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大事者,懂得看淡这四点

2018-01-20 党建全媒体 南方杂志

点击标题下「南方杂志」可快速关注


丨顾易




编者按

功名利禄如浮云,宠辱得失皆不惊。淡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今天我们继续“字说为官”,说文解字“淡”,学习“淡”字给为官者提出了什么要求。



淡:水火相济,淡泊明志


历史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


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尚未得志前,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中,衣食无着落,全靠王茂生夫妇经常接济。后来,薛仁贵参军,在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时,因平辽功劳特别大,被封为“平辽王”。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前来王府送礼祝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绝,可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了。他唯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来的“美酒两坛”。一打开酒坛,负责启封的执事官吓得面如土色,因为坛中装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启禀王爷,此人如此大胆戏弄王爷,请王爷重重地惩罚他!”岂料薛仁贵听了,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命令执事官取来大碗,当众饮下三大碗王茂生送来的清水。在场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贵喝完三大碗清水之后说:“我过去落难时,全靠王兄弟夫妇经常资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荣华富贵。如今我美酒不沾,厚礼不收,却偏偏要收下王兄弟送来的清水,因为我知道王兄弟贫寒,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后,薛仁贵与王茂生一家关系甚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话也就流传了下来。



“淡”,会意字,味道不浓的意思。


篆文为,字形由(水,清汤)和(炎,“啖”,进食,体味)组成,表示清汤寡水,尝不出味道。小篆,从水,炎声。“淡”,从“水”,表明与水有关,“炎”是火上加火,强调炎热。“炎”旁有“水”,以水降火,以水化热,使热度降低。


《说文•水部》:“淡,薄味也。”本义为味道不浓厚,如“大味必淡”、“淡而无味”、“粗茶淡饭”。后延伸为稀薄、浅淡,如“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浓妆淡抹总相宜”等。“淡”引申为营业不兴旺,如:淡季、生意清淡。“淡”也指不热心,如冷淡、淡漠。“淡”还指颜色浅,如淡妆。“淡”与“浓”相对,如“淡酒”。


有“淡”字的成语有很多,“云淡风轻”形容天气晴好;“粗茶淡饭”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淡泊明志”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浓妆淡抹”,指浓淡适宜,颜色很好看;“淡水交情”指不以势利为基础的朋友;“淡然置之”形容毫不在意;用“虚无恬淡”指清虚淡泊,无所企求;用“轻描淡写”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用“暗淡无光”形容失去光彩;用“惨淡经营”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儒家把“淡”作为一种情怀。《礼记•表记》:“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古语有言“当官处事,但务着实;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做到这一点,关键的一个字就是“淡”:心态上“淡”,功名利禄如浮云,宠辱得失皆不惊。有些事看淡了,就容易放下了。“淡”,体现了一个人的追求、品位和情怀。“淡”字给为官者提出了如下的要求:



生活要甘于粗茶淡饭


 “淡”字本义是指清汤寡水,没有味道,与“浓”相对。淡是一种味道,“大味必淡,大音希声”,最好的味道是清淡的,最高雅的声音是无声的。真正接近生活的味道就是平淡,粗茶淡饭的生活就是一种平淡的生活,为官者做官不能贪图享乐,骄奢淫逸,而应以济世富民为目标,只有甘于过一种粗茶淡饭的平淡生活,才能全心全意为百姓谋福祉。


