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经》导读:三福净业净土因,十六观经观净土
《佛说观无量寿经》导读
一、《观无量寿经》缘起
本经是“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阇世,随顺调达恶友之教。收执父王频婆娑罗,幽闭置于七重室内,制诸群臣,一不得往。”
阿阇世王的母亲韦提希夫人,因救国王而被幽闭。面对人生中的生死大劫难,韦提希夫人愁忧憔悴,遥向耆阇崛山礼佛,祈请佛陀解救其难。佛陀应韦提希夫人之请,说往生弥陀净土之法。由此,开启佛说《观无量寿经》之缘起。
二、《观无量寿经》概说
《佛说观无量寿经》,梵语:Vipasyana Amitāyurdhyāna-sūtra,为北传佛教西方阿弥陀佛净土三部根本经典之一。又称《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佛观经》、《无量寿观经》、《十六观经》,略称“观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
本经叙述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摩羯陀国王舍城东北方耆阇崛山与千二百五十声闻众和菩萨众前,以王舍城所发生的宫廷事变为起因,释尊应韦提希夫人所请,临频婆娑罗王所住宫中,示现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以十六观宣说观想阿弥陀佛身相及净土相,并说修三福业、十六观为往生弥陀净土之法。
《观无量寿经》译本有:刘宋畺良耶舍译《观无量寿佛经》一卷与刘宋昙摩密多译《观无量寿佛经》一卷。又中国历代注疏者较多,有各种不同的注疏供大众学习。
本经有三部分:
1、序分:为证信序与发起序,简介说法主、处、时、与会大众及佛说本经因缘是王舍城所发生的宫廷事变。
2、正宗分:佛陀教导欲往生弥陀净土者,需修三福净业,并以日观、水观、地观、树观、八功德水观、总观、华座观、佛菩萨像观、佛身遍观、观音观、大势至观、普往生观、杂想观、观上品生、观中品生、观下品生等十六观,为往生弥陀净土的修行法。
3、流通分:为佛陀勉励大众受持与流通本经。
三、《观无量寿经》宗趣
本经以“观佛三昧”和“念佛三昧”为宗。凡发愿往生阿弥陀佛净土者,当修习念佛三昧和观佛三昧成就而往生西方安乐净土。
四、《观无量寿经》三福业
释尊于本经劝励修习净土定观前,应先修习净业三福,以摄受散心善类者往生弥陀净土之愿求。释尊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因为这“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三福业是: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
五、《观无量寿经》十六观
本经以修行十六观为亲见阿弥陀佛净土之法,由此观法可证得观佛三昧,成就往生弥陀净土的心愿。其中,从日观、水观、地观、树观、八功德水观到总观。
总观成就时,名为粗见极乐世界的宝树、宝地、宝池等景物。
接着,是华座观、佛菩萨像观等十六观。如果发愿求生阿弥陀佛净土者,须依照佛说十六观去修观佛三昧想,观三昧成就时,见到极乐国土“如执明镜,自见面像”,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六、《观无量寿经》三品生
在本经中,佛陀说上、中、下三辈人,三品往生方法:上品人上、中、下三等众生往生并获西方三圣和莲池海会菩萨接引;中品人上、中、下三等众生往生并获阿弥陀佛接引;下品人上、中、下三等众生往生并获化佛菩萨接引。
本经特别提及下品众生多犯戒、谤三宝、犯五逆十恶重罪,在临命终时恶业现前。幸得善知识教以持名念佛方法,因对生死怀大恐惧生大信心而称十念阿弥陀佛名号,除八十亿劫生死罪,得以往生安乐世界。
七、《观无量寿经》总结
本经义理甚深,观境殊妙,理事圆融。佛在经中以三福业和十六观教导一切发愿往生阿弥陀佛净土者,依教修行必定往生弥陀净土。
由于阿弥陀佛普度群生的悲愿,除了三辈人依教修行往生弥陀净土外,对于五逆、十重罪业的众生,依善知识教导称念“阿弥陀佛”名号,皆可蒙弥陀佛接引往生安乐净土。
最后,愿一切众生发菩提心,修菩萨行,种净土因,成净土果,离苦得乐,究竟成佛!
行愿
完
————————————————
版权所有,请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