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湘:不是读书人
文字里的好是一种回味深长的好,是多年后回首都会记起的好。世间万物,各有所好,愿君能撷文字之好。
古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我如今也算行了万里路, 书却远没有破万卷,不过是杂七杂八地读了一些。 四大名著算是勉强读过, 不过《红楼梦》和《三国演义》是囫囵吞枣, 《西游记》和《水浒传》是看的连环画, 不知道准不准数。 西方经典看得更是少。现在周围很有些文学圈的高手,说起西方名著名家都是如数家珍,自己是颇有些自惭形秽的。
我小时候曾在北方的一个海滨城市住过,那个城市的风里带着海藻的气息。那时侯我们住在一个海军大院,我们的房间不远就是图书室,而图书室的管理员是一个江西老表。我确信那是我阅读启蒙的开始。那么多可爱的小人书,《金光大道》,《艳阳天》,我最喜欢的就是高尔基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那么精美的插图,而里面的故事更是打动我。许多小细节我都记着。我记得高尔基在一个人家里做工,女主人用柴火棍打他,他身上进了好多根刺,医生把刺挑出来的时候说,年轻人,你以后可以吹牛了,这么多根刺。
再大了点,我开始喜欢看《少年文艺》和《儿童文学》,我记得我那时有个小学同学,名叫李昆,个子高高的,她家有好多《少年文艺》,我就待在大家一直看,天黑了,人家要吃饭了,我才急急忙忙往家赶。
我妈是个很大条经常丢三落四的人(这点我倒是一分不差地遗传了下来),我们姐妹小的时候常去她挂在柜子里的衣服里摸, 十有八九能摸出个一块两块钱的, 我们就用这钱去街头的小亭子买小人书, 什么拇指姑娘, 聊斋志异是我们的最爱。 聊斋我记得的有《瑞云》《翩翩》《促织》《婴宁》。还有一个童话故事讲的是三个王子, 都喜欢上了一个美丽的姑娘, 决定看谁先取回一件宝物, 就把姑娘嫁给谁. 故事是老套套, 不过插图精美, 我们都爱不释手.
后来回到南方,也是喜欢看连环画,经常去那些小人书摊看书,很便宜,二三分钱一本。我记得我有个同学的爸爸是摆小人书摊的,我常去看,他人不错,让我免费看了不少书。记得有一套《东游记》,说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在美国留学, 都是上的耶鲁,哈佛之类的名牌大学, 特搞笑, 把我肚子都笑痛了.
上中学的时候流行琼瑶,金庸,三毛的书, 我也不能免俗。记得中学有个同学家长, 开家长会提议家长监督同学之间不要互借言情武侠小说, 亏得我爸妈没听她的馊主意。不过说实在的, 我也从没有对这些书着迷, 觉得琼瑶的书有点酸, 里面的女主角都太作。武侠小说我更喜欢古龙的。 没用对一招一式繁琐的描写,倒挺有点意识流的味道。 记得好象是那本《边城浪子》里有这样一段对话,“边城远吗?”,“人在边城, 边城还远吗?” 三毛的书也没有觉得特别有味道,倒是另外两位台湾作家, 印象深刻, 一个是萧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一个是於梨华的《又见棕榈》,都很喜欢。我妈是个影迷, 那时候买了不少明星传记, 什么阮玲玉, 上官云珠, 我都看得津津有味。
再后来我姐姐也不知道从哪借来很多文学期刊,《当代》《收获》《十月》之类的,我也跟着看,这么多年过去了,居然还记得那些让我心动的小说:张承志的《北方的河》,方方的《风景》,王朔的《空中小姐》,贾平凹的《天狗,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刘心武的《钟鼓楼》,孙定宽的《巧娘》(这个作家的名字记得不准了,记得这篇是讲一个作家的农村亲戚到城里帮他带孩子的事情,不知为何,让我印象深刻)。现在再回头看,都是经典呢,可见业余读者的眼光不差的,她也许说不出哪里好,但是好的作品散发出来的魅力让读者本能地接受它,爱上它,而且对它久久难以忘怀,这大概就是文字的魔力。
张爱玲是到了大学才开始看的,不知道为何没有太多感觉。倒是近几年仔细来看,真是喜欢,太喜欢了。张的语言真是精致又繁复,写人性真是入木又刻骨,看完惆意漫漫,唏嘘长叹,这世间的事都给她看得如此透彻。她是那种天生资质极好又兼后天学蕴深厚的天才。很多人把她和萧红比。萧红的文字我也是很喜欢,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清新和素朴,但是觉得她的功力比起张还是稍逊一筹。
现在想想最遗憾的是大学看的书太少,不过彼时并未对文学感兴趣,终日想的就是出国和谈恋爱,自然也就荒芜了时光,没有好好念书,好好学习,真是可惜了那个大图书馆。只记得那时图书馆二楼有个台湾文学阅览室,我倒是经常光顾, 因为是竖版, 经常把眼睛都看直了。
