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佩尔二连击,肉体与思想都要正大光明地张扬!
文 | Shaw(伦敦)
审读 | 柳莺(里昂)
编辑 | Imbroglio(台北)
不得不说于佩尔具有与生俱来的演戏天赋。作为欧洲三大电影节影后,可谓实至名归。今年是于佩尔收获颇丰,事业风生水起的一年。在《她》里面惊艳四座的表演让于佩尔再一次声名斐然。这一次,出生于1981年的年轻导演米亚·汉森-洛夫也向于阿姨发出了诚挚邀请,在《将来的事》里尝试哲学论道,谱写了另一首属于女性的歌。
米娅·汉森-洛夫 Mia Hansen-Løve
导演米亚·汉森-洛夫主演过法国名导奥利维耶·阿萨亚斯的电影《我的爱遗忘在秋天》、《情感的宿命》。而阿萨亚斯最为中国公众所熟知的身份就是张曼玉的前夫。2001年米亚进入巴黎戏剧艺术学院学习,2007年推出长片导演处女作《百无禁忌》,获2007年法国“路易·德吕克”奖最佳处女作影片、2008年法国恺撒奖提名最佳处女作影片等荣誉,2009年推出第二部长片作品《我孩子的父亲》,获第62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特别奖。
宽恕与原谅 (百无禁忌) Tout est pardonné (2007)
与其丈夫阿萨亚斯所相似的是,米亚也着重于以人物本身情感主题,旨在刻画人物情感和生活中细微变化所带来的戏剧效果。米亚上一部荣获第62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的作品《我孩子的父亲》,也同样是将视角投向一个以工作为重心,不顾家庭的事业心强盛的男性身上。同样的,在《将来的事》中,米亚开始寻找处于平凡女性身上自由的魅力。
我孩子的父亲 Le père de mes enfants (2009)
内心深处的宁静
这部荣获柏林银熊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提名的剧情片,以悄无声息的步调走进了观众的视野。不管是单纯喜爱法式生活片中细水长流的平静温和,还是钟情于法国人对于哲学的执着,都能在影片中找到属于自我的情节发展。
将来的事 L'avenir (2016)
本片带着淡淡的法式情调,以一连串生活的细腻片段呈现出非支离破碎的异常连贯性,聚焦于伊丽莎白于佩尔所饰演的中年哲学老师娜塔莉身上。这个中产阶级高级知识分子,在经历丈夫恋上他人、母亲重病缠身、个人事业危机袭来的灾难之后,一夕之间,二十多年紧锣密鼓的生活步调被打破。女主人公看似平静接受,却也艰难地前行。主角于佩尔演活了包裹着中产阶级知识分子高傲外壳的知识分子,他们活在自我的世界固步自封,即便亲情拉扯,情感缺失,却还是面若止水,不为所动,高举理想主义旗帜的生活态度,赋予哲学的深奥论调。
从理性、谨慎的精神世界抽离出来并非易事,这种强烈突兀的隔离感容易将观众拒之于千里之外,但于佩尔神色动人的细微面部表情,那种知识分子基因里的执拗和面对生活变化泰然不动的平静,被她演绎得妙笔生花。几个突变的现实中,送母亲进养老院直到回到车内才泪如雨下,在公交车上目睹丈夫与情人暧昧情愫一转泪目为苦笑,那一抹饱含无奈,不知所终,无所畏惧的笑容抓住了观众内心,不禁令人为之惊叹。
将来的事 L'avenir (2016)
导演处理剧情片的功力强大。整部影片平铺直叙,慢节奏的叙述带着每个镜头短暂的停留。女主人公的情绪变化也是稍纵即逝,她的心境并非波澜壮阔,此起彼伏跳跃不停。情节高潮由一开始学生激进主义的声讨法国政府,牵动娜塔莉内心曾经热切追求自由主义的强烈渴望,与男学生驰行于安静公路上陷入自我的沉思,经历母亲去世打击之后乘公交车却目睹丈夫和情人亲密行走。女主独自睡在床上陷入哭泣并抚摸黑猫,黑猫出走并再次回归,娜塔莉与学生的意见不合。
除却几处明显高潮之外,片中大部分单单设置了安静留白的镜头,亦如开始在夏利多布里昂墓碑前默默看大海平静,风声吹拂。这些静默时刻也更为贴切的给予观众真正融入影片情感描绘中的机会,避免强烈戏剧性的冲突和情感大肆宣泄的聒噪之感,伴随着政治哲学讨论的丰富对白趣味而隐含深意,场景转换时常以戛然而止强调每一片段的重要性。
