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科技部、军委科技委联合印发 《“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部署7个方面16项重点任务

2017-08-25 战略与政策论坛

《“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新闻发布会召开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024j7bp13&width=500&height=375&auto=0

新华社北京8月23日电(记者王经国、姜辰蓉)科技部、军委科技委近日联合印发《“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部署“十三五”期间推进科技军民融合发展有关工作。

在2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副部长黄卫、军委科技委副主任辛毅介绍了《规划》编制过程和下一步推进科技军民融合重点工作。

据介绍,科技军民融合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改革强军战略的交汇点,是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部署,是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规划》作为“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十三五”期间推进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为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指导科技军民融合发展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基本依据和方向指南。

《规划》要求,到2020年基本形成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努力实现科技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取得突破、科技军民融合的引领作用显著提升、军民科技基础资源实现双向开放共享、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运用卓有成效、科技创新人才机制更加完善、科技军民融合试点示范效应凸显、科技军民融合政策制度体系基本完备等发展目标。

《规划》部署了“十三五”期间推进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7个方面16项重点任务:

一是强化科技军民融合宏观统筹,重点是完善科技军民融合体制机制,推动规划计划的统筹衔接;

二是加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建设,主要是统筹布局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实施科技军民融合重点专项,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三是推动科技创新资源统筹共享,主要是加强科研平台共建共用,推动科技基础资源的军民互通共享;

四是促进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重点是推动军民科技成果相互转化体系建设,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

五是开展先行试点示范,重点是建设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鼓励建设军民融合新型科研机构,探索科技军民融合金融服务模式;

六是加强创新队伍建设,主要是完善军民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建设科技军民融合新型智库;

七是完善政策制度体系,重点是加强科技军民融合制度建设,完善科技军民融合政策环境。


科技军民融合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改革强军战略的交汇点,是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部署,是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发展的强大引擎。近日,科技部、军委科技委联合印发《“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部署“十三五”期间推进科技军民融合发展有关工作。

《规划》强调,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统领,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深化改革,健全科技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完善政策制度,加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科技创新资源统筹,创新融合发展模式,打通军民深度融合的通道,促进科技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为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协调、平衡、兼容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规划》明确推进科技军民融合发展要坚持“战略导向、融合发展、需求牵引、系统推进、联合研发、强基固本、改革创新、双向转移”的基本原则。《规划》要求到2020年,基本形成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推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努力实现科技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取得突破、科技军民融合的引领作用提升显著、军民科技基础资源实现双向开放共享、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运用卓有成效、科技创新人才机制更加完善、科技军民融合试点示范效应凸显、科技军民融合政策制度体系基本完备等发展目标。

《规划》提出了5项保障措施:

  •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同推进的规划实施机制,做好重大任务的分解和落实。

  • 二是强化规划协调管理,加强不同规划之间、年度计划与规划之间的有机衔接,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

  • 三是建立科技投入体系,加强财政资金和金融手段的协调配合,引导地方政府加大科技军民融合投入力度,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

  • 四是加强战略研究,开展科技军民融合发展态势评估和科技军民融合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为科技军民融合战略决策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 五是协同监督评估,建立健全科技规划监测评估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和期末总结评估。

《规划》作为“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领域贯彻落实《国务院 中央军委 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大举措和关键抓手,是对“十三五”期间推进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为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指导科技军民融合发展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基本依据和方向指南。《规划》的出台,为加快推进科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形成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推动国家和军队创新发展,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意义重大。


 

科技部 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

《“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军种装备部、战略支援部队参谋部、军委机关各有关部门办公厅(秘书局、综合局)、军事科学院科研指导部、国防大学科研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武警部队参谋部: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为加强科技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军队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有关要求,科技部、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编制了《“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科技部  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7年4月12日



 “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为在科技领域全面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务院 中央军委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军队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 形势与需求



