来看,白名单企业集中分布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良好的华东、华南以及华中地区,其中广东、湖南、江西三个省份拥有数量最多的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


2、回收商业模式:当前行业内共形成三种主流的回收商业模式,回收主体单位依次为第三方白名单回收企业、电池生产企业与整车生产企业,工信部等多部委正在推动整车生产企业主导的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制度进行试点示范;


3、梯次利用现状:我国已开展多场景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项目试点,当前梯次利用已体现一定的经济性,但仍然存在自动化拆解、离散整合、分组和成组等关键技术有待突破;


4、拆解回收现状:当前国内动力电池回收技术以湿法为主;国内主流锂电池回收企业已投产、建设中以及未来规划回收产能累计超344万吨;电池回收企业的产出物较宽泛,多数回收企业产出拆解破碎之后的金属产品以及废粉冶炼加工制成的镍钴锰锂化工盐产品,一体化程度更高的回收企业则在此基础上制成前驱体以及正极材料。


发展趋势


1、退役量预测:预计到2027年,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超34GWh,其中动力电池类型以方形电池为主,广东、浙江、江苏省这三个省份的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位居全国前三;


2、海外回收产业链: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链在海外扩张的同时,也在电池回收环节加强布局,以填补国际电池回收业务版图的空缺;同时面对广阔的海外需求市场以及不同地区法规的要求,国外电池企业也在积极开展本土电池回收业务;


3、退役动力电池价值评估体系:当前产业亟需导入退役动力电池价值评估体系。国家层面已上线可基于企业端多源数据与电池评估模型提供全方位电池评估分析报告的电池之家,企业层面也应加快建立退役动力电池的价值评估体系;


4、技术趋势:预计到2030-2035年将实现精细拆解与智能分选,达成镍钴锰锂与石墨回收率大于99%以及电解液与隔膜的无害化回收利用。



动力电池回收极具环保价值,有利于降低碳排。原因是回收电池材料的碳足迹远低于原生电池材料碳足迹,具体来看:再生碳酸锂的碳足迹相较原生下降90%,再生硫酸钴的碳足迹相较原生下降62%,再生硫酸镍的碳足迹相较原生下降94%,再生铝材的碳足迹相较原生下降84%。如果电池产业链中碳酸锂、硫酸钴、硫酸镍、铝材都采用回收材料,则动力电池的碳足迹将下降超36%。



国家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与商务部已经联合公布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企业名单,其中包含11家整车企业,标志着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进入试点示范阶段。在此制度下整车企业是废旧电池的回收主体,主要采取产业联盟回收模式与自建回收网络两种模式布局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整车企业可以牵头并运用产业链上下游各成员企业的经销服务网络和回收技术实现回收业务的增效降本、减少市场恶性竞争;也可以通过自建回收企业打造回收网络,形成良好绑定,从而提升整体回收效率和模式运行效率。



当前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竞争极为激烈,入局的主体包括动力电池企业、电池材料生产商、专业第三方回收公司、有色金属企业以及整车企业,布局的方式包括自建、合建以及收购。从梳理的回收产能来看,主流回收公司已投产、建设中再加上未来规划的产能合计超344万吨。



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的产出物较为宽泛,覆盖金属产品、化工盐、前驱体以及正极材料。多数回收企业产出拆解破碎之后的铝、铜等金属产品以及废粉冶炼加工制成的氯化钴、硫酸镍、硫酸锰、碳酸锂等化工盐产品。而一体化程度更高的回收企业如邦普循环、格林美、华友钴业、赣锋循环等则在此基础上制成镍钴锰/镍钴铝氢氧化物以及镍钴锰酸锂等正极材料。



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链进行海外扩张的同时,也在电池回收环节加强布局,以填补国际电池回收业务版图的空缺。同时面对广阔的海外市场需求,叠加不同地区的法规要求,如欧盟动力电池法案规定包括废旧电池收集目标和义务、电池原材料回收目标以及各类电池的强制性最低回收含量,并明确电池生产者的回收责任,国外电池企业也普遍采取合作的方式积极开展本土电池回收业务。