去美国只带了一本《红楼梦》,那时没有什么中文书看,只能反复翻看《红楼梦》,真是觉得好,去年重读,更觉其妙。最近重读的还有《空中小姐》,还是觉得好,隔了这么多年,文字依然散发着清新的气息。可见经典就是经典,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
那时候中文书少,看的多是英文书,比如畅销的《the tipping point》,《Blink》,比如各种名人的传记,英文文学书也看了些,不多,印象深刻的是得普利策奖的爱尔兰作家的《Angela‘s ash》和李翊云的英文小说集《A Thousand Years of Good Prayers》和《gold boy,emerald girl》,挺喜欢,还写了个书评。她新近写的长篇《Kinder Than Solitude》,是以朱令事件为蓝本写的,据说写得很好,英文特别地道,可惜我都没时间看英文书了。
中文书也看了些,那时候楼下住了一对台湾夫妇, 从那借了些书看。 最喜欢的是沈复的《浮生六记》和南怀谨的《金刚经说什么》。其他就是从图书馆借的,看了不少张小娴和亦舒的书,不能说特别喜欢,但是还是一本一本都看了。
2004年回国的时候满街都是阿来的《尘埃落定》。买了看,特别喜欢,绝对的天才之作,轻巧美妙的语言,加上一层淡淡的魔幻色彩,太妙了。到现在,故事情节都不太记得了,不知为何就记住了罂粟田的那一幕,因此也在《暗涌》里一再写到。
最近几年开始写小说,强烈意识到自己西方文学这里缺了一大块,于是找了一些西方文学经典看,有特别喜欢的,也有看不下去的。很喜欢科塔萨尔的小说,这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我的一个师妹金灿正好是科塔萨尔的小说集《南方高速》的翻译者。我一看真的有eye open的感觉,原来小说还可以这么写,从不同的叙述角度,不同的顺序,太有意思了。科塔萨尔的一篇小说《水底世界》我非常喜欢,语言太好了,不是优美,是意味深长,繁复又深奥的表达,真喜欢。另外很喜欢奈保尔的《米格尔大街》,非常打动人心。陀思妥耶夫斯基怎么也看不进,只好放弃。
国内文学界的当代作家很多是这几年写小说才开始接触的,发现写得好的人实在是太多了。非常喜欢的有叶弥,田耳,鲁敏,弋舟,蒋韵,魏微,张楚和孙频。方方和苏童是从小就喜欢的,方方最近写的《软埋》,非常犀利,方方是个仗义直言的作家,为人为文都是一流。上大学的时候开始看苏童,记得是在四教旁边的一家书店看他的《武则天》,天天去蹭书看,店主也不赶人。最近看了他好些短篇,真是工夫到家了,他去年写的短篇《玛当娜生意》回味无穷,盛世里生出来的呓语,真是好。
最喜欢的还是格非,《江南三部曲》,喜欢极了,诗意的语言,严谨的逻辑,精巧的结构,宏大的格局再加上丰沛的情感,真是好。我的长篇《狂流》最后一章引用的诗歌就是《春尽江南》结尾的一首诗,算是对他的一个致敬。后来又看了他的《望春风》,还是喜欢,举重若轻和幽微诗意的表述,实在是好。还有他的《褐色鸟群》,很意识流,看不太懂,但是整篇如水如幻的表述实在是太美了。文字之美,意境之美,真是好。
想想这世上好书实在太多,多得像世间的盐,数不清。只是,碰到哪本书,哪个作者,大概也是个缘分,讲的是文缘。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且随缘漫读,以慰平生。文字里的好是一种回味深长的好,是多年后回首都会记起的好。世间万物,各有所好,愿君能撷文字之好。
下周日6/24在“二湘的六维空间”和“奴隶社会”开始同步连载《暗涌》,欢迎大家关注和支持!
点击阅读更多二湘文章
二湘作品目录
玉观音系列小说:狂流 摩羯座的爱情 绿色之恋 重返2046 一步之遥 白的粉 距离 我的名字叫玉溪 我的名字叫玉泉
残月系列小说:夏至的梅里雪山 阿飞的故事 彩虹之上的火车 珍珠
《狂流》: 朝圣的路 创作谈 原型 诺澄书评 木蓝书评 学者书评 广州日报访谈
书评:格非 刘慈欣 李翊云 冯唐 安妮宝贝 苏炜 刀尔登 严勇 诺澄 飞鸟集 李录 芳华
影评:爱乐之城 神奇女侠 七月与安生 长城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无问西东 太阳照常升起
散文: 北大的嘘声 管维新 当兵记 印度舞 猜火车 纽约记 秋天 新东方 聆听王菲 韩寒代笔 夏天 真实生活 31楼 爬山 大裂 李健完美坚持 抽烟 城里的月光 我的故乡 元宵节 白眼 尔湾游民危机 二湘2017创作总结 洛杉矶天文台 华夏文摘老作者 失恋指南 告别德州 青年作家奖 朱令铊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