科技军民融合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改革强军战略的交汇点,是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部署,是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十二五”期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有关军民融合与科技创新的总体部署,建设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大力推进军民结合的科研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加强军民科技资源开放和军民两用技术相互转移,初步建立了军民融合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领域认真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科技军民融合意识逐渐增强,融合氛围日益浓厚,融合实践不断丰富。在中关村、中国(绵阳)科技城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地区,建设了一批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科研机构、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基地、军民融合科技园区等载体和平台,探索建立了跨军民、跨部门的科技军民融合创新模式、军民协同攻关,成功实施了载人航天及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快舟卫星发射系统、量子通信卫星等一批科技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和工程。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高技术企业和军工集团等各类创新主体积极实践科技军民融合并取得较好成效。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环境条件不断改善,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全面实施国防知识产权战略,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科技军民融合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特点、规律和本质性要求的认识尚未到位;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缺乏顶层设计和宏观统筹,相关部门的组织管理、工作运行等缺乏协调联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有待建立;军民科技规划计划、基础资源共享等缺乏有效衔接,促进成果双向转移转化的评价标准不明确、激励措施不足、对接渠道不畅,科技军民融合的整体效益与潜力有待挖掘,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科技军民融合政策体系尚未建立,涉及科技军民融合的制度环境有待优化。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的关键阶段,科技军民融合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军事革命加速发展,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交叉融合程度越来越深、渗透兼容越来越强,科技军民融合发展是顺应全球格局变化趋势的必然选择。科技军民融合是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的基本要求,是国家战略部署在科技领域的重大体现,是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明确的重点任务,也是进一步激发体制机制活力,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推动国家和军队创新发展的根本要求。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断深入,国防建设同世界军事强国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促进国民经济建设,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迫切需要建立起完备、统一、高效、开放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突破,谋求军事科技优势,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国防军事实力,助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二、 总体思路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统领,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深化改革,健全科技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完善政策制度,加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科技创新资源统筹,创新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军民深度融合的通道,促进科技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为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协调、平衡、兼容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二) 基本原则

战略导向,融合发展。聚焦创新驱动、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牢固树立国家在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建立完善领导体制和组织架构,加强统筹协调,打造科技军民深度融合的动力引擎,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需要牵引,系统推进。面向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重大需求,明确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系统部署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加强试点示范、辐射带动,系统推进科技领域军民融合各项工作。

联合研发,强基固本。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军事革命,统筹军民科研力量和创新资源,军地联合攻关,加强基础前沿和关键共用技术研究,形成全链条、一体化的科研布局,提高科技军民协同创新能力。

改革创新,双向转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创新管理模式,注重运用市场手段增加科技军民融合的活力,充分发挥各类创新主体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促进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和应用。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形成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科技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取得突破。统一领导的组织管理体系、高效有序的工作运行机制基本建成,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军民科技规划计划有序衔接,资源配置更加高效。

——科技军民融合的引领作用提升显著。科技军民融合成为引领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重要领域军民协同攻关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动员能力明显增强,有力促进基础领域资源共享体系、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社会化体系和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发展。

——军民科技基础资源实现双向开放共享。国家和军队科技资源实现统筹对接,军民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实验室实现统筹布局、双向开放、高效利用,军民标准兼容通用,科技基础资源实现军民互通共享。

——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运用卓有成效。建成国家军民科技成果公共服务平台和一批军民技术交易中心,军民科技成果交流渠道顺畅高效、转化效率倍增,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成效显著,军民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基本形成。

——科技创新人才机制更加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双向交流机制、国际合作机制等基本建立,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联合培养机制更加完善,科技密集型国防后备力量规模机构更趋合理,引导建成一批科技军民融合新型智库,形成科技创新人才涌现、活力迸发的新局面。

——科技军民融合试点示范效应凸显。建立一批军民融合、产学研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和新型科研机构,先行试点科技军民融合的政策制度,探索建立科技军民融合金融服务新模式,推动科技军民融合政策制度、组织管理和运行模式创新,形成“布局合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的科技军民融合健康发展新态势。

——科技军民融合政策制度体系基本完备。基本建成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科技军民融合政策制度体系,出台促进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财政、价格、投融资、科技奖励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促进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更加优化,科技军民融合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