镜头里,娜塔莉总是大步流星的挎着包,踩着高跟鞋,带着自信的笑容顶着稍显凌乱的头发,以优雅的姿态行走于生活。就算痛失母亲,离别丈夫,工作不力,作为自由主义的哲学老师,总能在尚未到来的未来里付诸更多理想与行动一致的自由。
哲学的歌
影片中娜塔莉作为哲学探索的中心人物,与同是研究哲学并热衷叔本华的丈夫形成有趣的理性共振。除此之外,娜塔莉身边还有另外一位十分重要的见证者——她的学生法比安。
将来的事 L'avenir (2016)
法比安作为娜塔莉的对立面而存在。与正值中年,被迫迎接自由的娜塔莉不同,法比安一直在社会的大语境中进行强烈的自我反思。作为激进主义的代表,他有着坚持战斗的绝对自信。但娜塔莉不同,生活的变化,年岁渐长,或多或少给予她自由解放的心。法比安认为,生活不仅只有哲学,他的自由主义便是更为宏大的目标,建立在法国群众身上有关人民利益的自由斗争和目标追寻。相较之下,娜塔莉更关照自我。这也是为什么,在夜幕沉沉的乡间,两个人坐在桌前,第一次发生了意见不合的碰撞。
浅层面上的师生关系,深层面的挚友关系,两个人之间微妙的情感变化作为本片持续渐进的重点,增加了影片关于精神层探讨的说服力,也更为着重强调了理性主义所蕴含的不同表现。法比安与娜塔莉之间更接近于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情感模式,两个人并无多重关怀,只是浅浅淡淡的交流,却反映出更为深刻的友谊之歌。忘年所带来的不只有爱情,也有跨越岁月痕迹的淡然相处,这种情感却来的更为真挚。
将来的事 L'avenir (2016)
作为一部典型的法式哲学片。《将来的事》并非直接大肆讨论哲学形而上的生涩问题,而是将书本化于无形之中,以彰显本片的精心设计。从夏多布里昂的浪漫主义到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期间贯穿哲学史上声名显赫的哲学家,他们随意地出现在镜头的细枝末节之中,让观众体悟发现的快感与乐趣。
“音乐本来就是可以看见的”,这些只为聆听风声与海水任意击打的诗意,在本片平实的对白和日常琐碎中赋予了更多年岁的肌理和平凡的温度。而哲学的思考被娜塔莉这一典型的法国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用以审视内心世界激荡翻滚的热血,以理性而克制的方式面对世间突如其来的命运变迁。如娜塔莉所言,“我还有我的精神世界,我并不孤独”。她给学生读卢梭,学生罢课抗议时她读恩岑斯贝格,她的得意门生给她推荐京特·安德斯、批判思辨与社会活动。发现丈夫搬走之后带走她标注过的列维纳斯和马丁·布贝的书籍她极为气愤。那些伴着微风和绿茵草地,与一众学生谈论哲学思想的时刻,正实实在在的印证了那句流传法国的名句“这就是生活(C’est la vie)”。她有自己的笃定,未见张扬和歇斯底里,秉持着自己的信念走在人生路上。在她不得不接受的命运面前,不卑不亢、不动声色的生活着。
将来的事 L'avenir (2016)
“这就是我所看到的并且使我困惑的,我瞻望四方,目光所及之处幽晦不明,大自然所给予我的,只有怀疑和惶恐不安,如果我无法看到任何神迹,我便会变得消极悲观。” 借此献给大众一曲人生之歌,年度最佳剧情片——《将来之事》。
-FIN-
三十年细说从头 · 典藏纪念版 · 深焦预售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限量1217册
精致礼盒,各类精美衍生品
纪念李翰祥诞辰九十周年暨逝世二十周年
《梁山伯与祝英台》《江山美人》
引领一代黄梅调电影热潮
《冬暖》《倾国倾城》《火烧圆明园》
不朽杰作满开两岸三地
纵横交错,上下奔驰,生动书写华语影坛内外的广阔生活
三教九流,五行八作,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
郑大圣 | 赫尔佐格 | 伯格曼 | 玛伦阿德 | 祖拉斯基
欢迎为深焦口碑榜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