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淺释208: 用偈颂重说修行第四燄慧地時的境界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佛子。菩薩住此燄慧地。以愿力故。得見多佛。所謂見多百佛。見多千佛。見多百千佛。乃至見多百千億那由他佛。皆恭敬尊重。承事供养。衣服。臥具。飲食。湯藥。一切資生。悉以奉施。亦以供养一切众僧。以此善根。皆悉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於彼佛所恭敬聽法。聞已受持。具足修行。

金剛藏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住在燄慧地的菩薩,以他往昔所发愿力的緣故,能見到很多的佛。能見多少佛呢?可以見到数百佛,見到数千佛,見到数百千佛,甚至可以見到百千億那由他那样多的佛。菩薩見到了佛,他都是必恭必敬,尊重这些佛,謹謹慎慎地侍奉这些佛,以最好的珍物供养諸佛。大凡一切日常生活上所必需的用品,如穿的衣服,臥室的用品,吃喝的上好食物,營养身体或者療治病痛的補品和藥材,沒有一样不奉獻布施諸佛,亦同样以这些东西供养諸位賢聖僧。这样修積的善根,完全迴向於正等正觉的果位。在諸佛說法的道場,用恭敬的態度聽法,只要聽到正法之后,他都能受用,而且一點兒都不馬虎地遵照修持,力行实踐。

復於彼諸佛法中。出家修道。又更修治深心信解。经无量百千億那由他劫。令諸善根。轉復明淨。佛子。譬如金師。鍊治真金。作庄严具。餘所有金。皆不能及。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住於此地所有善根。下地善根所不能及。如摩尼寶清淨光輪。能放光明。非諸餘寶之所能及。風雨等緣悉不能壞。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住於此地。下地菩薩所不能及。众魔煩惱悉不能壞。此菩薩於四攝中。同事偏多。十波罗蜜中。精进偏多。餘非不修。但隨力隨分。

这位在燄慧地聞法受持,具足修行的菩薩,就在諸佛的法益中,捨俗出家。他断除諸貪欲,離卻众愛乐,專修无上的佛道。因为修治的功夫日增,对於諸佛所說的无上微妙法,從心的深处信服,再也找不出絲毫的懷疑了。经过无量多時劫,令自己所修積的菩提善根,日復一日更光明精純。各位佛的弟子!如是修治,就像鍛鍊金子的匠人,把從鑛地取來的金沙,提煉成純金,拿來做裝飾品。那些还沒有经过鍛鍊的金子,絕对不能同已经提煉过的金子相提並论。菩薩中的大菩薩,就好像前三地菩薩所不能及的。这就像摩尼寶珠,它清淨的光輪,能放出燦爛的光彩,这种光彩,也不是其他的寶物所能有的。即令有風雨浸潤侵襲的因緣,也不能使摩尼寶珠的光芒損壞絲毫。菩薩中的大菩薩,就如,就如摩尼珠一样的堅固光耀。住在前三地的菩薩,他們的修治功夫,是比不上四地菩薩的。无论天魔外道或外來的任何煩惱,都不能破壞其定心,动搖其意志。这位菩薩用四攝法度生時,採用其中的「同事」的方法最多。修十种波罗蜜時,以修精进波罗蜜的法門較多。其餘的三种攝法和九种波罗蜜,並不是不修,只是隨自己的力量,和緣份修而已。

佛子。是名略說菩薩摩訶薩第四燄慧地。菩薩住此地。多作須夜摩天王。以善方便。能除众生身見等惑。令住正見。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諸所作业。皆不離念佛。不離念法。不離念僧。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

金剛藏菩薩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这只是大略說一說,菩薩中的大菩薩,修行第四燄慧地時的境界。菩薩在这果位上,多数作須夜摩天王。他以种种善巧方便,能消除众生的身見、边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等等的迷惑,令众生依住于正法之中。他用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所做的一切善业,都不離憶念佛的功德,不離思惟无上甚深微妙的法寶,不離思念仰慕賢聖僧寶的清淨。乃至思惟一切种智,一切智慧中最上殊胜者。復作是念。我當於一切众生中为首。为胜。为殊胜。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者。是菩薩若发勤精进。於一念頃。得入億数三昧。得見億数佛。得知億数佛神力。能动億数世界。乃至能示現億数身。一一身。億数菩薩以为眷屬。若以菩薩殊胜愿力。自在示現。过於此数。百劫千劫。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劫。不能数知。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言。

