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泓志:高质量的滨水空间,有责任投映城市的历史进程与生活内容

eyes on me designverse设计宇宙 2024-02-25


设计宇宙内容中心


版权声明:本链接内容均系版权方发布,版权属于designverse设计宇宙,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此链接内容。欢迎转发此链接。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Eyes on Me”栏目访谈文章。




verse编辑部: 您最近在忙哪些项目?作为经验丰富的城市设计师,可否分享一下您比较推荐的一两个项目?

刘泓志:近期正在分别为苏州金鸡湖及无锡蠡湖做环湖空间整体提升的行动计划。


图1:苏州金鸡湖环湖空间提升改造


图2:无锡蠡湖环湖空间提升改造


两个项目都是在20年前我们就开始参与从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行的重要滨水空间作品。20年间中国城市经历了飞速发展和巨大变化,这两个重要的城市湖体及水岸空间从设计理念到实践,一定程度反映了彼时城市设计师在传统设计方法和规范下所做的创新突破,而此时我们遭遇的课题与挑战,则要在设计理念和城市发展需求之间、空间设计品质和运营管理品质之间进行双向验证。例如20年前我们在金鸡湖提出的城市空间发展理念,不仅是在支持一个工业园区建设,更是推动一个城市新容量、新环境的建设,而如今金鸡湖环湖地区已经成为苏州十四五规划下的城市新中心区的核心区,我们当年提出的亲水空间和商业设施规划、以湿地设计自然净化水质、以公共空间建立环境地标、定义当代景观设计语言等理念,对后来的城市发展价值引导影响和意义很深远。


此外,已经进入实施阶段的成都5G智慧城先导区是我在2010年带领团队完成的成都新川高科技园区总体规划的关键启动部分。时隔十几年,创新产业赛道不同以往,而城市空间如何适应动态变化的产业及生活需求已成为城市设计的新考验,城市设计的理念与策略如何温故知新、与时俱进是一大挑战也是一大机遇。在这个项目中,我更聚焦政府可控的公共空间营造——尤其是滨水空间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地标来最大程度掌握全域的环境品质和发展界面,而不是每个地块的建筑形式或地标打造。我希望让公共空间成为高质量科创空间与高品质生活环境的核心组成,坚信丰富的人文生活质感才是孵育创新驱动、提升科技内涵的原动力,以城市烟火结合科技未来,为未来的成都孵育更强大的科技能力和城市自信。


图3:成都5G智慧城鸟瞰总效果图@AECOM


图4:成都5G智慧城滨水空间效果图@AECOM


当下,滨水空间品质更加仰赖生态环境品质,过度开发及空间功能失序、城市特色流失、运营型增长不足等占据当下滨水空间发展的主要问题清单,城市设计如何在解决当下问题的同时不再创造出另一个问题、如何掌握滨水空间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城市设计如何将对项目的生命周期和动态发展的关注前置于静态的物理空间营造,这些都是我近期参与项目的思考中心也是实践重点。



 


verse编辑部:在中国新一轮城市建设中,围绕人文关怀着力提升公共空间的品质,致力于将消极空间转化为积极空间。特别在灰空间的利用方面,已涌现了许多与公共艺术相结合的优秀案例。对此,您的看法是什么?

刘泓志:我认为城市即服务,公共服务决定真正的城市品质。公共性是城市的核心品质,公共空间是城市的核心内容,基础设施是城市的核心系统。过去我们的城市发展大多通过建设形态和形象的表层去建立标志性,但对于一座城市来说,理想的城市设计是市民与城市之间关系的设计,因此响应市民的需求场景,让生活品质和市民选择来孵育城市风貌才是具备人文基因和人文关怀的公共品质,“设计”应该是去激发与匹配这种生活供需的工具,而不应该是通过少数人的设计方案去决定城市的样貌。