三、重点任务



(一)强化科技军民融合宏观统筹

1. 完善科技军民融合体制机制

完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条件,现行中央与地方、军队与地方高效互动的科技创新协同协作。建立健全科技协同创新组织管理体系,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的统筹指导下,强化科技军民融合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组织协调。探索建立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新机制,完善联席会议、情况通报、任务对接、协调会商等制度规定,建立规划计划联合论证实施机制,实现重大科技项目的军民共同论证实施。

2. 推动规划计划的统筹衔接

加强国防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与国际科技创新规划的衔接,逐步推动实现军民各类科技计划资源的统筹配置与管理。加强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支持的科技计划统筹衔接,优化科技战略资源的配置方向和重点,调整地区科技发展布局,形成特色鲜明、储备丰厚、链条完整的区域科技创新和动员能力。

(二)加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建设

3. 统筹布局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

强化军民协同原始创新和系统布局,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协同攻关。设立基础研究军民融合专项基金,重点支持国防基础研究项目,促进民用基础研究成果向军事应用转化,建立完善基础研究军民融合机制,推动军民基础研究科技计划资源的统筹配置与管理。在智能无人、生物交叉、先进电子、量子技术、未来网络、先进能源、新型材料、先进制造等技术领域,着力发展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颠覆性技术,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探索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民用先进科学技术的军事应用,加速前沿技术向现实战斗力和国民经济转化。

4. 实施科技军民融合重点专项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链条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的要求,在电子信息、空间遥感、新材料、先进制造、能源、交通、生物、海洋、现代农业和社会公共安全等领域,部署实施一批具有军民两用特征的重点项目。按照联合论证、联合支持、联合组织、协同创新的思路,启动实施科技军民融合重点专项,开展军民科技协同研发,推进军民科技双向转化应用。加强对科技军民融合重点专项的军事需求牵引和统筹协调指导,积极推进军民协同攻关,加速科技成果形成新的生产力和战斗力。

5. 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加强“核高基”、宽带移动通信、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集成电路装备、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军民融合重大专项成果双向转移转化。面向2030年,围绕深海、深地、深空、深蓝等领域的战略高技术布局,强化顶层衔接,有效发挥军地双方作用,积极推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新一轮军民融合重大科技项目论证与实施。

(三)推动科技创新资源统筹共享

6. 加强科研平台共建共用

统筹军民共用重大科研基地和基础设施布局建设,以重大科技任务军民协同攻关为主线,建立实验室、试验设施、大型科学装置、科学仪器中心等各类科技基础设施共享共用机制,推动军民重大科学仪器设备自主研发和科研平台开放共享。聚焦国家战略需求,联合建设国家实验室,积极推进军民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建设,持续带动科研条件建设整体水平提高。制定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军工和军队重大试验设施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发布开发目录清单。

7. 推动科技基础资源的军民互通共享

制定军民兼容、军民通用的技术标准规范,积极推动军用装备和设施采用先进适用的民用标准,将先进适用的军用标准转化为民用标准,推动军民标准通用化建设,建立标准化军民融合长效机制。加强军民通用计量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军民计量标准统一,完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提升计量测试能力、强化计量保障能力。加强科技信息资源和科技情报共享,强化国家科技报告和国防科技报告制度协调衔接。

(四)促进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

8. 推动军民科技成果相互转化体系建设

建立国家军民技术成果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军民科技成果信息,加强军民科技成果交流和技术信息互通,提供军民科技成果评价、信息检索、政策咨询等服务。建立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支持技术交易、科技金融、创新服务等成果转化工作。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机制,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流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加强现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整合提升。

9.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

强化分配制度的知识价值导向,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收益合理分享。完善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建设区域性军民融合特色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形成军民科技创新资源共享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能力。把知识产权作为科研、生产、采购和服务的保障要素,完善成本核算办法,引导民用领域知识产权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运用,鼓励国防知识产权向民用领域转化。