这位在燄慧地的菩薩,又这样思惟,我应該在所有的众生中,做他們的領导者。我应有过人的能力,特殊的智慧,頭腦灵敏,有超人的微妙思想,一切的表現,要高於普通人,要在一般人之上。甚至要比一切有智慧的人,更具高一等的智慧,而作为諸有智者的依止者。这位菩薩假若更进一步发勇猛精进心,便可以在一念之間,得入億数的三昧正定,可以見到億数那样多的佛,也能知道億数那样多的神通。他还能震动億数的世界,乃至能夠變化億数那样多的身分,到处示現。在每一個身体中,他又能變化出億数那样多的菩薩做他的眷屬。如果以这位菩薩往昔所发的殊胜的愿力而言,他很輕鬆自在,安然自若地表現这些神妙事蹟。还不止这些,就是再超过数倍,也不为難。像这样的示現,穷尽百劫、千劫,甚至百千億那由他那样多時劫,也沒有方法說清楚,数出確实的数目。这時,金剛藏菩薩,恐怕大家有疏忽之处,沒有聽清楚。他仰承十方諸佛的大威神力,观察一切众生的因緣,使未种善根者,令他种善根;已种善根者,令他增長,善根已增長者,令他成熟;善根已成熟者,令他得到解脫。所以他愿意把前面的長行经文,再用偈頌的方法重說一遍。

菩薩已淨第三地         次观众生世法界

空界識界及三界         心解悉了能趣入

菩薩已经圓滿前面的三地,证得清淨的果位,其次又观察众生界、世界、法界、虛空界、識界,以及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他的心明白了,应該如何进入第四地的法門。

始登燄地增勢力         生如來家永不退

於佛法僧信不壞         观法无常无有起

菩薩进入第四地,更增进道业,增益智慧,增添勢力與光明,更增加菩薩的大道心。到了第四地,便生到佛的家族裡,永遠也不会退轉於无上正等正觉。菩薩证得第四地的果位,对於佛、法、僧三寶的信心,更深厚,更堅固,其信根永遠不会被天魔外道所破壞。他观察一切法都是无常,既沒有生起,也沒有毀滅的現象。

观世成壞业有生         生死涅槃剎等业

观前后際亦观尽         如是修行生佛家

菩薩观察世界成、住、壞、空,的變化,皆因众生业果而生起。众生中有的生,有的死,有的证得涅槃,有的生到某一個佛刹,这也是由於各自的业果不同,所感的业报也不同。观前際既不可得,观后際亦不可得,观眼前也不可得,所有都观尽了。像这样修行,便可生到佛的家族,也就是证得佛的果位。

得是法已增慈愍         轉更勤修四念处

身受心法內外观         世間貪愛皆除遣

菩薩证得佛的果位后,对於諸法实相已经真正明白,因此对众生的慈悲怜愍心增強了。这時他更勤勉修学四念处的法門:①观身不淨。②观受是苦。③观心无常。④观法无我。內观其心,不見其心;外观其形,不見其形;遠观其物,不見其物。世間人所貪的,这位菩薩也不貪了;世人所愛的,他也不愛,他把世人的愛欲心都遣除了。因为除尽世間的貪愛心,便生出一种定力。有了定力后,便不会被一切外境所轉移了。怎样才能有这种功夫呢?最初就是要修四念处的法門。因为观身九孔常流不淨——①眼有眵。②鼻有涕。③耳有垢。④口有痰唾。⑤还有大、小便。身体这样髒,有什么值得貪戀?又观日常所接受的,一切一切的感受和物質上的享乐,其实都是苦的因素。观心无常:念念生滅,沒有一样是永恆的。观法无我: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不可以用言語來表达,又怎么会有一個「我」呢?菩薩观察修習四念处的法門,把五欲貪愛都拋棄了。

菩薩修治四勤行         惡法除滅善增長

神足根力悉善修         七觉八道亦如是

菩薩修治的四种勤習行門,就是已生惡令永断,未生惡念不生;未生善根令生,已生善根令長。淺而言之,就是还沒有生起惡业或惡念,要使它不生,如已生就令它息滅。所有的善业,如尚未生就要令它生起,已生就要助其增長。更进一步对四如意足、五根、五力,这些法門,都虔心修習。同時对七觉支分、八正道分,也努力勤加修習。以上为三十七助道品。

为度众生修彼行         本愿所護慈悲首

求一切智及佛土         亦念如來十种力

为了要度一切众生,所以要修学三十七助道品的法門。菩薩往昔所发的大愿心,而今成就的善根功德,皆是因慈悲心深厚才能獲得。为求一切智慧和佛國土,不但要常常用功修行,而且要常常思念佛的十种神通威力。