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的结合正是追求以公共品质为诉求的城市生活的重要形式路径。公共空间既是艺术的载体,也是艺术的形式。同样的,公共艺术绝非仅是艺术家放置在公共空间的雕塑品或艺术摆件,而是呈现公众与城市之间情感互动的信息载体,公共艺术本身脱离艺术品属性之后也成为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公共艺术本身便是空间的体现,成为传递公共价值甚至提供城市公共服务的载体。


图5:芝加哥千禧公园 © Serge Melki


图6:荷兰艺术家Dre Urhahn和Jeroen Koolhaas创作于巴西贫民窟 © favela painting project


我们的城市依然存在大量消极、未被妥善利用的低效空间。这些空间不只存在于物质空间,也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空间、甚至科技创新时代下的数字空间。这些空间的共性是联结着人与人、人与城市的关系,都是面向未来的新城市基础设施,承载着关键的公共关系与城市品质。因此,我坚信公共艺术的形式已经进入多维度的领域,能在物质、社会、数字空间中加深人与人、人与城的交流互动,藉由公众更主动的空间参与和艺术传达,调动更多的空间负资产并将消极空间转化为积极空间。




verse编辑部:在滨水空间设计中,特别是运河遗产段的滨水空间设计,最需要考量的点是哪些?

刘泓志:水是城市中最亲密的要素和最关键的生活服务载体。水系是城市基础设施,奠定了城市的发展格局。围绕水系发展的滨水空间正是城市与自然、城市与生活、城市与风貌的关系界面,滨水空间设计意味着我们可以更积极的平衡开发与保护、融合自然与城市、连接历史与未来。


正如对城市的要素考量,我认为滨水空间的品质有四个评估维度:

·资源:水资源是否有效被利用、保有以及再创造成为更丰富的城市资源;

·安全:水环境是否具备健康安全的韧性发展意识,保护城市也得到城市的保护;

·效益:在水资源和安全的基础之上是否掌握投入与产出效益,创造可持续价值;

·原真:水与城市的关系是否最大程度被尊重与提炼,符合人民的需要并通过生活去孵育人文特质。


图7:滨水空间品质的评估维度


运河遗产段设计,除了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水资源、做好安全为首位的水环境治理、重视利用过程中的成本和效益之外,重要的是让滨水空间承载最真实的城市风貌与个性,留下城市过去的内容,将运河与城市过去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未来有新的诠释并得到更好的延续。高质量的滨水空间不只为城市增值,也能够投映城市的历史进程与生活内容。在滨水空间的设计过程中,城市将有机会也有责任还原时空记忆,孵育更丰富的人文资产。


图8:北京市通州副中心枢纽规划设计@AECOM


图9:杭州运河湾城市设计@AECOM



 


verse编辑部:在桥梁设计中,通常的切入点是什么?有哪些重要的元素需要考虑或衡量?

刘泓志:桥梁的本质是连接,如何跨越旧阻隔是技术内容的核心,如何创造新关系是空间内容的核心。因此,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值得考虑并成为桥梁设计可以提炼的亮点:


·桥梁的选址选位:决定了应连接的主体及活动、需提供的技术模式与方法;

·桥梁的连接功能:车行或慢行、所承载的交通功能属性、所连接的城市功能性质;

·桥梁的结构形态:反映连接前提下对环境条件的理解、成本效益的评估,以及满足连接意义的空间语言包括文化符号和形态美学等;

·桥梁的安全维护:保证桥体及环境的安全性与桥梁运营维护的合理方式包括投入产出模式,创造可持续价值。




verse编辑部: 在您眼中,一座好的桥梁设计是什么样的?

刘泓志:好的桥梁能够串联延续桥两端既有的城市布局,并创造出新的共同的城市故事。好的桥梁设计应该能够突破工程性思维,融入其城市又创新其城市,成为城市美学的关键要素。好的桥梁设计在创造城市价值的同时也能合理化其结构成本,创造高效的可持续运营的条件。



 


verse编辑部:在历史城镇的城市规划中,哪些方面是需要保留的?哪些方面是需要更新或新建的?