历史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


延安时期,毛泽东住简陋窑洞,经常是粗茶淡饭,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他的衣服总是缝缝补补,常常穿着带有补丁的衣裤去巡视、走访、做报告,与民主人士和工农兵交流。新中国成立后,他仍不改朴实之风,只做了两套衣服(一套是参加开国大典的礼服,一套是访问苏联时的礼服),买了一双圆头皮鞋,这双皮鞋他一直穿到与世长辞。他除了公众场合或接见外宾以外,平时穿的衣服总是缝缝补补,衣服上经常是补丁摞补丁,内衣、被褥及平时穿的衣裤袜子都是补了又补。有些衣服已无法再补,工作人员劝他换件新的,他却说:“老百姓都能穿补丁衣服,难道毛泽东就不能穿带补丁的衣服吗?”直到逝世,他的一件睡衣用了二十多年,补了73个补丁;一条毛巾被上的补丁达到70多个,一双拖鞋穿了20多年。他从不吃补品和山珍海味,常常是四个小菜,最喜欢的是红烧肉,主食是大米掺黄豆、红豆,面粉掺荞麦粉、高粱粉或玉米粉等粗杂粮。他吃饭时,掉在饭桌上的一粒米、一根菜,他都要捡起来吃掉,他的饭碗里从来没有剩下过一粒米。他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大国,如果一个人一天浪费一粒米,一年就要浪费掉365粒米,这样全国6亿人口一年浪费掉的粮食积累起来,就能够救助一方灾民;如果6亿人民每人每天能够再节约一粒米,其数量不是就更可观了吗!实行增产节约,反对浪费,能够使我们的国家富强了再富强,使人民的生活提高了再提高,何乐而不为!”


毛泽东心系百姓福祉,数十年如一日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古语有言:“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不管吃什么,能吃饱就可以了,衣服是拿来御寒的,只要暖和就可以了,有补丁也没事。


古语有言:“宁守浑噩而黜聪明,留些正气还天地;宁谢纷华而甘淡泊,遗个清名在乾坤。”一个人宁可摒除后天的聪明机诈,也要保持纯真、质朴的天性,这样就可以留一些正气还给世间;一个人宁可抛弃世俗的荣华富贵而甘于淡泊、清虚、恬静的生活,这样就可以留一个高尚纯洁的美名还给世间。所以,在纷繁的社会中,为官者要能甘于清贫的平淡生活,不讲排场不比阔气,要有“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的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追求要甘于淡泊名利


“淡”字由水(清汤)和炎(“啖”,进食)组成,进食清汤寡水,就表示尝不出味道,味道清淡。“淡”字也指对某事不热情或不在意。古语有言:“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一个君子的为人之道,看来平淡但不令人厌烦,虽然简约但却文雅,温和而有条理。能知道由远及近的道理,风向来自何处,从一点小事上能看到大事。为官者在官场中面对物质诱惑,要心不动,手不痒,要能做到淡泊名利,不为升官发财而忙忙碌碌,不为追名逐利而精疲力竭,而是要“以百姓心为心”,心中有百姓,做事为百姓。


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其意是说要远离名利,怡淡寡欲,不追求名利,保持一种宁静自然的心态,不必为过去的得失而后悔,不必为现在的失意而烦恼,也不必为未来的不明而忧愁。淡泊是一份豁达的心态,是一份明悟的感觉,是对人生追求在深层次上的定位。


历史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敢直言、爱民众、重自律、讲廉洁、干实事的好官。刚入仕途时,白居易在官府担任校书郎,是个抄抄写写的“文秘”,他在诗中说:“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既无衣食牵,亦少人事拘。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不久,因才干凸显,升为左拾遗,薪水翻了一番,赋诗曰:“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他用诗歌公示家产,表白心境,不让别人有行贿的机会,也不给自己留下受贿的空间。


那个时代,左拾遗可是皇帝身边的心腹。可白居易却并不攀附权贵,以爱管“闲事”、敢谏闻名。因犯颜直谏,他被贬为地方官,先后任江州、苏州、杭州等地刺史。在杭州时,白居易关注民生、大兴水利,亲率州民修筑了西湖白沙堤,引水灌田,解决了当地的水旱灾害和市民饮水难的问题。随后他又实施了增修湖堤的水利工程,使湖水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人们为了纪念其功德,将其所筑之堤命名为“白公堤”,就是如今西湖上的白堤。白居易任满离任时,竟把自己多年积攒的一部分俸禄留给了杭州府,作为公用经费的补充,使用了50余年。离别之时,百姓站满了运河两岸,官员和百姓哭喊着随船送行了十多里。他在《别州民》一诗中记下了这感人的场景:“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我国古代一些有作为的名士总是淡泊名利。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曾写过一段脍炙人口的传世佳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南宋大诗人陆游“看尽人间兴废,不曾富贵不曾穷”的诗句,是大彻大悟之语,当他看懂人生的盛衰成败之后,自然对得失就不太放在心中了。