四无所畏不共法         殊特相好深美音

亦求妙道解脫处         及大方便修行彼

菩薩不但要修治四种无所畏和十八种不共法。还要修殊胜的相好,以及美妙悅耳的音声。也同時希求不可思議的道业,得到禪定和解脫。为了得这些最大最胜的方便法門,所以对以上这些行門都要精勤修学。

身見为首六十二         我及我所无量种

蘊界处等諸取著         此四地中一切離

菩薩說:「要除去六十二种的邪見,应以除去身見为先。」我和我所有的无数无量,种种執著我見;还有五蘊、十八界、十二处这些執著愛取,菩薩明白都是空的。他在修習第四地的法門時,把这一切都捨離了。

如來所訶煩惱行         以无義利皆除断

智者修行清淨业         为度众生无不作

凡是被佛所訶斥,所不喜欢的无明煩惱,及思想行为,都应該徹底断除。因为煩惱对人沒有一點好处,所以应該断除。有智慧的人,修清淨的善业,是如來最欢喜讚歎的。为了度众生,就必須修一切的善业。

菩薩勤修不懈怠         即得十心皆具足

專求佛道无厭倦         志期受職度众生

菩薩是捨己为人的修行者,他只知利益众生,從不为自己著想。他的思想行为,和一般凡夫恰好相反。菩薩不貪一己之乐,完全以众生之乐。他不以一己之愛惡为愛惡,而是恆順众生以众生所欢喜的为欢喜。凡夫所執著的,他不執著,这才是修行菩薩道的真行者。只要能利人忘己,人人都可以行菩薩道。菩薩受苦也不認为是苦,修行再困難,也不畏懼退心。他只为度一切众生,令他們離苦得乐,了生脫死。菩薩知道众生在苦難中,需求救拔,渴望受教化。菩薩为求得度化众生的智慧,晝夜不息,身心力求精进,甚至在睡夢中,他也在进行教化众生的工作。凡夫看到菩薩正在沉睡,其实他已化身千万億,到他方國土去度生。菩薩的境界,是不可思議的,不是凡夫俗子所能認識,所能明白的,所以「菩薩勤修不懈怠」,時刻精进。因为精进不息的緣故,十种精进的菩提心,具足圓滿。菩薩專心一意勤求佛道,不浪費分毫光陰,從不休息,更不厭倦。他的志愿就是希望將來能成就佛道,证得佛果,受法王的職位,受灌頂位,然后倒駕慈航,广度众生。

恭敬尊德修行法         知恩易誨无慍暴

捨慢離諂心調柔         轉更精勤不退轉

菩薩恭敬十方諸佛,尊重德高望重的善知識,修習一切善法。我們也应該恭敬尊重諸佛菩薩和善知識,以报答他們的恩德。修行菩薩道,具足正知正見,也应教化一切众生,令他們也恢復正知正見。教化众生,不选择易度難度,取善棄惡,而是一律平等看待,不捨棄一個众生。即使最不好的众生,菩薩也发愿教化他,直至他成佛道。菩薩教化众生,以慈悲喜捨待一切可怜愍者,他從不会对众生发脾氣。因为一旦有脾氣,便会生起厭棄心,以及暴躁的態度。菩薩教化众生,總是用忍耐心,和藹的態度。这样才容易收到教化的效果。菩薩把貢高我慢的心捨棄了,不像凡夫總是自以为高人一等,对人也不会嫌貧愛富,更不会諂媚有權有勢的貴人。他的心情经常是柔和、慈悲、平等的。修行的功夫日漸精进,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永遠不会退轉於二乘,不会退轉於凡夫,更不会退轉墮於三惡道中。这就是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

菩薩住此燄慧地         其心清淨永不失

悟解決定善增長         疑網垢濁悉皆離

居住在燄慧地果位上的菩薩,他已得到清淨的智慧,內心沒有一點雜念。这种清淨的智慧,永遠不会失掉。沒有染汚心,就不会生欲念。任何境界來了,他都不会見異思遷,所以說不失。因为沒有雜念,心不生染汚,智慧光明便現前。这种智慧,是大智慧、真智慧,不是一般的世智辯聰。真智慧能知是明非,能認清何者为道,何者非道;何者为是法,何者为非法。真智慧就是擇法眼,有了擇法眼,就不会被世法所迷惑。善根就会一天比一天增長,善舉也就一天比一天成熟。对佛法都能明白認識了,沒有一點的疑網,也不懷疑了。所有过去的疑惑过去的疑惑及种种不好的思想、不乾淨的念頭,都沒有了,遠離了。