(五)开展先行试点示范

10.建设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

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在军民有需求、合作基础好、军工产业发达、创新资源密集、军民融合特色鲜明的区域及重点领域,建设一批战略性、综合性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牵头组织开展科技军民融合的综合示范,实施军民科技政策制度的先行先试、军民科技协同研发、军民科技基础资源融合共享、典型成果转移转化示范、科技金融支持、创新创业生态构建等任务,带动形成完善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

11. 鼓励建设军民融合新型科研机构

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业机构等,引导和推动在军民融合重点领域建设一批新型科研机构,开展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发、军民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创新管理模式,统筹科技资源,服务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重大需求。鼓励中小企业、科研院所、髙等院校等多方协同,建设军民融合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高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联盟等机构,开展军民科技协同创新。鼓励与国际知名科研机构合作,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与相关领域具有创新优势的国家共建一批联合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和科技园区等国际合作平台,创新科技军民融合发展模式。

12.探索科技军民融合金融服务模式

发挥金融创新对科技军民融合的重要助推作用,鼓励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绵阳)科技城等地区探索开展科技军民融合和金融结合机制,大力促进各类金融机构推出面向科技军民融合的金融服务与产品,开展科技军民融合金融服务模式创新试点。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中设立军民科技成果转化子基金。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参与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多元化和差异性的科技军民融合融资模式。

(六)加强创新队伍建设

13.完善军民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机制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军民联合培养,创新军民融合人才管理模式,推动军民人才交流,加速人才双向有序流动。鼓励各类优秀人才参与国防科技创新,建立军地人才、技术、成果转化对接机制,完善符合军民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特点的职称评定、岗位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集聚从事前沿科学技术研究的高端人才,培育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发展的专家团队。

14.建设科技军民融合新型智库

积极推动科技军民融合新型高水平智库建设,研究国内外科军民融合发展趋势,开展战略研究和态势评估,进行预测预判,提出咨询建议,为科技军民融合战略、规划、政策等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加强与国外科技军民融合领域具有优势的智库对接合作,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为科技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政策和战略支撑。

(七)完善政策制度体系

15.加强科技军民融合制度建设

按照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要求,持续推进科技军民融合相关制度建设。积极参与国家军民融合立法建设中有关科技军民融合内容的论证,加快推进国防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和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等制度出台。建立完善国防科技成果降解密制度、国防知识产权制度等,破除制约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障碍。

16.完善科技军民融合政策环境

强化引导、激励、扶持、补偿等方面政策导向,落实出台促进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财政、价格、投融资等政策。健全科技奖励政策,建立原创成果溯源机制,制定基础研究激励政策。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参与科技军民融合发展,调整优化“民參军”市场准入、需求对接、信息发布等政策。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的落实力度。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的军工设施,主要由各主体按市场机制协商解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军地科技主管部门共同牵头组织实施本规划。军地科技管理部门要依据本规划,建立协同推进的规划实施机制,结合实际,强化各部门、各地方科技军民融合工作部署,做好与规划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的衔接,做好重大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军地科技管理部们要加强对规划的宣传贯彻,做好协调服务和实施指导,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共同推动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强化规划协调管理

军地科技管理部门可依据本规划编制相应的科技军民融合规划,加强与本规划的配套、衔接。健全军地各部门之间、中夹与地方之间的工作会商与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不同规划间的有机衔接。加强年度计划与规划的衔接,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建立科技投入体系

加强中央财政投入和科技军民融合发展需求衔接,引导地方政府加大科技军民融合投入力度。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加强财政资金和金融手段的协调配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综合运用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推进社会资本主导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引导金融资金和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军民融合领域,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

(四)加强战略研究

重视开展科技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加强科技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重大理论、体系设计、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建立科技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开展科技军民融合发展态势评估和科技军民融合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为科技军民融合战略决策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五)协同监督评估

建立健全科技规划监测评估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和评估。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和期末总结估,对规划实施效果作出综合评价,为规划调整和制定新一轮规划提供依据。建立分工负责制度,加大规划实施、政策落实、项目建设监管力度,强化规划的调控、牵引和约束作用。

来源: 科技部,2017-08-23。

   “战略与政策论坛”聚焦创新发展战略与政策,推送分享“战略与政策”相关研究成果和动态信息,交流探讨国家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

   您可以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也可以添加公众号“StrategyPolicyForum”关注,或长按、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加以关注。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欢迎赐稿:Email:strategy_policy@163.com!


