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人观察 | 李石:幸运的背后(三)

政治学人 政治学人 2021-04-25


政治学人

学术观察


学人简介

李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意大利罗马LUISS大学获政治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代表性专著为《积极自由的悖论》,在政治哲学、伦理学领域学术成果丰富。

  

二十多年后,我的高中同学们仍然会谈起我高三保送清华的这件事,就像这里面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似的。然而,当我回忆起二十多年前,那个夏天发生的一切,我却只能找到一个原因,那就是“幸运”;当然,幸运之所以眷顾于我,还缺不了父亲最终助我的“一臂之力”。

那是1997年的6月,我父母刚结束了一年的非洲之行,回到贵阳。他们头一天回来,学校里第二天就发布了一个关于“清华保送生”的通知。通知里说:清华大学要在贵州省招收两名“保送生”。(后来我才知道,清华每年会在全国招收大概90名热衷学生活动、各方面综合素质较好,同时成绩也很优秀的学生。这些保送生被称为“干训报送生”。他们进入清华后会直接担任各班的班长或团支书,并参与组织学生活动。当时,清华每年大概招收90个班,干训报送生会备份到每一个班,每班一人。)“保送”通知里明确指出,这两名学生会直接进入化学系化学专业。(按道理说,“干训保送生”并没有明确的专业限制。但是,到贵州招生的老师是化学系的老师,他大概非常想为化学系招到优秀的学生,所以限制了专业。)关于“保送名额”的分配,由于贵阳一中是贵州省最好的高中,每年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最多;因此,一个保送名额分给贵阳一中,而另一个保送名额则分配给贵阳市以外的学校竞争。

接到这个通知后,我第二天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一方面,我对于专业还没有什么特定的偏好。分文理科的时候,父母曾建议我读文科,但我一心想着要参加省里的数理化奥赛,所以执意要上理科。临近高考,我心理还一直怀着要当科学家的梦想,对于身边正在兴起的“经济浪潮”毫无知觉,也还没有考虑今后要做什么样的工作的问题。另一方面,我的成绩在全校排在第一阵营靠后、第二阵营靠前的位置,这样的成绩发挥地好能考上清华北大,发挥不好就考不上清华北大。

与此同时,出乎我意料的是,学校里那些处在第一阵营的“学霸们”都没有报名,大概是由于专业的限制,这些好学生们都情愿凭自己的努力考热门专业。另一方面,有传闻说学校里准备要推荐某位王姓大官的儿子参加竞争,但这位王姓大官的儿子与我正好是初中同学,他的成绩当时在班里处在中间位置,而我在初中一直是全校第一、第二的成绩。后来,不知怎么他也就自动放弃了。最后,学校推荐了七、八个成绩在全校前20名左右的同学参加面试。我幸运地成为其中一名。

面试那天,我穿着妈妈自己设计的红色灯芯绒蝙蝠衫,剪着短短的头发,拎着一大袋子“证书”就去了。这些证书里有“会考9A”证书、数理化省里获奖的证书、手风琴全国比赛获奖证书、篮球比赛获奖证书,等等。面试老师细致地询问了学习、课外活动、以及做班级干部(我当时是班里的学习委员)的各种情况,最后还进行了英语口语的面试。

我自己感觉面试效果很好,给老师留下了不错的印象。面试过程还被录制下来,在第二个周一的校园新闻里播放,让我一下子成了学校里的名人。面试之后,清华大学的招生老师选取了两个候选人进行笔试。而我又一次幸运地成为其中一员。

笔试是在学校里的一个会议室进行的,就我们两个竞争者和招生老师。考题包括数理化和英语,考试时间两小时。题量不大,但“非常”难。现在回想起来,这应该是我考过的“最”难的一次考试,没有“之一”。考完之后,我整个人都崩溃了,沮丧到了极点。好几个星期都打不起精神来。我觉得我一定上不了清华了;而报送不成,我也不敢报考了,清华梦碎。我似乎在真正的战斗之前就被打倒了。

招生老师临走前给我们两个竞争者留下了一些表格,让我们在一个月之内填好寄到清华大学招生办。我当时就是一个泄了气的皮球,根本没有心思去填这些表格,只是每天机械地去上学,尽量不让自己再受到“保送清华”这件事的影响。我父母也尽量不和我讨论这个事,怕影响我复习的心情。

很快,一个月的期限就要到了,就在最后一天,我父亲突然问我填表的事。我嘟囔着说,没填,没希望了。我父亲并没理我,只是把表格都翻出来,开始帮我填。填着、填着他突然发现,有些地方还要去学校和教委盖章,又急忙跑出去到各处盖章。傍晚时父亲才回来,脸上挂着欣慰的笑容,对我说,表格终于全都盖好章寄出去了。我当时并没有特别高兴,也没有觉得这件事意义有多么重大,只是机械地点点头。

父亲平时从不过问我的学习,从我很小的时候就是这样。他也从来没有去开过家长会,甚至有时候还会记错我在上几年级。他平时总是晚出晚归,我去上学的时候,他还在睡觉;我都上床睡觉了,他还没回家。所以,我们虽然住在同一个家里,有时候却会好几天见不着面。然而,这样一个让我有一些“生疏”的父亲,却在我人生中最关键的时刻,助我关键的“一臂之力”。

两个月之后,我作为“干训保送生”,提前一个月在清华大学报道了。来到北京,来到梦想中的清华园,我兴奋无比,就像挣脱了牢笼的小鸟,尽情地飞翔。我把家乡、父母、高中同学……都抛在脑后了,居然一个月都没想起来给家里打电话,急得我妈都快到北京来找我了。

后来,我在化学系见到那位到贵阳招生的老师,他笑着跟我说,“我们还以为你不来了呢。招生办都快停止收材料了,你的材料才寄到”。我不好意思地回答:“我笔试感觉太差了,还以为自己考不上了呢,所以……”老师接着说,“是啊,你很幸运,你的笔试成绩只比另一个同学高一分。”一听到这句话,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似乎突然感受到了父亲对我的爱和给我的力量。那个很少关心我的父亲,那个很少夸奖我、甚至时不时地嘲笑和讥讽我的父亲,那个爱和妈妈吵架的父亲,那个我离我的生活越来越远的父亲……曾在我生命中最关键的时刻扭转了我的命运。

  学人观察 | 李石:幸运的背后:追忆在清华园的日子

  学人观察 | 李石:幸运的背后:悲天悯人

责任编辑:陈鑫

更多精彩文章回顾


编译文章集锦:民粹vs民主|历史制度主义|想象政治学|中国劳资纠纷|威权政府的回应性|美国高校课程|全部文章

圆桌论坛集锦LGBT|高校X骚扰|知识付费|学生会|地域黑|网络审判|“江歌案”|女士优先车厢|全部文章

学人观察集锦:高考制度|发光的金子|官员惰政问题|幸福来敲门|绝望主妇|中国治理逻辑|女德班|蝴蝶政治|禁枪|薄壳效应|政治改革逻辑|全部文章

学习资讯集锦:2018夏令营|入门书单|2017考研真题|2018考研真题|全部文章

学人访谈集锦:任剑涛|颜德如|梁莹|吕德文|游宇|张国清|刘伟|季乃礼|郭道久|李辉|李春福|李石|全部文章

专题文章集锦一周热点回顾(1-11期|国家治理|政治理论|基层治理|比较政治|政治科学|2017年度精彩文章|全部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