此地菩薩人中胜         供那由他无量佛

聽聞正法亦出家         不可沮壞如真金

修证到燄慧地的菩薩,是在人中最殊胜的。他过去曾经供养无量数那样多的佛。他在十方諸佛的法会中,以及十方諸法師的法会中,聽了諸佛和諸法師所說的正法以后,便发心出家。他用功修行的情形,就如煉金一样,不使它含一點渣滓。无一处不是依教奉行,不怕困難,不受任何沮壞。

菩薩住此具功德         以智方便修行道

不为众魔心退轉         譬如妙寶无能壞

菩薩住燄慧地時,已具足无量的功德。用他所得的大智慧,善巧方便來修行菩薩道。他不会因人、事、時、地、物的意外所障礙,不会被幻化的境界所轉移,也不会受不了邪魔外道的考验,这些境界都不会使他退心或者改變意志。就像最好的珍寶,沒有任何东西可以破壞它一样。

住此多作燄天王         於法自在众所尊

普化群生除惡見         專求佛智修善业

住在燄慧地的菩薩常做燄摩天王,他对於一切法,都能任運自在的受用,所以人天大众都尊重他。他普遍教化一切的众生,令他們除去邪知邪見,恢復正知正見。他專一其心求如佛的智慧,勤修習一切善业。

菩薩勤加精进力         獲三昧等皆億数

若以愿智力所为         过於此数无能知

菩薩精进勤勉,加倍努力,修学一切善法,所獲得的正定正受,相等於百千万億那样多。若以他往昔所发的愿力和智慧,及修行的功夫而言,更能超过这個数目,沒有人能知道他的確实情形。

如是菩薩第四地         所行清淨微妙道

功德義智共相应         我为佛子已宣說

像这样菩薩修行的过程,达到第四地的階段,他所修的都是清淨行門,所证的都是无上微妙的佛道。積聚了善根功德,证悟了崇高義趣,顯发了殊胜智慧,一字一偈,无不是互相呼应,相得益彰。我——金剛藏菩薩,現在已向各位佛弟子宣說完了。(未完)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180链接(未完)

华严经淺释181 : 菩萨都曾经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圓滿了六度万行才具足成就

华严经淺释182 : 菩薩布施內宮眷屬、妻和子、舍宅時对众生所作的善根廻向

华严经淺释183: 布施不要作非時施,要在最適宜時机布施才能與众生結欢喜緣

华严经淺释184 : 这些种种的道理就是菩薩所修第六种廻向:隨順堅固一切善根廻向

华严经淺释185 : 菩萨將此善功德廻向給一切众生,而沒有一絲毫的取相執著心

华严经淺释186 : 菩萨所修回向法门的第七个回向: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

华严经淺释187 : 德行不夠、善根不深的緣故,才会觉得读华严经实在无意思这思想

华严经淺释188 : 每一种法是对每一类众生的机而說的,只要对机就是第一

华严经淺释189 : 修菩薩道的第八个回向:真如相回向

华严经淺释190: 这一百個譬如真如,每一譬如都能說明眞理

华严经淺释191 : 想離一切熱惱就是不发脾氣,想不发脾氣首先需沒有自私心

华严经淺释192 : 大菩萨所修回向的第九种:无著无縛解脫廻向

华严经淺释193: 菩薩用沒有執著、束縛这种淸淨的解脫心修習普賢菩薩所修的大門

华严经淺释194: 用偈颂重说一遍菩萨所修第九无著无縛解脫心廻向

华严经淺释195 : 大菩萨所修的第十回向: 等法界无量廻向

华严经淺释196:  不为耽著一切美色、声香味觸法、五欲等的境界,才修迴向法門

华严经淺释197: 大菩薩所修的第十种迴向,名为等住法界无量迴向的法門

华严经淺释198 : 菩薩应該常修十迴向的法門,这叫普賢菩薩的大行大愿

华严经淺释199 : 一切万物因地而生,因地而增長、成熟、安住和得到解脫

华严经淺释200: 金剛藏菩薩用偈頌重說一遍甚深微妙之極的十地法

华严经淺释201 : 菩薩住欢喜地发了以上大愿后,就得到十种信心

华严经淺释202 : 金剛藏菩薩大略的說初地菩薩們的功德境界和義理

华严经淺释203:  金剛藏菩薩繼续演說十地法的第二地離垢地这個法門

华严经淺释204:  我们要遠離十不善业道,同住在十善业道的法苑裡

华严经淺释205: 金剛藏菩薩为大家宣說怎样证入第三发光地的果位

华严经淺释206: 修证到第三地的菩薩呈現的境界及神通力的妙用

华严经淺释207:  住在第四地--燄慧地的菩薩的境界及神通妙用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慧律法师《圆觉经》讲座 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