  1. 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2. 习近平: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 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3. 《习近平时代》 (一)

  4. 《习近平时代》(二)

  5. 《习近平时代》 (三)

  6. 《习近平时代》 (四)

  7. 《习近平时代》 (五)

  8. 《习近平时代》(六)

  9. 《习近平时代》(七)

  10. 《习近平时代》(八)

  11. 习近平时代(九)

  12. 习近平时代(十)

  13. 习近平时代(十一)

  14. 习近平时代(十二)

  15. 习近平时代(十三)

  16. 习近平时代(十四)

  17. 习近平时代(十五)

  18. 习近平时代(十六)

  19. 《习近平时代》(十七):生态优先建设美丽中国

  20. 《习近平时代》(十八):亚投行 再创新世界

  21. 《习近平时代》(十九):“一带一路” 大谋略与大智慧

  22. 《习近平时代》(二十):条条大路通北京

  23. 《习近平时代》(廿一):强国必有强军

  24. 《习近平时代》(廿二):为什么要党指挥枪

  25. 《习近平时代》 (廿三):改革是军队无法回避的大考

  26. 《习近平时代》(廿四):熟知传统文化的领导人

  27. 《习近平时代》(廿五):传 统 文 化 是 独 特 战 略 资 源

  28. 《习近平时代》(廿六):1942 年 后 的 又 一 次 文 艺 工 作 座 谈 会

  29. 《习近平时代》(廿七):决定中国命运的大改革

  30. 《习近平时代》(廿八):国 企 改 革, 再 深 的 水 我 们 也 得 蹚

  31. 《习近平时代》(廿九):把协商民主作为国家战略

  32. 《习近平时代》(三十):让法律成为每个公民的信仰

  33. 《习近平时代》(卅一):大国胸怀与大国威严

  34. 《习近平时代》(卅二):中 国 人 民 的 眼 睛 里 绝 容 不 下 沙 子

  35. 杨卫:我国已到达世界科学中心的边缘

  36. 推进基础研究在中国发展

  37. 访全国人大常委杨卫:加强基础研究 保障创新的供给侧

  3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

  39. 科学》杂志:特朗普与科学之十大疑问

  40. 樊春良:特朗普政府科技政策的不确定性

  41. 科学政策如何确保科研的诚信与产出

  42. 国家最高科技智库呼之欲出

  43. 王作跃:冷战时期到奥巴马时代美国科技决策咨询研究

  44. 中美科研实力比较研究:基于《2016研究前沿》的分析

  45. 中美未来的科研潜在贡献度和潜在引领度分析

  46. 美国第45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就职演说(中英文+视频)

  47. 布鲁金斯学会为特朗普政府提出50项创新政策建议

  48. 特朗普接受共和党提名演讲和希拉里接受民主党提名演讲

  49. 中科院战略咨询院召开中长期规划研讨会

  50. 2016研究前沿发布暨研讨会在中科院举行

  51. 《2016研究前沿》受到英国权威科学期刊关注

  52. 白春礼:分类施策改革科技评价制度

  53. 白春礼院长谈中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54. 《中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在京发布

  55. 《中国科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全文)及问答

  56. 白春礼: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57. 白春礼:按“三个牢牢把握”塑造引领型发展

  58. 白春礼:创造未来的科技发展新趋势

  59. 白春礼:担负起作为战略科技力量的历史使命

  6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创新大会上的讲话(全文)