刘泓志:具备发展历史价值的城市规划,城市元素的留、改、拆必然随历史进程的独特性而有不同的侧重或综合考虑。关系到城市历史,我认为一般从三大价值来综合评估:


  • 一是纪念性价值(Memorial Value),考虑哪些元素或元素组合是能保留或唤醒特定的城市历史及场所记忆、并创造精神及物质资产增值的内容;


  • 二是当下价值(Present Value),当下时代的价值取向与生活选择是“历史”的有机延续,当代人对城市的态度是延续历史并创造未来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要考虑城市元素在当下的使用价值、差异价值、创新价值等;


  • 三是未来价值(Future Value),元素的留、改、拆如何为未来不确定的可能性预留最大空间,这个价值如何“留白”给未来的城市居民以发挥他们的智慧并注入焕新的意义。


在以上的这些概念性考虑方向上,相对于狭义的历史建筑,我想特别强调几类重要的城市元素,作为我们进行保留、更新、新建的重点内容:


  • 一是城市的肌理,跟历史的建筑一样重要,反映的是可触摸的社会脉络跟生活质感;


  • 二是城市的场所,具有标志性场所精神的公共空间,如承载市民归属感的街道、广场、公园等;


  • 三是城市的系统,城市的软硬基建承担关键的公共服务及城市运行功能,系统的迭代过程本身是重要的城市记录;


  • 四是城市的活力, 活力是无形但极其关键的城市要素,其保留、焕新、转移、再造同样不只是历史城镇也是所有城市规划的重要考虑;


·五是城市的故事,不同于客观历史,城市故事的基础来自人们的生活感知,每个市民甚至访客都是城市故事的主角,这其中“市民精神”(Citizenship)更是贯穿历史、当下、未来的城市资产,值得历史城镇的规划纳入关注并提出行动



 

          

verse编辑部: 新城的规划设计与古城的规划设计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刘泓志:无论古城或是新城,为人而生、因人而变的内核,应当是始终如一的。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规划设计最终是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其中,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高质量供需是重中之重,通过城市为人们开创对未来的希望,实现一个安全、高效、原真的城市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新古城规划设计共同的目标和任务。


古城的规划设计意味着在以上的核心要务基础上还必须应对历史轨迹对城市发展方向——包括城市规模、开发强度、风貌特色、产业活动、文化资产等——的影响与校核,一方面是一种资源加持和价值叠加,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发展制约或技术挑战。



 


verse编辑部:当前的疫情对于未来城市设计的影响是什么?

刘泓志:一是加强了城市设计对未来运营风险的认识与考虑;二是促进了城市设计对空间管理模式的思考与结合;三是提高了城市设计对城市韧性及健康安全的重视;四是鼓励了城市设计对跨界协作的技术探索与实践。


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一种技术服务行业,过去的发展大多是在特定领域进行纵深的技术串联,疫情过后,我们会看到更多横向整合的技术并联,来应对未来可能继续出现的城市挑战,也为行业发展探索出新的出路。总的来说,跨行业的运营模式、跨专业的技术路径和跨时间的空间思维,是城市规划设计经历这场战疫后最应该面对的挑战和机遇。


疫情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城市韧性”的内涵,迫使我们重新思考“疫情之下,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城市”这个重要议题。应对威胁城市健康安全的“新外力”,城市需要发展出“新韧性”,而城市设计更加重视基础设施的进化与升级则是必要的行动。



 

verse编辑部:作为“嘉兴古城贯通南湖跨环城河和铁路人行桥概念设计国际竞赛”(点击查看竞赛命题)评委,您对本次竞赛的三十强作品有哪些看法?