明代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儒林外史》开头道出了同一哲理:“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爱国将领冯玉祥为他出国留学的儿子冯洪国写了一副对联:“欲除烦恼须无我,历经艰难好做人。”“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沉浸于追名逐利的人,往往容易被名利所困,淡泊名利的人,常常坦荡从容。“臣门如市,臣心如水”这样一种为官之德与人生境界也应成为为官者的自觉追求,只有拥有如此淡定如水的宁静境界,人生才有根本的幸福可言。



处世要善于从容淡定


“淡”指从容淡定,恬静如水。《皇帝内经》称之为:恬淡虚无。现代人称之为:淡定。淡定,是内在心态修炼到一定程度所呈现出来的那份从容和优雅。淡定是一种真,是一种善,也是一种气质。梁漱溟一生坎坷,经受过在恶劣政治环境下被曲解的痛苦,然而他却豁达、淡泊无我。他应人之请题词时,常写“无我为大,有本不穷。”他说:“情贵淡,气贵和。唯淡唯和,乃得其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 


淡是水火的交融。淡字,一半是水,一半是火,水火本不相容,揭示了“淡”的真味:刚柔并济,月亏则圆,月圆则亏。人生,一半是披荆斩棘,一半是急流勇退。人生的至境,不是一味地进,也不是一味地退,是既热情似火,又冷静如水、进退有度。要知道人的一生地位不会一成不变,即所谓:“三穷三富不到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为官者在当权时,要做到不骄、不纵,淡然处之。


历史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


公元前129年秋天,武帝派出卫青的部队征伐匈奴。卫青凭着自己的冷静和智慧,率部进入匈奴腹地,顺利瓦解了匈奴的军队。由此,卫青成了武帝手中的一张王牌,年年以统帅的身份指挥部队讨伐匈奴。此后,随卫青出征的霍去病开始崭露头角,武帝开始重用霍去病。卫青并未因此而恼怒,而是默默抽身而退。卫青在充满诱惑的官场静默十一年,成为了一个全身功名的善终者,深得“宁谢纷华而甘淡泊”之精髓,方能“遗个清名在乾坤”。


交友要乐于淡水之交


“淡”指味道不浓,“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中国从古至今对真挚友情的描述。朋友之间的交往,不应该掺杂太多功利与世俗,理应以心相交,而心思也应该澄明清澈,就像淡水一样。


为官者结交朋友更应慎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官者交友不慎,就会让自己陷入物质和享乐的陷阱和漩涡中,祸及自己,也危害社会和百姓。而在官场中若交了益友,就能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互相勉励,时刻注意言行,同为百姓做更多好事。


历史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


刘禹锡与柳宗元有很多共同之处。在政治上,两人一起参与永贞革新,并肩战斗。在创作上,两人诗文俱佳,趣味相投,相互唱和。甚至在生活经历上,二人也有不少相似之处。他们一起进京应试,同榜登进士第。接下来,同朝为官,一起共事。后来,二人共同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又因革新失败双双一贬再贬。唐代顺宗永贞年间,柳宗元被贬职到邵州任刺史,赴任时还没走完一半路程,又被贬职到永州任司马。到了任上,柳宗元写信给同样贬谪的刘禹锡,说:“我远离家乡被贬到这个土地荒芜瘟疫横行的地方,将自己放逐于山林湖泽之间,倍感压抑穷困烦闷,只好将全部心思都放在赋诗作文上了。”刘禹锡就时常写信给柳宗元,以自己乐观的情绪鼓励安慰他。元和十年,柳宗元又被调职任柳州刺史,刘禹锡则再次被贬谪到播州。柳宗元知道播州是个荒蛮偏远之地,条件极为艰苦,于是他上书给皇帝说:“播州条件恶劣,不是人所能住的地方,而刘禹锡尚有老母亲在世,需要他供养,我实在不再忍心让他忍受这样的困顿,这没法向他母亲交待,如果我不代替他去播州,那么刘禹锡母子就再也见不到面了。因而,我恳请陛下批准让我和他交换,我去播州,他去柳州。”这种患难真情感动了朝中许多大臣,于是有人站出来为刘禹锡求情。后来皇上虽然没有批准柳宗元的奏请,但最终还是对刘禹锡网开一面,让他改去联州上任。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之间的情谊淡得像水一样清澈纯洁、不含杂质,小人之间的交往包含着浓重的功利之心,他们把友谊建立在相互利用的基础上,表面看起来“甘若醴”,但如果对方满足不了功利的需求时,关系很容易断绝。刘禹锡和柳宗元就是淡水之交的友情,他们不仅在顺境时相互支持,相互砥砺,而且在天涯沦落,生死未卜的逆境当中,二人的真挚友谊更加巩固,也更加牢固。