  61.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62. 白春礼赴青岛进行工作调研

  63. 白春礼:科学精神 百年弘扬

  64. 白春礼:按“三个牢牢把握”塑造引领型发展

  65. 白春礼辽宁纵论创新、合作与改革

  66. 白春礼: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科技供给侧改革

  67. 科技成果转化是高风险的创新活动

  6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的通知

  69. 国务院五大举措促转化:“幸福来得太突然”

  70. 影响制约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运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71. 上海交通大学一年内可能造就十几个千万“科技富翁”

  72.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多维度评价

  73. 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供给侧改革

  74. 韩国制定促进基础与原创研究成果转移转化方案

  75. “互联网+科技大市场”——论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

  76. 科技成果转化精准服务的规律研究

  77. 奥巴马宣布投资3亿美元推动科技创新

  78. 美国科学院发布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评估报告

  79. 美国NIST对商务部提出进一步推动技术转移的改革建议

  80. 美国“国家微生物组计划”解读

  81. 【科技书廊】《知识、技术和社会的会聚:超越纳米、生物、信息和认识技术的会聚》

  82. 十五部门印发《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严重失信行为记录暂行规定》

  83. 日本科技振兴机构提出改革国立大学科研经费的10条建议

  84. 美国发布“纳米技术引发的重大挑战:未来计算”白皮书

  85. 提升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综合化与专业化水平

  86. 美国OSTP发布《2016年国家战略计算计划战略规划》

  87. 科学报国 实现梦想-在"百人计划"入选者国情院情研讨班上的讲话

  88. 演讲稿 | 政策与科技的力量:执行主任在东京

  89.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文)

  90. 聚焦“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五大看点

  91. 工信部印发《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92. 习近平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9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94. 习近平总书记对十三五规划的战略布局

  95. 习总讲话透露“十三五”哪些重大改变

  96. 习近平谋划“十三五”的足迹

  97.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98. 李克强谈十三五纲要编制

  99. “十三五”规划思路的十大转变

  100. 杨伟民谈“十三五”规划建议与国企改革

  101. 制造强国 创新先行

  102.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

  103.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104.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105.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征与工作思路

  106. 互联网思维、企业家精神与经济转型

  107.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

  108. 首届中国特色镇智库圆桌会议在北京举行

  109. 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110. 国务院印发《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111. 《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

  112. 潘教峰:科技智库研究的DIIS理论方法

  113. 穆荣平:科技强国能力建设的政策思考

  114.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英文)

  115. 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全文)

  116. 创新区的崛起:美国创新的新地理

  117. 美国高端产业:定义、布局及重要性

  118. 习近平主席2017年新年贺词提及中科院多项成果

  119. 中科院副院长张涛调研战略咨询院

  120. 中科院战略咨询院召开2017年度职工大会

  121. 中科院科研合作位列全球科研机构第四

  122.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

  123. 坚定改革信心注重精准施策  提高改革效应放大制度优势

  124. 鲁白:急功近利的评价对科学创新和合作的伤害

  125. 王乃彦院士:科技评价对科研诚信的影响

  126. 大力加强智力投资  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127. 冯之浚:生态文明和生态自觉

  128. 中国人的人生智慧

  129. 邓小平:朱镕基是难得懂经济的干才 我不懂只能听懂

  130. 智库建设在总书记心中有多重要?

  131. 习近平: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

  132. 习近平:开创新形势下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133.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

  134. 中科院学部:科技领航六十年

  135. 白春礼:国家使命  智库担当

  136. @热点关注【万劲波】完善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咨询制度

  137.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138. 2016年度科学技术突破和2017年展望

  139. 日本智库评价中国经济形势和科研实力

  140.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30多处提及创新

  141. 美欧重大科技专项计划概览

  142. 中国科学家为什么不善科普?

  143. 激发新生产要素活力 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附《意见》全文和答记者问]

  144. 最新各国GDP排名和31个省份GDP排名

  145. 推进“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建设

  146. 英国议会报告分析脱欧对科研的影响与挑战

  147. 科技部部长万钢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答记者问

  148. 杨卫: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源头支撑

  149. 李克强考察科技部并主持召开座谈会

  150. “草根创业”如何迎来春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