从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退役动力电池的拆解回收将实现安全环保与完全回收。预计到2030-2035年,有望实现精细拆解与智能分选,铜、铁、铝的回收率>99%,正负极粉末将完全分离。正极材料中镍钴锰锂的综合回收率>99%,负极材料中石墨的综合回收率>99%,电解液与隔膜将实现无害化处置,其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也将取得重大突破。


/ 获取完整报告 /


欢迎扫码订购

盖世汽车研究院年度服务





多产业报告推荐

点击下方主题查看报告详情


智能网联 

1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产业报告(2023版)

2

车载语音交互系统产业报告(2023版)

3

车载显示技术产业报告(2023版)

4

汽车产业ChatGPT技术应用展望(2023版)

5

车载声学系统产业报告(2023版)

6

座舱监测产业报告(2023版)

7

汽车氛围灯产业报告(2023版)

8

飞行汽车产业报告(2023版)

9

高精度地图产业报告(2022版)

10

智能汽车OTA产业报告(2022版)

11

汽车网络安全研究报告(2022版)

12

智能驾驶传感器产业报告(2022版)

13

汽车车灯产业报告(2022版)

14

车载操作系统产业报告(2022版)

15

汽车液晶仪表产业报告(2022版)

16

汽车基础软件产业报告(2022版)

17

车载HUD产业报告(2022版)

18

车载摄像头产业报告(2022版)

19

智能汽车域控制器产业报告 (2022版)

20

智能汽车云服务产业报告(2022版)

21

车规级芯片产业报告(2022版)

22

ADAS产业报告(2022版)

23

车联网V2X产业报告(2022版)

24

智能座舱产业报告(2022版)

25

人机共驾时代HMI发展趋势(2022版)


自动驾驶

1

港口场景自动驾驶产业报告(2023版)

2

汽车智能底盘报告(2023版)

3

车载毫米波雷达产业报告(2023版)

4

行泊一体域控制器产业报告(2023版)

5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报告(2023版)

6

干线物流自动驾驶产业报告(2023版)

7

领航辅助驾驶产业报告(2023版)

8

智能辅助驾驶趋势展望(2023版)

9

高精度地图产业报告(2022版)

10

车载计算平台产业报告(2022版)

11

智能泊车产业报告(2022版)

12

主流车规级芯片企业对比报告(2022版)

13

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报告(2022版)

14

智能汽车线控底盘产业报告(2022版)


新能源

1

乘用车混动技术产业报告(2023版)

2

800V高压平台产业技术报告(2023版)

3

新能源汽车BMS研究报告 (2023版)

4

车身一体化压铸产业报告 (2023版)

5

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产业报告(2023版)

6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业报告(2023版) 

7

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研究报告(2023版) 

8

乘用车电气化供应链现状及展望 (2023版)

9

钠离子电池产业报告(2023版)

10

氢燃料电池产业报告(2022版)

11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报告(2022版)

12

动力电池安全性产业报告(2022版)

13

电驱动系统技术趋势展望(2022版)

14

固态电池产业报告(2022版)

15

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产业报告(2022版)

16

动力电池产业报告(2022版)

17

新能源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行业报告(2022版)

18

中国乘用车动力总成电气化研究(2022版)


市场分析

1

一季度中国乘用车市场总结与未来展望(2023版)

2

乘用车电气化供应链现状与展望(2023版)

3

中国汽车及零部件海外市场研究与成功实践

4

2023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展望

5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与展望(2022版)

6

2022年国内疫情对汽车产业发展影响评估

7

俄乌局势对中国汽车产业影响分析


其他

1

汽车产业碳中和行动与思考(2022版)



盖世汽车研究院月刊/情报


盖世汽车研习社



联系咨询

电话:021-39586121

微信:gasgoo2019

如果喜欢本篇文章请给我点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盖世汽车新能源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