古语有言:“至白涅不缁,至交淡不疑。”像是白的东西染不黑一样,交情憨厚的挚友看似清淡,却彼此信任不疑。为官者就要分清真假朋友,真正的朋友就是相互支持,彼此鼓励,能患难与共,共同为百姓做实事。




官  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要学得真知,必须身心宁静;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


【解读】


古语有“游心于淡”,“淡”就是什么味道也没有,游心于淡就是要让自己的内心放弃对物欲权利的追逐,达到自由的心境。“不为物累,高风亮节”,一个人如果把名利看得太重,就会让物质欲望、本能需求恣意膨胀,一个人只有超越名利,才能不断取得成绩。淡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为官者要有淡泊名利的胸怀,才能超脱世俗的诱惑和困扰;为官者要能甘于粗茶淡饭的生活,才会有悠然自得的心境;危难之际,为官者要淡定从容,才能临危不惧、化险为夷。



字说为官

第1期:如何当一个好官?说文解字为官之道,从“官”字说起

第2期:今天的官员需要学什么?怎么学?

第3期:官德究竟是什么?

第4期:这样的人才提拔比较快

第5期:做到这点, 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第6期:做人做事做官大智慧,离不开这个字

第7期:领导者的成功之道:吾日三省吾身

第8期:为官的最高境界,你到了第几层?

第9期:要升官就要做好这个事

第10期:怎样才能不为私心利欲所惑?

第11期:为官者如何走得稳、行得远、飞得高?

第12期:为官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

第13期:为人为官的根基竟然是这个

第14期:处世之道、为政之根,究竟什么最重要?

第15期:官员们的“交际圈”究竟长什么样

第16期:这个字,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程度超乎你的想象

第17期:为官注重这个字,才不会走歪路、做错事

第18期:树立威望?从这4点下手

第19期:这样为官,才能深受百姓爱戴

第20期:如何才能找到共进退的“左右手”?

第21期:为官者,仅仅能干是远远不够的

第22期:为官者如何识人有术?记住这3点就够了

第23期:“鍚荼壸”怎么读?能不能当官,一试便知

第24期:君若为官,请记下这4条“铁律”,戳心......

第25期:想为官从政?这个能力必须要有

第26期:为官择人丨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如何选择

第27期:怎样用“零成本”激励“赏”出好下属

第28期:怎样赏罚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第29期:宰相“肚里”是如何“撑船”的?

第30期:对待权力,什么样的人可堪当大任

第31期:一字看懂为官应有的心态、原则和能力

第32期:什么是天道酬勤?看完终于明白了

第33期:为官者了解真实社情民意的途径原来是这个

第34期:领导、员工如何在其位谋其职?把握这几个原则

第35期:为官者决策快就是果断?

第36期:做好这一点,官场升迁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第37期:想不为诱惑所动,不为人情所缚?最重要在于明白这个字

第38期:为官若想妥善处理问题,离不开这个“心法”

第39期:为官想要“乘物以游心”,秘诀都在这个字上

第40期:为官四“度”修炼,你有几“度”?

第41期:为官执政要善于齐心协力


《南方》杂志订阅电话

(020)87377371


统筹丨戎明迈

编辑丨莫群 林琳

校对丨杨明珠

来源丨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


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广东最专业的党建传播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