刘泓志:这次竞赛中,从三十强作品中呈现了几个课题重点值得思考与发挥:


一是桥梁选位,竞赛要求赋予参赛者很大的弹性,也说明选位的考虑应该成为设计方案的关键提案内容之一。人行桥应该对什么空间内容和落点进行衔接,这个动线路径如何与子城中轴建立有意义的叠加、关联、或错位,是进行桥梁具体设计之前的理性课题也是感性探索。大部分作品基本选择了直接承接老城轴线并用桥体去强化这个空间序列,或者在更大尺度上通过与中轴的错位寻找老城与南湖的新空间关系,或在两者之间建立一种新的空间结构。


二是两个桥段三个落桥点与不同跨桥净高要求形成的挑战及发挥空间。三十强作品普遍能有效地或巧妙地将这些条件要求融入设计方案,形成桥梁形态甚至结构方式的有机组成,这些具体条件基本催生出人行桥的跨度与尺度特色,形成两类典型手法,一类是全段的整合性与连贯性处理,形成三维的连续曲线;一类是分段处理突出不同桥段的形态与高度处理,转折处形成动线节点或空间亮点。


三是桥梁本身的结构与形态如何回应城市文化及空间序列包括壕股塔等文化元素,同时积极引入创新理念,拿出时代精神参与历史、与历史对话并延续文脉。三十强方案展现对场所特质及文化空间营造极高的敏感度,积极提出新的材料与构造方式应用,突破传统的人行桥空间体验。


本次竞赛入围的三十强作品明显在以上重点都有不同的诠释与发挥,呈现丰富的空间思考与方案多样性,不乏高水平及成熟度创新性兼具的设计佳作。这三十强的作品很好的代表了参赛群体对老城换新所创造出的时代机遇和挑战一种积极的态度,同时在设计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上提出非常有价值的探索。


30强作品公布丨嘉兴古城贯通南湖跨环城河和铁路人行桥概念设计国际竞赛作品赏析



 


verse编辑部:此外,您对哪几个作品印象比较深刻?为什么?

刘泓志:《桥上桥》以简洁明快的手法和清晰的动线逻辑是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方案。这个设计以现代而常规的材料和创意诠释来传达传统拱桥意向,跨河段利用方管结构创造双层桥面,上层桥面借其高程完成跨铁路段净高要求,最后拾级而下连接壕股塔,平面系统简练无冗余,断面创新诠释拱桥姿态,体量富现代感兼具理性及趣味,是手法独特并具亲和力的作品。

图10:《桥上桥》效果图


《阙 · 悬》这个方案通过拉索与斜向错位的类结构元素制造出视觉上的重力脱离,连同屋面结构形态与桥面的挑高来创造悬浮感,手法到位,饶富创意也具备美学表现。步行桥线型线位拿捏精稳,三维转折的连廊连同长短组合的顶面与环境形成灵动的搭配,沉稳而简洁的木结构悬顶与桥面形成轻盈的对话,新旧设计语言组合与壕股塔形成和而不同的效果。


图11:《阙 · 悬》效果图


《墨桥》与《飞虹望塔桥》都采取了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回应古城文化中轴与壕股塔的关系,这必须仰赖简单精准的设计语言及空间细节去提炼出文化中轴中最核心的空间形象与动静态体验,这包括步行桥本身必须成为新增的文化资产的一部分。这两个方案在以上几个面向都表现了极高的完成度,创造出新的空间形象与标志性风貌。


图12:《墨桥》效果图


图13:《飞虹望塔桥》效果图


《文化中轴步行桥》就跨河道及铁道的连接要求与场地条件,在下方三座拱桥面及一长跨距的上方拱桥面之间创造一内部空间,结合两侧斜倾的光透性立面,塑造了整合的体量感、地标性,和独特的步行体验,是一份将建筑空间逻辑结合在步行桥设计的创新方案。


图14:《文化中轴步行桥》效果图


《双子桥》方案很巧妙的将子城中轴及河道方向融合在两个相互三维嵌合的斜角框型,两者的嵌合节点很有效的回应了步行桥所需满足的三道落桥点及净高要求,人行动线也高度匹配并缝合现状条件。简约几何形式与材料质感与古城老塔形成时空对比,是一概念与设计企图非常清晰的出色方案。


图15:《双子桥》效果图


-End -

以上所有图片均由采访者提供


- 推荐竞赛 -

“华峰HUAFON”—2022材料应用创新设计大奖,报名截至:2022年07月25日




-往期回顾-

 建筑/室内设计 

林晨:一切的异想天开,都是我们对于现实的期待和展望

Marco Belcastro:将独特的客户需求转化为有形的建筑实体

俞挺:创造在建筑学、传播学、社会学上有价值的东西

李想丨领略唤醒DNA的无限创意

CHIASMUS | 麓湖·水上剧场

王心宴|The Design to Remember 每一次设计都是一段回忆

柯卫|建筑有病,柯卫有药

张西 | 未来设计会越来越关注地球、人和人的内心

庄子玉丨在推行内容体验时,探索另一种空间的可能性

周游丨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时代,创造出更新、更好的设计

佐藤大丨全面启动建筑实践

刘宇扬丨恒变与不变是建筑真正存在的理由,也是建筑之美的根本条件

仲磊丨富春山水里建筑师的匠心

曹斌丨建筑是为人服务的空间场所,不止于形式与风格

UA | 向阳花的漫漫绽放之路:虹桥世界中心

CHIASMUS | 时间的形态

杭州黄龙万科中心 | 建筑新趋势,将知识进行到底

致正建筑 | 上海国际汽车城科技创新港C地块

张永和 | 除了蛋糕,设计师还能玩点什么?

丁鹏华 | 架景叠园(上海星地通通信研发中心)

天华集团 | 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

朱竞翔 | 阳光童趣园

仇保兴 | 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基本思路

董功 | 海边教堂

张斌 | 中福会浦江幼儿园

李兴钢 | 商丘博物馆

刘宇扬|五原路工作室

大舍 | 嘉定桃李园实验学校

祝晓峰 | 蜂巢里的童年

刘宇扬 | 江桥滨江爱特公园

庄慎 | 透明波纹里的展示中心

朱小地 | 又见敦煌剧场

庄慎 | YoungBird室内空间改造

宋照青丨在有调性的城市里感受文化和生活是一种建筑追求

戴维·汤普森(DavidThompson)丨整合项目的所有复杂元素并将其置于当代话语的前沿

王三立、高玉和、南安迪丨美感的塑造来自直觉和分析、实际和浮夸、理性和非理性的结合

FranciscoGonzalez Pulido丨轻盈,是我所欣赏的,不仅在建筑里,也在生活里

张斌 | 致正建筑工作室西岸临时办公室

罗卿平丨带你走进罗卿平老师的建筑人生

 景观设计 

户田芳树丨阳光洒落,雾气散去,是平衡、变化且丰富的景观空间

张韬丨滨水空间要大于目所能及,是更大的心理空间的构建

澳派ASPECTStudios贝龙(StephenBuckle)丨谈真实、独特、令人难忘的设计

 产品设计 

胡津豪丨传统文化和时代潮流的奇妙融合

Joeri Reynaert丨一个比利时设计师在上海的创业之路

娄永琪丨深入产业和经济的中国设计方兴未艾,而我们需要更多思考

Rolf Hay丨在全新的世界里拥抱亚洲设计的未来
Marcel Wanders丨我的灵感源自内心的不断提问和寻找答案
丁伟丨设计从服务型转向驱动型,助推制造业和互联网商业

 视觉设计 

韩卓丨品效合一才能输出有厚度的品牌形象

朱砂丨设计大概就是多一些企图心和比喻

曹雪丨设计师作为介质需要连接任何的人和物,这是新的设计服务形态

刘治治丨在恰切的表述里尽可能提升设计的物理质量
品牌 

Stratasys一场颠覆即将发生:3D打印技术、材料、应用、体验的创新

玛祖铭立丨 什么是“幸福办公”?
青年培育计划(上) | 成就年轻人是一种使命和荣耀
遂昌丨遗世独立1800年,以“乡”之名,这一次谁Pick了它?

领克05丨与众不同,打破常规,领克05以“极致”姿态首秀上海

BLUENOTE 北京爵士乐中心丨未流动的建筑不是好音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刘泓志:高质量的滨水空间,有责任投映城市的历史进程与生活内容

eyes on me designverse设计宇宙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